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农妇养娃记 第102章 丫头,可满意
自用了姜家灶屋,茅屋可算是清净了些。
接下来几日董梅偶尔去豆腐作坊看看,芸娘也不像以前那样跟她客气,跟她亲近了不少。
两家的女儿们早已成了好朋友,一有机会,青莲青柳就教苦杏姐妹认字,她们尝尝蹲在地上划拉许久。走时还叮嘱苦杏,得空就看看地上留下的字。
“苦杏姐姐,我们一天教你两个字,一年下来你能学五六百个字呢。”青柳心里打着算盘道。
“真的?”苦杏眼里满是星星,手却熟练地往磨盘里灌胖豆子。
“可不?你学会了,再教芸姨,多好。”
“我娘也要学吗?”
“当然,我娘都在学。”青禾歪着脑袋接了一嘴,她娘可是说过,要跟她们一起学。“我娘可厉害了,看一眼就会,没人比得了。”
这话被正磨豆腐的黑妹听见了,心下一琢磨,怪不得梅娘最近变了许多,原来是学了字,她叫住提着木桶的大头,“儿子,要不你也跟着莲儿识字?”
“娘,我一见那些字,头就晕,还不如打拳爽快。”说完麻溜地干活去了。
惹得青柳哈哈大笑。
如今曹吴二人在作坊忙活,只到晚上才得空去茅屋看看董梅,今日得见董梅来了作坊,又是一番叮嘱。
只叹她的身子还没显现孕妇的丰盈,原本梅娘的底子差。其实肚子已经隆起了一点,只是隔着宽松的衣服不显罢了。
她今日出门,主要是去周扁头家,来作坊不过是顺道的事。
周扁头家的院子,俨然成了一个小型的竹编作坊了。已经有几个汉子在劈竹子,李勇也撸起袖子,一旁指指点点地说些什么。
见到董梅母女进屋,李勇赶忙迎了过来。
他从胸前掏出一张纸,递给董梅。上面写着大致的计划,需要的工人。更详细的是,他跟周扁头商量过,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什么样的工人,做力气活的、精巧活的,需要手脚麻利的等等。
“叔,您这安排,极好。”董梅不停点头,有些建议也一一跟他沟通,“我今儿来,就是看看那套成品,明个拉去镇上,看看反应。”
“这边的活就靠您了,我只关注一点,那就是活一定要做好,一定要按照扁头叔的意思办,得先过了他这关才行。”董梅摸着这套成品,上了桐油,手感光滑,也光亮许多。
“丫头,可满意?”老头子伸手道,他可是记得,这丫头说过这套满意的话,后续图纸才给看。
乍一听说办作坊,他可高兴了。还给两成分子,他就更高兴了,倒不是为了钱。
他自个痴迷竹编藤编等手艺,如今有人赏识,被人看重,尽管已是日暮之人,也难掩内心的喜悦啊。
董梅瞧着老头儿一副傲娇的模样,“满意,大大的满意。”她拿出备好的图纸,老头小心翼翼接过去,生怕弄坏了似的。
“叔,往后可得受累了。您啊,地里的活就别管了,都交给我那三个弟弟。您只要把这摊子事儿管好就行,所有的物件都得您长眼,否则拿出去买不起价钱可麻烦了。”董梅再次叮嘱老头。
“丫头,放心吧。他要是看不惯的活,准给人拆了的。”陈婆子端着水缓缓过来。
青莲赶紧接过水,扶着老太太走过来。
“我呀,就怕他把人得罪光了。”陈婆子拉着董梅坐下,“到时候误了你的事。”
都是乡里乡亲的,谁跟谁没点牵扯呢?
“放心吧,有我在呢。”李勇道,老太太说得有道理,这方面还得是他镇着才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把每道工序的质量要求写下来,到时候有章可循,也就没那么多纠葛了。
每个工人都得签字画押,这样双方都有好处。
李勇听着董梅讲述,真佩服她脑袋怎么转得那么快,一下子想出这么多招数。
最让他感兴趣的一个词就是“正规”。
要让做活的人觉得心安,这作坊能养活他们,而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甚至比地里的庄稼还重要。
这些章程可以约束他们,奖罚分明,一切看起来都很正规。
临走之时,董梅不忘向李勇借牛车一用,以便明日装家具去镇子。
***
姜家铺子前,姜春生好奇地看着牛车上的桌椅,轻盈却不失稳当,看着别致。跟一般家里厚重的木桌子完全不同,且配上了绣花棉垫子,舒适又风雅。
定会好卖!
“梅娘,这套桌椅你打算卖价几何?”姜春生问道,想必不便宜。
这也是董梅需要他提点的地方。
这套桌椅单凭周扁头一人制作,七八日便能完工,按照周树根一天的木匠活工钱五十钱计算,工费也就四百钱,加上材料费一共约莫五百钱。
若是流水作业,成本还能降三成,不超过四百钱。
“从工坊出价八百钱,售卖价一千五百钱左右,叔觉得如何?”董梅道。
姜春生点点头又摇摇头,“梅娘啊,这利润可要加一倍以上才行,按说价格低,肯定好卖。但是物以稀为贵,这头一份的价格应当高些。”
听他这么说,董梅倒放心了。
作坊比不得卤菜生意,那是可持续发展的。她不想先头暴利后边降价,这古代各方面物价都较为稳定,生意还是慢慢做稳妥些。
“嗯……”姜春生点点头。
“梅娘,到里头坐,一路颠簸,先歇会。”于氏瞪了一眼自家男人,每次梅娘一来,都问这问那的,不知道多体谅些。
那边志明哥仨卸了姜家的货,正赶着牛车离开,董梅上前嘱咐道:“你们忙完直接回家,我这边有姜姐姐在,放心吧。路上当心,任何时候,自身安全都得放第一位,明白吗?”
他们点点头,赶着牛车上路了。
女人总是感情细腻些,于氏眼里闪烁这光,这哥仨每日来送货,做事踏实,甚是礼貌,这才跟了梅娘几日啊,人就调教得如此好。
“嫂子,这都是他们自个争气,原本就是秉性纯良的孩子。”董梅看着于氏,知道她心里怎么想的,“反倒是他们帮了我大忙。”
于氏摇摇头,“终归是你先对他们好的,这可是天大的福报啊!”她瞥见敬庭跟着她们,这孩子也想跟梅娘聊聊,自从结交梅娘之后,他们家里常常谈论董梅以及她的女儿们。
“婶子,刚送来的新式卤菜味道甚好。”敬庭先一步上前,把椅子放好。
接下来几日董梅偶尔去豆腐作坊看看,芸娘也不像以前那样跟她客气,跟她亲近了不少。
两家的女儿们早已成了好朋友,一有机会,青莲青柳就教苦杏姐妹认字,她们尝尝蹲在地上划拉许久。走时还叮嘱苦杏,得空就看看地上留下的字。
“苦杏姐姐,我们一天教你两个字,一年下来你能学五六百个字呢。”青柳心里打着算盘道。
“真的?”苦杏眼里满是星星,手却熟练地往磨盘里灌胖豆子。
“可不?你学会了,再教芸姨,多好。”
“我娘也要学吗?”
“当然,我娘都在学。”青禾歪着脑袋接了一嘴,她娘可是说过,要跟她们一起学。“我娘可厉害了,看一眼就会,没人比得了。”
这话被正磨豆腐的黑妹听见了,心下一琢磨,怪不得梅娘最近变了许多,原来是学了字,她叫住提着木桶的大头,“儿子,要不你也跟着莲儿识字?”
“娘,我一见那些字,头就晕,还不如打拳爽快。”说完麻溜地干活去了。
惹得青柳哈哈大笑。
如今曹吴二人在作坊忙活,只到晚上才得空去茅屋看看董梅,今日得见董梅来了作坊,又是一番叮嘱。
只叹她的身子还没显现孕妇的丰盈,原本梅娘的底子差。其实肚子已经隆起了一点,只是隔着宽松的衣服不显罢了。
她今日出门,主要是去周扁头家,来作坊不过是顺道的事。
周扁头家的院子,俨然成了一个小型的竹编作坊了。已经有几个汉子在劈竹子,李勇也撸起袖子,一旁指指点点地说些什么。
见到董梅母女进屋,李勇赶忙迎了过来。
他从胸前掏出一张纸,递给董梅。上面写着大致的计划,需要的工人。更详细的是,他跟周扁头商量过,每一个步骤都需要什么样的工人,做力气活的、精巧活的,需要手脚麻利的等等。
“叔,您这安排,极好。”董梅不停点头,有些建议也一一跟他沟通,“我今儿来,就是看看那套成品,明个拉去镇上,看看反应。”
“这边的活就靠您了,我只关注一点,那就是活一定要做好,一定要按照扁头叔的意思办,得先过了他这关才行。”董梅摸着这套成品,上了桐油,手感光滑,也光亮许多。
“丫头,可满意?”老头子伸手道,他可是记得,这丫头说过这套满意的话,后续图纸才给看。
乍一听说办作坊,他可高兴了。还给两成分子,他就更高兴了,倒不是为了钱。
他自个痴迷竹编藤编等手艺,如今有人赏识,被人看重,尽管已是日暮之人,也难掩内心的喜悦啊。
董梅瞧着老头儿一副傲娇的模样,“满意,大大的满意。”她拿出备好的图纸,老头小心翼翼接过去,生怕弄坏了似的。
“叔,往后可得受累了。您啊,地里的活就别管了,都交给我那三个弟弟。您只要把这摊子事儿管好就行,所有的物件都得您长眼,否则拿出去买不起价钱可麻烦了。”董梅再次叮嘱老头。
“丫头,放心吧。他要是看不惯的活,准给人拆了的。”陈婆子端着水缓缓过来。
青莲赶紧接过水,扶着老太太走过来。
“我呀,就怕他把人得罪光了。”陈婆子拉着董梅坐下,“到时候误了你的事。”
都是乡里乡亲的,谁跟谁没点牵扯呢?
“放心吧,有我在呢。”李勇道,老太太说得有道理,这方面还得是他镇着才行。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把每道工序的质量要求写下来,到时候有章可循,也就没那么多纠葛了。
每个工人都得签字画押,这样双方都有好处。
李勇听着董梅讲述,真佩服她脑袋怎么转得那么快,一下子想出这么多招数。
最让他感兴趣的一个词就是“正规”。
要让做活的人觉得心安,这作坊能养活他们,而不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甚至比地里的庄稼还重要。
这些章程可以约束他们,奖罚分明,一切看起来都很正规。
临走之时,董梅不忘向李勇借牛车一用,以便明日装家具去镇子。
***
姜家铺子前,姜春生好奇地看着牛车上的桌椅,轻盈却不失稳当,看着别致。跟一般家里厚重的木桌子完全不同,且配上了绣花棉垫子,舒适又风雅。
定会好卖!
“梅娘,这套桌椅你打算卖价几何?”姜春生问道,想必不便宜。
这也是董梅需要他提点的地方。
这套桌椅单凭周扁头一人制作,七八日便能完工,按照周树根一天的木匠活工钱五十钱计算,工费也就四百钱,加上材料费一共约莫五百钱。
若是流水作业,成本还能降三成,不超过四百钱。
“从工坊出价八百钱,售卖价一千五百钱左右,叔觉得如何?”董梅道。
姜春生点点头又摇摇头,“梅娘啊,这利润可要加一倍以上才行,按说价格低,肯定好卖。但是物以稀为贵,这头一份的价格应当高些。”
听他这么说,董梅倒放心了。
作坊比不得卤菜生意,那是可持续发展的。她不想先头暴利后边降价,这古代各方面物价都较为稳定,生意还是慢慢做稳妥些。
“嗯……”姜春生点点头。
“梅娘,到里头坐,一路颠簸,先歇会。”于氏瞪了一眼自家男人,每次梅娘一来,都问这问那的,不知道多体谅些。
那边志明哥仨卸了姜家的货,正赶着牛车离开,董梅上前嘱咐道:“你们忙完直接回家,我这边有姜姐姐在,放心吧。路上当心,任何时候,自身安全都得放第一位,明白吗?”
他们点点头,赶着牛车上路了。
女人总是感情细腻些,于氏眼里闪烁这光,这哥仨每日来送货,做事踏实,甚是礼貌,这才跟了梅娘几日啊,人就调教得如此好。
“嫂子,这都是他们自个争气,原本就是秉性纯良的孩子。”董梅看着于氏,知道她心里怎么想的,“反倒是他们帮了我大忙。”
于氏摇摇头,“终归是你先对他们好的,这可是天大的福报啊!”她瞥见敬庭跟着她们,这孩子也想跟梅娘聊聊,自从结交梅娘之后,他们家里常常谈论董梅以及她的女儿们。
“婶子,刚送来的新式卤菜味道甚好。”敬庭先一步上前,把椅子放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