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农村奋斗记 第二百六十六章 钱不经花
等到土砖围成的围墙建造好,工部的施工队也入住了工地。
工部的人主要负责指挥以及技术性问题,剩下的工人以及工头听指挥就行了。
至于饭菜以及其他,则由过来的婶子们负责。
乔庄里的村民也有过来找活儿做的,跟村长协商过后,接纳了一部分人干活儿,目前不加上工部的技术人员,差不多有三百号人了。
人多了事儿也多,当然好处也是明显的,公期进展十分快。
田青安凭着巨力杀鸡儆猴,将工地上不老实的人全都收拾了一遍,又许诺干的好了,等活儿结束之后,一人给个大红包!
等到工地上全都安静下来,没有刺头闹事儿,不听指挥了,田青安就彻底放权了,将一切事物交给了村长叔的大儿子,成田叔,村长叔剩下的几个儿子以及村里的自家人也被她分配到了不同的小队伍里,负责监视和检查工程。
这样一来,田青安终于闲了下来。
她和老娘离开了乔庄。
老娘继续跟老爹在京城的铺子里负责预定的事宜,田青安则先回了下田村。
这时候已经进入三月,天气渐渐热起来。
她先去作坊看过,长款沙发的十个类型全部做出来了,也包上了棉花和棉布。
不过负责外包的元宵告诉她,镇上和县里的棉花几乎被他们买空了,他强烈建议自己多种植棉花,不然明年,后年依旧不够用。
说完,元宵还带着她看了已经购买好的棉花种子,有十多麻袋,几乎可以种植二三十亩地了。
田青安听从了他的建议,不过不打算在村里的地里种植棉花。
棉花她有一定的了解,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哪怕是盐碱地里也能长出棉花来。
而村里的田地几乎都是肥田,是种植粮食的好地,可不能浪费在棉花上了。
山地就不错,随便买上一块儿,价格不高不说,还方便。
除了长款沙发,各种形式的书桌也做出来了,刷上了桐油和油漆,等到展厅建设好,直接运输过去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李信的订单,也不知道啥时候派人过来运走。
估摸着展厅建好能用,至少得到五月份了,所以也不急着出新,先做,到时候可选择的余地就多了。
田青安回家又拿了梳妆台和床的设计图。
这里可不是现代,运输就是一个大问题,小件儿的家具还好,大件儿的家具运输起来费时费力,还不如一开始就把木材运输到乔庄,直接在那边做出成品来。
所以,她又把床的设计图全部放下,只带着梳妆台去了。
除了她这些设计图纸,做的过程中,如果有灵感,可以随时自己设计,只要做出来能通过大家的肯定,然后再在村里找十个婶子,只要能让八个婶子们喜欢,设计就算通过,个人奖励二十两银子,设计图纸作坊也会在评估之后买下来。
作坊梁子管理的不错,十七个员工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但是剩下的后学的四十三个人还差了点儿火候,按理来说,向他们这种学徒工至少要跟着师傅学三年到五年才能出师自己单干,但是老爹得帮忙,所以这几个月只能靠他们自己以及梁子他们的指导了。
等乔庄那边的展厅、仓库修好了,到时候再加上作坊,把所有人迁移过去,当然,这边的作坊也不能空下来,等十七个员工出师了之后,可以回来带徒弟,在这边做浅加工,毕竟她的大本营在这里,买的山头也在这里,便宜的木材运输过来也一定会经过这里。
看过作坊之后,田青安立刻马不停蹄的跟着村长叔去看之前看好的山头。
几乎都在附近的村里,离着不远,因而山头也不大。
不过土质大多都不错,上面种树,底下养鸡,树给鸡提供叶子粮食,鸡粪可以肥田,一举两得。
而且村里现在依旧有一部分的人在走街串巷的卖烤鸡烤鸭,到时候就不用在别的村子买了,他们自己就能自给自足。
除了两三个小些的山头之外,还有一处大些的山,距离下田村就有些远了,有两个时辰的路,那里十分荒凉,远离人烟。
田青安第一个就pass掉了这里,山太大了,不好的管理的不说,山上有人的踪迹。不一定是山民,还有可能是土匪。
她不想去招惹,太麻烦了。
另一个也是因为路程太远了,管理不方便,她现在摊子铺开的大,但是人手太少了。
村里的人现在至少有一半是给她干活儿的,另一半自由发挥来着。
回头等现在的事物全部安定下来后,那时候就可以让剩下的村里人参与进来了。
其余的三处山头看过之后她全部买下来了,加起来一共花了五百两,一共是六百亩,三个山头差不多大,都在二百亩左右。
哎,钱太不经花了,回头要多多挣钱了。
好在这次回京交货后又有一笔收入,不然她可能真的要开源节流了。
付了钱,地契写上她的名字,在衙门里备案后,田青安就近雇了村里人砍树。
三个山头她全部转过来了,除了个别标记过的树,剩下的全部砍了,之后拉到下田村晒干,之后再浅加工。
三处山头的树看完就用了两个星期。
当然田青安也没有闲着,砍树由下田村派去的人看着,她则去了县里、京城的花市,买了几千株的树苗,又特意找了一种带刺的荆棘,沿着山边种了,这是防止有人进入破坏里面的环境以及偷盗。
等这些弄完就花了快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四月中旬了,天气越来越热。
不过山上的气候倒是十分的宜人,看着活过来的树苗,她又让人买了小鸡崽,一个山头也不多放,五百只鸡差不多,主要是放多了也看顾不过来。
然后就是守山人。
田青安依旧用了村里的人。
村里六十多岁的老大爷,老奶奶,只要身体健康的都被她请出来了,然后再加上两个附近村里的婶子们,一座山头四个人,最后再在山头附近的村子雇上几个喂鸡的。
工部的人主要负责指挥以及技术性问题,剩下的工人以及工头听指挥就行了。
至于饭菜以及其他,则由过来的婶子们负责。
乔庄里的村民也有过来找活儿做的,跟村长协商过后,接纳了一部分人干活儿,目前不加上工部的技术人员,差不多有三百号人了。
人多了事儿也多,当然好处也是明显的,公期进展十分快。
田青安凭着巨力杀鸡儆猴,将工地上不老实的人全都收拾了一遍,又许诺干的好了,等活儿结束之后,一人给个大红包!
等到工地上全都安静下来,没有刺头闹事儿,不听指挥了,田青安就彻底放权了,将一切事物交给了村长叔的大儿子,成田叔,村长叔剩下的几个儿子以及村里的自家人也被她分配到了不同的小队伍里,负责监视和检查工程。
这样一来,田青安终于闲了下来。
她和老娘离开了乔庄。
老娘继续跟老爹在京城的铺子里负责预定的事宜,田青安则先回了下田村。
这时候已经进入三月,天气渐渐热起来。
她先去作坊看过,长款沙发的十个类型全部做出来了,也包上了棉花和棉布。
不过负责外包的元宵告诉她,镇上和县里的棉花几乎被他们买空了,他强烈建议自己多种植棉花,不然明年,后年依旧不够用。
说完,元宵还带着她看了已经购买好的棉花种子,有十多麻袋,几乎可以种植二三十亩地了。
田青安听从了他的建议,不过不打算在村里的地里种植棉花。
棉花她有一定的了解,对土壤的要求不高,哪怕是盐碱地里也能长出棉花来。
而村里的田地几乎都是肥田,是种植粮食的好地,可不能浪费在棉花上了。
山地就不错,随便买上一块儿,价格不高不说,还方便。
除了长款沙发,各种形式的书桌也做出来了,刷上了桐油和油漆,等到展厅建设好,直接运输过去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部分李信的订单,也不知道啥时候派人过来运走。
估摸着展厅建好能用,至少得到五月份了,所以也不急着出新,先做,到时候可选择的余地就多了。
田青安回家又拿了梳妆台和床的设计图。
这里可不是现代,运输就是一个大问题,小件儿的家具还好,大件儿的家具运输起来费时费力,还不如一开始就把木材运输到乔庄,直接在那边做出成品来。
所以,她又把床的设计图全部放下,只带着梳妆台去了。
除了她这些设计图纸,做的过程中,如果有灵感,可以随时自己设计,只要做出来能通过大家的肯定,然后再在村里找十个婶子,只要能让八个婶子们喜欢,设计就算通过,个人奖励二十两银子,设计图纸作坊也会在评估之后买下来。
作坊梁子管理的不错,十七个员工基本上没什么问题,但是剩下的后学的四十三个人还差了点儿火候,按理来说,向他们这种学徒工至少要跟着师傅学三年到五年才能出师自己单干,但是老爹得帮忙,所以这几个月只能靠他们自己以及梁子他们的指导了。
等乔庄那边的展厅、仓库修好了,到时候再加上作坊,把所有人迁移过去,当然,这边的作坊也不能空下来,等十七个员工出师了之后,可以回来带徒弟,在这边做浅加工,毕竟她的大本营在这里,买的山头也在这里,便宜的木材运输过来也一定会经过这里。
看过作坊之后,田青安立刻马不停蹄的跟着村长叔去看之前看好的山头。
几乎都在附近的村里,离着不远,因而山头也不大。
不过土质大多都不错,上面种树,底下养鸡,树给鸡提供叶子粮食,鸡粪可以肥田,一举两得。
而且村里现在依旧有一部分的人在走街串巷的卖烤鸡烤鸭,到时候就不用在别的村子买了,他们自己就能自给自足。
除了两三个小些的山头之外,还有一处大些的山,距离下田村就有些远了,有两个时辰的路,那里十分荒凉,远离人烟。
田青安第一个就pass掉了这里,山太大了,不好的管理的不说,山上有人的踪迹。不一定是山民,还有可能是土匪。
她不想去招惹,太麻烦了。
另一个也是因为路程太远了,管理不方便,她现在摊子铺开的大,但是人手太少了。
村里的人现在至少有一半是给她干活儿的,另一半自由发挥来着。
回头等现在的事物全部安定下来后,那时候就可以让剩下的村里人参与进来了。
其余的三处山头看过之后她全部买下来了,加起来一共花了五百两,一共是六百亩,三个山头差不多大,都在二百亩左右。
哎,钱太不经花了,回头要多多挣钱了。
好在这次回京交货后又有一笔收入,不然她可能真的要开源节流了。
付了钱,地契写上她的名字,在衙门里备案后,田青安就近雇了村里人砍树。
三个山头她全部转过来了,除了个别标记过的树,剩下的全部砍了,之后拉到下田村晒干,之后再浅加工。
三处山头的树看完就用了两个星期。
当然田青安也没有闲着,砍树由下田村派去的人看着,她则去了县里、京城的花市,买了几千株的树苗,又特意找了一种带刺的荆棘,沿着山边种了,这是防止有人进入破坏里面的环境以及偷盗。
等这些弄完就花了快一个月的时间,已经四月中旬了,天气越来越热。
不过山上的气候倒是十分的宜人,看着活过来的树苗,她又让人买了小鸡崽,一个山头也不多放,五百只鸡差不多,主要是放多了也看顾不过来。
然后就是守山人。
田青安依旧用了村里的人。
村里六十多岁的老大爷,老奶奶,只要身体健康的都被她请出来了,然后再加上两个附近村里的婶子们,一座山头四个人,最后再在山头附近的村子雇上几个喂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