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古今中外奇案录 > 第98章 树上挂着白衣老妪

古今中外奇案录 第98章 树上挂着白衣老妪

    明朝宣德年间,庆阳府安化县,风云骤变。一个宁静的清晨,刘姓农夫如常扛着锄头走向田间,准备开始一天的劳作。他的目光无意中扫过一片荒凉之地,几米外的歪脖子树上,似乎有个白影在晃动。

    他心中一凛,急忙加快脚步,想要看清那白影的真面目。然而,当他走到近处时,一股寒气直逼心底。那歪脖子树上,竟然吊着一个人!他吓得魂飞魄散,转身就跑,直奔县衙,颤抖着双手敲响了报案的铜锣。

    时任安化县知县的林赋,本想在官署中享受片刻的宁静,却被这突如其来的报案声打破。他的师爷马冯在一旁低语道:“大人,您初来乍到,民心尚不稳固。此时若能亲自出面解决这起命案,必定能赢得百姓的信赖和尊敬。”

    林赋闻言,心中一动。他深知马师爷所言非虚,于是下令备车,带着几名衙役匆匆赶往案发地点。

    一路上,林赋心中忐忑不安。他虽然是新任知县,但也听说过安化县治安状况堪忧,如今又发生如此诡异的命案,实在让人难以心安。

    当他们赶到现场时,只见歪脖子树前已经围满了人群。众人议论纷纷,指指点点,似乎都在猜测着这起命案的真相。林赋见状,立刻命令衙役驱散人群,自己则小心翼翼地走近那棵歪脖子树。

    他抬头望去,只见树上挂着一个白衣老妪。她的身体随着风轻轻摇晃,仿佛随时都会掉下来。林赋心中一紧,不由得后退了一步。他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镇定下来,开始仔细观察这起诡异的命案。

    随着调查的深入,林赋发现这起命案背后似乎隐藏着更加复杂的秘密。他必须尽快找出真相,才能还死者一个公道,也才能稳固自己在安化县的地位。然而,这条路注定不会平坦,林赋必须小心谨慎,才能揭开这起命案背后的真相……

    仵作徐万康,以其犀利的目光与老练的手法,对案发现场进行了一番细致入微的查验。他凝重地向在场众人宣告:“大人,死者双目紧闭,唇色青黑,牙关微启,显系自缢身亡。据我推断,其魂魄脱离肉身的时间,约莫在丑时之际。”

    林赋县令闻讯,眉梢微挑,目光如炬,再次审视那具悬吊于半空的尸体。其脚下离地一尺,四周并无支撑立足之物,这一异常现象使他心中疑云顿生。他决然断言:“此状绝非自缢所能致!一介六旬老妪,如何能独自将绳索绕颈套身?报官之人何在?速速现身!”

    人群中,一名肤色黝黑的男子挤出人群,恭敬地拱手作揖:“回禀大人,草民刘大宝便是报案人。”

    林赋背手踱步,威严的目光直逼刘大宝,沉声追问:“你可识得这位死者?”

    刘大宝胆怯地瞥向尸身,瞬时面色惨白,慌忙退后几步,颤声道:“回大人,死者正是村中苏雪娟的婆婆,王蓝女。”

    此言一出,围观乡民哗然,王蓝女的名字或许陌生,但提及苏雪娟,无人不知。她以孝顺闻名乡里,却又命运多舛。其夫王续宝,曾为一介寒窗学子,屡试科举无果,最终借得家中银两,奔赴商贾云集的苏州府谋求生计。短短三年间,王续宝竟奇迹般地腰缠万贯,功成名就。怀揣满心喜悦,他携苏雪娟一同返乡。

    苏雪娟,肌肤赛雪,容颜绝世,宛如误入尘世的仙子,与这朴素的村落形成鲜明对比。初时,婆婆王蓝女对这段姻缘极力反对,深信“红颜薄命”之说,忧虑灾祸临门。然而,当得知苏雪娟已有三个月的身孕时,王蓝女不得不妥协,接纳了这个未来的儿媳。

    时光荏苒,王续宝外出经商已逾三年,期间积累的财富,他既用于贴补家用,又在安化县城投资开设了一家专营胭脂水粉的店铺。自古以来,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以女子为甚,因此王续宝的生意犹如滚雪球般越做越大,每日往来店中的各色女子络绎不绝,他也由此见识了世间百态,人脉日渐广阔。

    某个寻常日子,王续宝如常巡查自家店铺,店内琳琅满目的胭脂香粉映衬着女顾客们的欢声笑语。忽地,一位身形纤瘦、看似弱不禁风的女子步入店中,与周遭热闹景象形成鲜明对比。王续宝以为又是寻常顾客前来选购,便热情地上前,准备详细介绍店内新品。未料女子并未走向货架,而是径直来到他面前,双膝一屈,重重地跪了下来。

    “王老板,小女子柳兰儿,家境贫寒,父母欲将我许配给一位年逾花甲的老翁为妾。”柳兰儿泪光盈盈,声音颤抖,“兰儿宁死不从,恳求王老板出手相助。”

    面对如此突如其来的哀求,王续宝一时愣住,心中泛起怜悯。他俯身轻声询问:“姑娘,你且告诉我,我该怎样助你脱离困境?”

    柳兰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她迅速拭去泪水,带着决然与期待说道:“王老板,您心善仁厚,兰儿知晓您已有家室。即便如此,兰儿仍愿委身为妾,哪怕无名无分,只求能逃离那老翁的魔掌。”言毕,她不顾一切地连连磕头,咚咚之声回荡在店中,震得王续宝心头一紧,他急忙上前搀扶,试图阻止这场悲情的自我献祭。

    王续宝本无意涉足妾室之事,然目睹柳兰儿青春韶华即将葬送于老翁之手,内心煎熬不已。思虑再三,他终究难舍那份拯救弱女子于水火的道德责任感,决定应允柳兰儿的请求。然而,此事他选择了秘而不宣,未向家中透露半分,而是巧妙地以新招伙计的名义,将柳兰儿安置于自家胭脂店内。

    自此,王续宝与柳兰儿朝夕相处,柳兰儿在脂粉环绕的环境中耳濡目染,逐渐掌握了梳妆打扮之术,原本清秀的面容更显娇艳动人。日复一日的陪伴,两人情感渐生微妙变化,短短两个月内,王续宝的心已悄然偏离正轨,深深陷入了对柳兰儿的迷恋之中。

    命运弄人,柳兰儿竟在这段隐秘恋情中珠胎暗结。王续宝面对无法回避的事实,只得硬着头皮将柳兰儿接回家中,正式向妻子苏雪娟坦白一切。苏雪娟乍闻丈夫在外有染,且对方已有身孕,心中波澜翻涌,痛苦难抑。然而,她深知木已成舟,多言无益,终是以沉默应对,默默承受这份突如其来的婚姻变故。

    家中格局因柳兰儿的到来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孕期六个月的苏雪娟,体态臃肿,皮肤因劳作日晒而黝黑,与寻常农妇无异,与每日精心妆扮、如花娇娘般的柳兰儿形成鲜明对比。王续宝的心,渐渐偏向了后者。

    婆婆王蓝女对两位儿媳的态度却大相径庭。苏雪娟朴实真诚,对婆婆恭敬有加,即便身怀六甲,仍操持家务,任劳任怨;柳兰儿则整日沉迷于梳妆打扮,仗着腹中胎儿,颐指气使,对王蓝女更是言语尖酸刻薄。眼见儿子对柳兰儿宠爱有加,冷落贤良的苏雪娟,王蓝女心中忧虑,于一日晚间将王续宝唤至房中训诫。

    “雪娟温婉贤淑,兰儿貌美端庄,各有优点。你须懂得平衡夫妻关系,不可独宠兰儿,置雪娟于不顾。”王蓝女语重心长地说。

    王续宝对此不以为然,反驳母亲,母子俩争执不下。未曾想,王蓝女竟因气愤过度,口喷鲜血,惊得王续宝赶紧上前搀扶。然而,王蓝女力推儿子,厉声喝道:“逆子!若我有朝一日离世,家中财产定全数留给雪娟和我的孙子,你休想染指!”

    面对母亲的疾言厉色,王续宝唯有低头叹息,承诺遵从母意。此后,尽管心中仍有不甘,王续宝还是开始对苏雪娟展现出关怀。然而,他们未曾察觉,那晚的对话已被躲在暗处的柳兰儿悉数听去。柳兰儿对王蓝女的指责心生怨怼,对苏雪娟的恨意更是如烈火烹油,愈发炽热。她暗自思忖,若无苏雪娟,这满屋金银财宝岂不全归她柳兰儿所有?

    人心一旦陷入邪念的泥沼,温情脉脉的面纱便会瞬间剥落,只剩冰冷的算计。柳兰儿愈发坚信自己罪恶念头的正当性,于是她不动声色地前往药铺,购得藏红花,悄无声息地将其混入食材,融入熬制的鸡汤之中。一切布置妥当,她端着两碗香气四溢的鸡汤,款款步入婆婆王蓝女的房间,同时递上一碗给苏雪娟,巧舌如簧道:“娘,雪娟姐,兰儿知错了,过去几个月让你们受委屈了。今日特意炖了这鸡汤,一则为娘亲滋补身体,二则也为雪娟姐补充营养,望你们原谅我之前的无礼。”

    王蓝女与苏雪娟见柳兰儿态度诚恳,言语恳切,便暂且放下芥蒂,欣然饮下那碗看似温润滋养的鸡汤。诡异的是,王蓝女并无异样,而苏雪娟却在次日劳作时腹部剧痛袭来,紧接着血流如注,腹中胎儿不幸夭折。苏雪娟瞬间如遭重击,精神萎靡,病榻缠绵,无论婆婆王蓝女如何宽慰劝解,始终未能恢复往昔生气。

    柳兰儿见诡计得逞,暗自窃喜,某日与王续宝共话家常时,不觉失言泄露了真相。她原以为王续宝会一如既往地纵容自己,岂料王续宝听闻此事勃然大怒,厉声呵斥:“你这蛇蝎妇人,为满足私欲竟狠心对雪娟下毒手!我虽对你宠爱有加,但她毕竟是我明媒正娶的发妻,你行此恶毒之事,理当报官严惩!”

    言毕,王续宝愤然起身欲告发柳兰儿。柳兰儿见状心惊胆战,深知事态危急,慌乱之中抓起枕头,疯狂地捂住王续宝口鼻,直至其窒息而亡。为掩盖罪行,她趁夜深人静,费尽力气将王续宝的尸体拖至村边河中,随后又从王续宝处搜刮了地契与金银,仓皇逃遁。

    翌日,村民于河中发现了王续宝浮肿的遗体,而柳兰儿早已不见踪影。苏雪娟与王蓝女闻讯,心照不宣,大致猜到了事情经过,遂迅速向县衙报案。知县老爷闻讯,雷霆震怒,立刻下令缉捕柳兰儿归案。依据大明律法,谋害亲夫者当受凌迟极刑。然而,鉴于柳兰儿身怀六甲,知县出于人道考量,暂时推迟了行刑,待其分娩后再依法处置。

    王续宝猝然离世,家中仅剩王蓝女与苏雪娟两位寡妇相依为命。她们皆不通商贾之道,无力继续经营店铺,只好忍痛将其转让,所获银钱倒也足以维持二人的日常生活。

    王蓝女失去了唯一的儿子,苏雪娟亦失去了丈夫,起初王蓝女总忧心苏雪娟会不堪忍受困苦,离她而去。然而,苏雪娟非但没有离去,反而更加悉心照料王蓝女,视其如亲母般尊敬孝顺。她默默承受丧夫之痛,以无比坚韧与善良,肩负起照顾家庭的重任。王蓝女目睹这一切,内心交织着深深的愧疚与对儿媳无尽的心疼,感叹苏雪娟命途多舛,却又如此坚毅不屈。

    生活原本对苏雪娟还算得上温柔,然而命运似乎总在不经意间露出狰狞的面孔。一日,王蓝女和苏雪娟一同前往田间劳作,就在穿越那片幽深的树林时,王蓝女不慎一脚踩空,剧痛袭来,腿骨已然断裂。从此,苏雪娟的生活便被沉重的责任压得喘不过气来。她不仅要忙于田间的劳作,还要照顾行动不便的婆婆,从喂饭擦身到端屎端尿,她从未有过半句怨言,始终细心照料。

    王蓝女看着苏雪娟如此辛苦,心中五味杂陈。她多次劝苏雪娟改嫁,寻找新的生活,但苏雪娟总是坚定地拒绝,她说:“我与续宝虽已阴阳两隔,但我仍是他的妻子,您的儿媳,照顾您是我应尽的责任。”

    王蓝女深知自己的存在已经成为了苏雪娟的累赘。苏雪娟年纪轻轻,还未到三十,且与王续宝之间并无子嗣,若是一直被自己所牵绊,岂不是白白耽误了她的青春与未来?

    每当夜深人静,王蓝女躺在床上,心中便涌起无尽的愧疚与不安。终于,在一个寂静的夜晚,她见苏雪娟已沉沉睡去,便悄悄起身,一瘸一拐地来到那棵歪脖子树前。她凝视着那粗壮的树干,心中做出了一个决绝的决定。她缓缓地系上绳索,将自己悬挂在树梢,永远地闭上了眼睛。

    第二日的清晨,阳光透过云层洒在宁静的村落上,然而,一股诡异的气氛却笼罩着整个村子。同村农夫刘大宝在路过树林时,意外发现了王蓝女的尸身,挂在那棵歪脖子树上,如同一具惊悚的木偶。这一发现,瞬间打破了村子的宁静,也引来了新任知县林赋的注意。

    林赋深知,这起案件不仅关系到一桩命案,更关乎他自己在百姓心中的分量。为了迅速破案,他果断地将苏雪娟捉至县衙之中。然而,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这一举动却像一块石头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层层涟漪。

    村民们纷纷涌向县衙,为苏雪娟求情。他们称苏雪娟视王蓝女如亲生母亲,弑母之事绝不可能发生。这些声音让林赋心中也开始动摇,但当他面对苏雪娟时,她的供词却让他再次坚定了信念。苏雪娟一口咬定,王蓝女就是她杀害后吊至歪脖子树上的。

    林赋没有再细问,便下令将苏雪娟捉至牢中,等待秋后问斩。然而,就在此时,庆阳知府李方才奉命到安化县办事,途经村中。他无意中听到村民们的议论,心中不禁生起了疑虑。

    李方才好奇地问了几句,却发现村民所言与案子的最终结果并不相符。他决定亲自介入此事,改变审判结果,重新辨析推究。他命身边衙役到县衙中借来案牍,又让庆阳府的仵作再次验尸,而自己则亲自前往现场进行勘察。

    案牍中的记录令人困惑,死者王蓝女明明是个六旬老妪,然而她的脚下却留有一尺多高的痕迹,这显然不是她自己所能做到的。知府李方才深感此事蹊跷,于是他决定亲自前往现场进行仔细勘察。

    在大树之下,李方才发现了一根断裂的树杈,而在大树一尺多的位置也有着明显的断裂痕迹。他心中一动,将手中的树杈与树上的痕迹进行比对,竟然完全吻合。再联想到案牍中记载的王蓝女身高五尺多,李方才顿时恍然大悟——原来王蓝女是踩在这根树杈上自缢而亡的!这根断裂的树杈,便是她自缢的关键证据。

    与此同时,仵作那边的检验结果也已经出炉。经过重新检验,他们发现王蓝女身上有两处索痕,一处绕过耳后斜入发际,另一处则平绕项而行。这些索痕表明,王蓝女是先将绳带系在树枝上,然后扣套垂下,踏高将头伸入扣套内,再缠上两遭。这种自缢方法极为残忍,一旦开始便无法自救,即便中途后悔也来不及了。

    有了这些证据,李方才再次借县衙之地审理苏雪娟。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苏雪娟仍然坚持自己之前的说法,一口咬定是她杀害了王蓝女。李方才不禁感到困惑——明明已经找到了真相,为何苏雪娟还要将罪名认下呢?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

    李方才心中充满了疑惑,他忍不住将心中的疑问向苏雪娟坦诚道出。苏雪娟听后,嘴角勾起一抹悲凉的笑容,她轻声道:“大人,婆婆的确不是我所杀,但这事却与我脱不了干系。如果那个晚上我能陪在她身边,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如今,我苏雪娟孤身一人,丈夫和婆婆相继离世,留下我在这世上孤独无依,我真不知该如何度过这漫长而寂寥的岁月。”

    李方才闻言,轻轻摇头,他坚定地说:“衙门是断案之地,为百姓伸张正义。既然你没有杀人,衙门就没有理由定你的罪。更何况,你还有孩子需要抚养。”

    李方才的这番话,像是给苏雪娟投下了一缕希望的阳光。然而,当她想到自己失去的爱子,心头又是一阵沉痛,她再次低下了头。

    就在这时,李方才朝她身后招了招手。不一会儿,一个衙役带着一个小孩子走进了县衙。李方才让小孩走到自己身边,低声问道:“你可知堂下那人是谁?”

    小孩有些茫然地摇了摇头,然后又点了点头,小声地说:“兰儿阿姨说,她大概是我娘亲。”

    李方才听后,大笑一声,他郑重地对小孩说:“好,从今天开始,你就是苏雪娟的儿子!”

    这时,众人才恍然大悟。原来,柳兰儿被抓时因怀有身孕,才得以保全性命。她将孩子生下后,在牢房中抚养。或许是因为内心的愧疚,亦或许是她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认为他的母亲是个凶手,所以柳兰儿一直告诉孩子,他的母亲是苏雪娟。

    自从那日起,孩子便判给了苏雪娟抚养,而柳兰儿的案子则维持原判,等待秋后凌迟处死。李方才的这一举动,不仅为苏雪娟洗清了冤屈,更挽救了一个濒临绝望的妇人之心。一时间,百姓们纷纷称赞他的英明与公正。

    而那位知县林赋,经过此事也深刻反思了自己的不足。他虚心向李方才请教,学会了倾听民心,了解案情,不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也不再冤枉任何一个好人。不久之后,他也成为了百姓心中的好官,得到了人们的尊敬与信任。

    这个案件,就像一块试金石,考验了官员们的智慧与良心。而李方才和林赋,都在这个考验中展现出了他们的优秀品质。他们的努力与付出,不仅为百姓们带来了公正与和平,也为整个社会注入了更多的正义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