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开篇激战1860 > 第29章 追忆,九江城

开篇激战1860 第29章 追忆,九江城

    陈济方之所以将阻击太平军的战场选在了九江城,是因为周边各处中,唯有九江城段的长江江面最为狭窄,利于堵截。

    这九江城,宛如三角形状。西北临江,西南靠湖,东边绕河。只有西门外有一小段陆路,沿着长江岸边伸展。

    本就扼于长江狭窄之处,又有如此地势,使得九江城易于防守,故而历来为兵家要冲。九江城的这些地利,也非常适合依赖洋枪洋炮的商团作战。

    想当年,宋江宋公明被发配至九江,曾在城边浔阳楼上饮酒。因心中苦闷,借酒醉于墙壁上题下反词《西江月》: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而这浔阳楼就在那长江岸边。

    就在陈济方引队赶至九江城时,太平军已从上游渐渐逼近。

    此时的陈济方,无官无爵。面对强大的太平军,他之所以选择主动迎击太平军,完全是迫于形势。

    因为当时的陈堂父子已被贬官革职,陈家也正被朝廷盯着。若遇匪畏战,定会招来雷霆之怒。

    同时,前方迎战的清军一触即溃,太平军已经顺江而下,一路无阻。为了能给下游两岸的商号和百姓争取一些后撤的时间,陈济方这才挺身而出。

    陈济方带领的这支千余人商团队伍,被称作“九江商团”。营地设在湖口,是商团最初设立的三个团之一。

    当时的商团,总人数不过四千余人。九江团也是其中距离太平军兵锋最近的一支队伍。故而被陈济方选中,就近前出阻击。

    而陈济方本人,自听闻太平天国起事以来,便对这场已经传檄四方,影响越来越大的乱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为此,他带着几名精干随行,亲赴广西,进行了时近一年的近距离追访。因此他对太平军的情况很是了解,也才有信心同这支武装较量一番。

    当陈济方带着九江团到达九江城时,这里已是一座空城。原来听闻太平军逼近,派去迎击的钦差大臣也已经逃逸,九江城的官军和百姓便都跟着四散奔逃了。

    陈济方急让队伍散开,迅速占据各城防要冲。同时命令各队,按住旗号,勿要声张。

    他本人则赶至江畔,登上城边的制高点锁江楼塔,举目西眺。

    远望之下,那水面之上,江船密布,帆樯林立,黄旗招展。陈济方举起常带在身边的那副单筒望远镜,仔细查看太平军的情况。

    在这上游驶来的船队中,有一艘最大的主船,正是太平军先锋主将,天国翼王五千岁石达开的坐船。

    此刻石达开正站立船头,远眺着前方的九江城。在他眼中,晨光之下,九江城静谧安详。城头之上,不见任何旗号和人头。看上去,似乎已是一座空城。

    石达开联想到,前些日子所见清军的种种不堪。故而,他断定,这城中的清军定已逃净,眼前之城已无人防守。

    于是,他下令,船队靠近九江城。并派出一只小船,只载数名童军,先行登岸进城。

    石达开只料对了一半,这九江城中的清军是已经逃净,但却不是无人防守。

    陈济方眼见太平军船队靠近,忽有一艘小船驶出,向城边江岸靠来。

    他仍传令各队继续潜伏,仅命人将两门清军遗留的土炮备好,对准近岸的小船方向,待有人登岸,便放炮唬之。

    几名团勇如令预备,候见太平军的小船靠住岸边,有几个小童跳下船来,便点燃了炮尾的引线。

    这土炮本就难以取准,再加上商团很少操练此种旧式火炮,故而弹丸差之甚远。饶是如此,也吓得那几个小童赶忙跳回小船,离岸而去。

    两声炮响,拉开了九江之战的序幕,也惊动了石达开。

    他没想到,这城上竟有人放炮。看来清妖之中,也未必都是胆小如鼠。尽管不知人数多少,这九江城中毕竟还是有军把守。

    石达开急令停止前进,船队拉开阵势,预备攻城。然而再行观察,却又不见这城上再有何动静。

    石达开不禁心生疑窦,遂令船队中分出数艘靠岸,以船上兵卒上岸,攻击位于江边的九华门。

    就在太平军整队备战时,陈济方也终于完成了城中的部署。

    这支队伍,虽然驻地在湖口,可名号毕竟是“九江商团”。这也不是白叫的,全团上下对这九江城再熟悉不过了。故而可以快速的占据要点。

    见到有太平军攻城,陈济方命其他各处勿动,仅令被攻击之处的守队迎战。并且要求,只能以步枪和土炮射击,带来的六门法式野战炮则被隐藏起来。

    九江团所用步枪,全部为德雷塞式m1841型针发式来复枪。此种枪械,使用纸壳定装枪弹,又开创性的采用了后拉旋转枪栓,后膛装填。故而装弹快捷,射速很快,且可以精准射击。

    陈济方练商团,非常注重射击训练,团勇们平日里都经历过长期的实弹练习。因此,虽然只有小队开火,但火力密度和准度,仍令以冷兵器为主的太平军始料未及。

    其实太平军也有火器,但不过是一些缴获清军的土炮、鸟枪和抬枪,根本无法有效的伤害到对方。

    因此,双方接战不久,攻城的太平军便伤亡惨重,完全被压制在城下。而商团则分毫未损。

    至于城上清军遗下的土炮,团勇们不过拿来放响助威。但也偶有几发命中了江面的船只,打出几个洞来。

    石达开初见攻城不利,便下令增援。于是不断有船只靠岸,更多的太平军向城下涌来。可谁知这样一来,更利于商团发扬火力,攻城的太平军伤亡也更大了。

    如此反复几次,此处城下已是尸横遍地,间有伤者伏地哀嚎。这般场景,骇得城上一些略胆小些的团勇,不敢直视。

    而石达开也越发觉得不对劲了。

    起先的时候,他还以为如此密集的枪弹,是因守城清军人众。但经过这几回合的拼杀,他已看出守城兵士并不很多。只是不知对方使了什么妖法,能够如此快速的射击,而且威力巨大。

    他突然想到,曾听闻西洋火器远胜中土。莫不是城上清军所用的,就是这些西洋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