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词爹曲皇,你拿我当牛马! > 第861章 心中有数

我,词爹曲皇,你拿我当牛马! 第861章 心中有数

    最后一幕的大戏,诸多特警部队坐着消防车进入到了学校中,这里就是官方人员安排的真的特警人员过来帮忙拍完这场戏,叶桓丘调配人手十分的迅速,整场戏在他的安排下井然有序。

    “咔”

    当叶桓丘这句话落下时,所有的戏份终于拍摄完毕,《孤注一掷》终于迎来了杀青。

    从出国开始布置,到现在杀青结束,一共经历了三个多月的时间。

    主要是异国场地进行拍摄,不确定的因素太多,多数的时间是花费在了沟通上,沟通当地进行协助拍摄需要花时间,一些大场面的戏,可能要借用一下道路,那也得走国外的合法合规的程序。

    那都是要等的……

    片场里边,除了马波谦可以提前杀青之外,其他主要的演员都跟着叶桓丘待到了最后。

    叶桓丘也第一时间跟官方来的代表握手表示感谢,这一次配合拍摄确实不容易,其中调动工作都是黄书记的助理帮忙的。

    要不是他们有任务在身,叶桓丘也想请这些人员吃一顿,毕竟配合着拍戏也花了不少时间。

    拍摄结束,后期电影的剪辑还有一些制作方面,叶桓丘打算自己包圆了,到时候成片的话,会先送给黄书记他们审核,再进行官方层面的送审环节。

    横竖片子已经拍完了,至于后续最大的难关,那些国内已经摩拳擦掌的家伙,叶桓丘也懒得跟他们计较,就等着黄书记他们的行动吧。

    电视剧圈之前在叶桓丘拍摄《破冰行动》遭了殃,不过是轮到电影圈的那帮老登体验体验罢了。

    叶桓丘非常欢迎他们来针对自己的新电影的!

    最好什么肮脏的手段都用出来,使出浑身解数是最好的。

    回国的这一趟飞机,是跟陈怡含一块回的魔都。

    这部电影的制作成本,他在飞机上面核算了一番,首先演员方面花得比较少,最大牌的也就是张嵩炆,他拿的片酬是一千两百万。

    要知道在拍《狂飙》那会儿他的片酬整部剧拍完了也才过百万。

    本来张嵩炆说了要收友情价,但叶桓丘还是坚持给的市场价格,有时候人情这东西用一些少一些,即便叶桓丘确实是帮助了张嵩炆更快的成名,但不能以此作为自己让人吃亏的资本。

    剩下的演员里边,曾顺希、杨瑢和陈怡含都只拿了近五百万左右,马波谦是哥们但他属于演戏方面确实是差了点的给三百万。

    剩下的演员里,女一号的温咏姗,她的片酬最低,毕竟她目前发展并不顺利,最后片酬一百二十万,即便如此也是很高的一笔费用,对比她在香江拍戏拿的那点片酬而言,这一百二十万真的是一笔大钱。

    其他的群演,包括每到一个区域聘请当地的一些居民拍摄,花费也不是很高。

    演员的成本加在一起总共不超过五千万,然后是工作人员这一块,整个剧组将近三个月的努力,剧组所有工作人员不超过五十位,大概花了不到五百万,这还是每天给高温补贴的。

    一行人的衣食住行三个月来就三百多万左右,不算高但也不低了。

    然后是服化道的花费,器材设备的租费,还有一些场地的改造、租借等工程,大概又支出了近三千万。

    《孤注一掷》的总拍摄成本控制在了一个亿以内。

    一个亿拍电影放到十年前都不算是什么大成本了,毕竟零几年那会儿,喊出投资上亿的电影又不是没有。

    而一几年那会儿,才是演员片酬开始放卫星、满天飞的群魔乱舞时刻。

    目前圈子里的片酬方面趋于正常。

    不过能有如此优秀的成本控制,那是因为排除了本片最大牌的叶桓丘自己,他导演、编剧一手抓,无形间就为这部电影节省了很多钱。

    同时叶桓丘能够把每笔账管理得井井有条,自然也离不开【星芒】的辅助,它一笔一笔的支出都给叶桓丘计算过,到国外的一些场景租借,【星芒】第一时间调查出这边的底价,所以不会出现所谓的人傻钱多,乱花钱的情况。

    基本上高出本地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价格进行租借就差不多了,再高那叶桓丘也有其他的选择。

    当然了,目前圈内一部电影占大部分的支出,不是在于制作,而是宣传上的花费真的太高了。

    那些粗制滥造的电影,已经有点像是短视频领域的玩法了,短视频的主播要想有大的流量推送,一些人说纯靠人气那不现实的,而是要真金白银的找平台买推流。

    十万有十万的价格,一百万有一百万该有的人气套餐。

    这种情况出现在与一个主播的默默无闻的时间段,砸更多的钱更容易火,平台也才愿意给你推流量。

    反映到电影方面的这套玩法,那就是死命的砸营销费用,你砸几个亿,反馈在票房上的数据就越好看。

    某知名不知所云的炒作、抄抄减肥电影,那票房一次比一次凶,质量什么的不用去谈,只要知道这部电影绝对是华国电影领域的营销第一就足够了。

    把人物形象与电影内容强绑定,这样的垃圾电影能有接近三十五个亿,已经是内地电影的营销神话。

    一般来说某个过二三十亿的稳扎稳打的电影,会在互联网上流传不少经典画面,以及经典的梗,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即便原版里边,营销挺严重的《孤注一掷》,也有陆秉坤的经典口号。

    往前数的一些高票房的电影,仍有不少流传面广的画面,在互联网上成为人们常常念叨的谈资,这样的电影才叫有“国民度”。

    也才是真的电影观众们一票一票砸出来的高票房电影。

    是不是营销类的电影就非常的显而易见,属于成绩不差,但播完以后,基本上没人想讨论电影的内容,尤其还是跟抄有关的作品,那就更没有多少人愿意提。

    堂堂的三十多亿的电影,在网络上被人念叨的梗、发的图还不如一部《周处除三害》。

    至于那些砸钱赚吆喝的人是不是真赚了大钱,它们自己心里有数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