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 > 第350章 用心良苦

明末暴君:从收服锦衣卫开始 第350章 用心良苦

    袁崇焕,祖大寿,毛文龙,陈继盛在奏折内阐明辽东吏治现状,提出辽东各军磨蹭拖拉,敷衍塞责,建议朝廷明赏罚,严军纪,请求回辽东,辽南着力整顿官场,军中吏治腐败。

    杨肇基军旅出身,清楚赏罚分明,严明军纪的重要性,非常满意四人建议:“陛下,臣认为以力破旧弊,辽东吏治清明,军纪森严,辽东政治军事会走上正轨。

    故而,诸位大人建议尚可,祖大寿提出的辽军混编更是非常不错的计划。

    依照祖大寿的预料,整合辽东各地驻军,辽东估摸能混编出四支新军,臣认为,当务之急选拔出合适将领,即能着手开始混编军队。”

    朱由校微微颔首,视线转向孙承宗,李邦华,李春烨,朱童蒙,梅之焕。

    见状,孙承宗瞥了眼袁崇焕,祖大寿,毛文龙,陈继盛朗声说:“禀陛下,袁崇焕,祖大寿等提出的问题切实存在,但该在怎么解决,是诸将亲自回去解决,还是为避嫌便以后领兵,朝廷派三司清理辽东官场,军队?”

    闻言,袁崇焕,祖大寿,毛文龙,陈继盛面面相觑。

    孙承宗这么问,难道建议皇帝放他们回辽东。而孙承宗提出的两个解决方法,诸将更偏向辽东问题由辽东诸将亲自解决。

    少顷,袁崇焕急忙回复:“陛下,辽东事儿,让辽东诸将解决,诸将恰好和过去做切割。”

    祖大寿不甘落后出声:“陛下,巡抚所言言之有理,罪臣请求亲手治理辽东官场,恢复辽东吏治,望陛下给罪臣恕罪的机会。”

    毛文龙不敢怠慢,迅速出声附和:“罪臣亦如此。”

    朱由校聆听诸将建议,言语柔和的说:“辽东事,辽东毕,朕有合适人选。

    今日,朕来说说朕对辽东战场和建奴的看法。

    建奴出身渔猎民族,日常打猎叉鱼,战力超过游牧民族,亦超过寓兵于农的兵丁。

    恰逢建奴初代创业国力,军力处于上升期,兵勇士气蓬勃,战斗意志强悍,逢战悍不畏死。

    建奴八旗特色,曰骑兵,曰坚忍,曰重甲,曰弓矢,骑兵善于战马,战斗意志坚韧,重甲,硬弓装备率高。

    何况,无论秦汉唐,又或辽金元,新势力崛起初期,常常伴随名将辈出。

    大明经过两百余年延续,处在王朝末年,积弊成疾,沉疴难愈,开始走下坡路,两相对比辽东军事失利挺正常。

    土木堡以来,将领地位日渐低下,兵丁玩忽职守,疏于训练,遇敌战术越来越呆板,小仗小胜,大战大败。

    万历朝以来,朝廷官场党同伐异,官吏夸夸其谈,纸上谈兵。内阁晋升渠道堵塞,缺乏领兵作战经验的将领,整个朝堂从皇帝到官吏依靠幻想打仗成为主流。

    前线将领,军门世家出现,彼此互相照顾各家子弟,导致军中难以出现新鲜血液。

    九边军镇,尤其是辽东战场表现的尤为突出,以前百官认为单纯是辽东军野战打不过建奴八旗,两军野战明军要么不战而溃,要么一触即溃,要么久战不利溃退,建奴八旗却百折不挠,反复冲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适合明军,不适合八旗。

    然而,建奴八旗真的不可战胜吗?

    朕认为未必,宁锦之战,满桂,赵率教与建奴骑兵野战,便能成功击退对方。

    营州之战,满桂,金国凤,姜襄,遭遇济尔哈朗的镶蓝旗骑兵,亦能凭借出色的战术取胜。

    什么恐奴症,一触即溃,统统都是扯淡,根本原因朝廷在战略性决战表现拉垮。

    皇帝不善军务,文官不善军务,精通军务的将领报国无门,前线领兵将领缺乏严明纪律,不具备十万,数十万兵勇行动一致,坚决执行战略进攻计划的能力,进而,没法完成大规模作战。

    万历末年至天启朝以来,朝廷数次集中各路大军与建奴大战,然而,现实反复打脸,辽东乃至朝廷没有一支主动进攻消灭建奴主力的劲旅。

    近几十年,朝廷财政逐渐拮据,导致前线边军缺饷缺粮缺甲胄。

    朝廷党同伐异,对军事没有明确统一指挥,前线将领往往成为党争牺牲品。

    以至于从熊廷弼到袁应泰,从袁应泰到高第,袁崇焕,辽东各路将领对兵部甚至朕的圣旨都是想听就听,不想听便推诿扯皮,乃至置之不理。

    逢战,各路将领勾心斗角,互不相能、自行其是,磨蹭拖拉,敷衍塞责。

    各军镇将领利益不相关,各军镇将领团结一致,密切配合,跨防区战略进攻犹似纸上谈判。

    最终,不得不依依托山河分区防御,形成筑城死守的战略。

    本来以守为攻战略并没有错,在朕眼里并非防御就该被骂,进攻就该被罚,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应集中兵马,建设大凌河防线,关宁锦防线,以防建奴渡河作战的战略是上上策。

    然而,明军要想实现从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转变,到底要该怎么办。

    朕苦思冥想半年认为九边军镇边军,京营锐士必须强化纪律性,各军镇团结协作,军队施行请示报告制度。

    朝廷提拔熟悉军务,作战经验丰富的将领,保证朝廷能够协调,领导,并指挥各军镇作战。

    这半年来,朕不惜花费重金训练新兵,破格提拔前线经验丰富的将领,官吏。即希望将来战略反攻时,各军步调一致,互相配合,逢战,不论各军遇到任何困难,前线将领有任何想法,都要严格按照朝廷战略来部署具体作战战术。

    从而彻底改变见贼而逃者为上勇,望风而逃者为中勇,误听而逃者为下勇的现状。”

    闻言,无论孙承宗,李邦华,又或袁可立,袁崇焕,祖大寿,全都深刻感受到皇帝用心良苦,对政务,对军事的练达。

    一语中的点破朝廷,军队弊端,毫不留情自我批评,又痛批朝廷官吏,边军将领,进而对官场,军队作战矫正。

    关键皇帝不满于辽东战场维持现状,所有努力全为日后战略反攻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