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之晨光 第2042章 first lord
第2042章 first lord
如果你有一个很有名的弟弟,而你身为兄长却还要被他照顾是个什么心情呢?
不只是约瑟夫·波拿巴有这方面的苦恼,小威廉·皮特的哥哥约翰·皮特也有同样的问题,他虽然继承了父亲老威廉·皮特查塔姆伯爵的头衔和财产,可是和首相弟弟比起来却实在差太多了。
从1796年到1801年期间他曾担任枢密院议长的职务,随着小威廉·皮特下野,他也失去了那个职位,现在的枢密院议长是波特兰公爵,而他自己则重新加入了海军。
这次出兵圣多明各,有很多人怀疑拿破仑是故意派莫罗的人去的,英国海军也有同样的问题。
换句话来说,有人认为海军大臣不该继续由军人负责,而直布罗陀总督也换成了约克公爵。
约克公爵当然不会亲自去直布罗陀当总督,但是他可以找代理人去。
西德尼·史密斯越权事件发生后,这个两栖怪物让拿破仑的远征终结于阿克城,也是他签订的《埃尔阿里什协定》,允许在埃及的法军投降后回国。
伦敦根本不想放一个法国兵回国,然而这见鬼的协定已经签了,为了否决这个协定他们又派了一个将军在埃及打了一仗,虽然法军损失惨重,但最后签的条约还是一样的,英国人要出军舰把法国人运回欧洲。
1801年西德尼·史密斯被召回英国并“请”他退役,授予1000英镑的养老金。
然而他不在欧洲继续惹麻烦,却跑到了美国,还成了一个议员。最关键的是他还和萨克森公国的太子妃卡洛琳打得火热,而太子妃又不止他一个情人,还有陆军军需官乔治·坎宁以及画家托马斯·劳伦斯。
有传闻说还爆发了“妈妈咪呀”式的剧情,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难的是这个“传说”居然从美国传到欧洲来了。
西德尼·史密斯虚荣、刚愎自用,另一方面他勇敢又充满了生机,以骑士自居,在越权方面与拿破仑差不多,拿破仑在土伦之战看到了小直布罗陀,认为那里才是真正的最佳位置。
当然,这次“护卫舰”并不是西德尼·史密斯指挥的,如果是他的话说不定瞧准了时机开炮。
20世纪后才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最初的海洋就是一种共有物的状态,一直到1493年亚历山大六世划下了一条教皇子午线才开始了海洋割据。
到了1609年荷兰的海上势力崛起,当时有个荷兰国际法学家发表了《海洋自由论》,提出海洋不能被占有,不是任何国家的所有物。
1618年英国学者发表了《闭海论》,反对荷兰国际法学家的理论,认为英国君主有权占有围绕英国四周的海洋。
如果按照英国的说法,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海峡就该是属于英国的,法国不同意可以通过打一仗解决这个分歧。
当然也可以用文明点的办法,意大利法学家提出了:国家拥有领土及它在海岸毗连的海的主权,这块海被他称为领海。
1702年又是荷兰人将海洋区分为领海和公海,领海沿岸归属权归主权国所有,公海则不属于任何国家,并提出以“路上国家的权力以其大炮射程所及的范围为限”来确定领海的宽度,即著名的“大炮射程论”,用俾斯麦的说法就是“大炮的射程就是正义”。
17世纪开始荷兰和法国就已经实行大炮射程规则了,到了18世纪末,根据当时大炮的射程,提出了三海里为沿海国家所控制的海域宽度,也就是说拿破仑乘坐波莫纳号在离岸三海里范围内都属于法国主权范围。他要是被一颗英国炮弹射中了,当然亚眠合约就可以蒙上黑纱了,如果他侥幸不死,那么麻烦就是无穷无尽的。并且波莫纳号是一艘邮轮,它是一艘用于运输和旅游的民用船只,拿破仑是以乘客的身份坐上了波莫纳号的,他不仅记得邮政的路线,还记得沿线的炮台所用大炮的型号、射程等。
如果英国是海上的常胜之师,但只要是拿破仑指挥,英国就不能指望在陆上战胜法国,这几乎已经成为欧洲共识了,更为关键的是海军海外的花销以及为海军造船的木材厂爆发的腐败丑闻,然后波拿巴就带着乔治安娜坐船了。
她还以为可以凭借自己的关系,说服英国人让波拿巴坐船去比利时。
拿破仑不需要靠女人的,即使他刚当意大利总司令的时候,很多人以为是通过约瑟芬他才捞到了这个职位。
拿破仑是不赌钱,他赌的是别的,她的心此刻正扑通扑通得跳。如果英国人真的觉得能在此时消灭他解决很多问题,那么和他一条船上的人都是不安全的。
不过大炮的射程远不如望远镜,反正船开出去一阵后并没有发现公海上有军舰,以至于她可以一边和波拿巴在桅杆下面晒太阳一边下棋。
他很明显不专心,下得有失水准,但乔治安娜也不会这个时候觉得赢了他是件值得庆祝的事。
甲板上其他人也看着不像是轻松写意,尤其是在过一个海湾的时候,因为有泥沙被淡水河冲了出来,为了防止搁浅他们不得不往公海那边开了一点,好在没有问题发生。
但这是暂时的,可能英国人也没有预料到他真敢坐船穿越多弗尔海峡,这也是奇袭的精髓——出人意料,就跟把鸡蛋放在桌子上一样简单。
在他把鸡蛋砸碎了,立在桌面上前,恐怕没人想得到这一点,看到他演示就简单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上次拿破仑派了海军去救困在埃及的陆军,还让谬拉攻击塔兰托吸引英国海军的注意力,但是法国海军害怕损失舰队,造成和阿布基尔一样的惨败,停靠在港口里,结果错失了战机,最终也导致了不得不利用西德尼·史密斯签的那个协定,将法国远征军撤离埃及。
信心是很关键的,其实英国陆军也没有传说中那么糟糕,但在威灵顿出现前,英国陆军恐怕还要继续忍受拿破仑所带来的这种压迫感。
又或者换一个方式,不让他们知道拿破仑的可怕,就像阿不思对哈利做的,让他在麻瓜社区长大,他不了解伏地魔所带来恐惧,无知者无畏,敢直接说出“dark lord”的名字。
或许有人会觉得她杞人忧天,拿破仑退位或者死了,法国根本不可能会爆发内战。俄罗斯的严寒天气是冻死了很多人,但要是没有那么多征兵,他们呆在家里,不就不用从军去那么遥远的地方了?
有一个故事,一个穷鬼,他祖祖辈辈都穷,但他不甘心娶一个女佣,于是他鼓起勇气向一个有300法郎的女孩求婚,这个女孩凭什么看上他呢?
母亲会为了救儿子,把所有的积蓄花光凑足了军役税,这样他就不用去从军了,他可以安全得留在乡下继续种田、放牛。
又或者他忽然发现自己很能打仗,从一个小兵,逐渐变成元帅。毕竟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个士兵的背囊里都有一个元帅杖,而且他给功臣的年金是上百万法郎呢。
不只是钱,还有豪宅、美女,以及那个穷鬼一辈子做梦都想不到的奢华生活,西德尼·史密斯睡了一个公国的太子妃,那个穷鬼也可以睡女选帝侯、公主、甚至是王后。
什么样的统帅带出什么样的士兵,拿破仑是个很高傲的人,他给那些军人穿上了漂亮的制服,让这个吃苦、没人愿意去的职业变得光鲜了。
华兹华斯写了一首诗:
在昔日栖息着庞然大物的地方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海的呼啸,一种是山的呐喊,都雄浑强劲。
自由女神啊,这就是你选的曲调!
情妇可以理解为是女投机客,很多男人的身边都有,约克公爵身边也有个叫玛丽·安妮·克拉克的女人,约克公爵不是要派人去直布罗陀当总督么?拿钱贿赂她,她可以介绍那个人给公爵认识,就算无法获得总督,也可以被举荐成为军官。
在乔治安娜这里没有这一套,在临上船前她写信给了巴黎,要把发明纯碱制造法的那个医生找出来,另外还有在日内瓦的那个快要破产的燃气灯制造家。
她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她既已经将自己交给命运,她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她做不到像拿破仑一样事先做好计划,毕竟他相信的是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他不确定终身执政这件事好像是一时兴起决定的,就像她这个任凭命运掌握自己的人一样。
这可以理解为一次试验,毕竟英国也在用纸币试探了人们的接受能力,目前为止不是风平浪静、无事发生么?
可能,也不会有事发生吧。
如果你有一个很有名的弟弟,而你身为兄长却还要被他照顾是个什么心情呢?
不只是约瑟夫·波拿巴有这方面的苦恼,小威廉·皮特的哥哥约翰·皮特也有同样的问题,他虽然继承了父亲老威廉·皮特查塔姆伯爵的头衔和财产,可是和首相弟弟比起来却实在差太多了。
从1796年到1801年期间他曾担任枢密院议长的职务,随着小威廉·皮特下野,他也失去了那个职位,现在的枢密院议长是波特兰公爵,而他自己则重新加入了海军。
这次出兵圣多明各,有很多人怀疑拿破仑是故意派莫罗的人去的,英国海军也有同样的问题。
换句话来说,有人认为海军大臣不该继续由军人负责,而直布罗陀总督也换成了约克公爵。
约克公爵当然不会亲自去直布罗陀当总督,但是他可以找代理人去。
西德尼·史密斯越权事件发生后,这个两栖怪物让拿破仑的远征终结于阿克城,也是他签订的《埃尔阿里什协定》,允许在埃及的法军投降后回国。
伦敦根本不想放一个法国兵回国,然而这见鬼的协定已经签了,为了否决这个协定他们又派了一个将军在埃及打了一仗,虽然法军损失惨重,但最后签的条约还是一样的,英国人要出军舰把法国人运回欧洲。
1801年西德尼·史密斯被召回英国并“请”他退役,授予1000英镑的养老金。
然而他不在欧洲继续惹麻烦,却跑到了美国,还成了一个议员。最关键的是他还和萨克森公国的太子妃卡洛琳打得火热,而太子妃又不止他一个情人,还有陆军军需官乔治·坎宁以及画家托马斯·劳伦斯。
有传闻说还爆发了“妈妈咪呀”式的剧情,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难的是这个“传说”居然从美国传到欧洲来了。
西德尼·史密斯虚荣、刚愎自用,另一方面他勇敢又充满了生机,以骑士自居,在越权方面与拿破仑差不多,拿破仑在土伦之战看到了小直布罗陀,认为那里才是真正的最佳位置。
当然,这次“护卫舰”并不是西德尼·史密斯指挥的,如果是他的话说不定瞧准了时机开炮。
20世纪后才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最初的海洋就是一种共有物的状态,一直到1493年亚历山大六世划下了一条教皇子午线才开始了海洋割据。
到了1609年荷兰的海上势力崛起,当时有个荷兰国际法学家发表了《海洋自由论》,提出海洋不能被占有,不是任何国家的所有物。
1618年英国学者发表了《闭海论》,反对荷兰国际法学家的理论,认为英国君主有权占有围绕英国四周的海洋。
如果按照英国的说法,英国和法国之间的海峡就该是属于英国的,法国不同意可以通过打一仗解决这个分歧。
当然也可以用文明点的办法,意大利法学家提出了:国家拥有领土及它在海岸毗连的海的主权,这块海被他称为领海。
1702年又是荷兰人将海洋区分为领海和公海,领海沿岸归属权归主权国所有,公海则不属于任何国家,并提出以“路上国家的权力以其大炮射程所及的范围为限”来确定领海的宽度,即著名的“大炮射程论”,用俾斯麦的说法就是“大炮的射程就是正义”。
17世纪开始荷兰和法国就已经实行大炮射程规则了,到了18世纪末,根据当时大炮的射程,提出了三海里为沿海国家所控制的海域宽度,也就是说拿破仑乘坐波莫纳号在离岸三海里范围内都属于法国主权范围。他要是被一颗英国炮弹射中了,当然亚眠合约就可以蒙上黑纱了,如果他侥幸不死,那么麻烦就是无穷无尽的。并且波莫纳号是一艘邮轮,它是一艘用于运输和旅游的民用船只,拿破仑是以乘客的身份坐上了波莫纳号的,他不仅记得邮政的路线,还记得沿线的炮台所用大炮的型号、射程等。
如果英国是海上的常胜之师,但只要是拿破仑指挥,英国就不能指望在陆上战胜法国,这几乎已经成为欧洲共识了,更为关键的是海军海外的花销以及为海军造船的木材厂爆发的腐败丑闻,然后波拿巴就带着乔治安娜坐船了。
她还以为可以凭借自己的关系,说服英国人让波拿巴坐船去比利时。
拿破仑不需要靠女人的,即使他刚当意大利总司令的时候,很多人以为是通过约瑟芬他才捞到了这个职位。
拿破仑是不赌钱,他赌的是别的,她的心此刻正扑通扑通得跳。如果英国人真的觉得能在此时消灭他解决很多问题,那么和他一条船上的人都是不安全的。
不过大炮的射程远不如望远镜,反正船开出去一阵后并没有发现公海上有军舰,以至于她可以一边和波拿巴在桅杆下面晒太阳一边下棋。
他很明显不专心,下得有失水准,但乔治安娜也不会这个时候觉得赢了他是件值得庆祝的事。
甲板上其他人也看着不像是轻松写意,尤其是在过一个海湾的时候,因为有泥沙被淡水河冲了出来,为了防止搁浅他们不得不往公海那边开了一点,好在没有问题发生。
但这是暂时的,可能英国人也没有预料到他真敢坐船穿越多弗尔海峡,这也是奇袭的精髓——出人意料,就跟把鸡蛋放在桌子上一样简单。
在他把鸡蛋砸碎了,立在桌面上前,恐怕没人想得到这一点,看到他演示就简单了。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上次拿破仑派了海军去救困在埃及的陆军,还让谬拉攻击塔兰托吸引英国海军的注意力,但是法国海军害怕损失舰队,造成和阿布基尔一样的惨败,停靠在港口里,结果错失了战机,最终也导致了不得不利用西德尼·史密斯签的那个协定,将法国远征军撤离埃及。
信心是很关键的,其实英国陆军也没有传说中那么糟糕,但在威灵顿出现前,英国陆军恐怕还要继续忍受拿破仑所带来的这种压迫感。
又或者换一个方式,不让他们知道拿破仑的可怕,就像阿不思对哈利做的,让他在麻瓜社区长大,他不了解伏地魔所带来恐惧,无知者无畏,敢直接说出“dark lord”的名字。
或许有人会觉得她杞人忧天,拿破仑退位或者死了,法国根本不可能会爆发内战。俄罗斯的严寒天气是冻死了很多人,但要是没有那么多征兵,他们呆在家里,不就不用从军去那么遥远的地方了?
有一个故事,一个穷鬼,他祖祖辈辈都穷,但他不甘心娶一个女佣,于是他鼓起勇气向一个有300法郎的女孩求婚,这个女孩凭什么看上他呢?
母亲会为了救儿子,把所有的积蓄花光凑足了军役税,这样他就不用去从军了,他可以安全得留在乡下继续种田、放牛。
又或者他忽然发现自己很能打仗,从一个小兵,逐渐变成元帅。毕竟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每个士兵的背囊里都有一个元帅杖,而且他给功臣的年金是上百万法郎呢。
不只是钱,还有豪宅、美女,以及那个穷鬼一辈子做梦都想不到的奢华生活,西德尼·史密斯睡了一个公国的太子妃,那个穷鬼也可以睡女选帝侯、公主、甚至是王后。
什么样的统帅带出什么样的士兵,拿破仑是个很高傲的人,他给那些军人穿上了漂亮的制服,让这个吃苦、没人愿意去的职业变得光鲜了。
华兹华斯写了一首诗:
在昔日栖息着庞然大物的地方存在两种声音,一种是海的呼啸,一种是山的呐喊,都雄浑强劲。
自由女神啊,这就是你选的曲调!
情妇可以理解为是女投机客,很多男人的身边都有,约克公爵身边也有个叫玛丽·安妮·克拉克的女人,约克公爵不是要派人去直布罗陀当总督么?拿钱贿赂她,她可以介绍那个人给公爵认识,就算无法获得总督,也可以被举荐成为军官。
在乔治安娜这里没有这一套,在临上船前她写信给了巴黎,要把发明纯碱制造法的那个医生找出来,另外还有在日内瓦的那个快要破产的燃气灯制造家。
她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但她既已经将自己交给命运,她只能走一步算一步。她做不到像拿破仑一样事先做好计划,毕竟他相信的是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虽然他不确定终身执政这件事好像是一时兴起决定的,就像她这个任凭命运掌握自己的人一样。
这可以理解为一次试验,毕竟英国也在用纸币试探了人们的接受能力,目前为止不是风平浪静、无事发生么?
可能,也不会有事发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