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开篇激战1860 > 第51章 长路漫漫

开篇激战1860 第51章 长路漫漫

    两江总督,算得上是大清最有权柄的封疆大臣之一,地位仅次于直隶总督。在其治下,统管着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的军民政务。

    陈济方自开府两江之时起,便立志要凭借这方富庶之地,大力推行西学,以期逐步改变东方落后于西方的局面。

    然而,作为太平天国战争以及捻乱的重灾区,两江地域已在过去十余年的战乱中饱经蹂躏。

    这片曾经富甲天下的沃土,在烽烟散去之后,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遍地废墟,处处荒田,人丁锐减,厘局林立。

    战后重建,刻不容缓。否则一切理想都是空谈。

    陈济方为此,也是下了大力气。

    他组织各省、府、州、县,清查人口,招垦荒田,澄清吏治,整顿地方,实行改革,兴利除弊。

    他时常轻衣简从,四处考察,了解各地的真实情况。

    为了促进辖区内的商货流通,发展经济,他还行文各处,严令取谛关卡和厘金。

    竭力之下,经历了十余年战火的三省之地,终于逐渐恢复生机。域内的流民也陆续的重返乡里,重整各自的家园。

    相较其他各处,在此前的战乱年代,由于商团的屏护,江南的长江口附近地域,未遭到战火的直接破坏,状况尚好。

    再加上陈家深耕日久,那里的西学开展广泛,也越来越被当地人接受。

    可陈济方并不满足于此。随着两江其他各处逐渐复苏,他也开始,在更多的地方兴办实业,尝试推行西洋事物。

    例如,陈家开办的造船、机械、军械等厂,生产中常需用钢铁。自家却又没有出产,只得都从海外进口。

    为了实现自给,陈济方安排格致学堂的师生们,在两江全域内,勘察搜寻矿产资源。

    后来,他们在安徽省太平府当涂县境内,发现蕴藏铁矿。

    同治八年,以东和商行为大股东,在当涂县北域,开办了股份制的“太平冶厂”。由此逐步建立起近代采矿冶金工业。

    另一个例子。在安徽池州的周边,是两江地区重要的产茶地。陈家在接触对外通商之前,就已经在池州从事过茶叶生意。

    上海开埠以后,为了方便将内地货源与外贸连接,东和商行专门在池州开设了分柜,以茶叶为主要的经营对象。

    为了保护运茶的商道,商团还在池州建立了老营。池州商团也是商团最早组建的队伍之一。

    陈济方主政两江后,更进一步加大了对池州的投入,特别是港口设施的建设。把那里打造为江南的茶叶集散中心,以争夺海外茶叶贸易的份额。

    同池州极其相似的情况,还出现在江西九江。区别的是,经过九江的主要商货,是景德镇的瓷器。

    总之,陈济方向管辖各省的内地,不断推行通商、开矿、建厂,甚至让上海的西式学校在各地开设分校,等等。

    他用这些方式,逐步对各处进行着近代化的改造,也让更多的百姓日渐接触到西方先进的事物。

    当然陈济方也深知,为了加快这个进程,还需要更多的开明官吏投入其中。为此,他举荐了丁日昌等有为之人。

    丁日昌,字持静,广东潮州府丰顺县人,廪生出身。

    在太平天国战争期间,他曾入曾国藩幕中,襄办军务。后来又为李鸿章赏识,调入麾下。

    在湘军、淮军时,丁日昌于洋务,特别是制造西洋火器方面,颇有声名。他也跟随李鸿章,与陈济方有过几次接触。陈济方对他印象深刻。

    陈济方开府两江那年,丁日昌出任两淮盐运使。属下之中有这样的人才,陈济方岂能任其埋没。

    他上奏朝廷,保举丁日昌为安徽巡抚,并为清廷所接受。

    第二年,也就是同治五年,丁日昌越级升迁,正式开府安徽。

    赴任前,丁日昌特意赶往江宁,拜见陈济方。陈济方对他也是勉励有加,要他在任上多做洋务,多利民生。

    丁日昌对陈家从事的各项近代事业,多有听闻。也很知道陈济方有革新的抱负。

    他向来也有学习西洋以自强的思想,对陈济方的要求,自是欣然从命。

    他在到任后,劳心尽力。安徽的政务和民生大有起色,西学等务也蓬勃兴起。

    随着各项近代事业在两江各处不断开办,自然会招来守旧人士的怨恨。在勘探、建厂、办校的时候,也常会遇到这些人的聚众阻挠。

    对此,陈济方的办法是,直接派出商团进行保护。震慑之下,这些人也就避恐不及了。

    有陈济方镇着,这些保守势力,无法在两江地方掀起太大的波澜。他们就多次向朝廷上疏,肆意攻击丁日昌等人,并且影射陈家。

    京城的顽固派们,也趁机群起附和,兴风作浪。

    其实他们的目标,更是瞄着京里面的对手。

    大清国,在经历过两次外人入侵,和长期的内乱后,无论朝野,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提倡“师夷长技以自强”。

    兴办洋务,倡导西学,也成为很多掌权者,致力推动的事业,无论动机和程度如何。

    这些人,在中央以奕?、文祥等人为首,在地方则有曾国藩、陈济方、左宗棠、李鸿章等人作代表,被称为“洋务派”。

    然而,面对“数千年未有之变局”,这场寻求自我进化的漫漫长路,注定会崎岖曲折。

    因为,他们要面对的,是一个经存在已久,规模庞大的,禁锢于几千年传统思想,满嘴经学义理,认为教化可以战胜一切的士大夫群体。和他们身后更为庞大的利益集团。

    自理学诞生以来,就成为这个群体手中最万能的武器。而他们也向来是天朝历代,影响最为广泛的政治势力,没有之一。

    如今,面对蓬勃兴起的洋务运动,因循守旧的他们,自然成为了最让人头疼的反对者。

    在他们当中,前以倭仁为代表,后有“清流党”为中坚。

    同治六年,倭仁等人对洋务派发难。引发了两派之间的一场大辩论。

    不过令众人都没有想到的是,这场跨时数月的辩论,却是终结于戏耍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