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 > 第479章 拿破仑十二磅青铜炮

重生崇祯,魏忠贤没死,挺急的 第479章 拿破仑十二磅青铜炮

    皇帝亲自赐名,那就是叫烧火棍也是极好的。

    随从官员们自然没有异议,还纷纷夸赞崇祯起的名字响亮好记。

    “皇上英明!此名甚好!”

    “陛下真是博学多才,这名字既好听又好记!”

    一时间,校场之上赞声四起,崇祯皇帝龙颜大悦,对自己取的这个名字甚是满意。

    然而,每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开枪的梦想,崇祯皇帝也不例外。

    他对这把新造的燧发枪爱不释手,把玩了许久。

    终于,他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决定亲自试射几发。

    于是崇祯皇帝兴致勃勃地拿起崇祯一式火铳,对准靶子准备一展身手。然而,正当他要装填火药和弹丸时,却是突然跪倒了一大片官员。

    他们齐声高呼:

    “陛下万万不可啊!以身犯险,实非明智之举!”

    “皇上乃万金之躯,怎可轻易涉险呢?”

    崇祯皇帝见状,不禁皱起了眉头。他明白这些官员是担心他的安全,但他心中的热情并未因此而减退。他大声说道:

    “众卿不必担忧,朕只是想试试这火铳的威力而已。

    若连朕都不敢尝试,又如何让将士们信任这武器呢?”

    然而,那些官员们依然苦劝不止,他们认为皇帝的安危关系到国家的稳定,绝不能有丝毫闪失。

    崇祯皇帝无奈之下,只好放弃了亲自试射的想法。

    接下来,便是令人期待已久的试练大炮环节。

    众人紧紧跟随在炮兵科主任孙元化身后,一同移步至学院内的一处宽阔地带。

    崇祯皇帝对于西洋加农炮有着全新的作战思路。

    他深知,红衣大炮不应仅仅被用于守城,更应在野战中发挥其强大威力。

    要是红衣大炮太过笨重,不适合野战。那就要减轻重量,为大炮量身打造炮车,即使缩减射程和威力也是在所不惜。

    崇祯追求的就是炮火洗地,步兵只是上去捡漏和打扫战场的战争模式。

    于是,崇祯皇帝大胆地提出了步炮协同作战的理论,并追求步兵炮的轻型化与高射速。

    至于射程威力,倒并未作过多要求。

    事实上,明朝军队中早已拥有虎蹲炮、将军炮以及佛朗机炮等早期的铜制铁制火炮,这些火炮也是跟随明军南征北战。

    然而,这些火炮的威力仅相当于大号的火铳,类似大口径的抬枪散弹枪。

    尽管如此,这样的大号散弹枪却并不符合崇祯皇帝心目中理想的步兵炮形象,因为它起不到一炮定乾坤的作用。

    在崇祯皇帝的构想中,这个时代最为理想的步兵炮应当如拿破仑炮一般。

    它具备强大的火力和精准度,也具备超高的射速,能够在战场上给予敌人暴风骤雨的致命攻击,让敌人根本反应不过来。

    这种新型的火炮将成为明朝军队中的最具威慑力的武器,它会让以前可怕,畏之如虎的敌人变得可笑可爱。

    标准的拿破仑十二磅青铜前装滑膛炮,它的自重仅仅只有五百五十千克而已,其长度更是短至一点八米,如此小巧轻便的体型,使得它能够轻松地被安装在两个轮子之上,只需要五六个人就可以推动它前进。

    这种青铜炮之所以如此特别,在于其所使用的材料——青铜。

    正是因为这种坚韧耐用的青铜材质,使得这门火炮具有极强的坚固性和耐久性。

    即使一直使用到报废,它也绝对不会发生炸膛的危险情况。

    曾经有一次,一名炮兵新兵在装填火药时不小心装入了两倍的药量,但令人惊讶的是,发射时巨大的动静虽然引起了军官们的警觉,但事后检查却发现青铜炮竟然毫发无损!

    而如今的这门熟铁炮,则有着一段不同寻常的来历,发明者自然是崇祯,设计者和制造者却是火炮专家孙元化。

    崇祯皇帝亲自前来观摩打炮演习,炮兵科主任孙元化急忙一路小跑来到青铜炮跟前,准备亲自操纵这门大炮。这正是要表现的大好机会,孙元化可不会错过。

    这门青铜炮可是他孙元化根据崇祯皇帝那犹如鬼画符般的草稿图,在机床上一点一滴精心打造而成的。要说也真是难为这位火炮专家了,可以凭借一张后世军工专家看了都直摇头的印象派草图,生生就仿制出了一模一样的拿破仑炮。

    这次一共试制了三门这样的青铜炮,无论是全校上下,还是崇祯本人,都将它们视为珍贵无比的宝物。

    由于这门青铜炮仍然保持着前装式滑膛炮的外形,因此它与红衣炮的操作方式基本相同。

    说实话,拿破仑的制作技术含量还是很低的,要不然也不可能靠着几张水力机床和炮厂工匠就能用手搓出来的。

    孙元化站在火炮右侧,神情专注地注视着前方。

    他挥动手中的旗帜,向手下的五名炮手发出指令。

    一名炮手迅速拿起拖把,沾湿水分后仔细擦拭炮膛,确保里面没有上次火药燃烧后的残渣残留,以免影响炮击的效果。

    另一名炮手则动作娴熟地装填火药包和圆形铁弹。

    为了让火药能够充分燃烧,最好的包装物自然是丝绸,但由于其价格昂贵,通常会使用较为经济实惠的麻布来替代。

    这次为了射击效果,用的是丝绸包裹。

    炮手熟练地将火药包从火门处扎破,并插入引信。

    与此同时,负责瞄准的炮手阎应元全神贯注地调整着刻度角。

    经过精准计算,他将角度定格在五度,然后将炮口准确地对准了前方约一千五百米处的土堆。

    那土堆上清晰可见一个用白石灰撒出的叉号标记,即使在远处也十分显眼。

    一切准备就绪,孙元化深吸一口气,准备下达最后的命令。

    炮手们各司其职,严阵以待,只待他一声令下,便可发动这惊心动魄的一击。

    值得一提的是,崇祯皇帝觉得以前那些丈啊、尺啊、寸啊之类的长度计量单位实在太过于繁琐复杂,于是他毅然决然地决定要创造出全新的长度计量单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