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你的世界 第二十二章 (下)有思想的庄晓生
“大家好,我是庄晓生,竞选学习委员,这是个很正经的职位,所以我就不搞笑了。其实我之所以竞争这个职位,是有我自己的很多想法,在此,无论我当选与否,我都想借这个机会和大家分享我的想法,希望大家赏脸。”
庄晓生的开场白四平八稳,这也是幕僚们给他的人设,整个演讲的设计是低调开始,中段平稳,后段煽情。
“各位,我喜欢学习,也喜欢思考。因为喜欢学习,所以成绩不错,因为喜欢思考,我却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为什么学习。其实我没有很好的答案,目前只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就是我喜欢学习。听上去很拗口,但意思却很明确,很多程度上,我是把学习当作了一种兴趣。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学习是种兴趣,但对于更多的人,学习并非一种兴趣。
如果勉强能够进行分类的话,只有三类,一类是为兴趣而学习;一类是为目的而学习;一类是必须的学习。兴趣的学习,人爱干什么干什么,我就不赘述了。所谓必须的学习,比如语言和写作,这是交流的需要,生活的必须品;比如初等数学,计算的需要,也是生活必需品;比如初等物理和初等化学,思维的需要,也是交流的需要,也是后阶段学习的需要。
但除此而外,我不知道哪些算必须的学习,比如地理,自从太阳爆发以后,地球的地理已经完全改变了,信风、潮汐、地磁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我们目前所保有的地理信息,都还是太阳爆发前的,如果不是兴趣,学习还有意义吗?
比如历史,我们都知道历史是人写的,其中错误很多,更重要的是,旧纪元的历史跟新纪元的联系很弱,最多让我们缅怀一下自己的祖先,但在新元世纪,地球上只有我们华夏族一个民族,那么什么多元文化不同民族历史,对我们还有意义吗?这些,可能我的观点不正确,我认为是不必须的知识。
最难说的是为目的的学习,因为在新元世纪,由于旧世纪的科技积累和给我们留下的智能体,以及极低的人口,我们已经是按需分配的社会,我们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当然,也有例外,但这些东西的数量很少,我们未能达到的目的也变得很少,那么因目的而学习的动力或者压力又来自何方?”
庄晓生停顿了一下,似乎是给大家一点时间消化他的观点,而下面同学们也都安静下来,没有人开玩笑,似乎都在考虑他所提出的问题,也意识到庄晓生是认真的。
庄晓生继续道:“出于好奇,我粗略研究了一下旧世纪的人类科学史,在公元13世纪前,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知识是少数贵族的权力,而达到能够出仕的学习时间大约是五年到十年。
到十三世纪以后,东方由于印刷术的发展,西方和中东则由于宗教的发展,使得基础教育,也就是识字教育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而到了十四十五世纪,西方由于对知识的分科而出现了普遍的大学教育体系,由此造成了西方科学大跨步超越东方科学,而东方科学由于识字难度和匠人的经验性传授体系而拖了后腿。
但毫无疑问,十六十七世纪开始,一直到公元三十世纪,近一千五百年间,人类的科技知识获得了爆发性的增长,但是在公元二十八世纪左右,这种增长的速度开始下降,以至于从公元三十世纪到太阳爆发前夕,这一千多年的历史,人类的科技发展的速率,不到此前一千五百年的十分之一。
为什么?是哲学思想的禁锢?是我们已经发现了绝大多数的宇宙真理而新的知识越来越少?还是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和生活的极大改善造成了发现新知识的动力和压力降低?”
“也许,都不是。”庄晓生自问自答,“我观察的原因之一,我相信是主要原因,就是时间。
光速不变假设使得宇宙跨越形成了极限,也让时间变成了空间的绝对隔绝,这点我想大家都没有疑问。你达不到某个宇宙空间是因为光速太慢,两个宇宙间文明被隔绝是因为当你接收到另一个文明信息时它已经毁灭了成百上千亿年。
时间,是真正的红线,不可跨越的红线。同样,时间,也是文明或科技发展的红线和禁锢。”
“最早的时候,以东方为例,一个中国士人学习所有的知识,不仅要学哲学,也要学政治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军事学、数学、水利学、农学,甚至畜牧学和医学。所以能考上进士的往往是运气,取决于考题和阅题老师,平均年龄在三四十岁,读二十年以上的书。
而即使考上了进士,因为人类积累的知识太多,他们大概率无法精通其中一两种,以至于在工作中洋相百出。
之所以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快速超越了东方科技,原因就在于分科教育,把人才分类,每个专业人才不需要学习所有知识,只需要学习必要知识和专业知识,这样把学习时间控制在十年到十五年之间,而能达到某个领域的精通水平。
这种分科的有效性,是此后一千五百年人类科技爆发的主要原因。
我们知道,一个人大脑足够成熟和灵活的年龄大越是10岁到50岁,如果你的学习时间是十五至二十年,三十岁你具备足够的知识去做些事情。
但是,如果随着人类社会的知识积累,即使分科越来越细,即使有智能科技的加成,到了公元30世纪,一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也需要三十五年到四十年,也就是说,达到专业水准时人的年龄已经在五十岁以上,而此时,人的大脑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这,就是从公元三十世纪开始,人类科技的发展速度急剧下降的原因。
不是因为宇宙中没有疑问,
不是人的欲望已经极大满足,
也不是因为大脑思维的极限,
而是时间,时间是红线。当然有人说,人类寿命在旧世纪末已经达到人均120岁,但是我要说,虽然活得长了,大脑却在50岁以后一样走下坡路,没有用,老而不死而已,千年王八有个屁用。”
”我靠,庄子,你要干啥?貌似下很大一盘棋啊。“史山典突然嚷嚷道。
庄晓生摸了摸鼻子,等下面一片嗡嗡声停下来,笑着说:“想下一盘很大的棋的,通常都是臭棋。”
“我只是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并没有解决方法,但这是个需求,我们需要去解决。回到教育问题,必须的知识、兴趣的知识、目的的知识。至少,必须的知识的学习时间应该尽量消减,兴趣的知识和分科知识有一定的共同之处,而基于目的的知识,在我看来,有一个明显的目的,就是如何打破知识学习的时间禁锢。”
“这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学科的分类,其实在我们继承的旧世纪的学科分类体系,已经尽量做到了极致,但这种极致是没有意识到时间问题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说极致那是不确切的。
而且,在于知识学习,或者说知识传承的角度看,教育或学习方法是否存在问题,因为我从来没有看到任何过去的文献就时间问题进行探讨,我同样觉得我们现在是有所为的,尤其是,我们现在是一个崭新的世纪,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来限制我们,我们可以重新发明。
我们的目的,就是尽量减少所需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延长大脑活力的年限,我们不需要活那么久,我们需要大脑可以高效工作得更久,比如到70岁。
这也许是个医学问题,如何刺激脑神经,更多可能是一个生物学问题。我瞎说说,应该是个新陈代谢的问题,任何东西都会老化,只有通过新陈代谢,才能保持得时间久一点。
但是我们不知道究竟为什么生物的新陈代谢能力会从旺盛到衰竭,归咎于基因的原因是不能让人满意的。我要问,基因怎么控制新陈代谢?为什么要控制新陈代谢?这个理由是什么?
我觉得可以从教育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新陈代谢的研究两个方面开始,积跬步以至千里。”
突然王行易举手,庄晓生点了点头,王行易站起来说:“你还漏了一个方面,我记得神话传说中上界一天则是下界一年,所以下界研究了一百年的成果,对上界来说只需要一年。你们懂我意思吗?”
“好玄幻啊。。。。”
“越来越有意思了。。。。”
“假设我们是神仙。。。。”
“我说的是时间压缩问题”,王行易打断大家的七嘴八舌,“庄子提出的时间观念很有意思,而且有理有据。如果我们能少花些时间在被迫的学习上面,而获得更好的知识接受效果,这实在是值得尝试的一件事。”
“大家没意见的话,我觉得也别浪费时间了,我建议庄子先当这个学习委员”,吴茜华站起来帮腔,这不仅因为庄晓生本来是她的老同学,而且她没有想到庄晓生的演讲触到了她的痒处,是一个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课题,突然觉得她应该把他搞到今后的学生会去。
庄晓生的开场白四平八稳,这也是幕僚们给他的人设,整个演讲的设计是低调开始,中段平稳,后段煽情。
“各位,我喜欢学习,也喜欢思考。因为喜欢学习,所以成绩不错,因为喜欢思考,我却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为什么学习。其实我没有很好的答案,目前只有一个比较明确的答案,就是我喜欢学习。听上去很拗口,但意思却很明确,很多程度上,我是把学习当作了一种兴趣。我想很多人跟我一样,学习是种兴趣,但对于更多的人,学习并非一种兴趣。
如果勉强能够进行分类的话,只有三类,一类是为兴趣而学习;一类是为目的而学习;一类是必须的学习。兴趣的学习,人爱干什么干什么,我就不赘述了。所谓必须的学习,比如语言和写作,这是交流的需要,生活的必须品;比如初等数学,计算的需要,也是生活必需品;比如初等物理和初等化学,思维的需要,也是交流的需要,也是后阶段学习的需要。
但除此而外,我不知道哪些算必须的学习,比如地理,自从太阳爆发以后,地球的地理已经完全改变了,信风、潮汐、地磁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而我们目前所保有的地理信息,都还是太阳爆发前的,如果不是兴趣,学习还有意义吗?
比如历史,我们都知道历史是人写的,其中错误很多,更重要的是,旧纪元的历史跟新纪元的联系很弱,最多让我们缅怀一下自己的祖先,但在新元世纪,地球上只有我们华夏族一个民族,那么什么多元文化不同民族历史,对我们还有意义吗?这些,可能我的观点不正确,我认为是不必须的知识。
最难说的是为目的的学习,因为在新元世纪,由于旧世纪的科技积累和给我们留下的智能体,以及极低的人口,我们已经是按需分配的社会,我们想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当然,也有例外,但这些东西的数量很少,我们未能达到的目的也变得很少,那么因目的而学习的动力或者压力又来自何方?”
庄晓生停顿了一下,似乎是给大家一点时间消化他的观点,而下面同学们也都安静下来,没有人开玩笑,似乎都在考虑他所提出的问题,也意识到庄晓生是认真的。
庄晓生继续道:“出于好奇,我粗略研究了一下旧世纪的人类科学史,在公元13世纪前,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知识是少数贵族的权力,而达到能够出仕的学习时间大约是五年到十年。
到十三世纪以后,东方由于印刷术的发展,西方和中东则由于宗教的发展,使得基础教育,也就是识字教育有了比较大的发展,
而到了十四十五世纪,西方由于对知识的分科而出现了普遍的大学教育体系,由此造成了西方科学大跨步超越东方科学,而东方科学由于识字难度和匠人的经验性传授体系而拖了后腿。
但毫无疑问,十六十七世纪开始,一直到公元三十世纪,近一千五百年间,人类的科技知识获得了爆发性的增长,但是在公元二十八世纪左右,这种增长的速度开始下降,以至于从公元三十世纪到太阳爆发前夕,这一千多年的历史,人类的科技发展的速率,不到此前一千五百年的十分之一。
为什么?是哲学思想的禁锢?是我们已经发现了绝大多数的宇宙真理而新的知识越来越少?还是社会财富的极大增加和生活的极大改善造成了发现新知识的动力和压力降低?”
“也许,都不是。”庄晓生自问自答,“我观察的原因之一,我相信是主要原因,就是时间。
光速不变假设使得宇宙跨越形成了极限,也让时间变成了空间的绝对隔绝,这点我想大家都没有疑问。你达不到某个宇宙空间是因为光速太慢,两个宇宙间文明被隔绝是因为当你接收到另一个文明信息时它已经毁灭了成百上千亿年。
时间,是真正的红线,不可跨越的红线。同样,时间,也是文明或科技发展的红线和禁锢。”
“最早的时候,以东方为例,一个中国士人学习所有的知识,不仅要学哲学,也要学政治学、教育学、管理学、经济学、军事学、数学、水利学、农学,甚至畜牧学和医学。所以能考上进士的往往是运气,取决于考题和阅题老师,平均年龄在三四十岁,读二十年以上的书。
而即使考上了进士,因为人类积累的知识太多,他们大概率无法精通其中一两种,以至于在工作中洋相百出。
之所以西方在文艺复兴之后快速超越了东方科技,原因就在于分科教育,把人才分类,每个专业人才不需要学习所有知识,只需要学习必要知识和专业知识,这样把学习时间控制在十年到十五年之间,而能达到某个领域的精通水平。
这种分科的有效性,是此后一千五百年人类科技爆发的主要原因。
我们知道,一个人大脑足够成熟和灵活的年龄大越是10岁到50岁,如果你的学习时间是十五至二十年,三十岁你具备足够的知识去做些事情。
但是,如果随着人类社会的知识积累,即使分科越来越细,即使有智能科技的加成,到了公元30世纪,一科专业知识的学习也需要三十五年到四十年,也就是说,达到专业水准时人的年龄已经在五十岁以上,而此时,人的大脑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
这,就是从公元三十世纪开始,人类科技的发展速度急剧下降的原因。
不是因为宇宙中没有疑问,
不是人的欲望已经极大满足,
也不是因为大脑思维的极限,
而是时间,时间是红线。当然有人说,人类寿命在旧世纪末已经达到人均120岁,但是我要说,虽然活得长了,大脑却在50岁以后一样走下坡路,没有用,老而不死而已,千年王八有个屁用。”
”我靠,庄子,你要干啥?貌似下很大一盘棋啊。“史山典突然嚷嚷道。
庄晓生摸了摸鼻子,等下面一片嗡嗡声停下来,笑着说:“想下一盘很大的棋的,通常都是臭棋。”
“我只是发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并没有解决方法,但这是个需求,我们需要去解决。回到教育问题,必须的知识、兴趣的知识、目的的知识。至少,必须的知识的学习时间应该尽量消减,兴趣的知识和分科知识有一定的共同之处,而基于目的的知识,在我看来,有一个明显的目的,就是如何打破知识学习的时间禁锢。”
“这从两个方面来说,一个是学科的分类,其实在我们继承的旧世纪的学科分类体系,已经尽量做到了极致,但这种极致是没有意识到时间问题的情况下发生的,如果说极致那是不确切的。
而且,在于知识学习,或者说知识传承的角度看,教育或学习方法是否存在问题,因为我从来没有看到任何过去的文献就时间问题进行探讨,我同样觉得我们现在是有所为的,尤其是,我们现在是一个崭新的世纪,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来限制我们,我们可以重新发明。
我们的目的,就是尽量减少所需专业知识的学习时间。另外一个方面,则是延长大脑活力的年限,我们不需要活那么久,我们需要大脑可以高效工作得更久,比如到70岁。
这也许是个医学问题,如何刺激脑神经,更多可能是一个生物学问题。我瞎说说,应该是个新陈代谢的问题,任何东西都会老化,只有通过新陈代谢,才能保持得时间久一点。
但是我们不知道究竟为什么生物的新陈代谢能力会从旺盛到衰竭,归咎于基因的原因是不能让人满意的。我要问,基因怎么控制新陈代谢?为什么要控制新陈代谢?这个理由是什么?
我觉得可以从教育学习方式的改变和新陈代谢的研究两个方面开始,积跬步以至千里。”
突然王行易举手,庄晓生点了点头,王行易站起来说:“你还漏了一个方面,我记得神话传说中上界一天则是下界一年,所以下界研究了一百年的成果,对上界来说只需要一年。你们懂我意思吗?”
“好玄幻啊。。。。”
“越来越有意思了。。。。”
“假设我们是神仙。。。。”
“我说的是时间压缩问题”,王行易打断大家的七嘴八舌,“庄子提出的时间观念很有意思,而且有理有据。如果我们能少花些时间在被迫的学习上面,而获得更好的知识接受效果,这实在是值得尝试的一件事。”
“大家没意见的话,我觉得也别浪费时间了,我建议庄子先当这个学习委员”,吴茜华站起来帮腔,这不仅因为庄晓生本来是她的老同学,而且她没有想到庄晓生的演讲触到了她的痒处,是一个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课题,突然觉得她应该把他搞到今后的学生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