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处又逢春 第267章 曾祖
林将军对此却有些迟疑了,并且露出了有些纠结的表情来。
“那个,怎么说呢,如果说孝顺的话,我可能是最不孝顺的那一个了。”
宋春临从中嗅到了八卦的味道,但林将军却不想多说些什么,只问了几个动作要领,练习了几下,就离开了训练场。
虽然林将军不愿意说,但宋春临还是揪了林千夫长过来,他们算是本家兄弟,知道的八卦肯定比他这里多。
“林将军啊…他曾祖是当代大儒,公子不知道吗?”
宋春临迷茫:“我不知道啊,我又不上学。”
林千夫长被噎了一下,然后才小声告诉宋春临:“他曾祖林玄山是当代四大儒之一,写得一手好书法,他大儿子也就是我大爷爷也是有名的书法家,我堂叔虽然字写的不怎样,但画画却是一绝,只可惜英年早逝,本来曾祖还希望林将军能够继承家业的,但谁能想到他转头就投身军营,当了个武将,曾祖气得差点把他的腿打断。”
听到这里,宋春临狐疑地看向林千夫长的腿,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轻咳一声:“我家跟林将军虽说是本家,但他们家是嫡长子那一脉的,深受曾祖喜欢,我爷爷资质愚钝,于文学上没有什么造诣,所以早早就自立门户,在京城以开书铺为生,我们底下这些子孙的资质更是比不上堂叔他们,所以在启蒙以后,就各自谋生了,曾祖在意堂兄,其实也是因为堂兄在书法上面极有灵气,曾经也想过倾全族之力供堂兄一人,但堂兄可能是在伯父死后便心灰意冷了,从此再也不碰笔墨了,说起来也挺可惜的。”
可惜?宋春临想到林将军那乱得像垃圾堆的议事厅,对灵气一词感到深深的怀疑。
时间在干活跟练功之间过了一个月,宋家所有的地都种上了作物,那些认识的,不认识的,但三千的壮劳力也才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干过活,宋春临不禁感叹,人太多了,用都用不过来,难怪那些皇帝们这么喜欢发展民生。
恰在此时,造纸坊的批文下来了,顾逢云带着两个小的去了一早就选好的工坊地址,宋春临看过那个地方,觉得那里不仅靠近河边,周围树木茂盛,地势也高一些,非常适合建造造纸坊。
听到宋春临也要建造纸坊,林将军也过来凑了个热闹,宋春临这才知道,原来他们家的副业就是造纸坊,几乎京城所有文人需要用的纸都是出自林家。
但林家的造纸坊却不在京城,而是在江南。
“江南有一种树木,最为适合制作成纸张,但千里迢迢把木头运过来太不划算了,还不如就地造成纸张,运输纸张的费用可比运木头便宜得多了。”
看到宋春临他们把造纸坊建在山里,林将军顺口问了一句他们要怎么解决材料的问题。
宋春临只说他们会用新的造纸方法,制作出来的纸张会更便宜。
“更便宜?”林将军不以为意,反正据他所知,纸张就没有便宜的时候,好的宣纸价格堪比黄金,此番听宋春临话里的意思,还以为他只是想造些粗糙的草纸,因此后面他便不再来了,等过了几年以后,京城的纸张生意几乎被宋家抢占了一半,林将军才惊觉自己此时是多么的天真。
宋春临也并不在意林将军在不在场,不管他是否在现场,都改变不了他要把纸张价格打下来的决心。
造纸坊的选址距离军营有些远,宋春临干脆每天的野外训练就变成了来这里,正好外边有一个开阔的地方,作为晒场地方足够大,恰好容纳三千人在这边训练,至于吃饭,还是老办法,宋春临假装让人送过来,其实是在半路从空间里掏出来而已,晒场旁边架起大锅,水就从河里取,河里还有鱼,偶尔还可以加个餐。
随着工坊一点点建成,宋春临的训练方式也变得更多样化,除了基础的野外拉练,还会时不时把人分成几个队伍,在密林里进行实战演习
实战演习这样新颖的训练方式对古代人来说非常新奇,而且分队作战的效果特别好,还能训练这些人的团队意识。
第一次实战演习过后,林将军再见这群人,明显察觉到了他们身的变化,但具体哪里不一样,他又有些说不上来。
就这样一边训练,一边建造工坊,赶在第一轮粮食成熟之前,造纸工坊终于建好了,不仅有工坊,后面还连着几间房子,当做库房跟工人宿舍。
宋春临的训练方法也初见成效,有了灵泉水的加持,所有人的体力耐力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搭弓射箭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加明显。
宋家地里的最先采收的是辣椒,采辣椒不是一下子就能摘完的,宋家种的辣椒打理得好,一般一年可以收三到五次,只要完全变成红色的那种,今年宋家还种了一些绿色的辣椒,数量不多,宋家人自己就采摘完了。
士兵们还是第一次见生的辣椒,尽管宋春临警告过他们不要让辣椒的汁液沾到皮肤上,但还是有一些人不信邪,掰开生的辣酱,去闻里面的味道,结果不仅手被辣肿,鼻子也因为凑得太近被辣味呛得一直咳嗽。
“这东西真的能吃啊?沾手上可疼了。”
“平常辣酱也没见你少吃啊,别啰嗦了,快干活吧,没听见公子说吗,干活偷懒的人今年没有辣酱吃。”
没有辣酱吃?那可不行啊,自从宋春临拿了一堆辣酱去军营,现在他们都已经习惯用辣酱下饭的日子了,不少人已经练就了无辣不欢的本事,如果真的失去辣酱,那吃饭还有什么乐趣?
收完辣椒那天,正好是陈渔儿预产期,陈渔儿生这一胎比头胎要轻松许多,早上起床刚破的水,中午就把孩子生出来了,是个女公子,这下宋家是把所有性别都给凑齐了,宋爷爷跟宋阿麽笑得合不拢嘴,宋大禾更是激动的连话都不会说了。
宋大庄用力捶了弟弟一下:“干得不错啊弟弟。”
宋秦氏端了炖了一早上的鸡汤进去,陈渔儿正舒服的靠着床头,一脸慈爱地看着女儿。
“嫂子,你看,她长得真好看啊,还是姑娘贴心,怀的时候就没怎么遭罪,生的时候也顺畅,我都没怎么疼就出来了。”
宋秦氏也笑了:“那是,姑娘都是小棉袄,来,趁热喝一口,一早上听你破水了小爹爹立马去杀鸡,就等着你生完了有鸡汤喝。”
陈渔儿还是第一次在生完孩子以后喝到鸡汤,也不是李家的婆婆对她不好,李婆婆当时是把家里最值钱的鸡蛋都煮了给她吃的,奈何家里太穷,能吃上鸡蛋就已经算得上是极好的了。
想到这里,陈渔儿不由得眼眶一酸,自己还算是命好的,连着两个婆婆都对自己极好,此生除了李根生他爹以外,遇到的都是好人。
看着熟睡的女儿,陈渔儿眸光变得柔和起来:“小家伙也是会挑日子的,专门等五月节过了才来。”
宋秦氏:“少听那些三姑六婆的瞎说,流言蜚语当不得真,什么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克父母,这生孩子哪还能自个儿挑日子的呢。”
“说的也是,对了,嫂子将我筐子里的五彩绳拿过来,我给孩子戴上。”
宋秦氏走到桌子旁,从小竹筐里翻找出早就准备好的五彩绳,这是在孩子出生前就编好了的,只是那会还没生,但备都备了,戴上又何妨。
因为正是辣椒收获的时候,宋大禾开玩笑似的说要女儿取名做辣椒,被宋爷爷跟宋阿麽两人一顿捶。
“你个不省心的玩意,谁家给女儿取名辣椒啊。”
宋大禾委屈:“那爹你说,该叫啥啊?”
宋爷爷送了他一个白眼,让他自己跟陈渔儿商量。
“她是孩子的娘,让她给自己女儿先取个小名叫着,等上户籍了也同圆圆一起取大名。”
别人都说一孕傻三年,但在宋大禾这里,傻的是似乎是他而非陈渔儿。
陈渔儿看着丈夫连续取了好几个名字,不是花儿草儿,就是莲儿芬儿的,总之就是难听,非常难听。
“好了,大禾,你可别给孩子取名了,这都是些啥啊,太难听了。”
李根生在一旁帮腔:“就是啊,爹,你取的太难听了。”
宋大禾被打击到了,心想他不觉得难听啊,这不是挺好听的吗,但他不敢反驳妻儿,只能小声的询问两人的意见。
陈渔儿沉吟片刻,“不如就叫满满吧,你不是说今年辣椒丰收,把仓库堆得满满的吗?咱们女儿正是收完了辣椒才出生的,就叫她满满好了,希望她这一生,都能像粮仓一样,满满当当,不愁吃穿。”
当娘的愿望都很简单,不是希望孩子平安顺遂,就是希望他们吃饱穿暖,满满二字传到宋爷爷耳朵里,他并没有立即反对,而是在嘴里咂摸了几下,随即连说三声好。
“好名字,就叫满满,圆圆满满,也不错。”
于是满满小朋友正式有了名字,跟她姐姐一样都带着父母最美好的祝愿。
永乐村这边是有洗三风俗的,但宋家没有,宋圆圆当初也只是摆了满月酒罢了,所以今年宋大禾也只打算摆满月酒,正好那会儿地里的粮食也都收上来了,正好请村子里的一起来热闹热闹。
宋大禾忙着伺候媳妇月子,家里的地也交给了宋春临跟手里的士兵们,他有爵位不需要交税,只需要交够宋爷爷跟宋阿麽养老的份例就行,这是当初同两位老人家说好了的,其余的除了他们一家四口的粮食,剩下的就全都卖了。
宋家因为有宋春临这个护国神射手的名头,虽然没有品级,但也是不用交税的,宋大庄干脆做主全都留着,因为宋春临的这三千弓箭手实在是太能吃了,地里所有的产出估计还不够养活这些人的,还得宋春临再额外添一点进去才行。
宋阿麽知道那三千士兵都要靠宋春临养以后,默默的多抓了几头小猪仔回来,想着年底给这些大兵们加餐。
辣椒过后就是小麦水稻,还有玉米土豆红薯,这些都是在同一个月里陆陆续续成熟的,往年宋家都是直接请的短工,今年因为多了这三千士兵,本着壮劳力不用白不用的思想,宋春临把原来的三十人,提高到了五十人,人多力量大,基本上一天就能收十几亩地,连着干了半个多月,才把宋家自己的,以及卢明跟傅年两人的田地,全都收割完毕,粮食归仓,宋春临也把自家的粮食转移了一大半到空间里面。
工坊那边还是请了往年的几个婶子,除了做辣酱,还另外做了点番茄酱,番茄酱做的少,只供给自家人吃,军营那边也分到了一些。
番茄算是个新鲜物,所以林将军也收到了一些,他看着红彤彤的番茄酱跟番茄,还以为是跟辣酱一样的味道,但闻着又不像,恰好家里来人要他回去一趟,干脆就带着番茄酱跟番茄一起回去了。
本来只是想给曾祖尝个鲜的,谁知道老人家居然爱上了番茄酱的味道,吃饼吃馍都要沾上一点,新鲜的番茄老人直接当水果啃,酸甜又解渴,吃完还让林将军去跟宋家买。
林将军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宋家,听闻他的来意宋春临也不觉得奇怪,只是让林将军稍微等了一下,除了家里做的番茄酱,还另外给了他十个大番茄,几串小番茄。
“这几个小的也是自家后院种的,跟大的品种不太一样,听你说你曾祖喜欢把这个当水果吃,不如让他试一试这个小的,小的更像水果,只是数量不多,我也只找到了这么几串,大的其实你们可以拿来炒菜,味道也是好吃的。”
林将军当即表示不介意。
“有就行了,这些稀罕玩意用脚指头想都知道不可能种太多,几串也有三四斤了,足够老爷子吃上几天了。”
“那个,怎么说呢,如果说孝顺的话,我可能是最不孝顺的那一个了。”
宋春临从中嗅到了八卦的味道,但林将军却不想多说些什么,只问了几个动作要领,练习了几下,就离开了训练场。
虽然林将军不愿意说,但宋春临还是揪了林千夫长过来,他们算是本家兄弟,知道的八卦肯定比他这里多。
“林将军啊…他曾祖是当代大儒,公子不知道吗?”
宋春临迷茫:“我不知道啊,我又不上学。”
林千夫长被噎了一下,然后才小声告诉宋春临:“他曾祖林玄山是当代四大儒之一,写得一手好书法,他大儿子也就是我大爷爷也是有名的书法家,我堂叔虽然字写的不怎样,但画画却是一绝,只可惜英年早逝,本来曾祖还希望林将军能够继承家业的,但谁能想到他转头就投身军营,当了个武将,曾祖气得差点把他的腿打断。”
听到这里,宋春临狐疑地看向林千夫长的腿,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轻咳一声:“我家跟林将军虽说是本家,但他们家是嫡长子那一脉的,深受曾祖喜欢,我爷爷资质愚钝,于文学上没有什么造诣,所以早早就自立门户,在京城以开书铺为生,我们底下这些子孙的资质更是比不上堂叔他们,所以在启蒙以后,就各自谋生了,曾祖在意堂兄,其实也是因为堂兄在书法上面极有灵气,曾经也想过倾全族之力供堂兄一人,但堂兄可能是在伯父死后便心灰意冷了,从此再也不碰笔墨了,说起来也挺可惜的。”
可惜?宋春临想到林将军那乱得像垃圾堆的议事厅,对灵气一词感到深深的怀疑。
时间在干活跟练功之间过了一个月,宋家所有的地都种上了作物,那些认识的,不认识的,但三千的壮劳力也才只有三分之一的人干过活,宋春临不禁感叹,人太多了,用都用不过来,难怪那些皇帝们这么喜欢发展民生。
恰在此时,造纸坊的批文下来了,顾逢云带着两个小的去了一早就选好的工坊地址,宋春临看过那个地方,觉得那里不仅靠近河边,周围树木茂盛,地势也高一些,非常适合建造造纸坊。
听到宋春临也要建造纸坊,林将军也过来凑了个热闹,宋春临这才知道,原来他们家的副业就是造纸坊,几乎京城所有文人需要用的纸都是出自林家。
但林家的造纸坊却不在京城,而是在江南。
“江南有一种树木,最为适合制作成纸张,但千里迢迢把木头运过来太不划算了,还不如就地造成纸张,运输纸张的费用可比运木头便宜得多了。”
看到宋春临他们把造纸坊建在山里,林将军顺口问了一句他们要怎么解决材料的问题。
宋春临只说他们会用新的造纸方法,制作出来的纸张会更便宜。
“更便宜?”林将军不以为意,反正据他所知,纸张就没有便宜的时候,好的宣纸价格堪比黄金,此番听宋春临话里的意思,还以为他只是想造些粗糙的草纸,因此后面他便不再来了,等过了几年以后,京城的纸张生意几乎被宋家抢占了一半,林将军才惊觉自己此时是多么的天真。
宋春临也并不在意林将军在不在场,不管他是否在现场,都改变不了他要把纸张价格打下来的决心。
造纸坊的选址距离军营有些远,宋春临干脆每天的野外训练就变成了来这里,正好外边有一个开阔的地方,作为晒场地方足够大,恰好容纳三千人在这边训练,至于吃饭,还是老办法,宋春临假装让人送过来,其实是在半路从空间里掏出来而已,晒场旁边架起大锅,水就从河里取,河里还有鱼,偶尔还可以加个餐。
随着工坊一点点建成,宋春临的训练方式也变得更多样化,除了基础的野外拉练,还会时不时把人分成几个队伍,在密林里进行实战演习
实战演习这样新颖的训练方式对古代人来说非常新奇,而且分队作战的效果特别好,还能训练这些人的团队意识。
第一次实战演习过后,林将军再见这群人,明显察觉到了他们身的变化,但具体哪里不一样,他又有些说不上来。
就这样一边训练,一边建造工坊,赶在第一轮粮食成熟之前,造纸工坊终于建好了,不仅有工坊,后面还连着几间房子,当做库房跟工人宿舍。
宋春临的训练方法也初见成效,有了灵泉水的加持,所有人的体力耐力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搭弓射箭的时候这种感觉更加明显。
宋家地里的最先采收的是辣椒,采辣椒不是一下子就能摘完的,宋家种的辣椒打理得好,一般一年可以收三到五次,只要完全变成红色的那种,今年宋家还种了一些绿色的辣椒,数量不多,宋家人自己就采摘完了。
士兵们还是第一次见生的辣椒,尽管宋春临警告过他们不要让辣椒的汁液沾到皮肤上,但还是有一些人不信邪,掰开生的辣酱,去闻里面的味道,结果不仅手被辣肿,鼻子也因为凑得太近被辣味呛得一直咳嗽。
“这东西真的能吃啊?沾手上可疼了。”
“平常辣酱也没见你少吃啊,别啰嗦了,快干活吧,没听见公子说吗,干活偷懒的人今年没有辣酱吃。”
没有辣酱吃?那可不行啊,自从宋春临拿了一堆辣酱去军营,现在他们都已经习惯用辣酱下饭的日子了,不少人已经练就了无辣不欢的本事,如果真的失去辣酱,那吃饭还有什么乐趣?
收完辣椒那天,正好是陈渔儿预产期,陈渔儿生这一胎比头胎要轻松许多,早上起床刚破的水,中午就把孩子生出来了,是个女公子,这下宋家是把所有性别都给凑齐了,宋爷爷跟宋阿麽笑得合不拢嘴,宋大禾更是激动的连话都不会说了。
宋大庄用力捶了弟弟一下:“干得不错啊弟弟。”
宋秦氏端了炖了一早上的鸡汤进去,陈渔儿正舒服的靠着床头,一脸慈爱地看着女儿。
“嫂子,你看,她长得真好看啊,还是姑娘贴心,怀的时候就没怎么遭罪,生的时候也顺畅,我都没怎么疼就出来了。”
宋秦氏也笑了:“那是,姑娘都是小棉袄,来,趁热喝一口,一早上听你破水了小爹爹立马去杀鸡,就等着你生完了有鸡汤喝。”
陈渔儿还是第一次在生完孩子以后喝到鸡汤,也不是李家的婆婆对她不好,李婆婆当时是把家里最值钱的鸡蛋都煮了给她吃的,奈何家里太穷,能吃上鸡蛋就已经算得上是极好的了。
想到这里,陈渔儿不由得眼眶一酸,自己还算是命好的,连着两个婆婆都对自己极好,此生除了李根生他爹以外,遇到的都是好人。
看着熟睡的女儿,陈渔儿眸光变得柔和起来:“小家伙也是会挑日子的,专门等五月节过了才来。”
宋秦氏:“少听那些三姑六婆的瞎说,流言蜚语当不得真,什么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克父母,这生孩子哪还能自个儿挑日子的呢。”
“说的也是,对了,嫂子将我筐子里的五彩绳拿过来,我给孩子戴上。”
宋秦氏走到桌子旁,从小竹筐里翻找出早就准备好的五彩绳,这是在孩子出生前就编好了的,只是那会还没生,但备都备了,戴上又何妨。
因为正是辣椒收获的时候,宋大禾开玩笑似的说要女儿取名做辣椒,被宋爷爷跟宋阿麽两人一顿捶。
“你个不省心的玩意,谁家给女儿取名辣椒啊。”
宋大禾委屈:“那爹你说,该叫啥啊?”
宋爷爷送了他一个白眼,让他自己跟陈渔儿商量。
“她是孩子的娘,让她给自己女儿先取个小名叫着,等上户籍了也同圆圆一起取大名。”
别人都说一孕傻三年,但在宋大禾这里,傻的是似乎是他而非陈渔儿。
陈渔儿看着丈夫连续取了好几个名字,不是花儿草儿,就是莲儿芬儿的,总之就是难听,非常难听。
“好了,大禾,你可别给孩子取名了,这都是些啥啊,太难听了。”
李根生在一旁帮腔:“就是啊,爹,你取的太难听了。”
宋大禾被打击到了,心想他不觉得难听啊,这不是挺好听的吗,但他不敢反驳妻儿,只能小声的询问两人的意见。
陈渔儿沉吟片刻,“不如就叫满满吧,你不是说今年辣椒丰收,把仓库堆得满满的吗?咱们女儿正是收完了辣椒才出生的,就叫她满满好了,希望她这一生,都能像粮仓一样,满满当当,不愁吃穿。”
当娘的愿望都很简单,不是希望孩子平安顺遂,就是希望他们吃饱穿暖,满满二字传到宋爷爷耳朵里,他并没有立即反对,而是在嘴里咂摸了几下,随即连说三声好。
“好名字,就叫满满,圆圆满满,也不错。”
于是满满小朋友正式有了名字,跟她姐姐一样都带着父母最美好的祝愿。
永乐村这边是有洗三风俗的,但宋家没有,宋圆圆当初也只是摆了满月酒罢了,所以今年宋大禾也只打算摆满月酒,正好那会儿地里的粮食也都收上来了,正好请村子里的一起来热闹热闹。
宋大禾忙着伺候媳妇月子,家里的地也交给了宋春临跟手里的士兵们,他有爵位不需要交税,只需要交够宋爷爷跟宋阿麽养老的份例就行,这是当初同两位老人家说好了的,其余的除了他们一家四口的粮食,剩下的就全都卖了。
宋家因为有宋春临这个护国神射手的名头,虽然没有品级,但也是不用交税的,宋大庄干脆做主全都留着,因为宋春临的这三千弓箭手实在是太能吃了,地里所有的产出估计还不够养活这些人的,还得宋春临再额外添一点进去才行。
宋阿麽知道那三千士兵都要靠宋春临养以后,默默的多抓了几头小猪仔回来,想着年底给这些大兵们加餐。
辣椒过后就是小麦水稻,还有玉米土豆红薯,这些都是在同一个月里陆陆续续成熟的,往年宋家都是直接请的短工,今年因为多了这三千士兵,本着壮劳力不用白不用的思想,宋春临把原来的三十人,提高到了五十人,人多力量大,基本上一天就能收十几亩地,连着干了半个多月,才把宋家自己的,以及卢明跟傅年两人的田地,全都收割完毕,粮食归仓,宋春临也把自家的粮食转移了一大半到空间里面。
工坊那边还是请了往年的几个婶子,除了做辣酱,还另外做了点番茄酱,番茄酱做的少,只供给自家人吃,军营那边也分到了一些。
番茄算是个新鲜物,所以林将军也收到了一些,他看着红彤彤的番茄酱跟番茄,还以为是跟辣酱一样的味道,但闻着又不像,恰好家里来人要他回去一趟,干脆就带着番茄酱跟番茄一起回去了。
本来只是想给曾祖尝个鲜的,谁知道老人家居然爱上了番茄酱的味道,吃饼吃馍都要沾上一点,新鲜的番茄老人直接当水果啃,酸甜又解渴,吃完还让林将军去跟宋家买。
林将军最后还是硬着头皮去了宋家,听闻他的来意宋春临也不觉得奇怪,只是让林将军稍微等了一下,除了家里做的番茄酱,还另外给了他十个大番茄,几串小番茄。
“这几个小的也是自家后院种的,跟大的品种不太一样,听你说你曾祖喜欢把这个当水果吃,不如让他试一试这个小的,小的更像水果,只是数量不多,我也只找到了这么几串,大的其实你们可以拿来炒菜,味道也是好吃的。”
林将军当即表示不介意。
“有就行了,这些稀罕玩意用脚指头想都知道不可能种太多,几串也有三四斤了,足够老爷子吃上几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