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明末:我从陕西闹革命 第554章 顺天府之战(四)
热门推荐:
大乾假世子
科技进化:我合成了第十维度创世文明!
娶了个阿姨做媳妇,我乐疯了
伟大的平凡人
温小姐独美后,偏执靳总悔红了眼
老婆拿给发小五十万,竟是她自己的救命钱
家有酷飒妻主,绝色夫郎玩命争宠
抗战:开局一本帝国成长手册
从枯木开始打造寰宇第一仙族
崇祯放下书,好几次想要撕碎这本,但他忍住了。
因为,他真的不懂得当皇帝。
他就是一个藩王,从小没被教育,甚至不如一个底层爬起来的家伙。
终于,他缓了好一阵,才继续看起来:“嘿,只是说说而已,反正孤有两千万人头的指标,三五十万,就足以灭掉乡绅、世宦阶级的顽固分子。剩下的名额,其实基本用不上。
回到正题,技艺篇说白了,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粗浅介绍,为之后的篇章做铺垫的。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景色,也就导致了每个时代的问题都不一样。
孤还是和历朝历代的起义军不同的。
孤少时好读史,翻阅多年,终究算是拨开迷雾看到了真相。”
“自吹自擂!”崇祯又差点想要撕碎,但还是忍住了,因为他往后看,发现后边更深入,“国家的真相就是,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国家。
自始皇帝以降,天下一统,士绅食利,技艺垄断,百姓都被商君书的疲民之术,弄得惨兮兮。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只是选择跟食利阶级合作,然后被推举出来的代表。
这不怪他们,因为他们那个时代,并未有办法解决农业生产力迭代,也就没办法解决生产关系变化。
那么,在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那个时代,或者在此基础上进化。
比如,孤筹划的工业化,耕地农机等等,都在想办法提升生产效率!
而不是跟风使用商君书的疲民之术。
疲民乍一看是最好的统治手段,能用最小的代价,换来国家的稳定。
但这玩意儿,只适合创业初期,一旦创业结束,国家承平,就必须迭代。
可当你想要迭代权力框架的时候,就会冒出一个又一个短期内无法解决的大问题。
你借助一个利益集团发展的时候,你本身就是利益集团的一员,除非你是开国之君,有足够的威望压住下边的人,而且肯冒着骂名杀人。
否则等待你的,就是到点的农民起义,内忧外患,改朝换代。
历朝历代,最危险的就是头两代的传承,即开国之君和开国太子的权力交接,因为这是利益集团裹挟太子发起对开国之君的挑战。
毕竟但凡有点能力的开国之君,都会发现疲民不怎么好,得想办法修改自己治下的问题,留给子孙一个安稳的皇位创城,而你要改进路径依赖,必然遭到利益集团的反噬。
总之,熬到第三代,改就难了,日子将就过就是了。
简而言之,不管是皇帝还是权臣,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小幅度的改革,但想要统治阶级发动自我毁灭,大概率就是宰了你,然后换个皇帝上来。
所以,从一开始,孤就写大同论,就是要将这里头的问题掰开揉碎了,然后将皇权、民权、相权的跟脚,彻底暴露在底层百姓的眼前。
皇帝能不能造福百姓,从来不取决于皇帝个人的意志。
因为皇帝就算是天神下凡,法力也会被天道天理天命所限制。
皇帝代行的,永远是整个社会统治阶级的意志,也就是皇权。
皇权从来不是单独的一条线,它要么跟相权合一,要么跟民权合一。
但问题是,相权是统治阶级,而民权因为商君书的影响,百姓基本上将民权当做皇权的羽附。
明面上看,这是好事,但实际上这不利于博弈。
毕竟,民权既然成了皇权羽附了,那么请问,皇帝应该跟谁去博弈?
皇权与相权的博弈,从来不会激烈,最多就是在政治上互相清算,但损失的永远是处于羽附地位的民权。
毕竟皇权的第一要义,是保证自己不被掀翻下皇位。
那么,只需要损害一点民利,就能让官绅听话,皇帝还能保卫自己的权势,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孤在这里告诉天下所有看书的人,不管你们什么身份,什么地位,什么来历,中庸是要学习的,利益是靠斗争的,道德是给君子自我约束的,法律是用来给国家维护稳定的。
凡事从来不能尽善尽美。
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
只有敢于斗争,才能换来你的利益。
杀贪官无罪,农民造反也是有道理的。
只要你敢反抗,那么接下来就看皇帝了。
如果皇帝胆子够大,人也够狠,能推动变革,调节结构分配,那么他家的运道未绝。
若是只会无能狂怒,比如现在的崇祯皇帝,敏感多疑,是历朝历代当皇帝的好苗子,但很可惜他内向、刚愎、不能绸缪,并且短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大明就该灭在他手中。
那个位置上的皇帝,永远不怕蠢货,因为争权夺利的档口,相权内部会自己分化,斗而不破,国家就勉强能稳住局面。
就怕又蠢又昏又庸,还刚愎自用,喜欢沾沾自喜的白痴。
比如他崇祯,宵衣旰食谁不会?孤也是宵衣旰食,经常忙到通宵。
但他忙什么?案牍劳形?无用的调令?看着自己批改完的章疏,觉得对得起天下苍生了?
屁!老子现在每天都在给他和大明历朝历代的列祖列宗擦屁股!
四民、税制、田亩、卫所等等!
写这篇的时候,夹杂了很多个人情绪,但就是憋不住,朱元璋那个时代有他那个时代的弊端,暂且不说了。
反正这两百年下来,朱元璋的政策早就名存实亡了。但到了万历年,考功法不好好的执行,张居正的改革只保留了一半。
留一半,好策变祸患!还有脸几十年不上朝,摆烂!活该大明要完!
还有崇祯,一上来就干掉了魏忠贤,究竟知不知道,天启用魏忠贤干什么?
你哥都比你有能耐。
他是喜欢干木工,可他亲自干木工的时候,一眼就看出来工部对重修大殿的要价贪污了多少。
估计他那个人时候已经知道了下边的人,究竟有多不干人事了。
所以魏忠贤出现了,但很可惜,他落水了,究竟是真的落水,还是被谋杀的,孤也不知道,但明朝的医户制度也是个坑,回头还得修改。
总之,崇祯到现在,只怕都不知道大明的危机究竟是哪里出问题了!
是税啊!蠢货!”
崇祯脸色铁青,他是没想到王三写书的时候,居然会这么主观的对他进行抨击,言语如此粗俗,还他娘的刊印给天下看了!
但只是一想到这些激烈的言辞,崇祯冷静下来片刻,最终化作尝尝叹息。
现在,他知道了。
因为,他真的不懂得当皇帝。
他就是一个藩王,从小没被教育,甚至不如一个底层爬起来的家伙。
终于,他缓了好一阵,才继续看起来:“嘿,只是说说而已,反正孤有两千万人头的指标,三五十万,就足以灭掉乡绅、世宦阶级的顽固分子。剩下的名额,其实基本用不上。
回到正题,技艺篇说白了,就是生产力、生产关系的粗浅介绍,为之后的篇章做铺垫的。
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景色,也就导致了每个时代的问题都不一样。
孤还是和历朝历代的起义军不同的。
孤少时好读史,翻阅多年,终究算是拨开迷雾看到了真相。”
“自吹自擂!”崇祯又差点想要撕碎,但还是忍住了,因为他往后看,发现后边更深入,“国家的真相就是,国家是统治阶级的国家。
自始皇帝以降,天下一统,士绅食利,技艺垄断,百姓都被商君书的疲民之术,弄得惨兮兮。
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历朝历代的皇帝,都只是选择跟食利阶级合作,然后被推举出来的代表。
这不怪他们,因为他们那个时代,并未有办法解决农业生产力迭代,也就没办法解决生产关系变化。
那么,在此时,最好的办法,就是接受那个时代,或者在此基础上进化。
比如,孤筹划的工业化,耕地农机等等,都在想办法提升生产效率!
而不是跟风使用商君书的疲民之术。
疲民乍一看是最好的统治手段,能用最小的代价,换来国家的稳定。
但这玩意儿,只适合创业初期,一旦创业结束,国家承平,就必须迭代。
可当你想要迭代权力框架的时候,就会冒出一个又一个短期内无法解决的大问题。
你借助一个利益集团发展的时候,你本身就是利益集团的一员,除非你是开国之君,有足够的威望压住下边的人,而且肯冒着骂名杀人。
否则等待你的,就是到点的农民起义,内忧外患,改朝换代。
历朝历代,最危险的就是头两代的传承,即开国之君和开国太子的权力交接,因为这是利益集团裹挟太子发起对开国之君的挑战。
毕竟但凡有点能力的开国之君,都会发现疲民不怎么好,得想办法修改自己治下的问题,留给子孙一个安稳的皇位创城,而你要改进路径依赖,必然遭到利益集团的反噬。
总之,熬到第三代,改就难了,日子将就过就是了。
简而言之,不管是皇帝还是权臣,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小幅度的改革,但想要统治阶级发动自我毁灭,大概率就是宰了你,然后换个皇帝上来。
所以,从一开始,孤就写大同论,就是要将这里头的问题掰开揉碎了,然后将皇权、民权、相权的跟脚,彻底暴露在底层百姓的眼前。
皇帝能不能造福百姓,从来不取决于皇帝个人的意志。
因为皇帝就算是天神下凡,法力也会被天道天理天命所限制。
皇帝代行的,永远是整个社会统治阶级的意志,也就是皇权。
皇权从来不是单独的一条线,它要么跟相权合一,要么跟民权合一。
但问题是,相权是统治阶级,而民权因为商君书的影响,百姓基本上将民权当做皇权的羽附。
明面上看,这是好事,但实际上这不利于博弈。
毕竟,民权既然成了皇权羽附了,那么请问,皇帝应该跟谁去博弈?
皇权与相权的博弈,从来不会激烈,最多就是在政治上互相清算,但损失的永远是处于羽附地位的民权。
毕竟皇权的第一要义,是保证自己不被掀翻下皇位。
那么,只需要损害一点民利,就能让官绅听话,皇帝还能保卫自己的权势,何乐而不为呢?
所以,孤在这里告诉天下所有看书的人,不管你们什么身份,什么地位,什么来历,中庸是要学习的,利益是靠斗争的,道德是给君子自我约束的,法律是用来给国家维护稳定的。
凡事从来不能尽善尽美。
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
只有敢于斗争,才能换来你的利益。
杀贪官无罪,农民造反也是有道理的。
只要你敢反抗,那么接下来就看皇帝了。
如果皇帝胆子够大,人也够狠,能推动变革,调节结构分配,那么他家的运道未绝。
若是只会无能狂怒,比如现在的崇祯皇帝,敏感多疑,是历朝历代当皇帝的好苗子,但很可惜他内向、刚愎、不能绸缪,并且短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那么大明就该灭在他手中。
那个位置上的皇帝,永远不怕蠢货,因为争权夺利的档口,相权内部会自己分化,斗而不破,国家就勉强能稳住局面。
就怕又蠢又昏又庸,还刚愎自用,喜欢沾沾自喜的白痴。
比如他崇祯,宵衣旰食谁不会?孤也是宵衣旰食,经常忙到通宵。
但他忙什么?案牍劳形?无用的调令?看着自己批改完的章疏,觉得对得起天下苍生了?
屁!老子现在每天都在给他和大明历朝历代的列祖列宗擦屁股!
四民、税制、田亩、卫所等等!
写这篇的时候,夹杂了很多个人情绪,但就是憋不住,朱元璋那个时代有他那个时代的弊端,暂且不说了。
反正这两百年下来,朱元璋的政策早就名存实亡了。但到了万历年,考功法不好好的执行,张居正的改革只保留了一半。
留一半,好策变祸患!还有脸几十年不上朝,摆烂!活该大明要完!
还有崇祯,一上来就干掉了魏忠贤,究竟知不知道,天启用魏忠贤干什么?
你哥都比你有能耐。
他是喜欢干木工,可他亲自干木工的时候,一眼就看出来工部对重修大殿的要价贪污了多少。
估计他那个人时候已经知道了下边的人,究竟有多不干人事了。
所以魏忠贤出现了,但很可惜,他落水了,究竟是真的落水,还是被谋杀的,孤也不知道,但明朝的医户制度也是个坑,回头还得修改。
总之,崇祯到现在,只怕都不知道大明的危机究竟是哪里出问题了!
是税啊!蠢货!”
崇祯脸色铁青,他是没想到王三写书的时候,居然会这么主观的对他进行抨击,言语如此粗俗,还他娘的刊印给天下看了!
但只是一想到这些激烈的言辞,崇祯冷静下来片刻,最终化作尝尝叹息。
现在,他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