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 第392章 洪刘家人至(八)

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第392章 洪刘家人至(八)

    洪启胤他们横穿了白鹿原下山,沿途能看到很多农庄、村落。

    当然更重要的就是军营跟国子监。

    国子监这边忙得很,到处都是进进出出的人。

    当然还有一些从山下抽水的蒸汽机,不用风与水,就跟耕地机一样冒着黑烟,就把浐河的水抽上来灌溉。

    甚至能看到一种冲击式钻井机,能够在原地日夜不停的往下凿土,然后将地底的泉水喷涌上来。

    这玩意儿宋代就出现在中国,但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以及打造巨大的架子支撑杠杆用来提供动力,所以耗钱费力。

    现在有了蒸汽机,直接降低了庞大的人力消耗,只用一个蒸汽机,就能日夜不停的工作,挖井效率成倍提升。

    而喷水的办法,就是使用压水井。

    洪启胤看着一些土地,因为有压水井的使用,从旱地变成了水浇地,不由得感慨道:“这就是农业集约化的能力?”

    “嗯,抽取地下水,直接投入农业生产。当然,这么做会产生很多不好的效果,比如过分抽取地下水,土地有塌陷的风险。

    但暂时来说关中想要解决旱情,就需要大量的压水井使用。

    现在西北不足以成王霸之业根由,就是小冰期引起的水不足,所以大王思前想后,就想到了用陕北大量的煤铁,制作蒸汽机、压水井汲取地下水,用来灌溉、饮用。

    当然,也可以挖出压水井之后,在边上安置一座风车,让风车拉动杠杆,进行抽水。这个也是节省成本的办法。”

    洪承畴指了指远处,一座破败的小村,却杵着数架立帆式风车,正在徐徐清风之下旋转,动力带动压水井,有一搭没一搭的喷出一些水在水池中。

    水池被划分为三层。

    第一层洗瓜果饭菜,第二层提水、洗衣,第三层才是洗马桶的地方。

    水池是砖与水泥砌的,很显然这边花费了不少力气整顿这些。

    当然更重要的是,还有一些村子会直接抽水灌入水塔。

    洪启胤他们下了白鹿原,进入西安府直辖的区域,就看看到了一座立式水塔正在溢出不少水,然后流入水池,水池里的水汇总流入沟渠,最后汇入村口的小河。

    而村民们却没有出来提水,反而是在自家忙着在水泥打造的洗涤池内,洗着自家衣物。

    “这是试验村,专门试验新式生活方式的村落。”洪承畴解释道,“他们用的水,叫做自来水,有大水塔统一配水,然后通过竹管引水入各自家中。

    只需要几个人日常维护水塔,就能让大家免于汲水的痛苦。

    打开水龙头,就能出水,也能节省提水的消耗。”

    远远地,洪启胤都看呆了:“这……莫不是未来都要推广?”

    “以大王的性子,必然不会厚此薄彼,而且甚至不用我们推广,一些试验村附近的村落,都自己投入了改造之中。

    能偷闲,没人会傻呵呵的埋头瞎干。节省下来的时间,不如投入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割猪草养猪、或者多开荒。

    并且这还不是最终形态。朝廷已经设计了水库,基本上每个村落都会有,一些地方不好开井,但却可以使用风力自然提水上山,然后从山上往下灌溉,这样就能在多山的地方,开辟大量的果园,或者喂养走山鸡。

    如此也能节省大量的粮食消耗。

    新顺国有水泥这样的利器,能做的,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不想办法将更多人从地里腾出来,大王三个一百年的计划,是很难实现的。”

    说到这里,洪承畴叹息道:“就是大王看得太长远了,很多人都发觉,自己根本不是以前的官员,反而更像是吏员,这就是新顺国官吏一体化能实现的原因。

    官员到处跑考察本地、本府、本省情况,协调各种冲突。

    吏员负责好各自手头的事情,将功效、失误反馈上来,最后汇总朝廷。

    所有人,都是一颗齿轮,只要规划还在,哪怕没了皇帝,照样能动。

    明太祖想要做的事情,大王已经做到了,并且效果开始出现。”

    “还是有不一样的吧。”洪启胤啧啧两声,“明太祖是想着自己朱家的天下,而我这一路走下来,这个新顺王想的是中国的天下。

    难怪下边哪怕寻常升斗,哪怕对政策有怨言,也只是抨击政策,却没人造反的。”

    “您这一说,确实如此,除了头几年因为征伐在外,对后方并没有太多管束而爆发了几场冲突外,今年开春之后,陕西一地基本安宁了。就剩下一些盘踞山岭的匪徒了。”

    洪承畴点了点头,确实鲜少听闻有人造反。

    “农场给一口饭饿不死你,试验村给你画了饼能看到未来更美好的生活,粮行平抑了粮价,土豆、红薯、芋头管够,肯干活就能吃饱。要说治理能力,天下官员加一块,都比不上新顺王。或许其中有些不如意的地方。

    但你也说过崇文阁,就是一个算总账的地方。

    新顺王虽然和明太祖、汉太祖(刘邦,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一样,都是流民草莽。

    但他不是明太祖那般嫉恶如仇的人,他更像是明太祖和汉太祖各取其一而成的存在。

    豁达却较真,但他比这两位更恶劣。”

    洪启胤叹息道:“在新顺王眼中,天下人都只是齿轮,谁都可以有,谁都可以没有。你我都是可以替换的一员。

    据我所知,他与崇祯,可以说同龄吧?

    现在的崇祯,就是一个庸碌之人,但他呢?

    如此长远目光的人,一旦老迈,会不会昏聩?

    若是昏聩了,当如何是好?

    谁能阻拦他?

    我不敢想他这位始作俑者,能有好下场。

    新顺也有可能二世而亡,一如秦、新、隋这样的朝代,为之后的朝代做嫁衣。”

    洪承畴抿了抿唇,叹服道:“叔父想得深远,那可有避免办法?”

    “不知,因为前路如何,没人清楚。哪怕他说了三个一百年,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谁都想要能直接到手的利益。

    除非,新顺王能自己跟自己做出妥协。不然真的按照我现在看到的往下走,没人知道未来如何,所有路都得自己闯。

    过关,三百年乃至五百年王朝,我都不觉得有问题。

    不过关,二世而亡,都算是最好的宿命!

    他终究是没有做到持经达变,徐徐以图,妄想一步到位,就得做好与天下敌对的准备。

    只希望,到了那个时候,不管谁赢,都能少杀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