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激战1860 第272章 奉天城
随着沙俄的东西伯利亚集团军各部,陆续成建制的撤往了奉天外围,华夏第一集团军也紧接着尾随而至。
奉辽会战也就此度过了其第一阶段,战役的重心就此转到了奉天城的周边。
不得不说,沙俄军队确实在长距离后撤,再收拢,然后重新组织阵线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这套流程操作下来,既有速度,又有效果,以至于在后面追赶的第二军等部,在沙俄小股部队的干扰下,紧赶慢赶也没能追上。
当第二军的前卫部队,在奉天以南不足30公里的沙河一线遭遇到较强的阻击时,他们发现沙俄军队主力已经停止了大踏步的北撤,开始就地设立防线,准备迎击北追的华夏军队。
敌军成建制的后退,保留了战斗力,而且随着兵力愈发聚集,其作战的决心和能力也在增强,这也预示着后面的战斗将会愈发激烈。
第一军也与第二军一样,遭遇了相同的情况,他们在向东行进了十余公里后,便也对上了沙俄军队的顽强阻击。
这样一来,反倒是从西南方向朝奉天推进的第七军,有可能成为一支奇兵,只是该部的行动比较缓慢,不知能否在敌军发觉和做出防范之前,创造出真正的战机。
反观沙俄这边,不管阿列克塞耶夫和旅顺那边乐不乐意,随着沙俄军队的大举北撤,奉天至旅顺的交通已被彻底切断,而且缺口还在不断扩大。
不过这种局面倒是很顺了库洛帕特金的意,他认为军队能够完整的后撤几十公里,可以说就是取得了胜利,避免了重大损失,为后续的作战赢得了时机。
然而他承受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原本还打算继续北撤,可是要不搞点动作,恐怕就连呆在奉天都不会得消停的。
于是,他只得暂定决心,调度部下要在奉天周边与华夏国防军打一场硬仗。
尽管善于退却,但聚集到奉天附近,可以接受库洛帕特金指挥的沙俄军队数量,还是较会战之初有所减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严令后方正在赶来的第10军,抽派一部分力量,快速赶来增援,并将其视作总预备队。
同时,库洛帕特金还将战区内的各支骑兵部队集中了起来,作为机动兵力统一使用,而这一点在后面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就这样,随着后退者和追击者都相继停下了脚步,双方间的激战也再度开启。
率先开始的是奉天西线的战斗,从新民东进的第一军,迎面撞上了由东西伯利亚第1和第2军共同组成的防御阵线。
这支守军共计53,000多人,超过奉天周边沙俄军力的半数,也不比第一军的兵力差太多,可谓实力强劲,因此第一军的进攻并不顺利。
两天之后,北上的第二军也在沙河一线,与东西伯利亚第4军等部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这部分沙俄军队约有35,000人,尽管尚不及进攻方兵力的半数,但在库洛帕特金严令坚守下,也只得硬着头皮顶下去,以至战斗从一开始便呈现胶着。
而当第一集团军在两个方向上都先后陷入了苦战之后,另一路的第七军则终于推进到了浑河以西的章义站附近。
这个地方距离奉天只有30多公里,第七军若在没有阻拦的情况下,急行军一日便可进抵奉天城下,那将造成整个沙俄阵线的崩溃。
但是沙俄的哥萨克骑兵部队,却拯救了友军和库洛帕特金。
第七军的前锋部队,在抵达章义站的前一日便被沙俄的侦察骑兵发现,随后库洛帕特金将手中仅剩的机动战力,贝加尔哥萨克旅和外贝加尔哥萨克师等骑兵部队先后派来,对第七军展开了持续的袭扰。
沙俄的哥萨克部队,性质特殊,历史悠久。
其并不在沙俄陆军的正规编制范畴内,却因其强大的战斗力,而久负盛名。
哥萨克以骑兵为主力,拥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且骁勇善战,不畏艰苦,成为沙俄开疆扩土和镇压各族百姓的利刃,就连当年的拿破仑大军都曾领教过其锋芒,并深受其苦。
反观华夏国防军陆军,虽然也开展了许多年的骑兵建设,但由于马匹的缺乏,发展缓慢。
即便是已经建成的骑兵单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也是由其他兵种填充构成的,真正意义的骑兵规模很小,因而往往只能遂行侦察等辅助任务,从未考虑过集中独立使用。
相对于沙俄军队,华夏骑兵力量不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短板也贯穿了整个东方战争,在作战中造成了许多不利。
第七军在章义站一带不断遭到袭扰,再加之出现了其他失误,面对仅有8,000多人的哥萨克骑兵犹豫不决,竟被迟滞了三日。
而利用这三天的时间,库洛帕特金重新完成了对沙俄各部的调度,使得奉天的局势又有了转机。
在他的急令下,西线和南线的沙俄主力再次后退,转移阵地。
其中第1军退至老边站到净烟堡一线设防,而将第2军转至沙岭堡一带建立阵地拦在了第七军的进军路线上。
至于第4军等部,则奉命后退到白塔铺建立防线,这样整个沙俄阵线就已经退到了,奉天城外围十几至二十几公里的地带。
库洛帕特金再一次组织了部队的大规模调动,而且看起来似乎又取得了成功。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沙俄军队的损失可要比上一次大上许多,这导致其继续坚持下去的难度剧增。
尽管此次东西伯利亚集团军各部转移的距离都相对不远,但这可是在火线上进行的调动,怎会像想象中那般写意。
原本战场就都是在开阔的平原地带,难见可以凭险据守的地势,而且又是在寒冬之中,冻得坚实的土地在构筑阵地时十分难啃。
这导致了需要连续建立新防线的沙俄士兵们苦不堪言,又因为工事修筑得不够而付出了很多不必要的伤亡。
同时在这一次阵线转换的过程中,已有过经验的第一军和第二军对敌人的行动盯得很紧,兵力和火力的追击也更密切,让沙俄军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若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七军的行动还是收获了很多间接战果的。
奉辽会战也就此度过了其第一阶段,战役的重心就此转到了奉天城的周边。
不得不说,沙俄军队确实在长距离后撤,再收拢,然后重新组织阵线这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这套流程操作下来,既有速度,又有效果,以至于在后面追赶的第二军等部,在沙俄小股部队的干扰下,紧赶慢赶也没能追上。
当第二军的前卫部队,在奉天以南不足30公里的沙河一线遭遇到较强的阻击时,他们发现沙俄军队主力已经停止了大踏步的北撤,开始就地设立防线,准备迎击北追的华夏军队。
敌军成建制的后退,保留了战斗力,而且随着兵力愈发聚集,其作战的决心和能力也在增强,这也预示着后面的战斗将会愈发激烈。
第一军也与第二军一样,遭遇了相同的情况,他们在向东行进了十余公里后,便也对上了沙俄军队的顽强阻击。
这样一来,反倒是从西南方向朝奉天推进的第七军,有可能成为一支奇兵,只是该部的行动比较缓慢,不知能否在敌军发觉和做出防范之前,创造出真正的战机。
反观沙俄这边,不管阿列克塞耶夫和旅顺那边乐不乐意,随着沙俄军队的大举北撤,奉天至旅顺的交通已被彻底切断,而且缺口还在不断扩大。
不过这种局面倒是很顺了库洛帕特金的意,他认为军队能够完整的后撤几十公里,可以说就是取得了胜利,避免了重大损失,为后续的作战赢得了时机。
然而他承受的压力也是很大的,原本还打算继续北撤,可是要不搞点动作,恐怕就连呆在奉天都不会得消停的。
于是,他只得暂定决心,调度部下要在奉天周边与华夏国防军打一场硬仗。
尽管善于退却,但聚集到奉天附近,可以接受库洛帕特金指挥的沙俄军队数量,还是较会战之初有所减少。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严令后方正在赶来的第10军,抽派一部分力量,快速赶来增援,并将其视作总预备队。
同时,库洛帕特金还将战区内的各支骑兵部队集中了起来,作为机动兵力统一使用,而这一点在后面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就这样,随着后退者和追击者都相继停下了脚步,双方间的激战也再度开启。
率先开始的是奉天西线的战斗,从新民东进的第一军,迎面撞上了由东西伯利亚第1和第2军共同组成的防御阵线。
这支守军共计53,000多人,超过奉天周边沙俄军力的半数,也不比第一军的兵力差太多,可谓实力强劲,因此第一军的进攻并不顺利。
两天之后,北上的第二军也在沙河一线,与东西伯利亚第4军等部展开了激烈的攻防战。
这部分沙俄军队约有35,000人,尽管尚不及进攻方兵力的半数,但在库洛帕特金严令坚守下,也只得硬着头皮顶下去,以至战斗从一开始便呈现胶着。
而当第一集团军在两个方向上都先后陷入了苦战之后,另一路的第七军则终于推进到了浑河以西的章义站附近。
这个地方距离奉天只有30多公里,第七军若在没有阻拦的情况下,急行军一日便可进抵奉天城下,那将造成整个沙俄阵线的崩溃。
但是沙俄的哥萨克骑兵部队,却拯救了友军和库洛帕特金。
第七军的前锋部队,在抵达章义站的前一日便被沙俄的侦察骑兵发现,随后库洛帕特金将手中仅剩的机动战力,贝加尔哥萨克旅和外贝加尔哥萨克师等骑兵部队先后派来,对第七军展开了持续的袭扰。
沙俄的哥萨克部队,性质特殊,历史悠久。
其并不在沙俄陆军的正规编制范畴内,却因其强大的战斗力,而久负盛名。
哥萨克以骑兵为主力,拥有很强的机动能力,且骁勇善战,不畏艰苦,成为沙俄开疆扩土和镇压各族百姓的利刃,就连当年的拿破仑大军都曾领教过其锋芒,并深受其苦。
反观华夏国防军陆军,虽然也开展了许多年的骑兵建设,但由于马匹的缺乏,发展缓慢。
即便是已经建成的骑兵单位,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也是由其他兵种填充构成的,真正意义的骑兵规模很小,因而往往只能遂行侦察等辅助任务,从未考虑过集中独立使用。
相对于沙俄军队,华夏骑兵力量不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一短板也贯穿了整个东方战争,在作战中造成了许多不利。
第七军在章义站一带不断遭到袭扰,再加之出现了其他失误,面对仅有8,000多人的哥萨克骑兵犹豫不决,竟被迟滞了三日。
而利用这三天的时间,库洛帕特金重新完成了对沙俄各部的调度,使得奉天的局势又有了转机。
在他的急令下,西线和南线的沙俄主力再次后退,转移阵地。
其中第1军退至老边站到净烟堡一线设防,而将第2军转至沙岭堡一带建立阵地拦在了第七军的进军路线上。
至于第4军等部,则奉命后退到白塔铺建立防线,这样整个沙俄阵线就已经退到了,奉天城外围十几至二十几公里的地带。
库洛帕特金再一次组织了部队的大规模调动,而且看起来似乎又取得了成功。
可是在这个过程中,沙俄军队的损失可要比上一次大上许多,这导致其继续坚持下去的难度剧增。
尽管此次东西伯利亚集团军各部转移的距离都相对不远,但这可是在火线上进行的调动,怎会像想象中那般写意。
原本战场就都是在开阔的平原地带,难见可以凭险据守的地势,而且又是在寒冬之中,冻得坚实的土地在构筑阵地时十分难啃。
这导致了需要连续建立新防线的沙俄士兵们苦不堪言,又因为工事修筑得不够而付出了很多不必要的伤亡。
同时在这一次阵线转换的过程中,已有过经验的第一军和第二军对敌人的行动盯得很紧,兵力和火力的追击也更密切,让沙俄军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若从这个角度来看,第七军的行动还是收获了很多间接战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