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村情 第813章 巴拉村
热门推荐:
快穿:我靠好孕逆袭
黑西游:师父别开枪
快穿:论宿主如何拐走主角
穿成极品假金孙,全家都被我带飞
花哨
电车企业亏损百亿,我怎么还赚了
诸界碰撞,我杀出归墟
出狱后,绝色未婚妻疯狂倒贴我
哄她
、“太美妙了,太好看了。”凝香从各个角度拍了十几张这千年菩提树的照片。
特别是那只伸进石缝的手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看完千年菩提树之后,他们来到了卓玛拉康。
卓玛拉康是1300多年前的土司斯那多吉在达拥府邸后修造的一座观音庙。
因年限过久所以在原有的21尊度母经堂上进行了重建。
庙里总计陈列了21尊度母,是度脱和拯救苦难众生的一族女神。
是藏传佛教诸宗派崇奉的女性本尊群。
也是巴拉人们逢重大节日或正月十五礼佛的场地。
根据旧址分为两层。
一楼为千佛殿主尊为无量光佛或阿弥陀佛乃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石林虔诚地参拜了观音庙,凝香则在偷偷地笑,想不到这傻子居然那么信奉求神拜佛,甚至拜观音。
拜完观音,石林带着凝香来到了巴拉村。
“巴拉”一词源于藏语音译,意为自巴塘迁徙而来的藏族村落。
巴拉村坐落在香格里拉大峡谷中部的格宗雪山下、海拔2900米的山腰上,沿岗曲河谷垂直而上700米左右的地方。
巴拉村的房屋建筑是非常独特的纯藏式土墙碉楼。
墙厚楼高。
底层作畜厩。
二层作伙房、宿舍、仓库。
三层为佛堂和客房。
屋顶插着风马旗,屋顶平台设一煨桑台。
巴拉村处于海拔2900米的缓坡上,有利于雨雪淋下以便减轻对房屋的压力,碉楼式有利于收打青稞和每天的煨桑。
真的各地有各地的特色,这次让凝香大开眼界,学到了不少东西。
随后石林又带着凝香游览了香巴拉天然佛塔。
“香巴拉佛塔”屹立于巴拉格宗神山东北方,是巴拉格宗秘境主要景观之一。
天然而成的金字塔形,形似藏教里装载舍利和经卷的佛塔,被誉为“上天赐予天然而成的佛塔”。
在佛塔的前方,两座大山形似端坐诵经的喇嘛和展开的经书。
三座高山遥相呼应,誉为“佛、法、僧”三宝。
在寒风中屹立千年,守着风霜雨雪和岁月宁静。
传说中,带领仁称拉姆去寻找天堂的喇嘛最后在此修炼成仙,化为佛塔成山。
终与天堂咫尺相隔,继续守护着通往天堂的净土和在此居住的香巴拉人。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实在是太美奶了!”石林也不禁发出了一声由衷的赞叹。
石林和凝香的脚步没有停下来,刚游完香巴拉天然佛塔,又来到了格宗雪山下。
格宗雪山位于香格里拉市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交界处。
海拔5626米,是香格里拉市第一高峰。
同时也是景区最大的一座神山。
山体的坡度很大,山势险峻。
格宗雪山又称格宗奔松峰。
格宗奔松呈金字塔状,西南向的山体受气候影响,风蚀、雪蚀严重,积雪较少,山槽多为碎石。
东北侧山体4500米以上可见积雪,向上多为雪岩或冰岩混合。
4600米处有一鞍部,较为平缓。雪山主峰为锥体,坡度较大,攀爬难度较高。
相传格萨尔王的大将能青卡瓦格博曾身穿铠甲,身骑白马,手持宝剑在此与心爱的姑娘结缘。
格宗雪山就是姑娘的陪嫁,两人在此相伴到老,与世隔绝。
除了看景,石林和凝香还听到了有关巴拉村的传说。
相传1300多年前,一位叱咤风云的藏族部落首领斯那多吉。
为了追寻他因厌倦了战争而随老喇嘛离家的妻子—仁称拉姆。
他放弃财富。
放弃了权力。
放弃了广茂的疆土。
只为寻找一个远离战争,与世无争的人间圣地。
斯那多吉带着他的部族,循着仁称拉姆的步伐,从遥远的巴塘一路南下,来到巴拉并定居下来。
从此,巴拉村便成为斯那多吉家族理想的家园,在历经祖祖辈辈后成为原住居民。
石林和凝香接着来了普达措国家公园。
迪庆州普达措国家公园,简称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红坡村。
处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
距香格里拉城区22千米,总面积约1313平方千米。
普达措国家公园范围内最高点海拔4670米,最低点海拔2347米。
有多处断层崖、林间小涧、深沟峡谷等独特小景交错分布。
包含了较为原始完整的森林灌丛、高山草甸、湿地湖泊、地质遗迹、河流峡谷生态系统等
他们大概游览下之后便来到了噶丹·松赞林寺。
噶丹·松赞林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
也是康区有名的大寺院之一。
还是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
在整个藏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小布达拉宫”。
香格里拉就是雪山多,游完小布达拉宫,接下来又接着看雪山。
石卡雪山位于香格里拉县建塘镇西南,青藏高原东南缘。
距县城7.34千米,海拔4449.5米,属季节性雪山。
石卡雪山景区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距香格里拉机场最近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也是迪庆高原唯一具备观光条件的立体性生态文化旅游景区。
看完了石卡雪山,石林携着凝香来到碧塔海自然保护区。
碧塔海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中甸县东部,距县城25公里。
保护区以碧塔海为中心,总面积840平方公里。
碧塔海长约3公里,宽约1公里,藏语称碧塔海为碧塔德错。
碧塔意为牛毛毯,德为魔,错为海。
碧塔海素被称为高原明珠。
湖面海拔3538米,历史上曾经是被水淹没的凹陷地带,第四纪随西藏高原强烈抬升形成高原湖。
“这些地方看似很新鲜,很好玩,但让我长期住在这里,我可住不惯。”游完碧塔海保护区后,凝香对石林说。
“为什么?”石林问她。
“我想海青了!”凝香嗫嚅着说。
“真的吗?你确定?”石林又问了句。
“我想我们的孩子了!”
特别是那只伸进石缝的手更是让人难以忘怀。
看完千年菩提树之后,他们来到了卓玛拉康。
卓玛拉康是1300多年前的土司斯那多吉在达拥府邸后修造的一座观音庙。
因年限过久所以在原有的21尊度母经堂上进行了重建。
庙里总计陈列了21尊度母,是度脱和拯救苦难众生的一族女神。
是藏传佛教诸宗派崇奉的女性本尊群。
也是巴拉人们逢重大节日或正月十五礼佛的场地。
根据旧址分为两层。
一楼为千佛殿主尊为无量光佛或阿弥陀佛乃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
石林虔诚地参拜了观音庙,凝香则在偷偷地笑,想不到这傻子居然那么信奉求神拜佛,甚至拜观音。
拜完观音,石林带着凝香来到了巴拉村。
“巴拉”一词源于藏语音译,意为自巴塘迁徙而来的藏族村落。
巴拉村坐落在香格里拉大峡谷中部的格宗雪山下、海拔2900米的山腰上,沿岗曲河谷垂直而上700米左右的地方。
巴拉村的房屋建筑是非常独特的纯藏式土墙碉楼。
墙厚楼高。
底层作畜厩。
二层作伙房、宿舍、仓库。
三层为佛堂和客房。
屋顶插着风马旗,屋顶平台设一煨桑台。
巴拉村处于海拔2900米的缓坡上,有利于雨雪淋下以便减轻对房屋的压力,碉楼式有利于收打青稞和每天的煨桑。
真的各地有各地的特色,这次让凝香大开眼界,学到了不少东西。
随后石林又带着凝香游览了香巴拉天然佛塔。
“香巴拉佛塔”屹立于巴拉格宗神山东北方,是巴拉格宗秘境主要景观之一。
天然而成的金字塔形,形似藏教里装载舍利和经卷的佛塔,被誉为“上天赐予天然而成的佛塔”。
在佛塔的前方,两座大山形似端坐诵经的喇嘛和展开的经书。
三座高山遥相呼应,誉为“佛、法、僧”三宝。
在寒风中屹立千年,守着风霜雨雪和岁月宁静。
传说中,带领仁称拉姆去寻找天堂的喇嘛最后在此修炼成仙,化为佛塔成山。
终与天堂咫尺相隔,继续守护着通往天堂的净土和在此居住的香巴拉人。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实在是太美奶了!”石林也不禁发出了一声由衷的赞叹。
石林和凝香的脚步没有停下来,刚游完香巴拉天然佛塔,又来到了格宗雪山下。
格宗雪山位于香格里拉市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得荣县交界处。
海拔5626米,是香格里拉市第一高峰。
同时也是景区最大的一座神山。
山体的坡度很大,山势险峻。
格宗雪山又称格宗奔松峰。
格宗奔松呈金字塔状,西南向的山体受气候影响,风蚀、雪蚀严重,积雪较少,山槽多为碎石。
东北侧山体4500米以上可见积雪,向上多为雪岩或冰岩混合。
4600米处有一鞍部,较为平缓。雪山主峰为锥体,坡度较大,攀爬难度较高。
相传格萨尔王的大将能青卡瓦格博曾身穿铠甲,身骑白马,手持宝剑在此与心爱的姑娘结缘。
格宗雪山就是姑娘的陪嫁,两人在此相伴到老,与世隔绝。
除了看景,石林和凝香还听到了有关巴拉村的传说。
相传1300多年前,一位叱咤风云的藏族部落首领斯那多吉。
为了追寻他因厌倦了战争而随老喇嘛离家的妻子—仁称拉姆。
他放弃财富。
放弃了权力。
放弃了广茂的疆土。
只为寻找一个远离战争,与世无争的人间圣地。
斯那多吉带着他的部族,循着仁称拉姆的步伐,从遥远的巴塘一路南下,来到巴拉并定居下来。
从此,巴拉村便成为斯那多吉家族理想的家园,在历经祖祖辈辈后成为原住居民。
石林和凝香接着来了普达措国家公园。
迪庆州普达措国家公园,简称普达措国家公园,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建塘镇红坡村。
处于滇西北“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中心地带。
距香格里拉城区22千米,总面积约1313平方千米。
普达措国家公园范围内最高点海拔4670米,最低点海拔2347米。
有多处断层崖、林间小涧、深沟峡谷等独特小景交错分布。
包含了较为原始完整的森林灌丛、高山草甸、湿地湖泊、地质遗迹、河流峡谷生态系统等
他们大概游览下之后便来到了噶丹·松赞林寺。
噶丹·松赞林寺是云南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
也是康区有名的大寺院之一。
还是川滇一带的黄教中心。
在整个藏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被誉为“小布达拉宫”。
香格里拉就是雪山多,游完小布达拉宫,接下来又接着看雪山。
石卡雪山位于香格里拉县建塘镇西南,青藏高原东南缘。
距县城7.34千米,海拔4449.5米,属季节性雪山。
石卡雪山景区是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距香格里拉机场最近的综合性旅游景区。
也是迪庆高原唯一具备观光条件的立体性生态文化旅游景区。
看完了石卡雪山,石林携着凝香来到碧塔海自然保护区。
碧塔海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中甸县东部,距县城25公里。
保护区以碧塔海为中心,总面积840平方公里。
碧塔海长约3公里,宽约1公里,藏语称碧塔海为碧塔德错。
碧塔意为牛毛毯,德为魔,错为海。
碧塔海素被称为高原明珠。
湖面海拔3538米,历史上曾经是被水淹没的凹陷地带,第四纪随西藏高原强烈抬升形成高原湖。
“这些地方看似很新鲜,很好玩,但让我长期住在这里,我可住不惯。”游完碧塔海保护区后,凝香对石林说。
“为什么?”石林问她。
“我想海青了!”凝香嗫嚅着说。
“真的吗?你确定?”石林又问了句。
“我想我们的孩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