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激战1860 第340章 华夏的全装重型主炮巡洋舰
热门推荐:
特种兵王都市化龙
恶毒雌性超软,星际大佬顶不住了
外室进府?王妃搬空王府带球流放
统子来了二
远征军,从收编溃兵开始称霸南洋
既在末世,指挥官大人就从了吧
寡妇村的少年
全民巨鱼求生:我能听到巨鱼心声
诡异监管者
华夏国防军海军紧跟世界海军的时代潮流,开启了无畏式战列舰的发展进程。
并且因为工期进度等原因,在“柏舟”号顺利建成之后,华夏领先于其他国家,成为了继英国之后第二个拥有此类战舰的国家,也由此一跃进入了世界海军强国的最先进梯队。
在建设无畏式战列舰的同时,国防军海军还把“全装重型主炮”的理念,移植到了巡洋舰的设计当中。
这时世界的主要海军强国,特别是与华夏有所交集的英国、德国、美国、法国以及日本等,皆发展了一批超过万吨级的大型巡洋舰。
这些巡洋舰的排水量直追主力战列舰的规模,在拥有不俗防护的同时,还具备强大的火力,其主炮口径多为8至10英寸之间,航速也很快。
相比之下,国防军那些偏旧式的一等巡洋舰,就要显得孱弱许多,令人担忧,不得不加以应对。
于是建造新一代主力巡洋舰,以保卫华夏远洋利益的计划,便水到渠成般的获得了批准。
新一等巡洋舰的设计工作,进展得比较平顺,但在尽可能的加入先进元素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纠结,而问题主要集中在了主炮的选择上。
出于对抗别国同类战舰的需求,国防军海军最初把主炮的口径,定为了10英寸。
这个档次基本就是已知各国巡洋舰主炮的上限,再加上“全装重型主炮”配置的加持,完全可以在火力上碾压一切同类。
然而海军此前从未装备过10英寸火炮,新研的进度也不甚理想,同时考虑到日后弹药补给等因素,令事情的发展出现了改变。
国防军海军最终确定下来的设计方案,采用的是新式203毫米主炮,并以增加主炮的数量来弥补口径上的削弱。
晚于“柏舟”号战列舰的开工时间一个月,1906年11月,华夏海军新一等巡洋舰的首舰“北海”号,于通州海军造船厂开始建造。
五个月后,二号舰“靖西”号的首段龙骨,被摆放到了华夏在广东省廉州府淡水湾岸边,新建成的钦州海军造船厂的船台上。
经过紧张的施工,1908年8月和1910年5月“北海”级两艘巡洋舰相继建成完工,单舰平均造价约623万华元。
“北海”级一等巡洋舰,采用垂直型舰艏,高干舷长艏楼的船型,舰体舯部纵列耸立着三座高大粗壮的烟囱。
舰体全长171.3米,宽23.4米,吃水8.1米,标准排水量14,500吨。
动力系统采用四套直接传动式蒸汽轮机,四轴推进,配套安装三十座煤油混烧型水管锅炉,功率40,000马力,设计航速25.7节,满载燃料时可以10节航速续航6,000海里。
“北海”级的主炮选取了十二门1907年型50倍径203毫米炮,并采用了四座三联装炮塔的安装方式。
同确认主炮口径时的波折类似,这种三联装的布炮方式,也曾引发了一番争议。
反对的人认为,三联装炮塔的结构相对复杂,且各炮之间太过密集,炮口风暴对相邻火炮的干扰较大。
还有就是担心,若敌人的一发炮弹命中炮塔,就很可能造成己方的三门主炮都失去战斗力。
当然三联装炮塔的优点也是十分明显的,能从总体上减轻重量,有利于降低战舰的重心,还能节省空间,缩短舰体的长度。
三联装炮塔使火力更为集中,可以让炮弹的弹着点,散布得更为密集。
至于各炮之间的互相影响,则可以通过采取半齐射,或延缓射击的办法来缓解。
而在经过权衡之后,海军最终还是为“北海”级选用了三联装的主炮放置方案。
这四座主炮塔皆沿舰体中线安放,艏艉各两座,分别呈背负式摆放。
其中艏楼上的两座主炮塔较为密集,一号炮塔位于艏楼顶甲板之上,处在高位的二号炮塔则设在紧挨其后的主炮平台上。
设在舰艉的两座主炮塔之间,距离相对较大,拥有主炮平台的三号炮塔处在高位,低位的四号炮塔则在间隔了约两个炮身长度后,置于舰艉的上甲板之上。
副炮为安装于两舷上甲板的八门1904年型45倍径100毫米炮,用做对付敌方雷击舰的主要武器,每门炮都带有80毫米厚的装甲炮盾。
另装有六门1904年型50倍径57毫米炮,和两舷各一座双联装18英寸可旋转鱼雷发射管。
“北海”级的主装甲带,覆盖了一号至四号主炮塔之间的侧舷,上缘与中甲板齐平并向下一直延伸到水线以下。
这条主装甲带在水线以上的部分,装甲最大的厚度为180毫米,在当时这被认为已足够抵御,10英寸以下口径主炮在中远距离上的轰击。
主装甲带在延伸至水线以下后,装甲厚度逐渐降低至150毫米,两端则连接着最大厚度为130毫米的横向装甲主舱壁。
侧舷上装甲带的装甲厚度,为最大110毫米。
只与主装甲带齐高的前后装甲带,则比较薄弱,最大厚度仅为80毫米。
水平防御依靠的是双层装甲甲板,两层的装甲厚度相当,最大皆是35毫米,未设倾斜装甲甲板。
主炮塔的四周和炮座装甲,均为180毫米厚,炮塔顶盖装甲厚80毫米。
前指挥塔的侧面装甲厚220毫米,后指挥塔则为150毫米,通道装甲厚130毫米,顶盖装甲皆是80毫米厚。
舰体水下部分的防护,由双层底结构,细化小型水密隔舱,以及带有两道厚30毫米纵向装甲隔壁的防雷隔舱共同组成。
“北海”级的两座主桅杆,依旧是华夏海军传统的柱式,并在加固后,下部与两座指挥塔相融合,舰上的官兵编制为782人。
就在国防军海军忙于修订“北海”级一等巡洋舰的设计方案之时,他们便得知了英国新开建三艘“无敌”级大型巡洋舰的消息。
然而由于英国人对该级舰的信息进行了严格的保密,致使华夏方面始终不清楚其真实的技术指标。
直到1907年4月“无敌”号下水之后,华夏海军才了解到该舰也采取了“全装重型主炮”的设计,并且主炮口径还是与战列舰同等水平的12英寸!
此时,“北海”号已经投建了足有数月,“靖西”号的施工也已开始,英国人连向盟友都要封锁消息的行径,令国防军感到极为气愤。
可是事已至此,他们也只得硬着头皮,完成两艘从开工便已陷入落后境地的“北海”级巡洋舰的后续工程。
与之同步进行的是,华夏海军迅速的开始了,装有战列舰级别主炮的主力巡洋舰的建设。
并且因为工期进度等原因,在“柏舟”号顺利建成之后,华夏领先于其他国家,成为了继英国之后第二个拥有此类战舰的国家,也由此一跃进入了世界海军强国的最先进梯队。
在建设无畏式战列舰的同时,国防军海军还把“全装重型主炮”的理念,移植到了巡洋舰的设计当中。
这时世界的主要海军强国,特别是与华夏有所交集的英国、德国、美国、法国以及日本等,皆发展了一批超过万吨级的大型巡洋舰。
这些巡洋舰的排水量直追主力战列舰的规模,在拥有不俗防护的同时,还具备强大的火力,其主炮口径多为8至10英寸之间,航速也很快。
相比之下,国防军那些偏旧式的一等巡洋舰,就要显得孱弱许多,令人担忧,不得不加以应对。
于是建造新一代主力巡洋舰,以保卫华夏远洋利益的计划,便水到渠成般的获得了批准。
新一等巡洋舰的设计工作,进展得比较平顺,但在尽可能的加入先进元素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纠结,而问题主要集中在了主炮的选择上。
出于对抗别国同类战舰的需求,国防军海军最初把主炮的口径,定为了10英寸。
这个档次基本就是已知各国巡洋舰主炮的上限,再加上“全装重型主炮”配置的加持,完全可以在火力上碾压一切同类。
然而海军此前从未装备过10英寸火炮,新研的进度也不甚理想,同时考虑到日后弹药补给等因素,令事情的发展出现了改变。
国防军海军最终确定下来的设计方案,采用的是新式203毫米主炮,并以增加主炮的数量来弥补口径上的削弱。
晚于“柏舟”号战列舰的开工时间一个月,1906年11月,华夏海军新一等巡洋舰的首舰“北海”号,于通州海军造船厂开始建造。
五个月后,二号舰“靖西”号的首段龙骨,被摆放到了华夏在广东省廉州府淡水湾岸边,新建成的钦州海军造船厂的船台上。
经过紧张的施工,1908年8月和1910年5月“北海”级两艘巡洋舰相继建成完工,单舰平均造价约623万华元。
“北海”级一等巡洋舰,采用垂直型舰艏,高干舷长艏楼的船型,舰体舯部纵列耸立着三座高大粗壮的烟囱。
舰体全长171.3米,宽23.4米,吃水8.1米,标准排水量14,500吨。
动力系统采用四套直接传动式蒸汽轮机,四轴推进,配套安装三十座煤油混烧型水管锅炉,功率40,000马力,设计航速25.7节,满载燃料时可以10节航速续航6,000海里。
“北海”级的主炮选取了十二门1907年型50倍径203毫米炮,并采用了四座三联装炮塔的安装方式。
同确认主炮口径时的波折类似,这种三联装的布炮方式,也曾引发了一番争议。
反对的人认为,三联装炮塔的结构相对复杂,且各炮之间太过密集,炮口风暴对相邻火炮的干扰较大。
还有就是担心,若敌人的一发炮弹命中炮塔,就很可能造成己方的三门主炮都失去战斗力。
当然三联装炮塔的优点也是十分明显的,能从总体上减轻重量,有利于降低战舰的重心,还能节省空间,缩短舰体的长度。
三联装炮塔使火力更为集中,可以让炮弹的弹着点,散布得更为密集。
至于各炮之间的互相影响,则可以通过采取半齐射,或延缓射击的办法来缓解。
而在经过权衡之后,海军最终还是为“北海”级选用了三联装的主炮放置方案。
这四座主炮塔皆沿舰体中线安放,艏艉各两座,分别呈背负式摆放。
其中艏楼上的两座主炮塔较为密集,一号炮塔位于艏楼顶甲板之上,处在高位的二号炮塔则设在紧挨其后的主炮平台上。
设在舰艉的两座主炮塔之间,距离相对较大,拥有主炮平台的三号炮塔处在高位,低位的四号炮塔则在间隔了约两个炮身长度后,置于舰艉的上甲板之上。
副炮为安装于两舷上甲板的八门1904年型45倍径100毫米炮,用做对付敌方雷击舰的主要武器,每门炮都带有80毫米厚的装甲炮盾。
另装有六门1904年型50倍径57毫米炮,和两舷各一座双联装18英寸可旋转鱼雷发射管。
“北海”级的主装甲带,覆盖了一号至四号主炮塔之间的侧舷,上缘与中甲板齐平并向下一直延伸到水线以下。
这条主装甲带在水线以上的部分,装甲最大的厚度为180毫米,在当时这被认为已足够抵御,10英寸以下口径主炮在中远距离上的轰击。
主装甲带在延伸至水线以下后,装甲厚度逐渐降低至150毫米,两端则连接着最大厚度为130毫米的横向装甲主舱壁。
侧舷上装甲带的装甲厚度,为最大110毫米。
只与主装甲带齐高的前后装甲带,则比较薄弱,最大厚度仅为80毫米。
水平防御依靠的是双层装甲甲板,两层的装甲厚度相当,最大皆是35毫米,未设倾斜装甲甲板。
主炮塔的四周和炮座装甲,均为180毫米厚,炮塔顶盖装甲厚80毫米。
前指挥塔的侧面装甲厚220毫米,后指挥塔则为150毫米,通道装甲厚130毫米,顶盖装甲皆是80毫米厚。
舰体水下部分的防护,由双层底结构,细化小型水密隔舱,以及带有两道厚30毫米纵向装甲隔壁的防雷隔舱共同组成。
“北海”级的两座主桅杆,依旧是华夏海军传统的柱式,并在加固后,下部与两座指挥塔相融合,舰上的官兵编制为782人。
就在国防军海军忙于修订“北海”级一等巡洋舰的设计方案之时,他们便得知了英国新开建三艘“无敌”级大型巡洋舰的消息。
然而由于英国人对该级舰的信息进行了严格的保密,致使华夏方面始终不清楚其真实的技术指标。
直到1907年4月“无敌”号下水之后,华夏海军才了解到该舰也采取了“全装重型主炮”的设计,并且主炮口径还是与战列舰同等水平的12英寸!
此时,“北海”号已经投建了足有数月,“靖西”号的施工也已开始,英国人连向盟友都要封锁消息的行径,令国防军感到极为气愤。
可是事已至此,他们也只得硬着头皮,完成两艘从开工便已陷入落后境地的“北海”级巡洋舰的后续工程。
与之同步进行的是,华夏海军迅速的开始了,装有战列舰级别主炮的主力巡洋舰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