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开篇激战1860 > 第54章 行而不辍

开篇激战1860 第54章 行而不辍

    天津教案,最终和平解决。

    这让虽远在江南,但仍密切关注着局势发展的陈济方,很是松了一口气。

    因为若真的因此重燃战火,驻在大沽一带的数千商团,便成了孤军。

    以他们那些人马和装备,在洋人大举进犯时,很难坚持多长时间。

    而真到那时,海路断绝,北方又无其他商团大队,从江南经陆路北上增援,则是难之更难。

    此时在京畿附近,虽然李鸿章麾下的淮军已陆续开到,但他们能有几何战力,陈济方也是心中没底。

    陈济方甚至做了最坏的打算,并且已经在暗下开始了布置。

    好在事情得以回转,终是虚惊一场。

    但是,这场天津教案虽然解决,代价却是搭上了曾国藩余下的官宦前程。

    原因在于,曾国藩在天津教案中的处理,被指违背了民心、民气,激起了朝野舆论的强烈不满。

    而清廷亦有意继续打压湘系势力,任由曾国藩背负骂名,却袖手旁观。

    压力之下,曾国藩自引其咎。自己原本已重病缠身,又因此更为加重。

    早已晋为大学士的曾国藩,从此病养于京中。

    他自感内疚神明,外惭清议,上不安于朝廷,下不安于旧部。未过两年,就在心力交瘁之下去世。

    一代名臣,就此陨落。

    曾国藩离世之后,清廷感念他的卓着功勋,对他追赠太傅,谥号“文正”,祀京师昭忠、贤良祠,各省建立专祠。

    而接替曾国藩的李鸿章,从此守在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位置上,开始了“坐镇北洋,遥执朝政,凡内政外交,枢府常倚为主”的,辉煌而又艰辛的历程。

    天津教案虽然以和平的方式终结,但对陈济方的内心却产生了很大的触动。

    他对教案险些引发战事心存余悸。更因危急来临前,未能做好应战的准备,而深感自责。

    虽说列国间局势瞬息万变,战端不会轻易被开启,但常思常备亦是当然。

    强烈的危机感,让他时常暗自思索,又常与兄弟及其他道合之人讨论。

    得出的结论是,要加快推进变革,并且要为此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

    通过发生在天津的事件,陈济方也更加深刻的意识到,通讯与交通在应对战争危机时的重要性。

    因此,他加快推进了辖区内电报、航运等事业的发展进度。督促已经开建的项目,进行了提速。

    更是将一项,在他早在心中谋划已久的举措,提上了日程。

    1814年,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发明了第一台蒸汽机车。这种被称为“火车”的机械诞生了,也从此对人类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陈济方兄弟等人,在游历西洋时,曾在英国见过火车,并且亲身乘坐。

    那次体验,让他们对这种,装有烟囱,冒着浓烟,不断轰鸣,行驶在铁轨上的车辆,印象深刻。

    在经过英国友人详尽的介绍后,他们也对火车和铁路的重要作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从那时起,他们就立志要把这种先进的交通工具带到国内。

    可当烽烟散尽之后,时间已经过去了快三十年了,仍未能如愿。

    再看如今,在欧美,火车和铁路早已普及。1858年,印度已经建成通车了亚洲的第一条铁路。据说海对面,那个叫日本的小国,也在开始修建铁路。

    是时候建设自己的铁路了。

    这又是一项更加艰巨的任务。

    建设电报时陈济方曾遇到过的阻力,兴建铁路时全都再次发生。并且反对的声音更为强烈,花样也更加繁多。

    除此之外,建铁路需要的资金也是十分巨大。

    对此,陈济方一面用铁腕强压舆论,力排众议强行推动。

    另一方面,采用积跬步至千里的方式,由少及多,从简入难的建设。今后再逐步的筹集资金,还可以路养路,逐渐扩大筑路的范围和规模。

    在他的努力下,于同治九年底设立了“江苏铁路局”,专权负责苏省境内的铁路规划、建设和运营。

    在资金募集方面,由陈济生创议并推行,首开公募股票和公募债券。

    任何人,包括洋人,都可以出资购买股票或者债券,并据此取得相应的经济回报。

    铁路局对出资人符合章程的经济权益进行保护,但出资人皆不得染指铁路的控制权。

    就这样,在一番艰难筹措之后,同治十年,第一条铁路,苏州经昆山再到上海的“苏沪铁路”,正式开工投建。

    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施工,在克服重重阻力后,苏沪铁路终于建成通车。一个由铁路承载的新时代,就此到来。

    在成功完成了第一条铁路之后,陈济方等人通过江苏铁路局,一面进行妥善运营,一面继续筹集资金,继续兴建新的线路。

    后来,又相继在安徽、江西设立了铁路局,将通车的范围不断延伸。

    陈济方在两江域内大搞近代化建设的同时,并没有忘记商团。

    深谙兵学战略的他,深知居安思危的道理。他更知道商团队伍,才是两江安全、稳定和发展的基石。

    他对商团,无论是陆师营还是水师营,都要求勤加训练,不得懈怠。并且经常亲临巡视。

    他对士官学堂和水师学校,极为重视。

    在同法、美等国反复沟通后,终于促成了,将商团学校的优秀学员,送到欧美强国的军事院校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和战略战术。

    这些军事留学生,同那些在格致学堂等文理学校毕业后,继续出洋深造的留学生们一道,成为西洋各国高等学府中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而当他们学成归国后,也将在不同的领域里,为自己祖国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除了人员方面,陈济方还十分关注武器装备的更新和生产。

    他要求军械厂,不仅仅要提高产能,以确保商团的武器弹药能够实现自给自足。以及形成制式,利于后勤补给。

    他还要求他们,要紧盯列国的先进技术,保持跟进,并且力争研发。

    至于水师营方面,陈济方就省心多了,因为那有陈济怀在盯着呢。

    那可是一位更有远大抱负的家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