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不南渡 第11章 新的孙綝已经出现
热门推荐:
我自混沌而来,于当世问鼎绝巅
武道大帝
四合院:悔婚就悔婚,我无所谓的
搬空京城去流放,满朝文武都跪了
触碰蔷薇
带把木剑走江湖
四岁小太后:打小,就儿孙满堂!
远嫁后,我指挥毛茸茸开荒致富
我最恨的那个女人
“陛下。”
蜀尚书仆射董厥跪拜在了刘禅的面前。
刘禅皱起了眉头,心里有些迟疑,他跟这位董尚书仆射,其实并不算太熟悉。
此刻,共有三人跪坐在他的面前。
蜀汉的两位尚书仆射,分别是董厥跟诸葛瞻。
除了他们,还有一位侍中樊建。
这三人目前就是在负责蜀汉的决策以及执行的诸事。
陈只逝世了。
这让刘禅极为悲痛,比夏侯霸的逝世更令他心痛。
而陈只在逝世之前,不曾留下任何的遗言,他只是瞪圆了双眼死不瞑目。
没有陈只的遗言,那只能是由刘禅为主,在面前的两位仆射里挑选出一个人来担任尚书令。
刘禅的目光聚集在了诸葛瞻的身上,眼神愈发的柔和了起来。
他曹贼有钟会,朕有诸葛瞻,又有何惧呢?
侍中樊建看到刘禅的眼神,心里顿感不妙。
他急忙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尚书仆射董公,极有才能,当初他先后任丞相令史、丞相主簿等官职,跟随在丞相的身边,丞相夸赞他:说他办事周密,谨慎,没有缺陷,是很有才能的人。”
“臣认为,董公可以代替忠侯,担任尚书令。”
他是真的怕刘禅一挥手就让诸葛瞻来担任尚书令。
樊建跟诸葛瞻倒是没有什么不和,相反,他们这三人的关系都不错,但是,诸葛瞻实在是太年轻了,就是魏国的钟会,也不能在这个年纪当尚书令啊!
年纪太小而拥有大权,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隔壁已经有人演示过了。
有些时候,经验真的是非常的重要,年轻后生容易任意妄为,锐气十足,哪怕是很有才能,也容易酿成祸患。
自古以来,年少成名而担当重任者,就不曾有过好下场。
樊建也确实知道要如何去劝说自家的皇帝,果然,得知自家相父都曾夸赞过这个人,刘禅惊讶的看着他,随即看着诸葛瞻问道:“思远,真的有这件事吗?”
诸葛瞻有些茫然,他哪里知道啊,董厥给父亲担任令史的时候,他还不知事呢!
可诸葛瞻心里同样明白,比起自己,董公是更适合担任尚书令,当初陈只还在的时候,他将诸事交给董公,就不曾出过错。
诸葛瞻自认是没有这样的本事。
他点头说道:“确实如此。”
刘禅顿时就安心多了,他笑着看向了董厥,开口说道:“那就请董公来担任尚书令吧。”
刘禅又看向了诸葛瞻,他想给诸葛瞻也升个官,让他也能帮着董厥来一同操办尚书台的事情,可刚刚才给他升过官,此刻再升好像也不太好,还是再等一等吧。
在安排好了这三位之后,刘禅大手一挥,让他们回去继续操办大事。
他们离开之后,黄皓便急急忙忙的走了进来。
“陛下,吴国的那些使者,已经被奴婢给赶走了。”
刘禅看起来有些生气,“先前他们请求我们出兵,我们在永安遭受兵败,他们却守在城内不肯出来,此刻还想让我们来帮着他们抵御王基?!”
“当真是欺人太甚!!”
黄皓赶忙说道:“陛下说的对!吴国小人,不足以为谋!”
黄皓几乎没有什么政治主张。
他喜欢积累点钱财,弄点家产,扶持一下自己的亲近,升个官什么的,可你若是要问他的政治主张。
问他到底是赞同北伐,还是休养生息。
那黄皓会先看向自家皇帝。
他没有任何的政治抱负,也没有任何的想法皇帝的想法就是他的想法。
皇帝的主张就是他的主张。
他只是用尽一切办法来让皇帝开心而已,刘禅看着他,心情大好。
“黄老公,你这些时日里,也是尽职尽责这样吧,你往后就勿要担任黄门令了,担任中常侍,陪在朕的身边,为朕查缺补漏,另外,朕赐你奉车都尉!”
这个奉车都尉,是负责给皇帝驾车的。
黄皓大惊,急忙行礼拜谢。
有了这样的身份,他甚至可以称臣,不再称奴婢,他是直接从天子家奴变成了内臣。
但是,他未必乐意。
臣哪有奴亲近呢?
而这个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当群臣得知中常侍再次出现在大汉的时候,他们顿时沸腾了。
后汉就是因为阉人的缘故灭亡的,如今又要重用阉人吗?
众人纷纷找到了董厥,而樊建跟诸葛瞻此刻也是找上了他,都希望他能出面,不能让黄皓更多的参与到大事之中。
过去黄皓在皇帝身边教唆什么的,群臣还能以阉人干涉政务的名义去训斥,可人家如今以中常侍的身份名正言顺的参与政务,这可是要出大乱子了!
庙堂三人组此刻坐在尚书台内,开始商谈这件事。
董厥看起来很是平凡,甚至有些普通。
反正绝对不会是钟会所喜欢的那种类型。
他坐在上位,其余两人分别坐在了两边。
樊建此刻愤怒的开口说道:“当初陈公对黄皓太过放纵,这才有了如今的局面!”
“若是他往后参与庙堂的政务,那大汉岂不是要毁在这个小人的手里吗?”
诸葛瞻同样皱起了眉头,他看向了董厥,问道:“董公,现在该怎么办呢?”
这一刻,董厥懵了。
他看起来有些茫然,支支吾吾的,却是说不出一个像样的对策,额头都不由得流下汗水。
这些年里,董厥一直都是在给别人当副手,向来都是他人下决策,他去办事。
他办事认真,不会出现缺漏,故而被称赞。
可问题是他从来没有担任过决策者的身份啊。
现在让他自己去想办法,然后再去做,董厥顿时就觉得脑海里一片空白。
他完全不知该怎么去做。
看到董厥说不出话来,樊建无奈的看向了诸葛瞻。
诸葛瞻喃喃道:“或许可以上书陛下,让陛下远离这些小人。”
樊建认真的说道:“总之,我们不会跟这样的小人同流合污!”
就这样,在三个人的迟疑不决之中,这次的重大会议就算是结束了。
他们甚至连该怎么去做都没有谈出来。
可很快,一个有办法的人匆匆来到了庙堂内。
来人正是大将军姜维。
姜维得知陈只病逝之后,再次返回了成都,前往祭拜。
新的三人组自然是要前往拜见的。
姜维看起来比以往更苍老一些,脸色愈发的沧桑,而后背却无半点佝偻,很是挺拔。
站在陈只的坟前,姜维久久都不曾言语。
此刻,董厥方才缓缓上前,将黄皓的任命之事告知了姜维。
“大将军黄皓担任中常侍,又任奉车都尉,这对庙堂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啊。”
姜维此刻方才惊醒,他看向了一旁的几个人。
“那你们决定要怎么办呢?”
董厥迟疑了许久,方才说道:“我们想要跟陛下上书,但是陛下对黄皓宠爱太过,故而没有上书”
听到这解释,姜维的眼里忽然浮现出了一抹失望。
他长叹了一声。
他再次想起了陈只生前的那些言语。
陈只曾多次告知姜维,在他逝世之后,绝对不能再得罪黄皓。
他说压制黄皓这个小人很简单,只要给他一点点的善意,他就能帮到你很多。
皇帝对他极为宠爱,若是有他在一旁开口支持,那很多事情都不必担忧。
姜维此刻显得很是迟疑。
他实在是不想跟这样的小人有什么牵连。
他看着董厥,认真的说道:“黄皓不过是一个阉人而已,朝中百官,难道还会让一个阉人独断庙堂吗?!”
“现在不是能引起内乱的时候,要安心对外才行,既然伱们也没有办法去对付他,那就做些你们能做的事情吧!”
姜维说完,迅速离开。
樊建跟诸葛瞻上前,赶忙问道:“大将军是如何说的?”
“大将军说,他也管不了这件事。”
樊建当即皱起了眉头,说道:“大将军这些年里,多次出征,丝毫不在意百姓,却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果,我倒是觉得,大将军的过错,并不在黄皓之下!”
诸葛瞻低着头,没有赞同,却也没有支持。
三人只能是自己去想办法。
在三人还在犹豫不定的时候,黄皓却没有闲着,他开始拉拢朝中的大臣,培养自己的亲近,跟他有来往的人越来越多。
而且这些人都得到了不少的好处。
黄皓只需要在皇帝面前为他们说几句话,他们的前途就变得完全不同了。
何乐而不为呢?
而很多不愿意依附黄皓的人,则是开始被一点点清算,黄皓不敢对尚书令这种级别的人下手,但是对一些平日里发表对自己不满的小人物,那是丝毫的不留情。
这些不亲近他的人都被贬,或者被流放。
那三人组根本就没办法来插手这件事。
看在黄皓所对付的都是些小人物的份上,他们也没有追究这件事。
可这,却造成了蜀国内部极大的不安,正直的官吏们被罢免,取代他们的则都是亲近黄皓的,这一下就解决了蜀国官吏质量较高的问题,又成功的帮着曹魏解决了蜀国忠诚度太高的问题。
当消息传到了洛阳的时候,曹髦仿佛看到了孙綝再世,只是摇头感慨。
蜀尚书仆射董厥跪拜在了刘禅的面前。
刘禅皱起了眉头,心里有些迟疑,他跟这位董尚书仆射,其实并不算太熟悉。
此刻,共有三人跪坐在他的面前。
蜀汉的两位尚书仆射,分别是董厥跟诸葛瞻。
除了他们,还有一位侍中樊建。
这三人目前就是在负责蜀汉的决策以及执行的诸事。
陈只逝世了。
这让刘禅极为悲痛,比夏侯霸的逝世更令他心痛。
而陈只在逝世之前,不曾留下任何的遗言,他只是瞪圆了双眼死不瞑目。
没有陈只的遗言,那只能是由刘禅为主,在面前的两位仆射里挑选出一个人来担任尚书令。
刘禅的目光聚集在了诸葛瞻的身上,眼神愈发的柔和了起来。
他曹贼有钟会,朕有诸葛瞻,又有何惧呢?
侍中樊建看到刘禅的眼神,心里顿感不妙。
他急忙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尚书仆射董公,极有才能,当初他先后任丞相令史、丞相主簿等官职,跟随在丞相的身边,丞相夸赞他:说他办事周密,谨慎,没有缺陷,是很有才能的人。”
“臣认为,董公可以代替忠侯,担任尚书令。”
他是真的怕刘禅一挥手就让诸葛瞻来担任尚书令。
樊建跟诸葛瞻倒是没有什么不和,相反,他们这三人的关系都不错,但是,诸葛瞻实在是太年轻了,就是魏国的钟会,也不能在这个年纪当尚书令啊!
年纪太小而拥有大权,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隔壁已经有人演示过了。
有些时候,经验真的是非常的重要,年轻后生容易任意妄为,锐气十足,哪怕是很有才能,也容易酿成祸患。
自古以来,年少成名而担当重任者,就不曾有过好下场。
樊建也确实知道要如何去劝说自家的皇帝,果然,得知自家相父都曾夸赞过这个人,刘禅惊讶的看着他,随即看着诸葛瞻问道:“思远,真的有这件事吗?”
诸葛瞻有些茫然,他哪里知道啊,董厥给父亲担任令史的时候,他还不知事呢!
可诸葛瞻心里同样明白,比起自己,董公是更适合担任尚书令,当初陈只还在的时候,他将诸事交给董公,就不曾出过错。
诸葛瞻自认是没有这样的本事。
他点头说道:“确实如此。”
刘禅顿时就安心多了,他笑着看向了董厥,开口说道:“那就请董公来担任尚书令吧。”
刘禅又看向了诸葛瞻,他想给诸葛瞻也升个官,让他也能帮着董厥来一同操办尚书台的事情,可刚刚才给他升过官,此刻再升好像也不太好,还是再等一等吧。
在安排好了这三位之后,刘禅大手一挥,让他们回去继续操办大事。
他们离开之后,黄皓便急急忙忙的走了进来。
“陛下,吴国的那些使者,已经被奴婢给赶走了。”
刘禅看起来有些生气,“先前他们请求我们出兵,我们在永安遭受兵败,他们却守在城内不肯出来,此刻还想让我们来帮着他们抵御王基?!”
“当真是欺人太甚!!”
黄皓赶忙说道:“陛下说的对!吴国小人,不足以为谋!”
黄皓几乎没有什么政治主张。
他喜欢积累点钱财,弄点家产,扶持一下自己的亲近,升个官什么的,可你若是要问他的政治主张。
问他到底是赞同北伐,还是休养生息。
那黄皓会先看向自家皇帝。
他没有任何的政治抱负,也没有任何的想法皇帝的想法就是他的想法。
皇帝的主张就是他的主张。
他只是用尽一切办法来让皇帝开心而已,刘禅看着他,心情大好。
“黄老公,你这些时日里,也是尽职尽责这样吧,你往后就勿要担任黄门令了,担任中常侍,陪在朕的身边,为朕查缺补漏,另外,朕赐你奉车都尉!”
这个奉车都尉,是负责给皇帝驾车的。
黄皓大惊,急忙行礼拜谢。
有了这样的身份,他甚至可以称臣,不再称奴婢,他是直接从天子家奴变成了内臣。
但是,他未必乐意。
臣哪有奴亲近呢?
而这个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当群臣得知中常侍再次出现在大汉的时候,他们顿时沸腾了。
后汉就是因为阉人的缘故灭亡的,如今又要重用阉人吗?
众人纷纷找到了董厥,而樊建跟诸葛瞻此刻也是找上了他,都希望他能出面,不能让黄皓更多的参与到大事之中。
过去黄皓在皇帝身边教唆什么的,群臣还能以阉人干涉政务的名义去训斥,可人家如今以中常侍的身份名正言顺的参与政务,这可是要出大乱子了!
庙堂三人组此刻坐在尚书台内,开始商谈这件事。
董厥看起来很是平凡,甚至有些普通。
反正绝对不会是钟会所喜欢的那种类型。
他坐在上位,其余两人分别坐在了两边。
樊建此刻愤怒的开口说道:“当初陈公对黄皓太过放纵,这才有了如今的局面!”
“若是他往后参与庙堂的政务,那大汉岂不是要毁在这个小人的手里吗?”
诸葛瞻同样皱起了眉头,他看向了董厥,问道:“董公,现在该怎么办呢?”
这一刻,董厥懵了。
他看起来有些茫然,支支吾吾的,却是说不出一个像样的对策,额头都不由得流下汗水。
这些年里,董厥一直都是在给别人当副手,向来都是他人下决策,他去办事。
他办事认真,不会出现缺漏,故而被称赞。
可问题是他从来没有担任过决策者的身份啊。
现在让他自己去想办法,然后再去做,董厥顿时就觉得脑海里一片空白。
他完全不知该怎么去做。
看到董厥说不出话来,樊建无奈的看向了诸葛瞻。
诸葛瞻喃喃道:“或许可以上书陛下,让陛下远离这些小人。”
樊建认真的说道:“总之,我们不会跟这样的小人同流合污!”
就这样,在三个人的迟疑不决之中,这次的重大会议就算是结束了。
他们甚至连该怎么去做都没有谈出来。
可很快,一个有办法的人匆匆来到了庙堂内。
来人正是大将军姜维。
姜维得知陈只病逝之后,再次返回了成都,前往祭拜。
新的三人组自然是要前往拜见的。
姜维看起来比以往更苍老一些,脸色愈发的沧桑,而后背却无半点佝偻,很是挺拔。
站在陈只的坟前,姜维久久都不曾言语。
此刻,董厥方才缓缓上前,将黄皓的任命之事告知了姜维。
“大将军黄皓担任中常侍,又任奉车都尉,这对庙堂来说,不是什么好事啊。”
姜维此刻方才惊醒,他看向了一旁的几个人。
“那你们决定要怎么办呢?”
董厥迟疑了许久,方才说道:“我们想要跟陛下上书,但是陛下对黄皓宠爱太过,故而没有上书”
听到这解释,姜维的眼里忽然浮现出了一抹失望。
他长叹了一声。
他再次想起了陈只生前的那些言语。
陈只曾多次告知姜维,在他逝世之后,绝对不能再得罪黄皓。
他说压制黄皓这个小人很简单,只要给他一点点的善意,他就能帮到你很多。
皇帝对他极为宠爱,若是有他在一旁开口支持,那很多事情都不必担忧。
姜维此刻显得很是迟疑。
他实在是不想跟这样的小人有什么牵连。
他看着董厥,认真的说道:“黄皓不过是一个阉人而已,朝中百官,难道还会让一个阉人独断庙堂吗?!”
“现在不是能引起内乱的时候,要安心对外才行,既然伱们也没有办法去对付他,那就做些你们能做的事情吧!”
姜维说完,迅速离开。
樊建跟诸葛瞻上前,赶忙问道:“大将军是如何说的?”
“大将军说,他也管不了这件事。”
樊建当即皱起了眉头,说道:“大将军这些年里,多次出征,丝毫不在意百姓,却没有取得太大的成果,我倒是觉得,大将军的过错,并不在黄皓之下!”
诸葛瞻低着头,没有赞同,却也没有支持。
三人只能是自己去想办法。
在三人还在犹豫不定的时候,黄皓却没有闲着,他开始拉拢朝中的大臣,培养自己的亲近,跟他有来往的人越来越多。
而且这些人都得到了不少的好处。
黄皓只需要在皇帝面前为他们说几句话,他们的前途就变得完全不同了。
何乐而不为呢?
而很多不愿意依附黄皓的人,则是开始被一点点清算,黄皓不敢对尚书令这种级别的人下手,但是对一些平日里发表对自己不满的小人物,那是丝毫的不留情。
这些不亲近他的人都被贬,或者被流放。
那三人组根本就没办法来插手这件事。
看在黄皓所对付的都是些小人物的份上,他们也没有追究这件事。
可这,却造成了蜀国内部极大的不安,正直的官吏们被罢免,取代他们的则都是亲近黄皓的,这一下就解决了蜀国官吏质量较高的问题,又成功的帮着曹魏解决了蜀国忠诚度太高的问题。
当消息传到了洛阳的时候,曹髦仿佛看到了孙綝再世,只是摇头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