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身农妇养娃记 第109章 志明多大了
热门推荐:
仙缘逆旅:林逸的传奇
武侠神之江湖角色无敌
钻石劫
北宋末年的风流王爷
娘娘娇弱,被暴戾皇帝捧在掌心宠
和毛茸茸无障碍沟通,农场被带飞
从炼丹术开始肝熟练度
萧先生,借个婚
重生六零姑娘有点颠
汪氏听闻此事,那是相当赞成。
“她两手巧,肯定学得好。”汪氏道,她见过上次的棉垫子和靠垫,做起来不难,针脚匀称些就可。
“婶子,有什么两难之事?”见她似乎有话要说。
她的二儿媳针线活倒是可以,还有娘家侄女绣活做得也好,不知……就怕人手够了,让董梅为难。
董梅笑道:“婶子,我就缺这样的人。你叫她们去秀云家,直接跟她说,好些事我也不清楚,都是秀云管着呢。”
汪氏连连点头。
“只是一点,绣工方面一定得过了秀云的眼才行。”董梅道。
“婶子明白,你放心好了。”汪氏道,最近李勇深受董梅的影响,在家也常跟两儿子聊聊那些道理,那些董梅讲过的道理。作坊里的事儿,谁都讲不得情面,惟有活干漂亮了才能赚钱,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李勇的两儿子,在作坊也是普通工人,跟大家做一样的事,且比别人更加卖力。大家都看在眼里,更没有偷懒的由头了,也跟着卖力干。
这样一来,李勇管理起来顺当多了。
做绣活也是这个道理,汪氏非常明白。
“婶子,您可真是个通透人儿。”董梅道,她能明白这层道理真是难得。
“婶子,您有空多来坐坐,省得我姐一天到晚地画图,伤脑筋。”志明端来刚卤好的花生,又从灶屋泡了碗茶来。
汪氏笑得咧开了嘴,“唉,得空来。”毫不夸张地说,她看志明有点丈母娘看女婿的味道,越看越喜欢。
她凑近董梅,低声问道:“志明多大了?”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她老夸志明呢。志明十六岁,按照这儿的风俗,可以娶亲了。但是董梅不希望他们过早地成家,毕竟心智不太成熟,多多磨炼,等有了担当责任再成家也不晚。
“是这个理儿。”汪氏道,她也没具体说明是帮哪家姑娘看的,只道她也不急,过个两三年再说。
再多的,董梅也不好说什么。毕竟兄弟三人才来不久,性情也只是大致了解。
她也没想过他们能拿她当亲姐,她收留他们,尽量培养他们,也算是他们之间的特殊缘分吧。
进村的路上,一辆马车疾驰而来。
“师父,您别催啊,前面就到了。”赶车的正是周平,里面坐着他师父。
张裕掀开帘子,正好瞧见养殖场,赶紧叫停了周平。
他没见过谁养牲畜用这么大地盘的,这事儿他早听说过的,但真的见到的还是不免惊叹。
正到门口,却被大宝挡住了去路。
“大宝,是我啊,你瞧瞧。”周平挡在张裕身前,朝里喊:“三儿,三儿。”大宝即在此,青禾定然在附近。
此时青禾正在里头喂鸡呢,哪听得见喊声。出来的是青莲,她叫开了大宝。周平师徒才大踏步参观起养殖场来。
鸡舍里好不热闹,鸡仔们排成一排,挤在长长的竹槽边上啄食
喂食的青禾非常认真,瞧着哪个又抢食了,立马呵斥:“别抢了!再抢的话罚你没晚饭吃。”
“师父,平哥哥,我娘在那边。”青莲道,指着对面的猪舍,“刚刚有人送来了猪仔,我娘正在那边安排呢。”
“莲儿,那我们过去了,晚点我找你们去。”周平跟在张裕后头,回过头道。
“你忙去吧,我和柳儿要去割猪草呢。”十头猪呢,可劲儿喂,养大了了能有几十两收入呢,这是以前都不敢想的事情。
以前李家的猪食都是姐妹两包的,每日各三大篓子猪草,雷打不动的。
春日的阳光照着小木屋,廊下的妇人着青黑旧衣裙,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一切都是那么祥和,让人移不开眼睛。
张裕示意周平不要打搅,他绕着猪圈看了个仔细。
猪圈内,卖猪仔的客人帮着安顿好,又讲了不少养猪经验。并承诺,往后有什么养猪难题都可以去找他们。董梅可是他们的大客户,还从没见过一下子要了十头猪的,且听说,这不过是个开头,往后要的猪仔怕是他们一家都不够的。
“姐姐,这人甚有经验,往后多多讨教,必不出乱子。”梅娘养过多年的猪,只要猪不生病,那就是稳赚不赔的。
待董梅出了猪圈,才见着张裕和周平。
周平赶忙替她送送卖猪仔的客人出门。
张裕这才开口道:“李娘子好手笔,这么大的场子,着实让张某佩服。”
“张老板,谬赞了。我们农户人家,养几头猪不过是费些力气。到了年尾,能给孩子添件新衣,能让她们碗里多块肉罢了。”董梅道,说着陪张裕随便逛了逛。
在这儿养猪铁定发不了大财,但是较为稳妥,能过上安稳日子。就这也是多数人为之奋斗一生,都难以达到的。
出了篱笆门,董梅就被路边的马车吸引住了,这可相当于前世的宝马啊。心想,盖了房子首要一件事就是买车。
“李娘子,若是买马的话,张某倒是可以效力。”张裕道。
如今还买不起马车,之前她也打听过,一匹普通的车马起价三十两银子以上,好马那就不是能用银子衡量的。
再加上车子,还得费钱饲养等,不是一般人家用得起的。
她摇摇头,笑道:“若有需要,那就有劳张师傅了。”
董梅带着周平师徒直接去了豆腐作坊。
远远地就闻到一股子豆香味,“琅山豆制品工坊”的牌子已经挂起来了,看起来还真像那么回事。
满院子的竹竿上都晾晒着腐竹和豆腐皮,苦菜举着竹竿不停摇晃,一边赶着什么。日头正大,倒没有蝇子什么的,偶尔有些鸟也会飞来啄一下。
吴氏才想到扎个竹竿子,叫苦菜赶赶,一日给她五个钱。芸娘听后感动得不得了,就是不给钱,叫苦菜赶鸟也是应该的。
“张老板,这腐竹晒个三四日便好,妥善保存能放半年到一年的样子。”董梅道,“味道嘛,中午您尝过就知道了。”
张裕道:“不用尝便知,定然好吃。”
作坊里面,曹吴二人把作坊打理得井井有条。七八人在忙活,处理铁头父子,其他都是妇人。见董梅带着贵客到来,大家都停下行礼。
“李娘子,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张裕指着大大的平底锅和奇怪的灶台问道。
董梅瞥了一眼周平,周平委屈地摇摇头,他可没多嘴。不过这事哪瞒得过他师父啊。
她点点头道:“算是吧,也是跟我二婶学的。”她朝曹氏挤挤眼,接着道:“如今工坊有十多种豆制品,这都是我二婶琢磨出来了。”
“她就是靠着豆腐独自养大一双儿女的,我只不过是帮着把这生意做大罢了。”这些事安在曹氏身上最合适不过了,那边曹氏也朝她眨眼示意。
“不错不错!”张裕这看看,那瞧瞧,“你们忙,别耽搁了。”
“她两手巧,肯定学得好。”汪氏道,她见过上次的棉垫子和靠垫,做起来不难,针脚匀称些就可。
“婶子,有什么两难之事?”见她似乎有话要说。
她的二儿媳针线活倒是可以,还有娘家侄女绣活做得也好,不知……就怕人手够了,让董梅为难。
董梅笑道:“婶子,我就缺这样的人。你叫她们去秀云家,直接跟她说,好些事我也不清楚,都是秀云管着呢。”
汪氏连连点头。
“只是一点,绣工方面一定得过了秀云的眼才行。”董梅道。
“婶子明白,你放心好了。”汪氏道,最近李勇深受董梅的影响,在家也常跟两儿子聊聊那些道理,那些董梅讲过的道理。作坊里的事儿,谁都讲不得情面,惟有活干漂亮了才能赚钱,否则就前功尽弃了。
所以李勇的两儿子,在作坊也是普通工人,跟大家做一样的事,且比别人更加卖力。大家都看在眼里,更没有偷懒的由头了,也跟着卖力干。
这样一来,李勇管理起来顺当多了。
做绣活也是这个道理,汪氏非常明白。
“婶子,您可真是个通透人儿。”董梅道,她能明白这层道理真是难得。
“婶子,您有空多来坐坐,省得我姐一天到晚地画图,伤脑筋。”志明端来刚卤好的花生,又从灶屋泡了碗茶来。
汪氏笑得咧开了嘴,“唉,得空来。”毫不夸张地说,她看志明有点丈母娘看女婿的味道,越看越喜欢。
她凑近董梅,低声问道:“志明多大了?”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她老夸志明呢。志明十六岁,按照这儿的风俗,可以娶亲了。但是董梅不希望他们过早地成家,毕竟心智不太成熟,多多磨炼,等有了担当责任再成家也不晚。
“是这个理儿。”汪氏道,她也没具体说明是帮哪家姑娘看的,只道她也不急,过个两三年再说。
再多的,董梅也不好说什么。毕竟兄弟三人才来不久,性情也只是大致了解。
她也没想过他们能拿她当亲姐,她收留他们,尽量培养他们,也算是他们之间的特殊缘分吧。
进村的路上,一辆马车疾驰而来。
“师父,您别催啊,前面就到了。”赶车的正是周平,里面坐着他师父。
张裕掀开帘子,正好瞧见养殖场,赶紧叫停了周平。
他没见过谁养牲畜用这么大地盘的,这事儿他早听说过的,但真的见到的还是不免惊叹。
正到门口,却被大宝挡住了去路。
“大宝,是我啊,你瞧瞧。”周平挡在张裕身前,朝里喊:“三儿,三儿。”大宝即在此,青禾定然在附近。
此时青禾正在里头喂鸡呢,哪听得见喊声。出来的是青莲,她叫开了大宝。周平师徒才大踏步参观起养殖场来。
鸡舍里好不热闹,鸡仔们排成一排,挤在长长的竹槽边上啄食
喂食的青禾非常认真,瞧着哪个又抢食了,立马呵斥:“别抢了!再抢的话罚你没晚饭吃。”
“师父,平哥哥,我娘在那边。”青莲道,指着对面的猪舍,“刚刚有人送来了猪仔,我娘正在那边安排呢。”
“莲儿,那我们过去了,晚点我找你们去。”周平跟在张裕后头,回过头道。
“你忙去吧,我和柳儿要去割猪草呢。”十头猪呢,可劲儿喂,养大了了能有几十两收入呢,这是以前都不敢想的事情。
以前李家的猪食都是姐妹两包的,每日各三大篓子猪草,雷打不动的。
春日的阳光照着小木屋,廊下的妇人着青黑旧衣裙,脸上挂着灿烂的笑容,一切都是那么祥和,让人移不开眼睛。
张裕示意周平不要打搅,他绕着猪圈看了个仔细。
猪圈内,卖猪仔的客人帮着安顿好,又讲了不少养猪经验。并承诺,往后有什么养猪难题都可以去找他们。董梅可是他们的大客户,还从没见过一下子要了十头猪的,且听说,这不过是个开头,往后要的猪仔怕是他们一家都不够的。
“姐姐,这人甚有经验,往后多多讨教,必不出乱子。”梅娘养过多年的猪,只要猪不生病,那就是稳赚不赔的。
待董梅出了猪圈,才见着张裕和周平。
周平赶忙替她送送卖猪仔的客人出门。
张裕这才开口道:“李娘子好手笔,这么大的场子,着实让张某佩服。”
“张老板,谬赞了。我们农户人家,养几头猪不过是费些力气。到了年尾,能给孩子添件新衣,能让她们碗里多块肉罢了。”董梅道,说着陪张裕随便逛了逛。
在这儿养猪铁定发不了大财,但是较为稳妥,能过上安稳日子。就这也是多数人为之奋斗一生,都难以达到的。
出了篱笆门,董梅就被路边的马车吸引住了,这可相当于前世的宝马啊。心想,盖了房子首要一件事就是买车。
“李娘子,若是买马的话,张某倒是可以效力。”张裕道。
如今还买不起马车,之前她也打听过,一匹普通的车马起价三十两银子以上,好马那就不是能用银子衡量的。
再加上车子,还得费钱饲养等,不是一般人家用得起的。
她摇摇头,笑道:“若有需要,那就有劳张师傅了。”
董梅带着周平师徒直接去了豆腐作坊。
远远地就闻到一股子豆香味,“琅山豆制品工坊”的牌子已经挂起来了,看起来还真像那么回事。
满院子的竹竿上都晾晒着腐竹和豆腐皮,苦菜举着竹竿不停摇晃,一边赶着什么。日头正大,倒没有蝇子什么的,偶尔有些鸟也会飞来啄一下。
吴氏才想到扎个竹竿子,叫苦菜赶赶,一日给她五个钱。芸娘听后感动得不得了,就是不给钱,叫苦菜赶鸟也是应该的。
“张老板,这腐竹晒个三四日便好,妥善保存能放半年到一年的样子。”董梅道,“味道嘛,中午您尝过就知道了。”
张裕道:“不用尝便知,定然好吃。”
作坊里面,曹吴二人把作坊打理得井井有条。七八人在忙活,处理铁头父子,其他都是妇人。见董梅带着贵客到来,大家都停下行礼。
“李娘子,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张裕指着大大的平底锅和奇怪的灶台问道。
董梅瞥了一眼周平,周平委屈地摇摇头,他可没多嘴。不过这事哪瞒得过他师父啊。
她点点头道:“算是吧,也是跟我二婶学的。”她朝曹氏挤挤眼,接着道:“如今工坊有十多种豆制品,这都是我二婶琢磨出来了。”
“她就是靠着豆腐独自养大一双儿女的,我只不过是帮着把这生意做大罢了。”这些事安在曹氏身上最合适不过了,那边曹氏也朝她眨眼示意。
“不错不错!”张裕这看看,那瞧瞧,“你们忙,别耽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