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 四十七、又入幽冥界

我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四十七、又入幽冥界

    “当然,我们巴不得你贷的银子时间长一点,我们多赚点利息,你丹药的药效很好,药坊建好了大把银子赚,可以答应你的要求。”王掌柜巴不得多贷一些银子,时间尽可能长一点,这段时间,陆陆续续有人来存银子,不怕没银子贷。

    过了几天,刘父又过来贷银子,还拿着建药坊的图纸,王掌柜和王老爷商量后,又给贷了十万两。

    又过了几天,刘父说钱还不够,还要贷,还带着王掌柜和几个钱庄的伙计,去药坊的建造现场看,现场规划规模宏大,确实要花费非常多的银子。王掌柜和王老爷商量后,又给刘父贷了五万两银子。

    。。。

    陆陆续续,刘父居然找王掌柜贷了五十万两银子,而且不包括归还了原先第一笔没有约束归还时间的五万两银子。也就是说,刘父现在贷的,全是到期才能归还的银子,归还的期限是,药坊建好后,每年规划银子十万两,利息两万两。

    王掌柜和王老爷心里美滋滋的,盘算着药坊建起来后每年的两万两银子的贷款利息,至于别人存进来的存款利息,极低,可以忽略不计。

    贷了五十万两银子后,刘父请镇上的几个富豪吃饭,举着酒杯跟大家说:“各位同僚,以前不缺银子,无息借给大家银子,让大家周转一下,现在我们要建药坊,而且规模宏大,需要五十万两银子。所以想请大家把银子能够归还,而且除此之外,我以两厘的利息,跟大家借银子。愿意借的的借,不愿意借的不勉强。”

    “刘大哥,你借给我银子周转,我也赚了不少银子,多余的存到了王家钱庄,我取出来就是,家里也有些银子,都借给你呗,你给的利息已经很高了。只是,只是。。。”一个年长一点的男子说:“你给这么高的利息,药坊还能赚钱吗?”

    “你们看,这个丹药成本二百文,我计划卖五百文,你们拿回去试试效果就知道了。觉得能赚钱的来我家具体洽谈借款的事情,只是需要的银子不多,晚了就不要了。哈哈。”刘父说完拿出丹药分给大家看。

    从第二天开始,陆陆续续有人带着银子到了刘家。

    王掌柜发现有点不对劲,原先不断地有人存银子,但从前天开始,几乎没人存银子了,来的几乎都是取银子的,而且数额还比较庞大。连忙找老爷商量,最后商量结果是,把家里的银子全部放到钱庄,以防不测。

    又过了几天,镇上有传闻,说王家钱庄没银子了,要倒闭了,赶紧去把银子取出来,晚了就血本无归了。

    大家半信半疑,到了王家钱庄门口一看,取银子队,排的很长,男男女女,都很焦急,怕取不到银子。

    看着老长的队,大家担心钱取不出来,不管是不是真的要倒闭,先把自己的银子取出来再说。

    于是,排队的更长了。

    过了几天,王掌柜哭丧着脸找刘父,恳求刘父看在多年相识的份上,把贷的银子还上,哪怕一半也行。刘父把王掌柜和王老爷大骂了一顿拒绝了。

    第二天,王掌柜和王老爷来了,跪在刘父的面前,恳求刘父,看在都是一个镇上的乡情份上,看在多年的生意往来上面,先归还二十五万两银子。

    刘父满脸为难,说这样的话,药坊就建不起来,自己前期的投入都打水漂了。

    第三天,王掌柜和王老爷,带着镇上德高望重的赵老爷、张老爷,来到了刘家。大家最终商议,刘父归还王老爷的二十五万两银子,剩余的二十五万两银子当做毁约费和药坊前期建设打水漂的费用,王掌柜和王老爷千恩万谢的走了。赵老爷和张老爷负责给几家向刘父借银子的解释,药坊没法再建了,银子也不借了。

    送走了大家,刘父和颐乐得哈哈大笑,刘父拿出两颗丹药,对着颐说:“这一千文成本一颗的丹药,滋补效果极佳,让我心疼了几天,来,剩下两颗,一人一颗吃掉”。

    颐看着药,哈哈大笑:“终于出了这口恶气,让我郁闷了半年。”

    钱庄挤兑风险过去了,王家的几千亩良田没有了,钱庄最终也关闭了。

    几个月后,一个有名得郎中,手里拿着那颗已经切开的药,对王老爷说:“这颗药,药效不错,就是成本比较高,二百文是做不出来的,估计最低成本也要一千文,差不多一两银子,所以大规模生产很难赚钱。”

    王老爷一听,突然像明白了什么,血色上涌,一大口血喷了出来,昏了过去。

    几天以后,王老爷过世了,听说最后一句话是,就算做鬼也不会放过刘家。

    西海霸天变卖了镇上的剩余的一点家产,回乡下去了。

    刘家成了镇里最富裕的家族,颐和处暑结婚了。

    婚后,颐和处暑相处和睦,倒也幸福,几年后,生了儿女,其乐融融。

    又过了十几年,刘父去世了,颐好武,不喜经营药房,处暑就接过了担子,慢慢熟悉之后,发现自己对药材挺感兴趣,就用心熟悉药材,用心经营。处暑接受后,生意不仅没有减少,还比以前更兴旺。

    处暑因为当年王家的事情,看到王家最终那么凄惨,心里不忍,有时还多少有些后悔,觉得事情做的太绝了。

    处暑为求心里安慰,去寺庙拜佛,在寺庙和尚的劝说下,常常念佛,念地藏经,也劝颐念地藏经,说当年的事情,做的有些过分了,为当年的事情消业。

    颐不以为然,颐好武,对圣贤书虽不求甚解,却也不反对,但不信佛不信道。这处暑信佛的事情,颐不反对,但也不支持,觉得当年的事情是西海霸天欺负自己,自己只是报复了而已,至于最终王老爷死了,也是他心眼狭小的原因,跟自己无关。

    几十年后,颐大病一场后,死了。

    。。。。。。

    又投胎了,是幽冥,在大仙镇,家庭富裕,能吃饱饭,家里还有多名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