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之晨光 第1714章 女神的密语(五十九)
热门推荐:
社恐对象超黏我
成穿书反派后,我能听到女友心声
倒反天罡
闺蜜齐穿八零,去父留子带球跑
替嫁后,玄学真千金她不装了
大家都用冷兵器,你用狙击枪?
临死才知,儿子不是亲生的
被抛深山后,她获得了修仙传承
我一魅魔,你让我参加恋综?
第1714章 女神的密语(五十九)
虽然马尔福一家在英国过得不尽如人意,不过卢修斯却从未动过移民去美国的念头。
卡卡洛夫跑到了荒郊野地还被找到是一个原因,再有就是他就和很多英国老牌贵族一样,从没有真正瞧得起美国人。不过介绍一两个美国巫师家庭进入英国社交圈他还是能接受的,只是德拉科这时候忽然叛逆了,他非阿斯托尼亚不娶,然后卢修斯就把主意打到了西弗勒斯的身上。
外来的女人会不那么在意当地的风评,因为她要面对的全是陌生人和异质文化。说难听一点,等她被英国社交圈接受的时候孩子都已经生了,有了孩子之后她还在乎斯内普真爱的是谁这种问题么?
以前纳西沙年轻的时候也被卢修斯英俊的外貌给蒙蔽了,后来才知道他是个扛不住压力的男人。不过她也没有离婚,离婚是一件很不体面的事,日子凑活着一样可以过。只有卢修斯受审,她被迫出庭的时候真的动摇过,但那时候他们已经颜面扫地了,如果再闹出别的是非会更惹人笑话。
斯莱特林家族出身的贵族都很顾及体面,瞧他们的穿着打扮就知道了,即便他们内在毫无可取之处外表还是很好看的。
这和平民“你外面有了别的人!我要和你离婚”不一样,不论落魄到什么地步,贵族架子都要摆好,罗斯这个落魄的英国贵族小姐瞧不起卡尔那个有钱的钢铁大亨,不论他再有钱他还是一个要攀附她的平民。
英国绅士是乡绅文化演变来的,但乡绅不少是农民出身,圈地运动变得富有后他们才想办法和那些古老的贵族家庭攀亲。
比如乌姆里奇买了斯莱特林的挂坠盒,她并不知道那是斯莱特林的,而是以为那是二十八纯血家族之一的赛尔温家族的。
哈佛最早是给那些到北美殖民地建设的英国人的孩子准备的,这些人多数在牛津剑桥毕业,为了让他们的孩子接受和英国同样的教育,他们才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建立了哈佛大学。
这就像是名画原件和高仿品的区别,英国贵族有原版的牛津和剑桥大学可以读书,为什么要去“高仿”的哈佛去读书呢?
没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就开始衰落了,二战后甚至交出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给美利坚合众国,但是英国上层人士普遍觉得美国人知识平庸、普遍缺乏智慧。美国的精英阶层与普通平民之间的认知、受教育程度大约相差两百多年,当精英研发科技对付外星人的时候,底层民众还停留在不相信地球是圆的、不相信达尔文进化论的程度。
美国想用马歇尔计划实行“美国化”,英国则用现代主义反对“美国化”,当英国工人阶级对好莱坞电影、爵士乐、美式生活趋于接纳的时候,英国的精英们采取了激烈的抵抗态度。
比如王尔德说过,一个好美国人死后应当去巴黎,巴黎的街道虽然比伦敦脏很多,但比美国到处都是流浪汉的街道也要干净多了,就连英国统治时期印度的街道也比纽约干净。
马萨诸塞州不只有哈佛大学,还有塞勒姆,也就是1692年女巫集会的地方。当欧洲的猎巫运动已经走向尾声时,新大陆的猎巫运动还在如火如荼得进行。
塞勒姆曾经差点成为新英格兰的首府,那个繁荣美好的社区漫延一英里,空气中弥漫着海水咸咸的味道和浓烈的松木清香,是英国殖民地中最为宜居的地方。
当新英国国王登基,波士顿全城都在欢呼庆祝时,塞勒姆耶发布了公告,它是马萨诸塞州除了波士顿以外唯一一个拥有超过两千人人口的镇子。
只是和国际化的波士顿相比,塞勒姆更加安静、却与波士顿同样精致。
这个小镇的平静直到一个名为莎拉·古德的女流浪者的到来才被打破。
莎拉·古德的父亲是个法国人,一位富有的客栈老板,不过他自杀了,留下了一大笔钱全部到了她继父手中,二十多岁时她的丈夫突然去世,为她留下了一大笔债务,紧接着是一系列的诉讼,这让她心生怨恨又一贫如洗。
残酷的环境会磨练人的意志,但过于残酷的境遇会改变一个人的人格,马萨诸塞州长期存在救助穷人的问题,大家都希望把穷人赶走,不过和菲利普王战争后留下了大量的寡妇和孤儿。
塞勒姆的居民以救济收容这些孤儿寡母为条件,要求镇上免除他们的养路费,于是莎拉·古德就和那些女人一起,被好心的夫妇收留了。
莎拉情绪难以控制,对人怀有恶意,对好心人的帮助不但不感恩,还恶语相向,恐吓这家人,侮辱他们的孩子,于是六个月后房东把她赶走了。
那个冬天,房东家的牲口开始莫名其妙得死亡,后来她在镇上游荡的时候,便对塞勒姆的村民说如果谁不款待她,她就会给他们点颜色瞧瞧。果然第二天早上被她威胁的娜家人的牛就突然离奇死亡了。
当时人们对女巫的刻板印象是抽搐、尖叫、扼杀和催眠,以及可以做一些奇异的事,比如可以变成猫、狗、狼、野兔什么的,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提起人是猴子变的,这不仅是对圣经上帝造人的亵渎,还是一种巫术指控。
用《女巫之锤》扉页上的话来说:不相信巫术就是最大的异端。
17世纪那些怀疑巫术不存在的人被抨击为“咖啡馆里自视聪明的学问人”,是那个时代喝着拿铁的自由主义者。
如果女巫不存在,为什么《圣经》要告诫基督徒们要防备女巫呢?于是人们得出了一个推论——否定巫术就是否认宗教,否认巫术就是拥护巫术,那些否认巫术的人是为了让信徒们对巫术掉以轻心,然后让他们被巫术伤害。魔鬼的军团无处不在,他们的主旨就是推翻教堂。
跟这样的人你无论如何也无法和他解释清楚开普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证明过程中存在的音乐美感,地球椭圆轨道角速度唱出来的音节是mi fa mi,听起来就像是苦难(misery)和饥荒(famine),底层民众爱喝酒是因为酒能防止他们自杀,而精英认为他们酗酒所以才落得无家可归。
移民千辛万苦换来的美国绿卡,底层美国人出身就有,他们幸福么?
当教育不再是人们改变命运的阶梯,反而把人们的努力、心血甚至一生的命运玩弄于鼓掌,人的心态就开始转变了,普通人开始仇恨那些拥有知识的人,觉得他们所说的一切都是和政府串通好了,要对付他们的阴谋。
地平说是不是真理没有关系,西式民主是少数服从多数,只要相信地平说的人多过地圆说,地平说就是“真理”了。
这是多么让人难以置信啊,然而精英阶层又有多少人呢?大概是10%的人口,当90%的人都认为是对的事,你却说他们错了,你这样就是不符合民主精神。这样来看,英国上层人士觉得美国人知识平庸、普遍缺乏智慧哪里有错了?
英国发明普选是基于边沁的功利主义,边沁的看法是社会的幸福是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来衡量的,而不是为了增进少数人的幸福减少大多数人的幸福,不仅私人行为受这一原理支配,政府的一切措施也要据此行事。
大多数人支持某一政策是符合他们自己利益的,也就是最大多数人得到了最大幸福,他们将自己的权利交出来授予某个人代劳,并以同样的方式承认他的一切作为,而这便是伟大的利维坦的诞生,像这样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则被称为国家。
拿破仑率领的法兰西人格是阳刚的男性,诸如凯撒、罗马之类的词语可以描述。
现在撕裂的美国没有一个人格,而是多重人格,就像一个患有妄想症的精神病人,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这也导致了美国患有精神类疾病的人数全球最高,有26%左右,相比之下他们所说的恐怖分子反而精神比他们稳定。
不论是把枪交给一个精神病人,还是一个2、3岁的孩子,都不能指望他们会正确使用它。精神病人会干什么谁都不知道,孩子拿着枪还以为那是玩具。原本枪是有保险的,不过电影、电视里有很多描写如何给枪解除保险的镜头,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如果保险太容易被拉开,他就会“嗙嗙嗙”到处乱射,这样一个三岁还在吃奶嘴的婴儿就有灭门的力量了。
发生这种惨剧后责任要推给谁呢?
所以格林德沃提出的,巫师代替麻瓜统治世界,避免他们把地球给毁灭了的论点是错误的。
他们自己fuck up就自己承担责任,别想像中世纪天灾和瘟疫蔓延时把责任全部推到巫师身上。
烧死巫师不能解决问题,但那是一种安慰剂,能给一些不幸的人提供消遣,公开处刑不会带来任何威慑效果,反而会带来快乐,这是历史上实验过,狄更斯记录下来的。
马歇尔计划英国分到了32亿美元,比法国还多了10亿,不过对英国来说那32亿援助并没有带来那么巨大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加速了英国的衰弱。
美军打仗及其浪费,崭新的武器和补给运到前线,如果当时美国撤军了,这些物资都会被当成二手货卖掉,所以美国给欧洲的大部分援助其实是战争剩余物资,就跟美国南北战争后美国把用过的阿姆斯特朗炮卖给日本,让他们搞维新运动一样。
比起其他被打烂的国家,英国并不需要战争剩余物资,英国自己还有大批物资需要处理,至于原材料也不需要,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都是原材料产地,比美国货质量更好、数量更多。
1949年英国分到的9.2亿美元超过一半是棉花、粮食、烟草、石油,贷款只有一小部分,而急需的工业原料却不包括在内,问题是英国还不能不要,否则连贷款都拿不到。
而美国的工业品趁着马歇尔计划大量进入欧洲,又挤占了英国的工业品市场,当时德国已经废了,法国半残、英国虚弱,身强力壮的美国独占了欧洲市场,二战前欧洲人对美国货就不敢兴趣,二战后也一样,都只看到美国人买欧洲奢侈品,谁瞧见了欧洲人买美国奢侈品?
可以说马歇尔计划挖了英格兰的根基,而英国虽然在欧盟,却没有使用欧元,一直使用英镑。欧盟的童话英国老爷们才不相信,要不是因为关税,早就离开这个经济增长缓慢的泥潭了。
对现代的法国人来说,非洲是他们的根基。二战后英国不仅失去了欧洲的工业市场,还失去了殖民地,在丧失的众多殖民地中,无疑英属印度的丧失,令英国最为心疼。
戴高乐从来都不相信美元,1971年的时候就用所有外汇换了黄金回国,其他外汇盈余国家也把外汇换成了黄金,布雷斯森林体系瓦解。
这时美元为了自救,强迫石油用美元结算,本来非洲法郎体系里没有美元的事,但是这些西非国家买了美国人的军火。只是他们没有钱,除了非洲法郎,外汇都被法国人收走了,只好用钻石交易。
这些钻石回了美国,成了钻戒,在神父和亲朋好友的见证下,新娘戴着这些“血钻”快乐得进入了爱情的坟墓。
在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宣传下,哪个男人求婚时不提供钻戒?
很多人都知道钻石骗局,不过大家还是照样买钻戒。
有些事就算你自己通透了,99%不通透,骗局还是会继续下去。
西弗勒斯送了波莫娜一枚戒指,它其实比钻戒还要好,她可以像主人一样对他召唤,不过她不常用。
而且在别人眼里,那枚戒指不像是婚戒。
戴上婚戒之后的男女就是代表有主的了,约瑟芬有一个头冠,上面有螺雕,雕刻的是拿破仑波拿巴的头像。
卢修斯用过来人的口气跟西弗勒斯说,虽然俗,钻戒却是必不可少的,哪怕这钻石不值那个价也要给她戴上,这是“传统”的一部分。
你看她收到钻戒后开心的笑脸,难道自己也不觉得开心么?
阳谋比阴谋可怕的地方就是这里了。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并不是每个女人都喜欢古董珠宝,那种新挖出来的,她是第一个主人的,她一样喜欢。
它是“全新”的,不像流传下来的珠宝,是“二手”的。
没有女人希望自己是后妈,后妈对继子不好,卢修斯为了德拉科也不会离婚后再婚的。
虽然时代久远了,可是还是有人知道造成塞勒姆事件的起因却是那个卷走了莎拉古德所有财富的继父。
在这起事件中莎拉的母亲和她丈夫的自杀有没有关系呢?是她把前夫所有的遗产都给了莎拉的继父么?
有时人失去理智,变得疯狂、偏激不是因为她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人,她也曾经是个可爱的天使。
塞勒姆从和平的天堂变成地狱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如果那时的人能冷静一点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悲剧了。
虽然马尔福一家在英国过得不尽如人意,不过卢修斯却从未动过移民去美国的念头。
卡卡洛夫跑到了荒郊野地还被找到是一个原因,再有就是他就和很多英国老牌贵族一样,从没有真正瞧得起美国人。不过介绍一两个美国巫师家庭进入英国社交圈他还是能接受的,只是德拉科这时候忽然叛逆了,他非阿斯托尼亚不娶,然后卢修斯就把主意打到了西弗勒斯的身上。
外来的女人会不那么在意当地的风评,因为她要面对的全是陌生人和异质文化。说难听一点,等她被英国社交圈接受的时候孩子都已经生了,有了孩子之后她还在乎斯内普真爱的是谁这种问题么?
以前纳西沙年轻的时候也被卢修斯英俊的外貌给蒙蔽了,后来才知道他是个扛不住压力的男人。不过她也没有离婚,离婚是一件很不体面的事,日子凑活着一样可以过。只有卢修斯受审,她被迫出庭的时候真的动摇过,但那时候他们已经颜面扫地了,如果再闹出别的是非会更惹人笑话。
斯莱特林家族出身的贵族都很顾及体面,瞧他们的穿着打扮就知道了,即便他们内在毫无可取之处外表还是很好看的。
这和平民“你外面有了别的人!我要和你离婚”不一样,不论落魄到什么地步,贵族架子都要摆好,罗斯这个落魄的英国贵族小姐瞧不起卡尔那个有钱的钢铁大亨,不论他再有钱他还是一个要攀附她的平民。
英国绅士是乡绅文化演变来的,但乡绅不少是农民出身,圈地运动变得富有后他们才想办法和那些古老的贵族家庭攀亲。
比如乌姆里奇买了斯莱特林的挂坠盒,她并不知道那是斯莱特林的,而是以为那是二十八纯血家族之一的赛尔温家族的。
哈佛最早是给那些到北美殖民地建设的英国人的孩子准备的,这些人多数在牛津剑桥毕业,为了让他们的孩子接受和英国同样的教育,他们才在马萨诸塞州的剑桥市建立了哈佛大学。
这就像是名画原件和高仿品的区别,英国贵族有原版的牛津和剑桥大学可以读书,为什么要去“高仿”的哈佛去读书呢?
没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就开始衰落了,二战后甚至交出了世界霸主的地位给美利坚合众国,但是英国上层人士普遍觉得美国人知识平庸、普遍缺乏智慧。美国的精英阶层与普通平民之间的认知、受教育程度大约相差两百多年,当精英研发科技对付外星人的时候,底层民众还停留在不相信地球是圆的、不相信达尔文进化论的程度。
美国想用马歇尔计划实行“美国化”,英国则用现代主义反对“美国化”,当英国工人阶级对好莱坞电影、爵士乐、美式生活趋于接纳的时候,英国的精英们采取了激烈的抵抗态度。
比如王尔德说过,一个好美国人死后应当去巴黎,巴黎的街道虽然比伦敦脏很多,但比美国到处都是流浪汉的街道也要干净多了,就连英国统治时期印度的街道也比纽约干净。
马萨诸塞州不只有哈佛大学,还有塞勒姆,也就是1692年女巫集会的地方。当欧洲的猎巫运动已经走向尾声时,新大陆的猎巫运动还在如火如荼得进行。
塞勒姆曾经差点成为新英格兰的首府,那个繁荣美好的社区漫延一英里,空气中弥漫着海水咸咸的味道和浓烈的松木清香,是英国殖民地中最为宜居的地方。
当新英国国王登基,波士顿全城都在欢呼庆祝时,塞勒姆耶发布了公告,它是马萨诸塞州除了波士顿以外唯一一个拥有超过两千人人口的镇子。
只是和国际化的波士顿相比,塞勒姆更加安静、却与波士顿同样精致。
这个小镇的平静直到一个名为莎拉·古德的女流浪者的到来才被打破。
莎拉·古德的父亲是个法国人,一位富有的客栈老板,不过他自杀了,留下了一大笔钱全部到了她继父手中,二十多岁时她的丈夫突然去世,为她留下了一大笔债务,紧接着是一系列的诉讼,这让她心生怨恨又一贫如洗。
残酷的环境会磨练人的意志,但过于残酷的境遇会改变一个人的人格,马萨诸塞州长期存在救助穷人的问题,大家都希望把穷人赶走,不过和菲利普王战争后留下了大量的寡妇和孤儿。
塞勒姆的居民以救济收容这些孤儿寡母为条件,要求镇上免除他们的养路费,于是莎拉·古德就和那些女人一起,被好心的夫妇收留了。
莎拉情绪难以控制,对人怀有恶意,对好心人的帮助不但不感恩,还恶语相向,恐吓这家人,侮辱他们的孩子,于是六个月后房东把她赶走了。
那个冬天,房东家的牲口开始莫名其妙得死亡,后来她在镇上游荡的时候,便对塞勒姆的村民说如果谁不款待她,她就会给他们点颜色瞧瞧。果然第二天早上被她威胁的娜家人的牛就突然离奇死亡了。
当时人们对女巫的刻板印象是抽搐、尖叫、扼杀和催眠,以及可以做一些奇异的事,比如可以变成猫、狗、狼、野兔什么的,达尔文的进化论中提起人是猴子变的,这不仅是对圣经上帝造人的亵渎,还是一种巫术指控。
用《女巫之锤》扉页上的话来说:不相信巫术就是最大的异端。
17世纪那些怀疑巫术不存在的人被抨击为“咖啡馆里自视聪明的学问人”,是那个时代喝着拿铁的自由主义者。
如果女巫不存在,为什么《圣经》要告诫基督徒们要防备女巫呢?于是人们得出了一个推论——否定巫术就是否认宗教,否认巫术就是拥护巫术,那些否认巫术的人是为了让信徒们对巫术掉以轻心,然后让他们被巫术伤害。魔鬼的军团无处不在,他们的主旨就是推翻教堂。
跟这样的人你无论如何也无法和他解释清楚开普勒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证明过程中存在的音乐美感,地球椭圆轨道角速度唱出来的音节是mi fa mi,听起来就像是苦难(misery)和饥荒(famine),底层民众爱喝酒是因为酒能防止他们自杀,而精英认为他们酗酒所以才落得无家可归。
移民千辛万苦换来的美国绿卡,底层美国人出身就有,他们幸福么?
当教育不再是人们改变命运的阶梯,反而把人们的努力、心血甚至一生的命运玩弄于鼓掌,人的心态就开始转变了,普通人开始仇恨那些拥有知识的人,觉得他们所说的一切都是和政府串通好了,要对付他们的阴谋。
地平说是不是真理没有关系,西式民主是少数服从多数,只要相信地平说的人多过地圆说,地平说就是“真理”了。
这是多么让人难以置信啊,然而精英阶层又有多少人呢?大概是10%的人口,当90%的人都认为是对的事,你却说他们错了,你这样就是不符合民主精神。这样来看,英国上层人士觉得美国人知识平庸、普遍缺乏智慧哪里有错了?
英国发明普选是基于边沁的功利主义,边沁的看法是社会的幸福是以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来衡量的,而不是为了增进少数人的幸福减少大多数人的幸福,不仅私人行为受这一原理支配,政府的一切措施也要据此行事。
大多数人支持某一政策是符合他们自己利益的,也就是最大多数人得到了最大幸福,他们将自己的权利交出来授予某个人代劳,并以同样的方式承认他的一切作为,而这便是伟大的利维坦的诞生,像这样统一在一个人格之中的一群人则被称为国家。
拿破仑率领的法兰西人格是阳刚的男性,诸如凯撒、罗马之类的词语可以描述。
现在撕裂的美国没有一个人格,而是多重人格,就像一个患有妄想症的精神病人,活在一个虚幻的世界里。这也导致了美国患有精神类疾病的人数全球最高,有26%左右,相比之下他们所说的恐怖分子反而精神比他们稳定。
不论是把枪交给一个精神病人,还是一个2、3岁的孩子,都不能指望他们会正确使用它。精神病人会干什么谁都不知道,孩子拿着枪还以为那是玩具。原本枪是有保险的,不过电影、电视里有很多描写如何给枪解除保险的镜头,小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如果保险太容易被拉开,他就会“嗙嗙嗙”到处乱射,这样一个三岁还在吃奶嘴的婴儿就有灭门的力量了。
发生这种惨剧后责任要推给谁呢?
所以格林德沃提出的,巫师代替麻瓜统治世界,避免他们把地球给毁灭了的论点是错误的。
他们自己fuck up就自己承担责任,别想像中世纪天灾和瘟疫蔓延时把责任全部推到巫师身上。
烧死巫师不能解决问题,但那是一种安慰剂,能给一些不幸的人提供消遣,公开处刑不会带来任何威慑效果,反而会带来快乐,这是历史上实验过,狄更斯记录下来的。
马歇尔计划英国分到了32亿美元,比法国还多了10亿,不过对英国来说那32亿援助并没有带来那么巨大的作用,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还加速了英国的衰弱。
美军打仗及其浪费,崭新的武器和补给运到前线,如果当时美国撤军了,这些物资都会被当成二手货卖掉,所以美国给欧洲的大部分援助其实是战争剩余物资,就跟美国南北战争后美国把用过的阿姆斯特朗炮卖给日本,让他们搞维新运动一样。
比起其他被打烂的国家,英国并不需要战争剩余物资,英国自己还有大批物资需要处理,至于原材料也不需要,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都是原材料产地,比美国货质量更好、数量更多。
1949年英国分到的9.2亿美元超过一半是棉花、粮食、烟草、石油,贷款只有一小部分,而急需的工业原料却不包括在内,问题是英国还不能不要,否则连贷款都拿不到。
而美国的工业品趁着马歇尔计划大量进入欧洲,又挤占了英国的工业品市场,当时德国已经废了,法国半残、英国虚弱,身强力壮的美国独占了欧洲市场,二战前欧洲人对美国货就不敢兴趣,二战后也一样,都只看到美国人买欧洲奢侈品,谁瞧见了欧洲人买美国奢侈品?
可以说马歇尔计划挖了英格兰的根基,而英国虽然在欧盟,却没有使用欧元,一直使用英镑。欧盟的童话英国老爷们才不相信,要不是因为关税,早就离开这个经济增长缓慢的泥潭了。
对现代的法国人来说,非洲是他们的根基。二战后英国不仅失去了欧洲的工业市场,还失去了殖民地,在丧失的众多殖民地中,无疑英属印度的丧失,令英国最为心疼。
戴高乐从来都不相信美元,1971年的时候就用所有外汇换了黄金回国,其他外汇盈余国家也把外汇换成了黄金,布雷斯森林体系瓦解。
这时美元为了自救,强迫石油用美元结算,本来非洲法郎体系里没有美元的事,但是这些西非国家买了美国人的军火。只是他们没有钱,除了非洲法郎,外汇都被法国人收走了,只好用钻石交易。
这些钻石回了美国,成了钻戒,在神父和亲朋好友的见证下,新娘戴着这些“血钻”快乐得进入了爱情的坟墓。
在铺天盖地的广告和宣传下,哪个男人求婚时不提供钻戒?
很多人都知道钻石骗局,不过大家还是照样买钻戒。
有些事就算你自己通透了,99%不通透,骗局还是会继续下去。
西弗勒斯送了波莫娜一枚戒指,它其实比钻戒还要好,她可以像主人一样对他召唤,不过她不常用。
而且在别人眼里,那枚戒指不像是婚戒。
戴上婚戒之后的男女就是代表有主的了,约瑟芬有一个头冠,上面有螺雕,雕刻的是拿破仑波拿巴的头像。
卢修斯用过来人的口气跟西弗勒斯说,虽然俗,钻戒却是必不可少的,哪怕这钻石不值那个价也要给她戴上,这是“传统”的一部分。
你看她收到钻戒后开心的笑脸,难道自己也不觉得开心么?
阳谋比阴谋可怕的地方就是这里了。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
并不是每个女人都喜欢古董珠宝,那种新挖出来的,她是第一个主人的,她一样喜欢。
它是“全新”的,不像流传下来的珠宝,是“二手”的。
没有女人希望自己是后妈,后妈对继子不好,卢修斯为了德拉科也不会离婚后再婚的。
虽然时代久远了,可是还是有人知道造成塞勒姆事件的起因却是那个卷走了莎拉古德所有财富的继父。
在这起事件中莎拉的母亲和她丈夫的自杀有没有关系呢?是她把前夫所有的遗产都给了莎拉的继父么?
有时人失去理智,变得疯狂、偏激不是因为她一开始就是这样的人,她也曾经是个可爱的天使。
塞勒姆从和平的天堂变成地狱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如果那时的人能冷静一点的话,也不会有那么多悲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