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激战1860 第16章 通往苏州之路
热门推荐:
天海仙途
穿书七零:女配心美人又辣
重回85带着孩子上山下海混饭吃
四合院之赤脚医生
斗罗2:我穿成了霍雨浩的亲妹妹
至尊剑帝
重回八零换嫁后冷面军官屡屡破戒
废物王爷就藩后万国来朝
逃荒,我靠偷听食物心声苟活
求援不得,陈济怀就只能靠自己了。抛弃其他幻想,专心于防御作战,是眼下自救的唯一的出路。
至少,他手中还有一支,虽然人数不济,但战斗力却不容任何人小觑的劲旅。
经过多年分离之后,商团南军与北军,在特点上已经呈现出了很大的不同。南军的弱点,已经屡次说明了,就是兵力弱。但因为是处在自己的内线作战,也为其带来了三大优势。
一在官长,二在装备,三在运输。
在官长方面,领导南军的无论是从前的陈堂,还是如今的陈济怀,在军事指挥能力上,都远无法与陈济方相比。
但位于南军身后的上海,却设有一所商团士官学堂。从那里可以源源不断的向南军输出军事学员。所以南军队伍里的中下级官长,十分充裕。
这些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年轻指挥官,头脑灵活,往往乐于使用一些新奇的战法,效果显着。
因此,相较北军,商团南军虽逊色于大规模作战的组织和实施,却可以频繁的在小型战斗中取得不错的战果。可以积少成多,积小为大。
在装备方面,南军的优势就更明显了。因为在这里,装备的获取渠道丰富便捷。既可以自制,又可以外购。因此南军作战时的火力相较北军,密度更大,甚至与西方强军相当。
设在上海郊区的军械厂,可以自己生产武器弹药。但产量和品种在当下还远远无法满足战场的需求,因此只能供应商团补给中的一小部分。所以装备主要还是得依靠进口。
好在上海的洋人,倒是很清楚,正是有商团的拼力血战,才保得上海一方的平安,也才让他们能够自由的往来贸易。洋人们也因此全力的保障着商团的物资供应,并且在价格上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在运输方面,苏南水网稠密,临近江海,水运发挥的作用很大。
早在道光二十八年,东和商行便在上海创立了股份制的“东和航业”,并陆续的置办了一批火轮船。火轮船在水运,特别是逆流航行中的便捷程度,那可是旧式帆船无法比拟的。
从拥有的第一艘火轮船“玉兰花”号起,东和航业旗下的船舶,便都以花卉来命名。而这些火轮船,在经过加装武器的改造后,还可以在战斗中直接支援商团,往往能取得显着的效果。
为了更能有效的应对危局,陈济生和陈济怀兄弟还进行了分工。总领苏南的陈济怀,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统筹和防御作战中。
而作为陈家生意的大掌柜,和东和商行的掌舵人,陈济生更擅长于经营和理财。已经晋为上海道台的他,主要坐镇上海,负责后方保障和与洋人间的事务。
如今自陈济怀起,南军上下虽然坚定了死守的决心,但并不等于只是困守城池和既定防线。而是要从外围起,便逐步消耗太平军的兵锋,并为战术上预留缓冲。
这一点,商团的对手,太平军很快就能深刻的体会到了。
太平军从刚进入苏州府地界时起,便开始不断的遭到小股商团的袭扰。而且越向前深入,这种攻击的频繁程度和规模也就越大。
这些商团,在中下级官长的带领下,常以小队规模进行机动作战。他们充分的利用手中先进的后装枪械,发挥了射速快、射击精准和射程远等优势。以极小的代价,换来的是对太平军的巨大杀伤。
这样的战斗,规模都不大,但对太平军的士气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他们此前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对手,也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战斗。
可以说,太平军攻往苏州的道路,是一条流淌着鲜血的艰难之路。
这样的征途让太平军感觉到,似乎越向前行,就越接近毒蜂的巢穴一般。这让很多人都心生恐惧,甚至是一些中高级将领。而经过这样的积少成多,太平军的战斗减员也着实不小。
以一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发生在浒墅关附近的战斗为例。
陈济怀集结于苏州附近的兵力不满五千人。其主体是驻于苏州城的第二团的三个营,和加强过来的第七团的第二十五营,以及其他辅助兵种单位。
这个第二十五营在前期的任务,就是负责前出截击、袭扰太平军。他们在浒墅关附近便设置了两个哨的兵力,也是全营相对集中的最大一股队伍。
浒墅关,东临京杭大运河,交通便利,是沿运河南往苏州的要冲。因此有大队的太平军途经此处。
第二十五营的这两个哨,是由该营的营官直接指挥的。他并未将队伍布置在镇子和村落里,因此太平军很轻松的就占领了那里。
可当太平军离开那里,继续前行时,就开始遭到小股商团骑兵的袭扰。在太平军组织反击后,这股骑兵便向东南退去,并且躲入到运河附近一片茂密的树林中。
太平军领军的一名师帅一看,可高兴了。这骑兵入林,又有运河阻拦,不是自寻绝路么。于是他便令手下追了上去,定要剿了这伙商团,出口恶气。
岂料,这其实是商团设下的圈套。第二十五营的那两哨步兵,就分散的埋伏在这片树林,与邻近的一片林地之中。正等着太平军自己送上门来。
当数百名太平军迫近树林时,突然遭到步枪弹丸密集又精确的射击。第一轮射击,便有百八十号人被放倒。然后是第二轮,第三轮……就连太平军的指挥官,也被击中,倒下了。
随后,更多的太平军蜂拥而至,朝着躲藏着商团的林地展开了围攻。但在商团的火力反击下,付出了惨重的伤亡。
商团在反击中,还得到了来自侧后方的炮火支援。那是从行驶在运河上的,经过武装改造过的,东和航业的小型火轮船上射来的炮弹。
这场不对等的战斗,进行了近两个时辰。直到商团主动撤离,才宣告结束。太平军在战斗中,伤亡了足有六百余人。而商团这边,只有二十余人受伤。
如此这般,当李秀成率其主力终于接近苏州城外围时,在通往这里的道路上,他已经损失了数千名部下的性命。其他人的士气,也远没有东征之初时那般高涨了。
而在他们面前,正等着他们到来的,将是更加惨烈的战斗。
至少,他手中还有一支,虽然人数不济,但战斗力却不容任何人小觑的劲旅。
经过多年分离之后,商团南军与北军,在特点上已经呈现出了很大的不同。南军的弱点,已经屡次说明了,就是兵力弱。但因为是处在自己的内线作战,也为其带来了三大优势。
一在官长,二在装备,三在运输。
在官长方面,领导南军的无论是从前的陈堂,还是如今的陈济怀,在军事指挥能力上,都远无法与陈济方相比。
但位于南军身后的上海,却设有一所商团士官学堂。从那里可以源源不断的向南军输出军事学员。所以南军队伍里的中下级官长,十分充裕。
这些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年轻指挥官,头脑灵活,往往乐于使用一些新奇的战法,效果显着。
因此,相较北军,商团南军虽逊色于大规模作战的组织和实施,却可以频繁的在小型战斗中取得不错的战果。可以积少成多,积小为大。
在装备方面,南军的优势就更明显了。因为在这里,装备的获取渠道丰富便捷。既可以自制,又可以外购。因此南军作战时的火力相较北军,密度更大,甚至与西方强军相当。
设在上海郊区的军械厂,可以自己生产武器弹药。但产量和品种在当下还远远无法满足战场的需求,因此只能供应商团补给中的一小部分。所以装备主要还是得依靠进口。
好在上海的洋人,倒是很清楚,正是有商团的拼力血战,才保得上海一方的平安,也才让他们能够自由的往来贸易。洋人们也因此全力的保障着商团的物资供应,并且在价格上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在运输方面,苏南水网稠密,临近江海,水运发挥的作用很大。
早在道光二十八年,东和商行便在上海创立了股份制的“东和航业”,并陆续的置办了一批火轮船。火轮船在水运,特别是逆流航行中的便捷程度,那可是旧式帆船无法比拟的。
从拥有的第一艘火轮船“玉兰花”号起,东和航业旗下的船舶,便都以花卉来命名。而这些火轮船,在经过加装武器的改造后,还可以在战斗中直接支援商团,往往能取得显着的效果。
为了更能有效的应对危局,陈济生和陈济怀兄弟还进行了分工。总领苏南的陈济怀,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统筹和防御作战中。
而作为陈家生意的大掌柜,和东和商行的掌舵人,陈济生更擅长于经营和理财。已经晋为上海道台的他,主要坐镇上海,负责后方保障和与洋人间的事务。
如今自陈济怀起,南军上下虽然坚定了死守的决心,但并不等于只是困守城池和既定防线。而是要从外围起,便逐步消耗太平军的兵锋,并为战术上预留缓冲。
这一点,商团的对手,太平军很快就能深刻的体会到了。
太平军从刚进入苏州府地界时起,便开始不断的遭到小股商团的袭扰。而且越向前深入,这种攻击的频繁程度和规模也就越大。
这些商团,在中下级官长的带领下,常以小队规模进行机动作战。他们充分的利用手中先进的后装枪械,发挥了射速快、射击精准和射程远等优势。以极小的代价,换来的是对太平军的巨大杀伤。
这样的战斗,规模都不大,但对太平军的士气造成了很大的打击。他们此前从未遇到过这样的对手,也从未经历过这样的战斗。
可以说,太平军攻往苏州的道路,是一条流淌着鲜血的艰难之路。
这样的征途让太平军感觉到,似乎越向前行,就越接近毒蜂的巢穴一般。这让很多人都心生恐惧,甚至是一些中高级将领。而经过这样的积少成多,太平军的战斗减员也着实不小。
以一场规模相对较大的,发生在浒墅关附近的战斗为例。
陈济怀集结于苏州附近的兵力不满五千人。其主体是驻于苏州城的第二团的三个营,和加强过来的第七团的第二十五营,以及其他辅助兵种单位。
这个第二十五营在前期的任务,就是负责前出截击、袭扰太平军。他们在浒墅关附近便设置了两个哨的兵力,也是全营相对集中的最大一股队伍。
浒墅关,东临京杭大运河,交通便利,是沿运河南往苏州的要冲。因此有大队的太平军途经此处。
第二十五营的这两个哨,是由该营的营官直接指挥的。他并未将队伍布置在镇子和村落里,因此太平军很轻松的就占领了那里。
可当太平军离开那里,继续前行时,就开始遭到小股商团骑兵的袭扰。在太平军组织反击后,这股骑兵便向东南退去,并且躲入到运河附近一片茂密的树林中。
太平军领军的一名师帅一看,可高兴了。这骑兵入林,又有运河阻拦,不是自寻绝路么。于是他便令手下追了上去,定要剿了这伙商团,出口恶气。
岂料,这其实是商团设下的圈套。第二十五营的那两哨步兵,就分散的埋伏在这片树林,与邻近的一片林地之中。正等着太平军自己送上门来。
当数百名太平军迫近树林时,突然遭到步枪弹丸密集又精确的射击。第一轮射击,便有百八十号人被放倒。然后是第二轮,第三轮……就连太平军的指挥官,也被击中,倒下了。
随后,更多的太平军蜂拥而至,朝着躲藏着商团的林地展开了围攻。但在商团的火力反击下,付出了惨重的伤亡。
商团在反击中,还得到了来自侧后方的炮火支援。那是从行驶在运河上的,经过武装改造过的,东和航业的小型火轮船上射来的炮弹。
这场不对等的战斗,进行了近两个时辰。直到商团主动撤离,才宣告结束。太平军在战斗中,伤亡了足有六百余人。而商团这边,只有二十余人受伤。
如此这般,当李秀成率其主力终于接近苏州城外围时,在通往这里的道路上,他已经损失了数千名部下的性命。其他人的士气,也远没有东征之初时那般高涨了。
而在他们面前,正等着他们到来的,将是更加惨烈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