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 > 第七十六章 消息传回,震惊朝野

大明:老朱跪求我贪污! 第七十六章 消息传回,震惊朝野

    “老徐,你有什么话说吗?”

    朱成问道。

    他并未刚愎自用,反倒是希望听取来自不同人的意见,说不定就有人指出朱成没有预见的事件。

    “康王殿下,目前赈灾局面虽然良好,但有一点,却也不得不注意。”

    徐达思索少倾,随后开口说道。

    “你说。”

    朱成身体微微前倾,注意力集中。

    “瘟疫。”

    徐达果断的说道。

    “康王殿下虽然注意到瘟疫可能会出现,并且在水源、尸体等等方面进行处理,但是我见到许多流民,在劳作时弄伤身体。”

    “这方面,是不是应该多加考量?”

    “对,有道理。”

    蓝玉随之附和。

    就连朱元璋,对于徐达提出的刁钻角度,也非常赞同。

    “这的确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地方,瘟疫的起因,有可能是伤病!”

    “的确……”

    听到徐达的建议,朱成眼前一亮。

    这还真是他未曾设想过的方向。

    没错。

    因伤成病,病再传染,这种可能性很高。

    而且由病导致的各种衰弱,很可能和伤混在一起,不被发现。

    造船司也好,修路也罢。

    防护措施比较有限。

    虽然不会特别危险,但是大几万、十几万,乃至最后几十万人一起劳作,不出现工伤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没关系,暂时不需要在意。”

    朱成洒然一笑。

    如果是之前,他还真的怕瘟疫在城外传染开来,对于前几天的朱成而言,那将是一场灾难。

    但是现在……

    朱成已经不再怕啦。

    徐达想要继续劝阻,但想了想,终究没有说下去,朱成值得信任!!

    ……

    驿站。

    朱元璋三人回到驿站,桌上堆积的奏折越来越多,而朱元璋则是根本懒得看。

    开玩笑。

    他就在汉中,汉中流民的事情,朱元璋比谁都清楚,一片唱衰的奏折,完全没有阅读的意义。

    “哎呀,还是应该弄些流民去应天府。”

    朱元璋又惦记起流民来。

    “那群虫豸,赈灾赈灾不行,让想办法弄些流民过来,和没听见一样。”

    “真没用啊。”

    “不及我儿朱成万中之一。”

    惦记起流民后,朱元璋翻了翻奏折,竟然没有关于如何弄流民去应天的策略。

    真是该死!!

    其实这事……

    在应天的群臣真冤枉,他们都不知道朱元璋到底是什么意思。

    谁能想到。

    朱成这边完全控制住流民,甚至还让流民高强度徭役起来。

    朱元璋眼馋这批劳动力。

    “去,写一封书信,将汉中的事情告诉那群虫豸,另外附送一个土豆过去。”

    “喏。”

    徐达应声。

    随后。

    徐达拟定一封书信,将汉中的流民情况,土豆的存在,一一书写清楚。

    发往应天。

    为了彰显土豆的优良,徐达特意选择一个又大又显眼,有那么一丝丝翠绿的土豆!

    一天之后。

    这封书信连带着土豆,也是来到应天府,呈递在朝堂之上。

    ……

    朝堂。

    “父皇又来信了。”

    朱棣撕开信函,急速的打量起来,当看清内容之后,这位阎王殿下猛地揉了揉眼。

    “四弟,汉中之地,是不是快要撑不住了?”

    朱棡见到朱棣的异样,连忙追问道。

    “三哥别急。”

    朱棣顾不上搭理朱棡,一遍又一遍的仔细阅读信函,最终爽朗大笑。

    “哈哈哈,天佑我大明!!”

    群臣惊呆。

    三晋之地如此规模的旱灾,还‘天佑大明’??

    难道是三晋之地的旱灾过于严重,导致燕王殿下疯癫了不成。

    朱棡赶紧抢过信函。

    阅读起来。

    也是连续看了好几遍,随后向锦衣卫确定。

    “这是真的?”

    “没错,千真万确,由徐达大人亲笔书写,指挥使二虎交给臣下。”

    锦衣卫回答道。

    “呼——”

    朱棡长舒一口气,整个人的表情都放松许多。

    站在殿下的胡惟庸猛然感觉到不对劲,为何两位皇子一阵放松的神情??

    难道说是关于三晋之地的流民?

    不应该啊?

    穷尽这位左丞相的大脑,他也想象不出来,到底发生什么事情,值得两位皇子如此放松。

    “诸位,魏国公发来一封信函,我现在念给大家。”

    朱棣朗声说道。

    随后。

    朱棣将信函的内容念出来,在念完之后的五分钟内,整个金殿鸦雀无声。

    原因为它。

    其内容实在太过震撼!!

    他们还在如火如荼的讨论,如何处理掉流民浪潮、流民来到应天应该怎么做。

    谁曾想到。

    朱成一声不响的将所有流民,全部安置在汉中。

    完啦!

    流民潮已经被处理掉啦,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不愧是十三弟。”

    朱棣感慨道。

    这些皇子之中,只有朱标让朱棣佩服,而朱成,则是让朱棣感受到恐惧。

    ——朱成小时候,天天拿朱棣的‘白帽子’开玩笑。

    朱棣哪受得了哦。

    朱棣也不知道,姚广孝在和他见面时,说要送他一顶白帽子这件事,到底咋被朱成知道的。

    当然。

    现在的朱棣,也根本没有造反的念头,和姚广孝也不过才有一面之缘而已。

    “怎么会?”

    胡惟庸站在大殿上,整个人一副失魂落魄的姿态,周围的声音仿佛都离他远去。

    他不解、震撼、同时心中也有一股怨恨。

    该死的!!

    流民浪潮竟然会出现变数,第二批的40万灾民,加上之前的接近10万。

    足足50万灾民,竟然被汉中一个州府安置!

    这怎么可能!?

    康王……

    康王!!

    胡惟庸攥紧拳头,指甲刺痛掌心由不自知。

    如果三晋之地旱灾被如此化解,那他所有的谋划不都付诸一炬了吗?

    造反?

    流民潮不到应天,应天府乱不起来,朱元璋再往回一走,他胡惟庸造个屁的反。

    就算致命不凡,自认朝堂之中,无可和他抗争的对手。

    但那也是局限于臣子的范畴。

    和朱元璋扳手腕??

    想太多。

    必须得乱起来,他胡惟庸才有办法,可是现在,50万灾民在汉中就被处理掉。

    整个大明,可能就怀庆府和汝宁府稍微有些混乱。

    那他妈也远远不到造反的程度。

    完了。

    一切都完了……

    “诸位,来瞧瞧,这土豆到底是什么东西,能救我大明于水火之中。”

    朱棣好奇且充满激动心情的说道。

    随后。

    锦衣卫取出一枚土豆。

    “哎呀!”

    “这就是亩产3500斤的神物吗??”

    “天赐之物啊!!”

    “真漂亮。”

    “你看着颜色,黄润中略带一丝丝青翠,多么喜人啊!”

    “还有那小嫩芽,就像是刚抽枝的柳树一样,看着令人心旷神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