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一世骁雄 > 第三百八十二章 老辣

一世骁雄 第三百八十二章 老辣

    崇政院的大堂内,文官之中有宰相和兵部尚书、御史中丞,武将之中有九位三衙管军加上与左相李辅之同知崇政院事的英国公傅懋修以及其子武安侯傅津川。

    文武官员皆列席而坐,大堂的中间则是一长条大桉。

    崇政院原为了西北战事以及廷议新法所设立,如今所议之事正是为了新军改制,以及齐王会是之后大军的安置情况。

    新军共有八军十万人,早先隶属于天下兵马大元帅府,后又充入山南两道战事之中。

    但如今战事结束,新军如何安置就成了必要解决的问题。

    而道君皇帝自然是打算以新军为根本,重组禁军。

    废置早先的三衙禁军体系。

    若是在吴逆叛乱之前,这个想法绝难成行。

    但在连年大战之后,事情就引来了转机。

    三衙禁军除了殿前班直之外,共有三十六卫,但自战乱以来,禁军之中也先后调出十几卫从征江淮、山南、关中、西川。

    多年来天下承平,积弊深重的禁军自然是当不得大用。

    最少有五个卫的禁军几乎是成建制的丧师,其他各部也各有折损,十不存五六。

    文官老爷们可是早就看禁军的兵痞们,以及背后的勋贵们不顺眼,这下更有发难的借口。

    道君皇帝自然是乐见其成,顺水推舟。

    正好借此机会清除军中积弊,毕竟之前顾忌此时已经消弭大半。

    至于之前力主禁军不可轻动的勋贵武将们,此时也难开言反驳,又得了赵令渊的安抚和分化。

    因此,革新军制已经势在必行。

    现在要商议的不过是如何改,怎么改。

    首先以大元帅府督领新军并不是常例,原本的三衙即便是废置,也需要另立衙署。

    还有就是剩余禁军如何处置?

    若是简单的更改一下军号,必然是无法达到皇帝的要求。

    全部裁撤更是无稽之谈,那是要生乱子的。

    所以禁军改制,实际上是多方势力相互博弈。

    皇帝要精兵简政,禁军可用。

    武勋世家要继续统军,执掌权柄,毕竟这关系家门存续。

    文官们希望可以裁撤冗余,消减地方驻军,若有可能还想干预军务。

    此外还有一些注定被裁撤的禁军老弱需要安置。

    因此多方所求的商议,必然不会一蹴而就。

    傅津川虽然是剑南道节度使,但为了让他参与议事,还特意给他加了中书侍郎的虚职,让他好参与改制之事。

    但傅三郎对于这等事自然是没有兴趣的,还不满而立之年的他最不耐烦的就是跟这些老头子们坐在一起争长论短。

    因此他特意坐在武将这边的最后一列,闭目养神。

    不过很快傅三郎就得睁眼视事了,因为皇帝来了。

    道君皇帝来到崇政院,却并不是为了正在商议之中的军制之事。

    而是为了陇右换帅之事。

    傅懋修直接举荐了尚在江南任职的平北侯马巍为陇右节度使。

    其所留下的洪州都督一职,由如今的陇右节度副使刘兴宗接任,而节度使张仁愿入京为官。

    至于节度副使,傅懋修举荐了卫国公李昭德,已故岐阳武襄王李世忠之子。

    李昭德山南平乱之中督禁军参战,数有功,虽然不及其父之能,但也算是通晓兵事,经历行伍,以其爵功,为节度副使,亦或是一府都督都是够格的。

    而平北侯马巍,治军严整,曾为朔方节度使,西北二虏皆不敢犯,还曾经任过侍卫亲军司都指挥使,已经是如今军中资历仅次于几位年老国公。

    且马巍还是皇帝赵令渊旧交,这样的安排就算是一众文官也挑不出任何错处。

    但这次道君皇帝却没有应下,反而是问道了左相李辅之有何人选。

    李辅之自然是知道道君皇帝应该是另有心思,但这次就算一向跟赵令渊君臣相得的他也没能摸透皇帝的想法。

    朝廷想要换帅,肯定是因为现任节度使和副使争权夺利,以至于陇右羌胡生事,不服王化。

    想要改变目前的状况,定然是要换一个素有威望的大将坐镇。

    有能力有资历去做陇右节度使,还要镇得住边军那些个骄兵悍将的武将并不多。

    平北侯马巍如果都不能令陛下满意,那恐怕只有舞阳侯于罗睺以及英国公和武安侯父子。

    就冲这英国公如今的行事,明显是不欲在统军出征了。

    舞阳侯在河东不可轻动。

    难道是属意武安侯?

    可当初从剑南调回京城,可就是做了短期不会外放的打算...

    这时候傅津川却开口道:“陛下,臣愿举荐一人,其人骁勇善战,有万夫不当之勇,且有将略...”

    赵令渊闻言眉头一挑,笑问之:“万夫不当之勇?可是‘薛万夫’”

    “圣明无过陛下。”

    “哈哈哈。”

    傅津川举荐之人正是宣嘉十六年将兵西征,有灭国之功的薛琮。

    人称“薛万夫”。

    傅津川与薛琮算是老相识了,白亭大战、疏勒大战,都是两人并肩作战。

    而薛琮这些年在河西,也是履历战功,如今已经是河西节度副使。

    不过其人资历,比起平北侯马巍来说,却有些不足。

    虽然不置可否,但众人明显看出皇帝是有些意动的。

    “罢了,此事再议吧,另有一事,剑南道如今业已平稳,先前分镇之议,如今可行?”

    即便是如今蜀中已经是皇子坐镇,但将剑南道节度使一分为二仍旧是被提上了日程。

    而对于这一点,兵部尚书牛道骞算是早有准备。

    立即提出了以剑南节度使为剑南西道节度使,治所益州成都,另分果州。梓州、遂州、绵州、阆州、剑州、龙州、普州、陵州、泸州、荣州、资州、简州,为剑南东道节度使,治所在梓州。

    这个分割方式,可以说是经过兵部群策群力商议多时了,充分考虑到了蜀中形势。

    道君皇帝看了看牛道骞的上表,轻轻颔首之后,同样表示再议。

    随后赵令渊起身离去,临走时还特意叫了傅懋修伴驾。

    “卿可曾想过,让三郎移镇至陇右?”

    只有君臣两人的时候,赵令渊才说起了自己真正属意的人选。

    而傅津川虽然人在上京,但剑南节度使一职却始终没有卸任,所以他若是去陇右并非是建节,而是移镇。

    傅懋修闻言回道:“禀陛下,陇右是我大晋的西翼臂膀,链接蜀中关中朔方以及河西,位置险要,若无大战,当遣老成持重之人镇守,若三郎移镇陇右,见羌胡与西虏,必视若仇敌,无岁不战,然如今朝廷财赋不足,大战十年百业凋敝,且又有新军改制之事,此时益静不益动。”

    赵令渊听了之后眉头微皱,他知道傅懋修说的是正理,毕竟知子莫若父。

    傅三郎年轻气盛,好战之心人尽皆知。

    若使他移镇陇右,可以确定的是不出一载,那些个敢于跟大晋龇牙的羌胡就得除名。

    还有已经在河湟之地扎下跟的红莲余孽。

    甚至赵令渊所想的就是让从无败绩的傅津川去陇右把这些红莲余孽彻底剿灭。

    但显然,朝廷目前不适合大动干戈。

    已经在域外边地的红莲余孽其实跟那些个不恭顺的羌胡部落没什么区别。

    他们所长的不是经略一城一地,而是蛊惑人心。

    在陇右那个地方他们又能蛊惑谁去?羌胡人?还是青唐人?

    “那三郎所荐人选?”

    “薛琮有名将之风,但杀伐过重,若他去陇右,与三郎去并无区别,陛下若不求边功,只是震慑一下羌胡各部,保境安民,马巍足以。”

    赵令渊点了点头,马巍他自然是清楚,作为旧交,早年相识。

    早些年跟随傅巽和冯神绩等老一辈名将征伐,骁勇善战,后年岁渐长,渐有大将之风,老成持重。

    且做过殿帅,也做过节度使,资历深厚,定然是能够镇得住陇右边军。

    “罢了,就依你之言吧...”

    “陛下圣明。”

    赵令渊闻言却笑了笑,随后调侃道:“说道知人善任,果然姜还是老的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