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农家果儿香 > 第六十一章 姚四柱的小竹篮

农家果儿香 第六十一章 姚四柱的小竹篮

    顷刻间就见张掌柜穿着一身带着毛绒边的锦缎棉袍出来了。

    “呦,是果儿姑娘、姚家大爷,刚还说这几日你们该来了,快里边请。”

    说罢,张掌柜忙指挥几个伙计一起上前帮忙从车顶上卸竹篮。

    这几次过来送货是姚铁柱跟姚二柱两个轮番跟着的,所以张掌柜对姚铁柱两人已经很熟悉。虽然对姚三柱跟包氏印象有些模糊,但是不妨碍他把人一起热情地招呼进去。

    再次来到聚香楼,姚三柱跟包氏感受到张掌柜异乎寻常的热情,两人心里又是一番惊涛骇浪,感情他们姚家已经跟聚香楼关系这么要好了?

    他们两个自然不知道,上次果儿卖的腊汁肉和卤猪蹄的配方,还有提供的几道食谱如今在酒楼大受欢迎,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食客点这几道菜。

    而且他们酒楼本来的几道拿手菜因为果儿的方子有了启发,在烹饪调料上面进行了修改,很多菜添加了香料和红油,比之以前菜品的味道更为诱人。

    现在的聚香楼已经稳稳成为莱阳城里酒楼生意的龙头,其他几家规模档次差不多的酒楼看着眼热,却无法再与之抗衡。

    还有姚四柱编的小竹篮,比起之前饭桌上的各式瓷器用具,则胜在新鲜别致上,眼下酒楼里上点心、水果这些东西一律都换上了这种精巧的小竹篮。

    有的客人临走打包,部分吃食就用一个加上盖子的小竹篮拎走,这种竹编的小玩意儿好看、轻巧,成本也就一文钱,全当是买吃食白送的用具,客人们对此都非常满意。

    这次姚四柱编的小竹篮按照果儿订的样式,每种编了三十个,六种样式一共一百八十个,每个都是按一文钱一个卖的,算下来也就一百八十文钱,单从钱数上算的话自然跟绣品生意简直没法比,可是这是姚四柱凭手艺一点点挣出来的。

    这笔钱果儿每次回去都会一文不留全数交给姚四柱,至于姚四柱是自己攒着还是交给陶氏,是他自己的事,家里没有人对这笔钱多说一句话。

    “果儿姑娘,你数数。”

    张掌柜把用红绳穿好的一串铜钱递到果儿手里,笑呵呵说道。

    果儿接过铜钱在手里掂了掂,咧开嘴角满意地把钱揣进怀里,抬头笑道:“多谢张掌柜了,我替四叔谢谢您,我四叔说了,如果还想要其他样式的,只要您说出来,他一定照样给您做,嗯,至于价钱方面,好说。”

    果儿想了想又加上最后一句话。

    她清楚这种没多少技术含量的小竹篮,但凡会这种手艺的人看见了,稍一琢磨都会编的出来。据说其他酒楼的桌面上也已经开始效仿聚香楼,一部分吃食用这种竹编的小篮子替代瓷器用具。

    所以果儿更要跟张掌柜打好关系,这样即便市面上多的是便宜的小竹篮,姚四柱编出来的东西也不会卖不出去。

    “呵呵呵,果儿姑娘放心,别的酒楼咱管不着,咱们聚香楼要用的这些肯定都跟果儿你这里订。

    虽然聚香楼要的也不多,可我们张家的生意做得大,酒楼可不止莱阳城这一家,上一回你们送来的小篮子送了一批到城西的杂货铺卖,两文钱一个,我们还赚了一文呢,年后你们可以再送来一批。”

    张掌柜一口气说完,果儿几个人听了都是一喜,只要小篮子的生意不断,对姚四柱来说就是一件大好事,还有什么比自己动手挣钱更重要的呢?

    “我们七少爷看见送过去的竹篮,听说是你们家送来的,很是高兴呢,特意叮嘱我们过年时一定要去府上拜个年,今儿既然咱们见了面,权当是递了帖子了,到时候可要叨扰各位了。”

    见张掌柜这么说,几个人知道这是不跟他们见外了,心里自然更是高兴。

    姚铁柱忙摆摆手,脸上带着憨厚的笑意却说不上什么话。

    姚三柱自来熟地上前拉着张掌柜的手道:“张掌柜的太客气了,我们乡下人家没有那么多的规矩,说什么帖子不帖子的话,您要是能去我们家做客,那可是贵客,旁人请都请不来的,咱们可就说定了。”

    双方寒暄了一阵就到了饭点,张掌柜叫伙计们在二楼雅间备了一桌好酒好菜招待他们。

    几人看着这一桌上等的席面,少说也值好几两银子呢,不免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本来只是过来做竹篮生意的,人家付了篮子的钱,还好酒好菜款待他们,实在有些过意不去。

    可张掌柜话里话外的热情并不作假,姚三柱便做了一回主,爽快地进了雅间坐下,其他人只好客随主便也跟着坐下来,大家说说笑笑享用了一顿美餐。

    出了聚香楼,几人坐着牛车往西市街方向而去,那里是卖各种日用杂货、小吃零食的铺子最多最全的。

    这是年前最后一趟出来送绣品,离过年没多少天了,给家里该准备的年货也该早早准备起来。所以她们出来前,姚老爹跟陶氏已经交代了一些需要买回去的东西。

    一个时辰后,牛车上跟来时一样,又是满满当当塞了一车的年货,一大板羊肉,宰杀过的鸡鸭若干只、各色布匹尺头,成桶的菜籽油、猪板油,甚至过年待客要用到的杯、碗、茶、碟果儿都想到了,一一买下来,要不是车上实在装不下,他们还想再买些东西呢。

    翌日一大早,作坊里的妇人们聚在姚家院子里,她们是来领年前最后一次工钱的。今年姚家开了绣工作坊,她们这些人运气好,被挑选上后在作坊里做了两个多月的绣活。

    这些人里面,手脚麻利的前后一共挣到了一两多钱的银子,最少的也在八九百钱,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要知道像他们这样的乡下普通人家,一两银子足够一家人大半年的花销了。

    果儿姑娘小小年纪却是个厚道人,让她们凭着自己的针线手艺在短短两个月时间,给家里挣了一笔银钱,更是给自己挣足了脸面。就凭这一样,日后一定要跟姚家人打好关系。

    大家领到工钱,各个脸上洋溢着满足且幸福的笑容,心里早就开始盘算起领了工钱后,给家里添置哪些东西。今年挣下钱了,一定好好过个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