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激战1860 第330章 春季攻势
对于美国总统的促和提议,华夏率先予以了积极的回应。
有很多因素综合在了一起,最终促使陈济怀做出了如此决断。
战争进行了一年多来,华夏累计投入战争的支出已经超过了三十五亿三千万华元,其中的大半资金都来自于海外的金融市场。
这总计近四亿英镑的债务,成为共和国沉重的财政负担,并同不断损失在战场上的精壮人力一道,消耗着这个新生国家的精血。
同样也是由于刚刚立国不久,华夏的内部仍有许多不稳定的存在,随着战争的持续,这些不安的因素也在蠢蠢欲动,不但牵扯着当局的精力,还威胁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除了这些内部因素以外,深谙国际关系大势的陈济怀等人,岂能不了解列强们的盘算和对战略平衡的考量。
就算他们真的对这些浑然不知,或是装作糊涂,可诸如法国之流也早已按捺不住,以各种方式和渠道,屡次向华夏发出过警告甚至威胁,让他们在压力面前不得不有所顾及。
尽管彻底驱逐侵略者,完全收复故土,取得一场完胜,让华夏从此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是陈济怀等人内心中的真正目标,也是他们努力毕生的理想。
但是现在的华夏终究还不具备对抗列强集体施压的实力,只能认清现实,有所取舍,从长计议,采取渐进的发展战略。
基于上述这些原因,陈济怀认为眼下已到了是时收手的时候了,同时还可以卖给美国盟友一个面子,借以维持两国的友好关系。
可出乎列国意料的是,在战场上保持着优势地位的华夏接受了美国劝和提议,而战争另一方的沙俄却回绝了罗斯福的好言相劝!
沙俄有此反应,不知道是受到了冬季反攻中多少取得的一些战果的鼓舞,还是沙皇尼古拉二世认为他们还有战争潜力尚未挖掘,或是沙俄人的所谓“尊严问题”在作祟。
反正不论怎样,结果都意味着战争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沙俄人如此态度,倒是让华夏方面暂时得以摆脱了来自外交上的束缚,反正敌人选择打下去,我方就只能“被迫的”奉陪到底。
因此在一个多月后,随着1904年的春天相继降临到各地,几条战线上的国防军也对敌军陆续发起了,由一系列战役共同组成的春季攻势。
尽管华夏是“被迫”继续战争的,但是考虑到国际上的大环境,和部队的整体现状,国防军还是刻意的控制了此次春季攻势的作战范围,并且限制性的设定了战役目标。
放眼3月底至4月初时,在东方战争的各处战场上,沙俄方面共调集了约九十六万人的兵力,其中投在东线的有六十三万八千多人,西线则有近三十二万二千人。
与之相对应的是,国防军陆军直接部署在战场正面的部队,就共有约一百三十五万官兵。
除此之外,还另有包括四个师、一个骑兵师和海军陆战队在内的,共约十四万一千人的总部预备部队,可以根据战局的需要随时投入战场。
在国防军正面战场的这一百三十五万大军当中,摆在东线战场上的部队为第一、第二和第四集团军等部,共有兵力约八十一万四千人。
上将高贺指挥下的第一集团军,下辖第一、第二、和第七军,以及第十七师、第六十师、骑兵第一师和骑兵第四师,加之集团军直属部队共计兵力二十五万一千人。
该集团军驻于黑龙江中段的南岸地区,与其隔江对峙的是利涅维奇上将指挥的沙俄军队。
这支沙俄部队的总兵力有二十二万五千余人,虽然并不比第一集团军少很多,但其负责防御的地域却过于辽阔,涵括了整个黑龙江的中下游地区,直至北海岸边。
国防军第二集团军由上官闳上将领导,下属部队包括集团军直属各部、第八、第九和第十一军,以及第三十三师,共计二十二万兵力。
第二集团军的主力部署于兴凯湖西南,直至日本海之间的地域,其对手为巴尔考斯上将指挥下的,全力防守海参崴地区的十五万沙俄军队。
摆在东线战场国防军左翼的,是以周仪松上将为司令官的第四集团军,总兵力三十四万三千人。
集结于满洲里及其两翼地区的该集团军,除了直属部队以外,还辖有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和第十六军,另有第五十五师、第六十六师、第七十七师、骑兵第五师、骑兵第六师、骑兵第八师和骑兵第十师。
在第四集团军的北面,沙俄军队则聚有二十六万三千余人的部队,该部自从冬季反攻结束以后,便已经全面转为了守势。
在西线战场上,国防军各部皆统一归于褚云升上将指挥下的第三集团军,总计共约三十八万四千人。
其中包括第四、第十、第十五、第十七和第十九军,第十八师、第二十师、骑兵第二师、骑兵第三师和骑兵第七师,以及集团军直属各部。
国防军在东西两线战场之间,还有一支由第三军和第十八军(辖第八十一、第八十二、第八十三和第八十四师),以及第七十师和骑兵第九师组成的,共计十五万二千余兵力的部队。
该部被部署于杭爱山以北以东地区,担负着该方向上的攻略任务,并负责确保东西战场之间衔接部位的安全。
上述华俄两军的情况,便是国防军春季攻势开始时,敌我双方战场力量的对比。
而交战双方此时尚不知道的是,一直到这场战争结束之前,两边这样的军力都不会再有多大的变动,除了短期内的战损或补充。
至于历时一个多月的国防军春季攻势,则是从西线战场上率先打响。
在1904年4月初最先投入战斗的,是位于玛纳斯河一线的第三集团军第十五军、第十七军(辖第七十四、第七十五、第七十六和第七十九师)和骑兵第二师等部,向以庆绥城为中心的库尔河地区攻击前进。
几天后,第四军等部则在天山南麓发动了攻势,开始朝着阿克苏方向推进。
与此同时,驻于南疆叶尔羌周边的第十九军(由第七十八、第八十、第八十五和第八十六师组建)、第十八师、第二十师和骑兵第七师,为了策应第四军也展开了作战行动。
该部中的一支,沿着叶尔羌河向北开进,试图与第四军形成对阿克苏地区的夹击之势。
在这场春季攻势中,国防军于西线战场的上述作战行动,皆达成了基本预期。
至五月中旬结束作战时,第十五军等部已经推进至库尔河一线,与沙俄军队形成隔河对峙的态势,并在战斗中给予了敌军不小的打击。
第四军也顺利的攻占了阿克苏,还与叶尔羌方面赶来的友军实现了会师。
有很多因素综合在了一起,最终促使陈济怀做出了如此决断。
战争进行了一年多来,华夏累计投入战争的支出已经超过了三十五亿三千万华元,其中的大半资金都来自于海外的金融市场。
这总计近四亿英镑的债务,成为共和国沉重的财政负担,并同不断损失在战场上的精壮人力一道,消耗着这个新生国家的精血。
同样也是由于刚刚立国不久,华夏的内部仍有许多不稳定的存在,随着战争的持续,这些不安的因素也在蠢蠢欲动,不但牵扯着当局的精力,还威胁着国家和社会的稳定。
除了这些内部因素以外,深谙国际关系大势的陈济怀等人,岂能不了解列强们的盘算和对战略平衡的考量。
就算他们真的对这些浑然不知,或是装作糊涂,可诸如法国之流也早已按捺不住,以各种方式和渠道,屡次向华夏发出过警告甚至威胁,让他们在压力面前不得不有所顾及。
尽管彻底驱逐侵略者,完全收复故土,取得一场完胜,让华夏从此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是陈济怀等人内心中的真正目标,也是他们努力毕生的理想。
但是现在的华夏终究还不具备对抗列强集体施压的实力,只能认清现实,有所取舍,从长计议,采取渐进的发展战略。
基于上述这些原因,陈济怀认为眼下已到了是时收手的时候了,同时还可以卖给美国盟友一个面子,借以维持两国的友好关系。
可出乎列国意料的是,在战场上保持着优势地位的华夏接受了美国劝和提议,而战争另一方的沙俄却回绝了罗斯福的好言相劝!
沙俄有此反应,不知道是受到了冬季反攻中多少取得的一些战果的鼓舞,还是沙皇尼古拉二世认为他们还有战争潜力尚未挖掘,或是沙俄人的所谓“尊严问题”在作祟。
反正不论怎样,结果都意味着战争还要继续进行下去。
沙俄人如此态度,倒是让华夏方面暂时得以摆脱了来自外交上的束缚,反正敌人选择打下去,我方就只能“被迫的”奉陪到底。
因此在一个多月后,随着1904年的春天相继降临到各地,几条战线上的国防军也对敌军陆续发起了,由一系列战役共同组成的春季攻势。
尽管华夏是“被迫”继续战争的,但是考虑到国际上的大环境,和部队的整体现状,国防军还是刻意的控制了此次春季攻势的作战范围,并且限制性的设定了战役目标。
放眼3月底至4月初时,在东方战争的各处战场上,沙俄方面共调集了约九十六万人的兵力,其中投在东线的有六十三万八千多人,西线则有近三十二万二千人。
与之相对应的是,国防军陆军直接部署在战场正面的部队,就共有约一百三十五万官兵。
除此之外,还另有包括四个师、一个骑兵师和海军陆战队在内的,共约十四万一千人的总部预备部队,可以根据战局的需要随时投入战场。
在国防军正面战场的这一百三十五万大军当中,摆在东线战场上的部队为第一、第二和第四集团军等部,共有兵力约八十一万四千人。
上将高贺指挥下的第一集团军,下辖第一、第二、和第七军,以及第十七师、第六十师、骑兵第一师和骑兵第四师,加之集团军直属部队共计兵力二十五万一千人。
该集团军驻于黑龙江中段的南岸地区,与其隔江对峙的是利涅维奇上将指挥的沙俄军队。
这支沙俄部队的总兵力有二十二万五千余人,虽然并不比第一集团军少很多,但其负责防御的地域却过于辽阔,涵括了整个黑龙江的中下游地区,直至北海岸边。
国防军第二集团军由上官闳上将领导,下属部队包括集团军直属各部、第八、第九和第十一军,以及第三十三师,共计二十二万兵力。
第二集团军的主力部署于兴凯湖西南,直至日本海之间的地域,其对手为巴尔考斯上将指挥下的,全力防守海参崴地区的十五万沙俄军队。
摆在东线战场国防军左翼的,是以周仪松上将为司令官的第四集团军,总兵力三十四万三千人。
集结于满洲里及其两翼地区的该集团军,除了直属部队以外,还辖有第十二、第十三、第十四和第十六军,另有第五十五师、第六十六师、第七十七师、骑兵第五师、骑兵第六师、骑兵第八师和骑兵第十师。
在第四集团军的北面,沙俄军队则聚有二十六万三千余人的部队,该部自从冬季反攻结束以后,便已经全面转为了守势。
在西线战场上,国防军各部皆统一归于褚云升上将指挥下的第三集团军,总计共约三十八万四千人。
其中包括第四、第十、第十五、第十七和第十九军,第十八师、第二十师、骑兵第二师、骑兵第三师和骑兵第七师,以及集团军直属各部。
国防军在东西两线战场之间,还有一支由第三军和第十八军(辖第八十一、第八十二、第八十三和第八十四师),以及第七十师和骑兵第九师组成的,共计十五万二千余兵力的部队。
该部被部署于杭爱山以北以东地区,担负着该方向上的攻略任务,并负责确保东西战场之间衔接部位的安全。
上述华俄两军的情况,便是国防军春季攻势开始时,敌我双方战场力量的对比。
而交战双方此时尚不知道的是,一直到这场战争结束之前,两边这样的军力都不会再有多大的变动,除了短期内的战损或补充。
至于历时一个多月的国防军春季攻势,则是从西线战场上率先打响。
在1904年4月初最先投入战斗的,是位于玛纳斯河一线的第三集团军第十五军、第十七军(辖第七十四、第七十五、第七十六和第七十九师)和骑兵第二师等部,向以庆绥城为中心的库尔河地区攻击前进。
几天后,第四军等部则在天山南麓发动了攻势,开始朝着阿克苏方向推进。
与此同时,驻于南疆叶尔羌周边的第十九军(由第七十八、第八十、第八十五和第八十六师组建)、第十八师、第二十师和骑兵第七师,为了策应第四军也展开了作战行动。
该部中的一支,沿着叶尔羌河向北开进,试图与第四军形成对阿克苏地区的夹击之势。
在这场春季攻势中,国防军于西线战场的上述作战行动,皆达成了基本预期。
至五月中旬结束作战时,第十五军等部已经推进至库尔河一线,与沙俄军队形成隔河对峙的态势,并在战斗中给予了敌军不小的打击。
第四军也顺利的攻占了阿克苏,还与叶尔羌方面赶来的友军实现了会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