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开篇激战1860 > 前传之节卅二:太平军

开篇激战1860 前传之节卅二:太平军

    商团兵不血刃的进入青浦县城,陈堂总算长出了一口气。

    这些百姓,以前都是他的治下之民,有如他的子女骨血,他怎愿同这些人刀兵相向。能够如此平息此事,实在是最好的结果。

    陈堂下令,要商团队伍严守规纪,秋毫不犯。众团勇也当真纪律严明,未有些许扰民。

    原先聚集在城中的抗粮民众,也就此四散返回乡里。再一细查,周立春等引乱之首,已经隐匿潜逃,陈堂对此也未多作追究。

    不一日,得到消息的官兵也赶到青浦,陈堂遂令商团与官兵做了交接。

    他反复叮嘱前来的官吏,要他们严守与百姓的约定,要与民和善,勿要再生干戈。官吏们纷纷称是。

    随后陈堂父子率队返回,沿途竟有众多乡民夹道相送。

    青浦之乱,就这样平顺而又迅速的平定了,这令陆建瀛甚是欢喜。

    他也没有食言,果真在奏章中为陈堂请功。不过,他在上奏事情经过时,也是含糊其辞。生怕皇帝以为出现了反贼,而怪罪到他的头上。

    当然,他更没忘了将陈堂的平息之功,归于他两江总督的调度之下。

    如此一来,令咸丰帝以为,此案不过是个偶发事件,是常见的官民冲突之类的小事。

    便批示了个“知道了”,并在口头上同军机们说,陆建瀛没让这档子事恶化,处置还算得当,没有令朕失望。而陈堂也算能尽心而为,暂且记下,容日后再从优议叙,云云。

    如此,便就没再有下文了。

    陈堂倒也不在意这些,倒是另有其他更重大的事情引他关心。

    因为此时大清西南的匪情,已经急剧恶化,逐渐吸引了全国的注意力。当然也包括陈堂。

    前文已述,咸丰二年四月,太平军打出广西,冲入了湖南。此时的太平军,已今非昔比,沿途吸收了大批的穷苦民众。各地原有的反清武装,如天地会湖南分支等,也纷纷响应。

    七月底,实力大增的太平军,开始进攻湖南的省城长沙。

    这已经是太平军第二次围攻一个省的首府了,又一次给了清廷很大的震动。好在主持长沙防御的,是一位很有能力的官员,湖南巡抚骆秉章。

    他指挥人数处于劣势的守城清军,顶住了太平军最初的进攻。并且在战斗中,击毙了太平天国的重要将领,西王萧朝贵。

    这是继南王冯云山在广西战死后,太平天国损失的第二位核心领导者。他们的死,在无形中打破了太平天国内部的权力平衡,为日后天国内乱埋下了伏笔。

    而巧合的是,萧朝贵的死,同当年的努尔哈赤倒颇有些相似之处。二者都是在引军攻城时,被守城的火器击中,而后不治身亡的。

    不过努尔哈赤那时,是强势崛起的一方,是进攻者的角色。二百多年过去了,如今作为他后辈的满清政权,却变成了困守危局的一方。这攻守相易之间,岂能不令人感慨。

    随着各路清军陆续赶到长沙增援,太平军也接连添兵。双方不断改变着战法,在长沙城下,进行了两个多月的激烈攻防。

    最终长沙城守住了,太平军撤围转攻别处。

    可没等清军喘过气来,当年冬月,太平军就占领了湘北重镇岳州。

    稍事休整后,又挥师攻入了湖北。进入湖北的太平军已呈破竹之势,轻取汉口和汉阳,并于腊月初攻取了武昌。

    武昌城也成为太平军占领的第一个省府。太平天国,由是声势震天。

    此时的太平军,在各种力量不断汇入后,总规模已经超过五十万人,并拥有船只数万,钱粮器具无数。

    具备了如此的资本,如何选择以后的战略方向,成了天国诸王们的头等大事。

    在一番商议决断之后,最终他们放弃了北上进取中原,进攻满清政权统治中心的方案。

    决定以居高临下之势,顺长江东下,直捣江南。到那里建立他们的“小天堂”,而后再以此为根基与那清妖争夺天下。

    依照这个计划,从清历咸丰三年的第一天起,太平军便开始陆续离开武昌。此后分成水陆两路,沿着长江,浩浩荡荡的杀向江南。

    对于满清朝廷来说,如果说这太平军此前还仅是一股流窜在西南一隅的乱匪,就如同“小疥”一般的话。如今这病疮已经恶化,并且快速的扩散至多省,看这势头还要继续蔓延下去。

    更为可怕的是,清廷到现在仍不知该如何收拾局面。面对着南方的乱象,京城里满布愁云,咸丰皇帝和中枢重臣们终日寝食难安。

    他们都在苦苦的寻觅着,能够解救南方乱局的良方。

    也正是在太平军搅乱湖南、湖北的几个月里,大清国内却有一批颇有能力的官吏开始崭露头角。他们的崛起,或许能够在这乱局中拨开一片云雾,为风雨飘摇的清廷带来一丝希望。

    在这些人物当中,有前面提到过的骆秉章,还有江中源、左宗棠、郭嵩焘等等。当然少不了一位最重量级的人物,曾国藩。

    曾国藩,字伯涵,嘉庆十六年生,湖南湘乡人。道光十八年得中进士,与陈济云是同年。

    此后他长年在京中为官,因其为穆彰阿的门生,故而颇受关照,升迁不断。短短十年,便已官至二品工部左侍郎,成为京中湘级官员的代表。

    咸丰二年,曾国藩以署理吏部左侍郎之职,赴江西主理乡试。在赴江西的途中,他得到了母亲病亡的消息,在悲痛之中,归籍丁忧。

    此时,太平天国之乱已经波及数省。大清官军屡战屡败,朝廷里焦头烂额。

    无奈之下,病急乱投医的咸丰皇帝听取了臣下的建议,频频下旨鼓励各地编练团练,以抗拒太平军。试图以此为药方,挽救面临的危局。

    同时,皇帝也没忘了各地的在籍官员,接连发下谕令,任命他们为团练大臣,主理或者帮办当地练勇。这里面就包括了曾国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