下书看 > 重生后只想给我爹升官 > 第20章 祸水东引

重生后只想给我爹升官 第20章 祸水东引

    “先生,你同那位孔先生是如何相识?”

    刘锜见她问起,也不隐瞒,接近孔先生是他有意为之,想的就是利用他混进谢府。剧情也俗套,孔先生来的路上遇到刁难,刘锜恰时出现解围,然后相谈甚欢,结伴而行。

    “孔先生是个极正派的人,推崇儒学,待人处事上没有一点问题,极善处理民事,我看着是眼下辅佐谢二爷的好人选。”

    刘锜果然看人精准,这位孔先生在她大伯那儿待了十数年,是很得谢高器重,谢高将他派到宛县来,谢宁也没想到,毕竟上辈子京都那边可没来过什么人。

    可她担心的并不是这个,而是船上那事儿,王参将和陈师爷,起码有一人有问题,那陈师爷可是谢高的人。谢瞻在明,却始终有人躲在暗处,叫她如何放心。

    “先生,你来的路上可曾听他提起陈师爷?”

    刘锜想了想,是有这么个人,和孔先生关系不错,两人时常一起喝点小酒。

    “孔先生评价他,急功近利,两人在很多事情上意见不一。”

    谢宁笑起来,还真是这么个理,那位陈师爷瘦削脸,说话直奔主题,可没孔先生这么柔和。

    “那先生看来,我大伯对这两人哪一个更信服?”

    谢家三兄弟同出一胞,自来关系不错,此番谢二被贬宛县,谢大派人来助,怎么也不像有龃龉的样子,可看谢宁的意思,对谢大派的人并不全然放心。

    “我看谢尚书应该更满意陈师爷才是。”

    谢宁看着刘锜笑起来,看来刘锜和她想的一样,谢高眼下想升任尚书令,掌管尚书省,可是他的对手可不少,若遵循孔先生仁爱服人的思想,恐怕再等十几年也上不去。

    不过,她如今无需考虑谢高那边,谢瞻已经顶着兵曹参军的衔干着县令的活大半月了,不如想个办法让他定下来,她当即将自己的想法同刘锜说了。

    刘锜却似乎早有打算,笑道:“此事无需姑娘提醒,我在来的路上已经知道了,正想着如何让二爷信我,就拿宛县县令的缺当块敲门砖吧!”

    有刘锜这番话,谢宁算是放心了,两人敲定其中的关节,觉得不是件难事,接下来只不过是让谢瞻承他的情罢了。

    却说宛县上一任县令死于非命,本来该好好申请,或许能得一笔补偿,可是谢瞻在追查剿匪事件时,却突然接到一封状纸,告的恰恰是这上一任县令。

    状纸言上一任县令官匪勾结,以敛私财,放任山匪抢民数年,上年中,县令因与山匪分赃不均,分道扬镳,愤而剿匪,且带兵上山时不讲谋略,导致官兵丧身,自己也死在上面,实在是死得其所,不值得同情。

    谢瞻接到这样的状纸,自然愤慨,带人查抄县令的家,在书房搜出县令与山匪往来的亲笔信,而后又连夜审查匪徒余孽以及刘县令府的管事,最后基本与状纸上的无异!

    “好个狗官!亏我日日夜夜想着替他报仇,替他网上申请哀荣,这狗东西私底下竟干了这么多事儿!”

    陈氏一面安慰谢瞻,一面叹气,人死了,生前的坏事儿被挖出来,害的是家人。今日那县令夫人跑来找他求救,说她和孩子全然不知,可她一个女流之辈能有什么办法。

    “夫君,刘县令这种情况,他的家人会如何处置?”

    谢瞻吐出一口浊气,“还能怎么办?抄家抄家,什么留不下。成年男子杀头,女人和小孩流放。”

    两人想到此,都叹了口气,为官就是这样,干的好家人平安,干不好一家跟着遭殃。

    “夫君,你可得注意些,别放松了警惕,被人钻了空子。”

    “我你还不放心,我最是厌恶那些贪得无厌,知法犯法之人。”

    剿匪一事本来闹得宛县人人皆知,因着匪首逃了民怨四起,眼下官匪勾结一事出来,人们都讨论起这事儿来,倒忘了还有个在逃的了。

    因着此事影响恶劣,得尽快上报,可刘县令那里竟然没查出银子,银子去哪儿了?这不得不让人怀疑起来,可若是要往上查,也得上面发话啊!

    谢瞻都快愁出白发了,幸亏孔先生日日和他一道分析,说不能强调这个官字,更不能提及这刘县令的上峰,可具体怎么报两人还是为难。

    这日孔先生与刘锜一道吃酒,提起这事,却不料刘锜竟然笑起来,说不过是小事一桩。

    孔先生大喜,连忙唤来谢瞻,两人一道请刘锜出主意。

    “与其引火烧身,不如祸水东引。”

    谢瞻一听就明白了,可面上并不高兴,孔先生也沉默起来,“刘先生,我们为官的若是都这般退缩,哪里还有人敢挡在百姓前面呢呢?”

    谢瞻点头,若他来办,自然要追查下去,既然说刘县令勾结匪徒,谋的是财,可他们翻遍了也没找到财啊,这案子有疑点。

    “二爷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不是让你不管了,而是让更大的人来管,你来办。”

    “此话怎讲?”

    “二爷想想,既然知道此事有鬼,你若不上报自己办了,那不管你办的好不好,总有理由可以治你的罪。可你报了再办,那便是上头发话,你不过依令行事。”

    “可万一……就是上面出了问题,岂不是羊入虎口?”

    刘锜摇摇头,“就算是,二爷大可同流合污以保全自身。”

    “刘先生!你在说什么?”谢瞻明显有些生气,连带一旁的孔先生也不敢置信的看着刘锜。

    “若要为民请命,先得保住自己的乌纱帽,否则不过是空谈。莫非二爷也要拿自己一家数口去陪葬嘛?”

    谢瞻面色一白,想起之前与陈氏的谈话,可最后还是摇头,“宁可玉碎,不可瓦全。”

    刘锜内心佩服,面上不显。

    想着幸好谢瞻有谢宁那样的女儿,否则怕死了好几次了,他笑道: “其实,我有一法可解。”

    孔先生急道:“快说来!”

    “派人将此事秘密报给两浙路巡抚使魏铮,看他如何回你。”

    “为何不是报给儋州刺史?”

    宛县隶属于儋州,这样越级上报可是大忌。

    自然不能,没有人比刘锜再清楚此事了,毕竟他是当事人,“不瞒二爷,我有一位友人在魏巡抚使底下办事,若是找他,我有八九分把握,这件事能如二爷所愿。”

    孔先生一听,哪里有不明白的,这是刘先生要帮忙呢,再好不过。

    “那便如刘先生所言,二爷,尽快将信写出来,连夜送出。”

    谢瞻云里雾里的,方才还在考虑怕引火烧身,这一下他就成了有帮手的了,不管如何,总是好事,他很快理清了事,刘锜接过看了看,摇摇头。

    “二爷,信里可千万不能提出了刘县令和匪徒以外的人,把知道的写下来。都是聪明人,见微知着,自然明白,也不会落下你的把柄。”

    谢瞻点点头,是这个道理,他又改了好几遍,刘锜总有这里不满那里不对,好不容易最后成了,谢瞻感到一丝放松,自己通读一遍,只觉条理清晰,流畅至极,找不出一点不妥来。

    再看刘锜,眼里已经满是敬意,他这是什么运气,能遇到这样的人,之前那点怀疑尽是消散。

    “谢瞻谢先生相助,感激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