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年代艺术家 第206章 姻亲关系是需要维系的(1)
“不是有六所食堂吗?都这样?”
邓秀珍一脸的惊讶,这半个月来,她也和左右邻居打探过。大伙都说南山中学的食堂是出了名的好吃,品种丰富多样。而,其它学校呢?食堂里的饭菜,经常性地半生不熟,还能吃出许多莫名其妙东西。
当然,最最重要的,就是南山中学的每个食堂,都请了掌勺的大厨。据说,大厨亲自做出来的饭菜,能和大酒楼的招牌菜媲美。
提到这事,林初夏也只能叹气:“说是食堂的掌勺大师傅,要么生病,要么出去玩还没回来,要么回家收麦子,剩下的都是些小工。”
原本,军训期间,正是体力消耗最大,身体最为疲惫和倦怠,合该吃些好东西补补的。然而,谁能想得到,他们这届新生,运气就是这样差呢?!
“不是还有小食堂吗?你就没去小食堂吃?”
情感上告诉邓秀珍,她应该心疼拿面包和奶茶当正餐吃的林初夏。
但,理智上嘛?
旁的不说,单单,林初夏这比军训前还要白皙,任谁见了都会觉得躲懒,根本就没好好训练的皮肤,和短短半个月时间里,就养出来的双下巴,都让她完全没办法说出“可怜了,瘦了”这些早就准备好的话。
除此之外,被林家“吃好”的理论影响了十多年,宁愿省穿省用,也绝不会省吃喝的林初夏,绝不可能放着可以改善生活的机会,去一天三顿地吃那些难吃的饭菜。
“唉……”林初夏又叹了口气,“我观察过了,这半个月,竟然没一个人去小食堂点菜。就连那两个择校班的学生,也都乖乖地吃食堂。”
所以,向来以“低调”为处事准则的她,哪敢做那招摇过市的“出头鸟”?
“你们放几天假?”
邓秀珍眉头微皱,琢磨着要不要像林初夏初三到镇初中读书时那样,准备些罐头菜,等林初夏回校的时候带上,平时吃食堂的时候,也能捎带着添些营养。
“一天半。”林初夏拿出手帕,擦了擦嘴,“晚上七点看新闻联播,然后上晚自习,第二天,正式开课。”
“妈,我下午坐车回去,要不要一起?”
“一天半时间,回什么家?”邓秀珍瞪着林初夏,“你是觉得钱多烧着手了?拿来,我给你存着!”
“妈啊,我的亲妈啊……”
林初夏起身,将饭盒收到塑料袋里,系了个结,丢到外面的垃圾筒里。
“家里就我爸和宇儿两个人在,这都半个月没回家了,你就不想回去看看他们两个人过得咋样?是天天在外面吃,像我这样吃胖了,还是跟以前一样,有钱的时候就胡吃海喝,没钱的时候就勒紧裤腰带,往肚里灌水……”
“说得你爸是三岁小孩子,什么都不懂……”邓秀珍嘴里小声地“嘟嚷”着,然而,手里动作却并不慢地清点起钱来,嘴里还吩咐道,“你字写得好,写个牌子,挂到外面,就说明天我回老家,后天才开门。”
林初夏比了个“OK”的手势,找出纸笔,洋洋洒洒地写了两行字。刚好,这个时候,最后几位顾客也都付款离开了,就趁机拉下门,将牌子挂到了外面。
感觉到光线暗下来的邓秀珍,下意识地抬头,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嘴角抽了抽,想说些什么,最终,还是将到了喉咙的话又咽下肚,只是,手里数钱的动作却再次加快了几分。
五分钟后,邓秀珍将清点好的钱,用一个信封了,放到挎包里。
“妈,你怎么不用我做的钱包?”
林初夏无奈地抚额,作为饰品店的老板,竟然跟普通人一样用信封装钱。这说出去,不是让人怀疑店里的东西质量不好嘛!
“你懂什么?”邓秀珍摇头,“把钱放到钱包里,鼓鼓囊囊的,不是告诉小偷,我有很多钱,让他们来偷?放到信封里,鼓起一大坨,他们也只会以为里面装了好几封信,就算摸到了,也会放下,拿起一旁的钱包。”
钱包里,当然有钱,但,损失那么一点小钱,挽回这么大一笔钱,这笔账合不合算,小偷不会算,他们这些被偷的人,可会算了。
林初夏再次竖起大拇指,一脸的佩服:“妈,果然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对了,妈,我给外公、大姨、二姨、四姨和舅舅写了信,准备明天和包裹一起寄给他们。你有没有要添的东西,到时候,我们一起寄过去,这样,还能省一个包裹钱……”
说到寄东西,林初夏也挺无奈的,谁能想到,前世扶贫亲戚多年的她,此时,竟然变成了被亲戚扶贫的呢?人生的际遇,真真是奇妙!
“你要寄什么东西给他们?”
邓秀珍眉头微皱,她并不反对林初夏和邓家人通信,甚至,还有些欣喜林初夏终于想到了这一点。
没办法,家里兄弟姐妹那么多,偏偏,就数自己混得最差,哪好意思和人联系呢?但,这半个月的开店生活,也让她悟出“曲线救国”的道理。
但,这并不代表她就会认可林初夏寄东西的举动。
“他们一个比一个有钱,哪需要你用从牙齿缝里省下来的钱,买些不入流的东西寄给他们?别到时候,他们还觉得你看不起人,才会买那些没档次的东西给他们……”
邓秀珍的这番言论,林初夏并不陌生。
只因,前世,邓秀珍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当时的她,虽觉得有些不对,却也因为阅历不足,而察觉不到隐藏在这背后的自卑和愤懑等情绪。
最最重要的是,明明有着那样广阔的姻亲关系,却一个都没能用上!这叫什么?拿了一手好牌,自己却全部打烂?
“妈,礼轻情意重嘛!”林初夏笑着说,“你看,你和大姨他们很少联络,一年到头,也就那么一两封信。但,这次,我考上南山中学后,你一打电话给他们,他们就立刻允天喜地送毛毯、衣服和钱。”
邓秀珍一脸的惊讶,这半个月来,她也和左右邻居打探过。大伙都说南山中学的食堂是出了名的好吃,品种丰富多样。而,其它学校呢?食堂里的饭菜,经常性地半生不熟,还能吃出许多莫名其妙东西。
当然,最最重要的,就是南山中学的每个食堂,都请了掌勺的大厨。据说,大厨亲自做出来的饭菜,能和大酒楼的招牌菜媲美。
提到这事,林初夏也只能叹气:“说是食堂的掌勺大师傅,要么生病,要么出去玩还没回来,要么回家收麦子,剩下的都是些小工。”
原本,军训期间,正是体力消耗最大,身体最为疲惫和倦怠,合该吃些好东西补补的。然而,谁能想得到,他们这届新生,运气就是这样差呢?!
“不是还有小食堂吗?你就没去小食堂吃?”
情感上告诉邓秀珍,她应该心疼拿面包和奶茶当正餐吃的林初夏。
但,理智上嘛?
旁的不说,单单,林初夏这比军训前还要白皙,任谁见了都会觉得躲懒,根本就没好好训练的皮肤,和短短半个月时间里,就养出来的双下巴,都让她完全没办法说出“可怜了,瘦了”这些早就准备好的话。
除此之外,被林家“吃好”的理论影响了十多年,宁愿省穿省用,也绝不会省吃喝的林初夏,绝不可能放着可以改善生活的机会,去一天三顿地吃那些难吃的饭菜。
“唉……”林初夏又叹了口气,“我观察过了,这半个月,竟然没一个人去小食堂点菜。就连那两个择校班的学生,也都乖乖地吃食堂。”
所以,向来以“低调”为处事准则的她,哪敢做那招摇过市的“出头鸟”?
“你们放几天假?”
邓秀珍眉头微皱,琢磨着要不要像林初夏初三到镇初中读书时那样,准备些罐头菜,等林初夏回校的时候带上,平时吃食堂的时候,也能捎带着添些营养。
“一天半。”林初夏拿出手帕,擦了擦嘴,“晚上七点看新闻联播,然后上晚自习,第二天,正式开课。”
“妈,我下午坐车回去,要不要一起?”
“一天半时间,回什么家?”邓秀珍瞪着林初夏,“你是觉得钱多烧着手了?拿来,我给你存着!”
“妈啊,我的亲妈啊……”
林初夏起身,将饭盒收到塑料袋里,系了个结,丢到外面的垃圾筒里。
“家里就我爸和宇儿两个人在,这都半个月没回家了,你就不想回去看看他们两个人过得咋样?是天天在外面吃,像我这样吃胖了,还是跟以前一样,有钱的时候就胡吃海喝,没钱的时候就勒紧裤腰带,往肚里灌水……”
“说得你爸是三岁小孩子,什么都不懂……”邓秀珍嘴里小声地“嘟嚷”着,然而,手里动作却并不慢地清点起钱来,嘴里还吩咐道,“你字写得好,写个牌子,挂到外面,就说明天我回老家,后天才开门。”
林初夏比了个“OK”的手势,找出纸笔,洋洋洒洒地写了两行字。刚好,这个时候,最后几位顾客也都付款离开了,就趁机拉下门,将牌子挂到了外面。
感觉到光线暗下来的邓秀珍,下意识地抬头,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嘴角抽了抽,想说些什么,最终,还是将到了喉咙的话又咽下肚,只是,手里数钱的动作却再次加快了几分。
五分钟后,邓秀珍将清点好的钱,用一个信封了,放到挎包里。
“妈,你怎么不用我做的钱包?”
林初夏无奈地抚额,作为饰品店的老板,竟然跟普通人一样用信封装钱。这说出去,不是让人怀疑店里的东西质量不好嘛!
“你懂什么?”邓秀珍摇头,“把钱放到钱包里,鼓鼓囊囊的,不是告诉小偷,我有很多钱,让他们来偷?放到信封里,鼓起一大坨,他们也只会以为里面装了好几封信,就算摸到了,也会放下,拿起一旁的钱包。”
钱包里,当然有钱,但,损失那么一点小钱,挽回这么大一笔钱,这笔账合不合算,小偷不会算,他们这些被偷的人,可会算了。
林初夏再次竖起大拇指,一脸的佩服:“妈,果然是‘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对了,妈,我给外公、大姨、二姨、四姨和舅舅写了信,准备明天和包裹一起寄给他们。你有没有要添的东西,到时候,我们一起寄过去,这样,还能省一个包裹钱……”
说到寄东西,林初夏也挺无奈的,谁能想到,前世扶贫亲戚多年的她,此时,竟然变成了被亲戚扶贫的呢?人生的际遇,真真是奇妙!
“你要寄什么东西给他们?”
邓秀珍眉头微皱,她并不反对林初夏和邓家人通信,甚至,还有些欣喜林初夏终于想到了这一点。
没办法,家里兄弟姐妹那么多,偏偏,就数自己混得最差,哪好意思和人联系呢?但,这半个月的开店生活,也让她悟出“曲线救国”的道理。
但,这并不代表她就会认可林初夏寄东西的举动。
“他们一个比一个有钱,哪需要你用从牙齿缝里省下来的钱,买些不入流的东西寄给他们?别到时候,他们还觉得你看不起人,才会买那些没档次的东西给他们……”
邓秀珍的这番言论,林初夏并不陌生。
只因,前世,邓秀珍就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当时的她,虽觉得有些不对,却也因为阅历不足,而察觉不到隐藏在这背后的自卑和愤懑等情绪。
最最重要的是,明明有着那样广阔的姻亲关系,却一个都没能用上!这叫什么?拿了一手好牌,自己却全部打烂?
“妈,礼轻情意重嘛!”林初夏笑着说,“你看,你和大姨他们很少联络,一年到头,也就那么一两封信。但,这次,我考上南山中学后,你一打电话给他们,他们就立刻允天喜地送毛毯、衣服和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