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 第四十九章 朱元璋:灾民呢
如果让流民在大明乱窜,那么整个大明都将受到影响,尤其是来到应天。
如果天子脚下,首善之地,竟然被流民潮挤爆,那么整个天下人,将如何看待他朱元璋?
……
一处驿站。
朱元璋订了一间最大的房间。
倒不是贪图享乐。
而是他打算和蓝玉、徐达三人,将这里当做临时的御书房。
在这里吃、在这里喝、在这里睡觉、在这里时时刻刻处理三晋之地的旱灾。
每一秒钟。
朱元璋都要和三晋之地的人民同在!
“我现在觉得,和康王来到他的番地,是一件多么明智的事情。”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随后缓缓吐出。
“坐在朝堂上,从奏折的文字中,咱始终无法感受到,人民到底在面对何等的灾难,心中是何等的绝望。”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蓝玉和徐达连忙说道。
“相信朝野上下一心,一定能度过这次难关,陛下和我等在最前线,知晓三晋之地灾情的状况,再由锦衣卫快速送到应天府,由应天发布政令。”
徐达郑重的说道。
——这不是折腾,而是规矩所在,而且汉中府这里有朱成在。
所以也不需要朱元璋在这里下命令。
调集汉中府之外的财力、人力,还是得政令先回应天府,毕竟朱元璋没带玉玺出来。
口谕乱发的灾难,可是不比旱灾差哦。
当晚。
朱元璋就拟定一份诏书,将三晋之地的惨状,一一叙述给朝中大臣。
希望朝中大臣们赶紧想办法。
调集一切可以调集的力量。
来帮助三晋之地。
度过难关。
而且还在诏书中临时命令燕王朱棣、晋王朱棡暂理朝政,左右丞相辅佐之。
整个乾清宫,除燕王朱棣、晋王朱棡,锦衣卫指挥使二虎外,所有人许进不许出。
由锦衣卫全权把控。
进入特殊状态。
……
第二天朝会来到时。
群臣发现朱元璋不在,然后锦衣卫指挥使二虎亲自宣布朱元璋离开应天的消息。
外加请来朱棡和朱棣。
他们这才知道。
原来朱元璋已经亲赴距离三晋之地最近的亲王番地,也就是朱成所在的汉中府。
在得知三晋之地惨状之后。
群臣反映各异。
刘基、郭恒等人深深皱眉,为大明罹患如此灾难而感到苦恼。
但权臣胡惟庸,则是一脸窃喜。
乱吧。
这大明江山,越乱越好,只要乱起来,那么朱元璋丈量天下的计划便必须终止!!
而且现在朱元璋不在应天……
他是不是有机会……
胡惟庸低着头,将眼中野心掩饰住,此时的朝堂上,谁也没有注意到,左丞相眼中的光芒。
……
朱成回到中州府的第二天。
朱元璋三人早早离开驿站,准备去城外看看,今天的灾民数量是否又会暴涨。
如果再来一次灾民井喷,那么汉中府未必能承受得住。
来到城外。
朱元璋三人惊呆了。
倒并不是灾民过多,而是灾民数量少得可怜,苏玉完美的执行朱成昨天的任务。
粥棚的数量变成10个,能看到许多骨瘦嶙峋的流民在粥棚外徘徊。
但他们都不是等舍粥的人。
而是身上穿着半截兵丁衣服,或者兵丁帽子,被暂时收编的流民。
十个粥棚竟然有半数空闲。
不空闲的粥棚,排队人数量加在一起也不过十几名,非常奇怪。
仿佛昨天的十里难民潮是南柯一梦。
“咦!?”
朱元璋非常奇怪,看了身边的徐达和蓝玉,这两人也觉得离谱。
只能走过去。
找到昨天和朱成说过话的苏玉,开口询问道。
“这位先生,请问流民们呢?”
苏玉现在也不忙了。
正在休息。
看到朱元璋等人靠过来,瞬间想起来,昨天这几位和康王殿下同行来着。
所以也就笑吟吟的回答。
“都被带走了。”
“被带走了!?”
朱元璋听到苏玉的回答,瞬间勃然大怒,他心中浮现出一个不好的想法。
难道说,朱成处理难民的方法,就是将他们带走杀掉?
坑杀???
若非坑杀,足足两万多难民,朱成到底将他们安排到哪里??
哪里能接收2万名难民?
“啊,怎么了?”
苏玉一怔。
不知道面前的老爷子为何发火。
“带到哪里去了?”
朱元璋压抑住怒火,开口询问道。
“炼钢厂啊。”
苏玉回答道。
“炼钢厂?”
朱元璋一怔,这个答案,倒是出乎朱元璋的意料,炼钢厂朱元璋当然知道。
但是却没有想到,这居然是收容难民的答案。
“我家殿下,早早就料到三晋之地会有旱灾,急忙让王妃选址,建造炼钢厂。”
苏玉微微一笑,显摆朱成的高瞻远瞩。
“现在的汉中府,东南西北,足足有4个大型炼钢厂,根据王妃的预估。”
“每个炼钢厂,都能消化掉名流民。”
“正常而言,炼钢厂的待遇应该挺不错的,但是现在,汉中府只能提供给流民最基础的食宿,不发一分钱工资,不过就算如此,对于流民而言,也是莫大的帮助了。”
“原来如此。”
朱元璋怒火收敛,他知道自己误会朱成了,不过他有点奇怪。
吃饭的问题能够解决。
但是住宿……
怎么解决流民们的住宿问题呢?
难道说。
朱成提前在汉中府里,给流民搭建了房子??
“流民们住在哪啊?”
蓝玉替朱元璋问出这个问题。
“后边。”
苏玉指了指身后的汉中府。
“汉中府里?”
蓝玉皱眉。
“不是,在汉中府城外另一侧,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有人在那边指挥板房的搭建。”
苏玉摇了摇头。
“板房?”
听到这陌生的形容词,朱元璋皱眉问道。
“我也不好解释,如果诸位想要看一看,不放绕着中州府走一圈,过去瞧瞧呗。”
苏玉说这么多,显然有些不耐烦,说完这句话后,便是翻看自己的记录本。
不想在理会朱元璋等人。
“那就……去看看呗。”
朱元璋说道。
既然朱元璋说要看,那蓝玉等人自然也没有理由说别的,只能跟随着走过去。
当然。
朱元璋三人不可能傻的绕一圈汉中府,如果绕着汉中府外走一圈。
今晚上都别想到地方。
三人从城门回到汉中城,然后坐了辆马车,横穿汉中城,从另一个城门出城。
坐马车的时候。
朱元璋心中有有点说不出来的奇怪感觉,他们还在那担心着。
没想到。
转头一看,灾民们都没有啦?
全都给朱成拉到厂里上班去了。
好像是举起拳头。
砸在棉花上。
他朱元璋正准备举全国之力,应对三晋之地的旱灾呢,没想到,朱成竟然已经将第一波灾民化解掉。
如果天子脚下,首善之地,竟然被流民潮挤爆,那么整个天下人,将如何看待他朱元璋?
……
一处驿站。
朱元璋订了一间最大的房间。
倒不是贪图享乐。
而是他打算和蓝玉、徐达三人,将这里当做临时的御书房。
在这里吃、在这里喝、在这里睡觉、在这里时时刻刻处理三晋之地的旱灾。
每一秒钟。
朱元璋都要和三晋之地的人民同在!
“我现在觉得,和康王来到他的番地,是一件多么明智的事情。”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随后缓缓吐出。
“坐在朝堂上,从奏折的文字中,咱始终无法感受到,人民到底在面对何等的灾难,心中是何等的绝望。”
“陛下圣明。”
“陛下圣明。”
蓝玉和徐达连忙说道。
“相信朝野上下一心,一定能度过这次难关,陛下和我等在最前线,知晓三晋之地灾情的状况,再由锦衣卫快速送到应天府,由应天发布政令。”
徐达郑重的说道。
——这不是折腾,而是规矩所在,而且汉中府这里有朱成在。
所以也不需要朱元璋在这里下命令。
调集汉中府之外的财力、人力,还是得政令先回应天府,毕竟朱元璋没带玉玺出来。
口谕乱发的灾难,可是不比旱灾差哦。
当晚。
朱元璋就拟定一份诏书,将三晋之地的惨状,一一叙述给朝中大臣。
希望朝中大臣们赶紧想办法。
调集一切可以调集的力量。
来帮助三晋之地。
度过难关。
而且还在诏书中临时命令燕王朱棣、晋王朱棡暂理朝政,左右丞相辅佐之。
整个乾清宫,除燕王朱棣、晋王朱棡,锦衣卫指挥使二虎外,所有人许进不许出。
由锦衣卫全权把控。
进入特殊状态。
……
第二天朝会来到时。
群臣发现朱元璋不在,然后锦衣卫指挥使二虎亲自宣布朱元璋离开应天的消息。
外加请来朱棡和朱棣。
他们这才知道。
原来朱元璋已经亲赴距离三晋之地最近的亲王番地,也就是朱成所在的汉中府。
在得知三晋之地惨状之后。
群臣反映各异。
刘基、郭恒等人深深皱眉,为大明罹患如此灾难而感到苦恼。
但权臣胡惟庸,则是一脸窃喜。
乱吧。
这大明江山,越乱越好,只要乱起来,那么朱元璋丈量天下的计划便必须终止!!
而且现在朱元璋不在应天……
他是不是有机会……
胡惟庸低着头,将眼中野心掩饰住,此时的朝堂上,谁也没有注意到,左丞相眼中的光芒。
……
朱成回到中州府的第二天。
朱元璋三人早早离开驿站,准备去城外看看,今天的灾民数量是否又会暴涨。
如果再来一次灾民井喷,那么汉中府未必能承受得住。
来到城外。
朱元璋三人惊呆了。
倒并不是灾民过多,而是灾民数量少得可怜,苏玉完美的执行朱成昨天的任务。
粥棚的数量变成10个,能看到许多骨瘦嶙峋的流民在粥棚外徘徊。
但他们都不是等舍粥的人。
而是身上穿着半截兵丁衣服,或者兵丁帽子,被暂时收编的流民。
十个粥棚竟然有半数空闲。
不空闲的粥棚,排队人数量加在一起也不过十几名,非常奇怪。
仿佛昨天的十里难民潮是南柯一梦。
“咦!?”
朱元璋非常奇怪,看了身边的徐达和蓝玉,这两人也觉得离谱。
只能走过去。
找到昨天和朱成说过话的苏玉,开口询问道。
“这位先生,请问流民们呢?”
苏玉现在也不忙了。
正在休息。
看到朱元璋等人靠过来,瞬间想起来,昨天这几位和康王殿下同行来着。
所以也就笑吟吟的回答。
“都被带走了。”
“被带走了!?”
朱元璋听到苏玉的回答,瞬间勃然大怒,他心中浮现出一个不好的想法。
难道说,朱成处理难民的方法,就是将他们带走杀掉?
坑杀???
若非坑杀,足足两万多难民,朱成到底将他们安排到哪里??
哪里能接收2万名难民?
“啊,怎么了?”
苏玉一怔。
不知道面前的老爷子为何发火。
“带到哪里去了?”
朱元璋压抑住怒火,开口询问道。
“炼钢厂啊。”
苏玉回答道。
“炼钢厂?”
朱元璋一怔,这个答案,倒是出乎朱元璋的意料,炼钢厂朱元璋当然知道。
但是却没有想到,这居然是收容难民的答案。
“我家殿下,早早就料到三晋之地会有旱灾,急忙让王妃选址,建造炼钢厂。”
苏玉微微一笑,显摆朱成的高瞻远瞩。
“现在的汉中府,东南西北,足足有4个大型炼钢厂,根据王妃的预估。”
“每个炼钢厂,都能消化掉名流民。”
“正常而言,炼钢厂的待遇应该挺不错的,但是现在,汉中府只能提供给流民最基础的食宿,不发一分钱工资,不过就算如此,对于流民而言,也是莫大的帮助了。”
“原来如此。”
朱元璋怒火收敛,他知道自己误会朱成了,不过他有点奇怪。
吃饭的问题能够解决。
但是住宿……
怎么解决流民们的住宿问题呢?
难道说。
朱成提前在汉中府里,给流民搭建了房子??
“流民们住在哪啊?”
蓝玉替朱元璋问出这个问题。
“后边。”
苏玉指了指身后的汉中府。
“汉中府里?”
蓝玉皱眉。
“不是,在汉中府城外另一侧,如果不出意外,应该有人在那边指挥板房的搭建。”
苏玉摇了摇头。
“板房?”
听到这陌生的形容词,朱元璋皱眉问道。
“我也不好解释,如果诸位想要看一看,不放绕着中州府走一圈,过去瞧瞧呗。”
苏玉说这么多,显然有些不耐烦,说完这句话后,便是翻看自己的记录本。
不想在理会朱元璋等人。
“那就……去看看呗。”
朱元璋说道。
既然朱元璋说要看,那蓝玉等人自然也没有理由说别的,只能跟随着走过去。
当然。
朱元璋三人不可能傻的绕一圈汉中府,如果绕着汉中府外走一圈。
今晚上都别想到地方。
三人从城门回到汉中城,然后坐了辆马车,横穿汉中城,从另一个城门出城。
坐马车的时候。
朱元璋心中有有点说不出来的奇怪感觉,他们还在那担心着。
没想到。
转头一看,灾民们都没有啦?
全都给朱成拉到厂里上班去了。
好像是举起拳头。
砸在棉花上。
他朱元璋正准备举全国之力,应对三晋之地的旱灾呢,没想到,朱成竟然已经将第一波灾民化解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