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古今中外奇案录 > 第351章 最后的约会

古今中外奇案录 第351章 最后的约会

    话说1981年的那个夏天,7月22日晚上8点,山西阳泉矿务局电影院,正上演着一场不寻常的“电影”。32位观众,本想享受一个轻松愉快的夜晚,谁曾想,一个绝望的灵魂,用极端的方式,把他们的生命定格在了那一刻。黑暗中,一场突如其来的爆炸,像恶作剧般的命运转折,把32条活生生的故事,永远留在了那个无法逆转的瞬间。这事儿,大到连公安部的大佬们都坐不住了。

    那一年,正是“严打”风头正劲的时候,任何风吹草动,都能引起一阵风浪。

    回到那个震惊人心的夜晚,阳泉矿务局电影院内,一声巨响,32人魂归天际,44人伤得不轻,还有83人挂了彩,这数字,听着都让人心惊胆战。

    调查现场的侦探们,个个成了福尔摩斯,他们发现,爆炸发生在椅子上方,因为地上散落的碎片像是从天而降的流星雨。雷管残留和电池碎片,证明了这是个高科技的电引爆装置。但是,奇怪的是,现场找不到定时器或者遥控器的踪迹,这说明,凶手是自己按下“启动键”的,亲手点燃了通往地狱的引线,想要全身而退?门儿都没有!

    这炸药,是铵锑炸药,威力十足,而且是装在一个钢制的盒子里面,显然是精心准备的“礼物”。

    爆炸的中心,25排2号座位,成了人间炼狱,那座位上的脸,连同笑容、悲伤,都被炸得无影无踪。

    侦探们在附近的土坑里发现了一片扭曲变形的金属片,这片金属在爆炸的瞬间软化,还卷着一块肉飞了出去,就像是个邪恶的奖章。那块肉,居然是大腿上的缝匠肌,也就是说,炸弹就藏在凶手的大腿上。

    在所有的伤亡者中,只有一个人的腿上正好少了这块肌肉,血型也对得上。谜底揭晓,25排2号那位缺了缝匠肌的无名氏,就是这场悲剧的导演,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最后的谢幕。

    故事里的主角是谁?这可不是玩躲猫猫,爆炸前,这位神秘的“导演”肯定在众目睽睽之下溜达过。可惜,爆炸一响,有的忙着跟阎王爷报道,有的负伤狂奔,还有的吓得脚底抹油,踪迹难寻。于是,警察叔叔们决定玩一把“滚雪球”游戏:先找到那些幸存的观众,问问他们那晚坐在哪儿,又瞅见了哪些小伙伴,各自占了哪块宝地……就这样,一块块拼图被慢慢捡了起来,电影院的座位图逐渐清晰。

    重头戏来了,25排2号的票根,成了揭开谜底的关键钥匙。警察们就像玩“大家来找茬”一样,一遍遍排查,耐心堪比钓鱼的大爷。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条闪闪发光的线索浮出水面:

    25排2号的票,原来被矿上的老王头顺走了,他打算带着一群兄弟去看电影。半路上,老王头的媳妇出现了,非要跟着去。老王头犯难了,一张票两个人怎么整?媳妇机智,说再买一张呗。结果到了售票口,俩人傻眼了,新买的票还是不能肩并肩坐一起。想退票,售票员还摆臭脸不肯。

    正当夫妻俩一筹莫展之际,电影门口出现了一位黄头发的时尚青年,穿着黄军装,背着绿挎包,手里攥着四张票,简直就是救星降临。一番交涉,夫妻俩用自己那张票换来了两张连座票,而那张25排2号的票,就这么戏剧性地转移到了黄头发青年手中。

    接下来,剧情又有了新进展。在重伤者中,25排4号的观众被炸得不轻,而这正好紧挨着2号座位。

    4号伤员,咱们暂且叫她“好奇宝宝”,回忆起爆炸前的片段,说她旁边坐着一位小伙子,刚坐下不久就溜出去了,走之前还大方地把包包留在了座位上,顺便用它给4号的膝盖来了个“亲密接触”。4号心里嘀咕:“这家伙包里装的啥宝贝,硬得跟铁疙瘩似的,撞得我生疼。”小伙子一走,好奇心驱使下,4号伸手一探究竟,嘿,手感还挺独特,电池、电线缠绕其间,这配置,听着就像迷你科学实验室。

    另一边,27排6号、8号坐着一对“连体婴”夫妇,他们声称25排2号坐的是老同学高海平。“我们还打招呼了呢,绝对错不了,就是高海平本人。”夫妇俩补充说,高海平中途离场了一次,回来后就没挪过窝。

    正当警察叔叔们抽丝剥茧时,新线索不请自来:高家独苗高海平,人间蒸发,家里翻了个底朝天也找不着人。

    于是,警察们灵机一动,决定请高海平的家人来辨认。但在正式辨认前,先来个小测试,问高妈妈:“您还记得儿子出门那天穿的啥吗?”高妈妈记忆犹新:“我儿子那天穿的米色袜子,左脚小拇指还缺了个指甲壳呢。还有那花裤衩,布料是我亲自挑的,做了两条,儿子一条,我一条,裁缝还是熟人呢。”说着,还把裁缝的信息一股脑儿告诉了警察。

    裁缝大妈一登场,故事又添新料:“你别说,那布料还真是不够,我还自掏腰包给添了块布呢!”警察们一对比现场那条裤衩,嘿,还真有那么一块拼接的痕迹,这下,证据链开始闭环了。

    血液检测结果一出,板上钉钉,和高海平对得上号。

    搜查高海平的住所,好家伙,包炸药的纸张赫然在目,这罪证,藏得再深也难逃法眼。

    抽屉里,一封遗书静静躺着,旁边还散落着几封信件,简直就是高海平内心独白的剧本。读着这些文字,高海平为何走上这条不归路,渐渐浮出水面。

    原来,爱情这杯酒,高海平喝得太猛,被甩之后,心碎成渣渣。他策划了这场“最后的约会”,一心想着和前任共赴黄泉。中途离场,只为确认心中的她是否赴约。结果,人家没来,但他心意已决,活腻了,只想给自己一个轰轰烈烈的结局。

    电影开场的那一刻,荧幕上光影闪烁,观众们沉浸在故事里,谁又能预料到,自己的故事也将以这样一种悲壮的方式落幕呢?这世间的事,有时候比电影还离奇,让人唏嘘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