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骁雄 第一百八十五章 从容
热门推荐:
【柯南】只想苟活却被迫加入主线
开局被诬陷,我当场黑化
希腊神话:大地的生命
以庶换嫡?重生嫡女艳冠满京都
窥春情
九阳绝脉:下山后我无敌了
重生2007:财运亨通
超级小战士,纳米奇缘
我的女儿是尸王
此刻军帐之中,只有寥寥数人。
吴王赵德玉,长史顾乡林,参军钱络,都督李子春、刘台卿,水师都督汪汀山,以及最后赶来的大都督薛巨鳞。
钱络看着众仁继续道:“红莲道的提议是两军合流,红莲道可以奉王爷为...帝,只要王爷可以承认红莲为国教,圣公方虬为国师。而两军合流后,薛大都督和红莲元帅方蛟和同为元帅,一同执掌军机,诸位将军只需要接受红莲护法之职...”
“这红莲道是发的什么疯?”众人直接诧异道。
奉王爷为帝他们没什么意见,但奉红莲为国教,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我们能跟红莲军合作,互为援引,已经饱受非议了,若是合流却万万不可,王爷是天潢贵胃,太祖血脉,干的是清君侧,奉天讨逆靖难的千秋之业。若是跟红莲军合流,天下臣民会如何看?江南士族会如何看?”
长史顾乡林直接道出了这个选择背后的代表的意义。
那就是红莲跟吴王府虽然都在造反,但目的不一样,支持者也不一样。
支持吴王府的是江南士族豪宗,以及吴王旧部,还有吴王数代在江南的贤名。
吴王可以跟红莲军相互援引,遥相呼应,但若是真的合流,那首先江南士族就会立马转而放弃对吴王的支持。
因为红莲道反的是朝廷,但对于士族豪宗来说,同样是他们的死敌。红莲宣扬的是什么?
是众生平等,每到一处必然会裹挟穷苦杀掉当地的富户地主,掠夺其家业。
这本就是世家大族的天敌。
所以作为江南顾氏的出身的顾乡林,肯定是不能接受与红莲道共事的。
而顾乡林的态度,其实某种程度来说就是江南世家大族的态度。
吴王自然是明白这一点的。
“跟红莲合流不可行,但寿州久攻不下,却是需要另做打算了。我大军在寿州攻城也快有十日了。能不能攻下来,你们应该比我更清楚,所以现在的局势,该如何是好?”
赵德玉的语气很平澹,但放在几个领兵大将的耳中就有些刺耳了。
现在寿州拿不下,时日一长,等朝廷反应过来,这就是死地。这个道理他们这些知兵的气势更为清楚。
但现在寿州就在这,就是打不下,难以寸进。
传统的蚁附攻城,还有地道,都尝试过了,除了带来大量的伤亡,搞得军心涣散之外,没有任何的成效。
而且寿州从立城开始还没有被攻破过的记录,寥寥几次破城都是因为城内守军粮绝,援军无以为继才主动开门献城的。
而叛军之前的打算是淮南的防务空虚,守军应该只有几千...但谁知道突然冒出个靖南军。
这样一来无论是寿州坚城还是正阳小城,都不好打了。
参军钱络也终于戳穿了目前的所有人的不愿谈起的现状。
那就是叛军的出路,到底在哪?
勐攻寿州十日,死伤万余人,寿州还依旧坚挺。通过寿州北上的计划,事实上已经走不通了。
随时可能渡河而来的官军也让所有人如芒在背。
特别是赵德玉,听说援军是由武安侯率领的,心里更是陷入了恐惧之中。
和州之战带给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四万大军阵列而战,被那一万五千官军打的几乎全军覆没。
随后傅津川大年夜奇袭采石,渡江之后更是直驱建邺。
现在知道傅津川率军前来,即便是知道援军最多不过两万余人,但心里仍旧是有些畏惧。
但面色上,赵德玉却没有露出半分惧色。
“不如退到洪州和饶州?鄱阳湖水路利于舟船,足以自守。”
这时候水师都督汪汀山提出了这个建议,那就是退兵,退回江南西道,洪州饶州吉州等地目前还在他们手中。
汪汀山这个提议,让众人都不言语。
因为退回江南,就意味着北上再无机会,除非天下大乱,不然再无北上中原之机。
而现在江南东道的建邺也被围城,润州和采石都丢了,江表防御体系已经解体了,朝廷大军可以源源不断的压过来。
没有大江天险可以凭借,想要跟朝廷抗衡对峙,那是不现实的。
退回饶州、洪州或许能够坚守一段时间,但也不过是等死而已。
所以不愿意承认失败的众人,是谁也不愿意对这个退路作出回应。
但现在又到了必须作出决定的时候了。
攻不下寿州,淮南对他们来说就是死地,留在淮南经营自守绝对不可能行。
其一是淮南四战之地,没有天险可以凭持,甚至因为临近京畿道让朝廷大军出动更为便捷。
其二是叛军士卒大多都是江南人,江南要是被朝廷拿下,军心必然散乱。
这也是不能西去跟红莲道合流的原因之一。
所以现在很明白的两条路摆在眼前,是继续勐攻寿州,还是退回江南,以饶州和洪州为根基继续与朝廷相抗。
并且目前建邺虽然被围,但并没有被朝廷攻破,越州和杭州等地也尚在叛军掌握之中。
所以仔细思量之后,这个建议好像并不是不能接受...
而就在众人其实已经在心里接受了北上谋划,已经再事实上宣告失败了之后,还没等宣之于口。
这边就有斥候在军帐之外回禀道。
正阳城的守军出城了,并且主动出击。
“什么?主动出击?”
这对于军帐中的众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意外的消息。
正阳在寿州城下不远,所以为了防备正阳守军袭扰,特别安排了七千人正对着正阳城的东门五里处立营。
而自从叛军攻打寿州以来,正阳的守军一直按兵不动,没有任何的动作。
坐视叛军去攻寿州。
而现在突然出击,难不成有什么变数?
“会不会是为了吸引我军的注意力,然后给东岸的援军渡河的机会?”
刘台卿很快就想到了这样一种可能性。
薛巨鳞听后却点头道,“很有可能是这样。看来要严防淝水一线,官军可能要趁机渡河了...”
不过一边说着,他自己又觉得好像哪里有些不对。
正阳离着淝水西岸可不近,他们是怎么知道淝水东岸的官军到了?难不成是淮河北边的来了援军了?
可朝廷就算直接派出援军而来,反应也绝不会有这么快,没一个月的时间,上京的大军绝对没可能调动而来。
“不管怎么说,正阳的守军既然敢注重出击,就不能放过他们,先击破正阳之军,顺势拿下城池,若正阳失守,说不定寿州守军也会动摇,至于淝水东岸的官军,还需要严加防范才是。”
而就在他们商议之际,正阳城内的五千步军出城列阵。
同时城西数里之处,悄然架好的浮桥上,两万骑军自淮北,从容渡河。
吴王赵德玉,长史顾乡林,参军钱络,都督李子春、刘台卿,水师都督汪汀山,以及最后赶来的大都督薛巨鳞。
钱络看着众仁继续道:“红莲道的提议是两军合流,红莲道可以奉王爷为...帝,只要王爷可以承认红莲为国教,圣公方虬为国师。而两军合流后,薛大都督和红莲元帅方蛟和同为元帅,一同执掌军机,诸位将军只需要接受红莲护法之职...”
“这红莲道是发的什么疯?”众人直接诧异道。
奉王爷为帝他们没什么意见,但奉红莲为国教,这不是痴人说梦吗。
“我们能跟红莲军合作,互为援引,已经饱受非议了,若是合流却万万不可,王爷是天潢贵胃,太祖血脉,干的是清君侧,奉天讨逆靖难的千秋之业。若是跟红莲军合流,天下臣民会如何看?江南士族会如何看?”
长史顾乡林直接道出了这个选择背后的代表的意义。
那就是红莲跟吴王府虽然都在造反,但目的不一样,支持者也不一样。
支持吴王府的是江南士族豪宗,以及吴王旧部,还有吴王数代在江南的贤名。
吴王可以跟红莲军相互援引,遥相呼应,但若是真的合流,那首先江南士族就会立马转而放弃对吴王的支持。
因为红莲道反的是朝廷,但对于士族豪宗来说,同样是他们的死敌。红莲宣扬的是什么?
是众生平等,每到一处必然会裹挟穷苦杀掉当地的富户地主,掠夺其家业。
这本就是世家大族的天敌。
所以作为江南顾氏的出身的顾乡林,肯定是不能接受与红莲道共事的。
而顾乡林的态度,其实某种程度来说就是江南世家大族的态度。
吴王自然是明白这一点的。
“跟红莲合流不可行,但寿州久攻不下,却是需要另做打算了。我大军在寿州攻城也快有十日了。能不能攻下来,你们应该比我更清楚,所以现在的局势,该如何是好?”
赵德玉的语气很平澹,但放在几个领兵大将的耳中就有些刺耳了。
现在寿州拿不下,时日一长,等朝廷反应过来,这就是死地。这个道理他们这些知兵的气势更为清楚。
但现在寿州就在这,就是打不下,难以寸进。
传统的蚁附攻城,还有地道,都尝试过了,除了带来大量的伤亡,搞得军心涣散之外,没有任何的成效。
而且寿州从立城开始还没有被攻破过的记录,寥寥几次破城都是因为城内守军粮绝,援军无以为继才主动开门献城的。
而叛军之前的打算是淮南的防务空虚,守军应该只有几千...但谁知道突然冒出个靖南军。
这样一来无论是寿州坚城还是正阳小城,都不好打了。
参军钱络也终于戳穿了目前的所有人的不愿谈起的现状。
那就是叛军的出路,到底在哪?
勐攻寿州十日,死伤万余人,寿州还依旧坚挺。通过寿州北上的计划,事实上已经走不通了。
随时可能渡河而来的官军也让所有人如芒在背。
特别是赵德玉,听说援军是由武安侯率领的,心里更是陷入了恐惧之中。
和州之战带给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四万大军阵列而战,被那一万五千官军打的几乎全军覆没。
随后傅津川大年夜奇袭采石,渡江之后更是直驱建邺。
现在知道傅津川率军前来,即便是知道援军最多不过两万余人,但心里仍旧是有些畏惧。
但面色上,赵德玉却没有露出半分惧色。
“不如退到洪州和饶州?鄱阳湖水路利于舟船,足以自守。”
这时候水师都督汪汀山提出了这个建议,那就是退兵,退回江南西道,洪州饶州吉州等地目前还在他们手中。
汪汀山这个提议,让众人都不言语。
因为退回江南,就意味着北上再无机会,除非天下大乱,不然再无北上中原之机。
而现在江南东道的建邺也被围城,润州和采石都丢了,江表防御体系已经解体了,朝廷大军可以源源不断的压过来。
没有大江天险可以凭借,想要跟朝廷抗衡对峙,那是不现实的。
退回饶州、洪州或许能够坚守一段时间,但也不过是等死而已。
所以不愿意承认失败的众人,是谁也不愿意对这个退路作出回应。
但现在又到了必须作出决定的时候了。
攻不下寿州,淮南对他们来说就是死地,留在淮南经营自守绝对不可能行。
其一是淮南四战之地,没有天险可以凭持,甚至因为临近京畿道让朝廷大军出动更为便捷。
其二是叛军士卒大多都是江南人,江南要是被朝廷拿下,军心必然散乱。
这也是不能西去跟红莲道合流的原因之一。
所以现在很明白的两条路摆在眼前,是继续勐攻寿州,还是退回江南,以饶州和洪州为根基继续与朝廷相抗。
并且目前建邺虽然被围,但并没有被朝廷攻破,越州和杭州等地也尚在叛军掌握之中。
所以仔细思量之后,这个建议好像并不是不能接受...
而就在众人其实已经在心里接受了北上谋划,已经再事实上宣告失败了之后,还没等宣之于口。
这边就有斥候在军帐之外回禀道。
正阳城的守军出城了,并且主动出击。
“什么?主动出击?”
这对于军帐中的众人来说都是一个非常意外的消息。
正阳在寿州城下不远,所以为了防备正阳守军袭扰,特别安排了七千人正对着正阳城的东门五里处立营。
而自从叛军攻打寿州以来,正阳的守军一直按兵不动,没有任何的动作。
坐视叛军去攻寿州。
而现在突然出击,难不成有什么变数?
“会不会是为了吸引我军的注意力,然后给东岸的援军渡河的机会?”
刘台卿很快就想到了这样一种可能性。
薛巨鳞听后却点头道,“很有可能是这样。看来要严防淝水一线,官军可能要趁机渡河了...”
不过一边说着,他自己又觉得好像哪里有些不对。
正阳离着淝水西岸可不近,他们是怎么知道淝水东岸的官军到了?难不成是淮河北边的来了援军了?
可朝廷就算直接派出援军而来,反应也绝不会有这么快,没一个月的时间,上京的大军绝对没可能调动而来。
“不管怎么说,正阳的守军既然敢注重出击,就不能放过他们,先击破正阳之军,顺势拿下城池,若正阳失守,说不定寿州守军也会动摇,至于淝水东岸的官军,还需要严加防范才是。”
而就在他们商议之际,正阳城内的五千步军出城列阵。
同时城西数里之处,悄然架好的浮桥上,两万骑军自淮北,从容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