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替身农妇养娃记 > 第100章 师父定当倾囊相授

替身农妇养娃记 第100章 师父定当倾囊相授

    周家的堂屋里,大家吃完饭食,吴氏就端来泡好的浓茶。

    董梅接过茶碗,“叔,今儿借着工坊开张的喜事儿,想请您做个见证。”她看了一眼秋菊,接着道:“我的三个女儿早已拜秋菊姐姐为师,还未行拜师之礼。”

    据她了解,一般这儿的孩子拜师都是要请个体面的见证人,再行拜师之礼,规格高点的,可在宗祠举行。

    虽然秋菊早以师父之名教孩子们,孩子们也视她为老师。但是董梅觉得必须有一个庄严的仪式,让孩子们正式跪拜她们的老师,这也是一种传承。

    李勇瞧瞧三个孩子,又瞧瞧秋菊,见秋菊满脸震惊地看着董梅,附近十里八乡的普通人家,还没见哪个女人受过拜师之礼。

    纵是妇人之间学个绣花缝衣之类的,无非就是两下商量好了,也没见人这么重视。

    可见姜秋菊必有真本事,否则怎入得了梅娘的眼?

    “好好好!”李勇一连说了三个好,“今天双喜临门,叔真是高兴。”李勇转向董梅道。

    “姐姐,拜托了!”董梅郑重地向秋菊行了礼。

    秋菊愣了一会儿,上前扶住她,没有任何的言语,但那双黑亮的眼睛里却又仿佛包含了坚定的承诺。

    这时众人都纷纷点头,青莲姐妹规规矩矩站在一旁,也都明白了娘亲的意思。

    “姜先生,请上座。”李勇挥手道。

    秋菊看了看李勇,颔首致意,大大方方地走到上座,慢慢转身,缓缓坐下。

    董梅走到孩子们面前,给她们一一整理仪容,“姜先生是你们的老师,最近跟着先生,你们都长进许多。往后一定要敬她爱她!晓得?”

    姐妹仨认真点头,走到秋菊面前。

    “跪。”

    “拜。”

    李勇一旁主持礼仪,孩子们行三叩首大礼。青莲代妹妹们给秋菊敬了一碗茶。

    不知什么时候,吴氏端来一托盘,上面摆放着董梅备好的拜师礼,一套衣服,一个红包,其实就是一个红色的木匣子,特意请周树根做的。

    木匣子里装了十两银子。

    董梅跟秋菊提过学费也就是束修的事情,总是被她回绝。

    不得不说,古代人在金钱方面看得很淡,跟她提钱的事情似乎把她看轻了似的。这也是董梅之所以举行拜师仪式的初衷之一,有了正式的师徒名分,秋菊也就不好推辞束修了。

    李勇接过托盘,一过手他大致能知道木匣子里的分量,看了眼董梅,行事大气,一般的男人也未必有这气魄。

    他把托盘递给青莲,青莲双手奉上,“先生辛苦了。”孩子们异口同声道。

    秋菊接过托盘,这衣服的布料正是她陪着一起买的,怪不得当初梅娘执意要她选,原来早备好了的。

    看着边上的红色匣子,秋菊心里苦笑,看来不收银子她是不乐意的,也罢!

    “青莲,青柳,青禾,从今往后,师父定当倾囊相授。”秋菊看了看孩子们,“不过,你们务必用心学习。”

    “是。”孩子们认真答道。

    “太好了,秋菊,你可是这十里八乡唯一的女先生了,真是了不得了!”曹氏也兴奋不已。

    “姐姐,我太高兴了,今天咱家双喜临门啊!”耳边传来梅娘的激动的声音。

    接着董梅又拿来一大礼包,递给李勇,这是特意为见证人准备的。能请来里长当见证人,在村里可算是最高规格了。

    待董梅回到茅屋,橘黄色的晚霞映在天边了。李金娇母子早就等在院里,帮着把院里的菜浇浇水。

    得知豆腐工坊开张,她也跟着高兴起来。

    “嫂子,我有个事情,得请您帮我拿个主意。”

    蹲点卖货一个多月,她在三岔口那赚到了点名声。她想着在那处盖个小房子,弄出个铺子,卖些卤菜,豆腐皮、腐竹等,外带弄点山货、特产、应急之物最是合适。

    不错!进步挺快的,练摊升级到店铺了。

    董梅瞧着李金娇,要说她这身子换了芯子变化大是情有可原。可是李金娇近来变化也不小,做事果断,生意上也摸出了点名堂,日子越发红火。

    姑嫂俩一合计,很快就定了下来。

    却听见她长叹一口气。

    前几天,李金娇听说钱氏生病,特意带来礼物去了李家院探望。

    没心没肺的王氏接过礼品,热情引她进屋,本以为婆婆见到小姑子会高兴。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一点儿没错。”罗氏一脸冷漠。

    床上躺着的钱氏听声也披着衣服出了门,“金娇,别听娘这么说,其实她比谁都惦记你。”

    钱氏脸色稍有倦容,体态还丰盈了不少,看来没什么大病。李金娇稍稍客套了几句,转身就要离开。

    要说前几年遇着类似情况她是不会去的,如今在外闯荡,有些事反倒不那么在意。那毕竟是生养她的家,她做不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地步。

    她知道罗氏心里的疙瘩,只要她跟梅娘有来往,罗氏是不会原谅她的。

    那又怎么样呢?

    她尽她的心罢了。

    钱氏拉住她,劝解她别跟罗氏置气,说了不少罗氏以前疼爱她的事情,又拐弯抹角地打听她卖货的事情。

    金娇也不藏着,只道日子比以前好过,能吃饱饭,养活孩子。

    那也不少了,要知道,陈家可是一年里有半年光景揭不开锅,另半年也仅能吃个半饱。何况陈家那两半大小子,紧着吃一顿能吃掉半锅饭。

    如今李金娇说能养活孩子,有饱饭吃,看来她卖货赚得比她婆媳两都多。

    “他小姑啊,咱家的卤菜味道如今也改进了,味道还是不错的。”钱氏铺垫了一箩筐话,这才开口说正事。

    “你在三岔口卖货,都是一锤子买卖,南来北往的人,要不也帮家里带点货去卖了?”钱氏试探道。

    “这话不对,我一直卖大嫂的卤菜才赚了点,若是乍一换味道,不出三日,我的买卖就得黄了。”李金娇直言道。

    罗氏听得刺耳朵,她尖锐道:“死丫头,你胳膊肘到底往哪儿拐的,从小到大我就告诫你,她不是你大嫂,眼前的才是你的嫂子。”

    “没良心的货,亲疏远近都分不清楚!”罗氏越说越来气,“你要是不跟那边断了来往,往后就别进这个门!”

    “娘,您别置气,梅娘跟我们还是一家人,别让她姑在中间为难。”

    快速走到院门口的李金娇,听着背后钱氏识大体的话,不屑地“哼”了一声。

    想到这,李金娇担心道:“嫂子,您这卤菜的方子可得看紧了!我娘她们做的卤菜我也尝了,要没您这边的比着,兴许还能成。”

    “看来你这胳膊肘真的拐我这边了?”董梅打趣道。

    “您还有心思那我开玩笑?”

    罗氏能琢磨卤菜,那是她的本事,只要她行得正那都是令人佩服的。就怕她心思不正,想窃取她这边的配方。

    如今镇子上也开始冒出别的卤菜了,暂时还没形成规模,不出两月,定然会有更多的卤菜上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