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书虐文养成秀才小相公的日常 第181章 一个长长的故事
热门推荐:
火影的意志叫火之意志很正常吧?
奇异新世界破碎地球
跨越星海,全能千金惊爆全球!
注定逃不掉的林蠢蠢
大爻谜案录
癫了!冰冷师尊爱上我,她逃他追
绝美总裁的贴身兵王
京剧猫:零帧起爪,构筑神秘组织
嘿!外星人你好!
“好”,黎小刀答道。
两人将厨房里的活收拾完,然后在院里摆了两个凳子,又燃着一根香熏熏蚊虫,还一人拿着一个蒲扇,扇风纳凉,赏月谈心。
黎小刀半躺在椅子上,仰望天上的月亮,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今天是十七了。
“相公,开始讲故事吧”,黎小刀转头朝相公微笑道。
“嗯”,裴芝奇一边摇着扇子一边朝娘子缓缓道来:“师爷沈如谦和安州牧晁财旺两人乃是同乡,从小便在同一所私塾读书,但家境却大有差别。沈如谦小时候读的私塾是晁家所办,只因他的父母在晁家租田耕种,晁家赏光给他借读而已。
后来沈如谦和晁财旺两人同一年考上秀才。那时的沈如谦不过年近二十,意气风发,他觉得自己的文章考个举人不在话下,只因当时所有的老师同窗都夸赞他的文章全院第一,无人可堪媲美,而晁财旺大家纷纷笑他是买来的秀才身份,文章狗屁不通,虽然平时大家都敬畏着他,但没有人真把他的文章放在眼里,最多有些势利之人喜欢与他结交罢了。
但是第一次乡试结束,沈如谦却落榜了,而晁财旺竟然被取中。那时大家纷纷安慰沈如谦,说这一年只是意外,世道不公,晁家有钱有势定用了见不得人的办法,云云,他也相信定是如此,于是准备再等三年。而此时的晁财旺已经在准备第二年的会试了。
第一次乡试之后的第二年,同窗之间传言晁财旺在京城会试竟取中二甲,得了进士出身,从此走入官途。
大家一阵唏嘘,沈如谦却心中坚定,在家一边帮父母务农一边读书,坚信自己下次一定可以在乡试中取中上榜。
然而三年过去,第二次乡试依然落选了。
沈如谦家中贫寒,笔墨纸砚又贵得紧,即使每月官府有一点补贴,还有学田,但日子仍然紧紧巴巴,但他咬牙坚持,不信自己有真才实学,竟会连续两次名落孙山。他也虚心向老师同窗请教,大家都给了他很多有用的建议,并纷纷表示不明白他这样的文章为何会落选。
也有人曾暗中提示过他,要多方走动走动,可沈如谦家中这般贫寒,种田除去税粮一年到头剩不下多少余粮,只够温饱,官府补贴的一点点银子也都用来买书购纸,根本拿不出钱来走动。
但是他想,像他这样贫寒的学生不止一个,也有寒门学子考中举人的,归根结底只要文章好,就算不用其它的手段,也定有取中的机会。于是他振作精神,准备第三次乡试。
而此时的晁财旺已到了家乡附近的一个县里当了县丞。
又是三年过去了,沈如谦这一次考试十分谨慎,听取老师同窗们的意见,不该写的不写,又用尽全力,写下他认为是这些年来最完美的一份答卷,他想,这次定能取中。
但是他又落选了。
九年过去了,三次落选,沈如谦已经年近三十,却仍然是个秀才,而晁财旺已经在家乡本县做了知县好多年。
自此沈如谦意志消沉,他觉得自己似乎永远也中不了了,便每年只保个秀才之名,然后教教学生贴补家用,想打消继续考试的念头。
很快又是两年过去,而立之年的沈如谦依然没有振作起来,他只觉得年轻时立下的决心,要做个好官让家乡的百姓们日子越过越好,要惩治恶人让百姓再也不受欺负,要公正断案让百姓不受冤屈,种种志愿都已随着乡试难中而成为了笑话。
然而这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时仍在做知县的晁财旺有一日突然请了许多同窗聚会,席间吐露自己做知县多年却升官无望的苦水。他说他虽然把县里管得鸡飞狗跳不成样子,可他的前一任比他还废物,却做了知县三年时间便高升了,自己家里多方打点竟也无用,真是发愁,想问问同窗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席上有人说东,有人说西,但是同窗里官最大的就是晁知县了,其他同窗与沈如谦一样,最多是个秀才,连举人都没有,所提的建议难有实际用处,且为政之事并不简单,不是每个人都对朝堂之事能有一番过人的见地。
这时向来喜欢参研朝廷新动向的沈如谦开口告诉晁知县,负责考核他的监察御史大人,以及监察御史大人的上面几级乃至右都御史大人近几年逐渐都被更换为容亲王一系,容亲王不仅厌恶贪官污吏,也厌恶平庸毫无建树之辈,若在知县这个位置再不做些实事,恐怕到时候不仅是无法升迁,还有被罢黜的危险。
晁知县听了这话,便当场想要请沈如谦做他的师爷,答应只要能让他继续升官发财,他一定对沈如谦言听计从,也会支付丰厚的酬劳。
沈如谦对此邀请斟酌一番,想到做了师爷也能继续参加乡试,还有一笔乐观的收入补贴家用,也能趁此机会为县里的百姓们做些好事,是一举三得的好事,除了帮昏官做事要损失些名声,似乎没有什么拒绝的理由,于是他便同意了。
接下来,他让晁知县为百姓们免去了花样百出的苛捐杂税,将陈年冤案重审,让受冤之人洗清冤屈,又禁止官差衙役利用各种名头在民间敲诈勒索,做的好事桩桩件件,百姓们纷纷讨论知县大人改了性子,变成了清官,名声越传越远,又过了几年,这位晁知县便成了今日的晁州牧。
而沈师爷一直在继续考举人,只是到现在仍未取中。原本晁州牧也想依样画葫芦帮沈师爷打点,但如今新皇登基,负责科考之人一换再换,虽然暂时未能杜绝,但如今也没法再像当年那么容易浑水摸鱼了。
这便是师爷沈如谦的故事,若非他相助,倭乱时安州也难以保全,他以四两拨千斤之法,虽未能取中举人,却也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的心愿。”
讲完这个长长的故事,裴芝奇转头看了看娘子,发现她竟然没有睡着,眼睛睁得炯炯有神地认真听着。
“嗯?没有了吗?这就结束了?”听到相公停下来,听得入神的黎小刀回过神来问相公。
裴芝奇微笑道:“嗯,故事讲完了。”
黎小刀长叹一口气:“自倭乱以来也听说了不少关于这位容亲王,也就是相公家得罪的这位扶国亲王府的王爷祝呈的许多事迹,从这些事情看来,他应该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好王爷,不知道相公家到底是怎么得罪的他呢?真是想不明白啊!”
裴芝奇微笑着摇摇头:“我亦不知,只是如果容亲王是这般好人,那让他恨之入骨的人恐怕便是大奸大恶之人吧……”
“不会的!我的直觉告诉我,相公的亲生父母一定都是好人!”黎小刀看着相公,神情十分坚定。
两人将厨房里的活收拾完,然后在院里摆了两个凳子,又燃着一根香熏熏蚊虫,还一人拿着一个蒲扇,扇风纳凉,赏月谈心。
黎小刀半躺在椅子上,仰望天上的月亮,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但今天是十七了。
“相公,开始讲故事吧”,黎小刀转头朝相公微笑道。
“嗯”,裴芝奇一边摇着扇子一边朝娘子缓缓道来:“师爷沈如谦和安州牧晁财旺两人乃是同乡,从小便在同一所私塾读书,但家境却大有差别。沈如谦小时候读的私塾是晁家所办,只因他的父母在晁家租田耕种,晁家赏光给他借读而已。
后来沈如谦和晁财旺两人同一年考上秀才。那时的沈如谦不过年近二十,意气风发,他觉得自己的文章考个举人不在话下,只因当时所有的老师同窗都夸赞他的文章全院第一,无人可堪媲美,而晁财旺大家纷纷笑他是买来的秀才身份,文章狗屁不通,虽然平时大家都敬畏着他,但没有人真把他的文章放在眼里,最多有些势利之人喜欢与他结交罢了。
但是第一次乡试结束,沈如谦却落榜了,而晁财旺竟然被取中。那时大家纷纷安慰沈如谦,说这一年只是意外,世道不公,晁家有钱有势定用了见不得人的办法,云云,他也相信定是如此,于是准备再等三年。而此时的晁财旺已经在准备第二年的会试了。
第一次乡试之后的第二年,同窗之间传言晁财旺在京城会试竟取中二甲,得了进士出身,从此走入官途。
大家一阵唏嘘,沈如谦却心中坚定,在家一边帮父母务农一边读书,坚信自己下次一定可以在乡试中取中上榜。
然而三年过去,第二次乡试依然落选了。
沈如谦家中贫寒,笔墨纸砚又贵得紧,即使每月官府有一点补贴,还有学田,但日子仍然紧紧巴巴,但他咬牙坚持,不信自己有真才实学,竟会连续两次名落孙山。他也虚心向老师同窗请教,大家都给了他很多有用的建议,并纷纷表示不明白他这样的文章为何会落选。
也有人曾暗中提示过他,要多方走动走动,可沈如谦家中这般贫寒,种田除去税粮一年到头剩不下多少余粮,只够温饱,官府补贴的一点点银子也都用来买书购纸,根本拿不出钱来走动。
但是他想,像他这样贫寒的学生不止一个,也有寒门学子考中举人的,归根结底只要文章好,就算不用其它的手段,也定有取中的机会。于是他振作精神,准备第三次乡试。
而此时的晁财旺已到了家乡附近的一个县里当了县丞。
又是三年过去了,沈如谦这一次考试十分谨慎,听取老师同窗们的意见,不该写的不写,又用尽全力,写下他认为是这些年来最完美的一份答卷,他想,这次定能取中。
但是他又落选了。
九年过去了,三次落选,沈如谦已经年近三十,却仍然是个秀才,而晁财旺已经在家乡本县做了知县好多年。
自此沈如谦意志消沉,他觉得自己似乎永远也中不了了,便每年只保个秀才之名,然后教教学生贴补家用,想打消继续考试的念头。
很快又是两年过去,而立之年的沈如谦依然没有振作起来,他只觉得年轻时立下的决心,要做个好官让家乡的百姓们日子越过越好,要惩治恶人让百姓再也不受欺负,要公正断案让百姓不受冤屈,种种志愿都已随着乡试难中而成为了笑话。
然而这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
那时仍在做知县的晁财旺有一日突然请了许多同窗聚会,席间吐露自己做知县多年却升官无望的苦水。他说他虽然把县里管得鸡飞狗跳不成样子,可他的前一任比他还废物,却做了知县三年时间便高升了,自己家里多方打点竟也无用,真是发愁,想问问同窗们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席上有人说东,有人说西,但是同窗里官最大的就是晁知县了,其他同窗与沈如谦一样,最多是个秀才,连举人都没有,所提的建议难有实际用处,且为政之事并不简单,不是每个人都对朝堂之事能有一番过人的见地。
这时向来喜欢参研朝廷新动向的沈如谦开口告诉晁知县,负责考核他的监察御史大人,以及监察御史大人的上面几级乃至右都御史大人近几年逐渐都被更换为容亲王一系,容亲王不仅厌恶贪官污吏,也厌恶平庸毫无建树之辈,若在知县这个位置再不做些实事,恐怕到时候不仅是无法升迁,还有被罢黜的危险。
晁知县听了这话,便当场想要请沈如谦做他的师爷,答应只要能让他继续升官发财,他一定对沈如谦言听计从,也会支付丰厚的酬劳。
沈如谦对此邀请斟酌一番,想到做了师爷也能继续参加乡试,还有一笔乐观的收入补贴家用,也能趁此机会为县里的百姓们做些好事,是一举三得的好事,除了帮昏官做事要损失些名声,似乎没有什么拒绝的理由,于是他便同意了。
接下来,他让晁知县为百姓们免去了花样百出的苛捐杂税,将陈年冤案重审,让受冤之人洗清冤屈,又禁止官差衙役利用各种名头在民间敲诈勒索,做的好事桩桩件件,百姓们纷纷讨论知县大人改了性子,变成了清官,名声越传越远,又过了几年,这位晁知县便成了今日的晁州牧。
而沈师爷一直在继续考举人,只是到现在仍未取中。原本晁州牧也想依样画葫芦帮沈师爷打点,但如今新皇登基,负责科考之人一换再换,虽然暂时未能杜绝,但如今也没法再像当年那么容易浑水摸鱼了。
这便是师爷沈如谦的故事,若非他相助,倭乱时安州也难以保全,他以四两拨千斤之法,虽未能取中举人,却也实现了自己年轻时的心愿。”
讲完这个长长的故事,裴芝奇转头看了看娘子,发现她竟然没有睡着,眼睛睁得炯炯有神地认真听着。
“嗯?没有了吗?这就结束了?”听到相公停下来,听得入神的黎小刀回过神来问相公。
裴芝奇微笑道:“嗯,故事讲完了。”
黎小刀长叹一口气:“自倭乱以来也听说了不少关于这位容亲王,也就是相公家得罪的这位扶国亲王府的王爷祝呈的许多事迹,从这些事情看来,他应该是一个好人,也是一个好王爷,不知道相公家到底是怎么得罪的他呢?真是想不明白啊!”
裴芝奇微笑着摇摇头:“我亦不知,只是如果容亲王是这般好人,那让他恨之入骨的人恐怕便是大奸大恶之人吧……”
“不会的!我的直觉告诉我,相公的亲生父母一定都是好人!”黎小刀看着相公,神情十分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