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三国,我抢了刘备的皇叔 第409章 推波助澜
袁绍对于刘隅的做法嗤之以鼻,如今天下未定,刘皇叔却要在长安城内搞法制那一套,实在太过可笑。
这样看来,刘皇叔还是年轻啊,或者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事情的复杂性。
且不说律令崩坏,已有数年,就算律令完备之时,何曾有人如此横行无忌?
刑不上大夫,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当年商君何等严苛,在太子获罪时,还不是把罪责转移到他师傅身上。
商君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人了。
所谓法不阿贵,不过是上位者愚弄百姓的手段罢了。
可偏偏有一些黔首,分不清真假,把梦想都当做现实,实在是可笑。
“如今天下未定,刘皇叔竟然敢让满宠横行无忌,真不怕世家大族,功勋旧臣,联合起来反对他?”
这个问题,沮授早有深思,当袁绍问起他时,他显得胸有成竹。
“刘皇叔把律令在长安推行,显然是一种试探,一种对于世家大族,权贵功勋的试探,如果他们反应的力度,在刘皇叔预估之内,他一定会不遗余力的推行。
或者更准确的说,如果这种试探能够行得通,刘皇叔的规划很可能会在整个大汉天下推行。”
袁绍有些不屑,讽刺说道:“刚占据了三州之地,就想着整个天下的律令,我应该称赞他豪气干云,还是说他无知者无畏?”
“刘皇叔一向以善于谋局着称,他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
沮授对于刘隅的做法并不意外,他缓缓解释道,“可是他还是低估了主公的雄心和实力,只要主公攻破雒阳,擒住刘皇叔,他所有的设想,都将成为一种笑柄。”
袁绍点头,对于沮授的说辞,非常受用,他把话题重新传回到长安城之上。
“听公闾这么一说,别说曹操,就算是我,也对长安城多了几分兴趣。”
“主公如果对长安有想法,可以令淳将军正面对抗关羽,再令一人绕过关羽,直取长安。”
袁绍连连点头,觉得此计甚妙。
“一旦我取下长安城后,就算曹操再有想法,也没了用武之地。”
“曹操素有大志,主公不可不防啊。”
“公闾之意,他竟然敢在我手下夺取长安?”
“一切皆有可能。”
袁绍沉默了,他开始认真琢磨曹操的问题,过了半晌,他才缓缓说道:
“曹操前来投奔,身份比较敏感,图谋长安,毕竟只是猜想,若是防备过甚?恐怕会适得其反。”
沮授说道:“主公英明,主公要防备曹操,却不需要做任何动作,只需要把他留在主公身边,让他共同对付刘皇叔,就可以让他无暇西顾。”
袁绍想了一会,觉得沮授说的有些道理。
曹操来投奔自己,若是对他实行监视,一旦被曹操发现,就有可能把曹操推向刘皇叔,这种情况是袁绍不愿意看到的。
“就依公闾之言。”
……
……
曹操回到住处,有些烦闷。
本来自己几乎已经了说服了袁绍,可沮授的反应让袁绍瞬间变了主意。
戏志才跟上来,行礼说道:“主公,沮授之所以不让主公去并州,很有可能已经看破了我们的谋划。”
曹操心中一惊,慢慢问道:“沮授此人在袁绍军中位高权重,仅次于袁绍,被他看穿我们的计谋,恐怕会对我们的谋划不利。”
他苦心孤诣谋划了这么久,自然不是真心要投靠袁绍,他自小和袁绍相识,对于袁绍有非常清醒的认知。
在曹操眼中,袁绍能有如今的权势,不过是借了袁家的底蕴罢了。
这么多年来,曹操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一直在默默关注着袁绍的情况。
对于袁绍,曹操有着自己的评价。
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划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这些弱点,就注定了袁绍走不远,更别忘了,在袁绍的对面,还站着一个巨无霸。
一个令曹操都不得不信服的巨无霸,与这样的人对决,就不能留下任何破绽。
当年的董卓是如此,如今的袁绍也是如此。
曹操不看好袁绍,并不代表他会轻视沮授。
冀州多才俊,这句话绝不是一句虚言。
自己才刚到此处,沮授就已经看穿了自己的目的,这样的眼光,也不输天下任何谋士。
“志才,你足智多谋,这件事应该如何应对?”
戏志才也感觉事情有些棘手,他沉思片刻,慢慢说道:“主公,如果想让沮授对我们的影响,做到最低,就要降低他在袁绍心中的地位。”
曹操一听,觉得有理,假如沮授能远离袁绍,就算他能看破自己的谋划,也发挥不了作用。
“志才,有何妙计,且细细说来。”
戏志才不紧不慢说道:“主公,这件事想要成功,八成就应在您那位奔走之友身上。”
“志才说的是许攸,许子远?”
“正是此人,袁绍麾下派系林立,互相看不顺眼,沮授长期占据高位,早已经被颍川一派所不容,前些时日,田丰下狱,就是颍川一派反击的结果。
田丰性格刚直,缺点太多明显,他被颍川一派,最先击倒,也在情理之中。
沮授此人老辣果敢,见识不凡,想要让他失势,显然比田丰困难无数倍。
不过许攸、郭图等人既然吹响了进攻的号角,就永远不会停下脚步,这一点并不会 因为我们的到来而改变。
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暗中推波助澜,加快他们争斗的进程。
有我们加入,就算沮授在厉害,恐怕也会败下阵来。”
袁绍麾下几股势力相争,几乎就是公开的秘密。
袁绍似乎非常喜欢这种所谓的平衡之道,他对待这种问题的态度,是纵容。
在袁绍看来,这种平衡之道,是所有君主所必备的技能。只有让他们互相争斗,自己才能牢牢掌控权柄。
这种平衡之道,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是先伤己,再伤人。
谋士相疑,必然会大大削弱凝聚力。
这种凝聚力平时还显示不出来,如今大战在即,如果在团队内部,不能形成合力,很多事情,都会大打折扣。
谋戏志才把自己的计划,详细说给曹操听,曹操听到身子前倾,一个劲的点头。
等戏志才说完,曹操脸上再也抑制不住,露出灿烂的笑容。
“我有志才在侧,何愁大事不成!”
这样看来,刘皇叔还是年轻啊,或者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个事情的复杂性。
且不说律令崩坏,已有数年,就算律令完备之时,何曾有人如此横行无忌?
刑不上大夫,自古以来,都是如此。
当年商君何等严苛,在太子获罪时,还不是把罪责转移到他师傅身上。
商君尚且如此,更别说其他人了。
所谓法不阿贵,不过是上位者愚弄百姓的手段罢了。
可偏偏有一些黔首,分不清真假,把梦想都当做现实,实在是可笑。
“如今天下未定,刘皇叔竟然敢让满宠横行无忌,真不怕世家大族,功勋旧臣,联合起来反对他?”
这个问题,沮授早有深思,当袁绍问起他时,他显得胸有成竹。
“刘皇叔把律令在长安推行,显然是一种试探,一种对于世家大族,权贵功勋的试探,如果他们反应的力度,在刘皇叔预估之内,他一定会不遗余力的推行。
或者更准确的说,如果这种试探能够行得通,刘皇叔的规划很可能会在整个大汉天下推行。”
袁绍有些不屑,讽刺说道:“刚占据了三州之地,就想着整个天下的律令,我应该称赞他豪气干云,还是说他无知者无畏?”
“刘皇叔一向以善于谋局着称,他有这样的想法不足为奇。”
沮授对于刘隅的做法并不意外,他缓缓解释道,“可是他还是低估了主公的雄心和实力,只要主公攻破雒阳,擒住刘皇叔,他所有的设想,都将成为一种笑柄。”
袁绍点头,对于沮授的说辞,非常受用,他把话题重新传回到长安城之上。
“听公闾这么一说,别说曹操,就算是我,也对长安城多了几分兴趣。”
“主公如果对长安有想法,可以令淳将军正面对抗关羽,再令一人绕过关羽,直取长安。”
袁绍连连点头,觉得此计甚妙。
“一旦我取下长安城后,就算曹操再有想法,也没了用武之地。”
“曹操素有大志,主公不可不防啊。”
“公闾之意,他竟然敢在我手下夺取长安?”
“一切皆有可能。”
袁绍沉默了,他开始认真琢磨曹操的问题,过了半晌,他才缓缓说道:
“曹操前来投奔,身份比较敏感,图谋长安,毕竟只是猜想,若是防备过甚?恐怕会适得其反。”
沮授说道:“主公英明,主公要防备曹操,却不需要做任何动作,只需要把他留在主公身边,让他共同对付刘皇叔,就可以让他无暇西顾。”
袁绍想了一会,觉得沮授说的有些道理。
曹操来投奔自己,若是对他实行监视,一旦被曹操发现,就有可能把曹操推向刘皇叔,这种情况是袁绍不愿意看到的。
“就依公闾之言。”
……
……
曹操回到住处,有些烦闷。
本来自己几乎已经了说服了袁绍,可沮授的反应让袁绍瞬间变了主意。
戏志才跟上来,行礼说道:“主公,沮授之所以不让主公去并州,很有可能已经看破了我们的谋划。”
曹操心中一惊,慢慢问道:“沮授此人在袁绍军中位高权重,仅次于袁绍,被他看穿我们的计谋,恐怕会对我们的谋划不利。”
他苦心孤诣谋划了这么久,自然不是真心要投靠袁绍,他自小和袁绍相识,对于袁绍有非常清醒的认知。
在曹操眼中,袁绍能有如今的权势,不过是借了袁家的底蕴罢了。
这么多年来,曹操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一直在默默关注着袁绍的情况。
对于袁绍,曹操有着自己的评价。
志大而智小,色厉而胆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划不明,将骄而政令不一。
这些弱点,就注定了袁绍走不远,更别忘了,在袁绍的对面,还站着一个巨无霸。
一个令曹操都不得不信服的巨无霸,与这样的人对决,就不能留下任何破绽。
当年的董卓是如此,如今的袁绍也是如此。
曹操不看好袁绍,并不代表他会轻视沮授。
冀州多才俊,这句话绝不是一句虚言。
自己才刚到此处,沮授就已经看穿了自己的目的,这样的眼光,也不输天下任何谋士。
“志才,你足智多谋,这件事应该如何应对?”
戏志才也感觉事情有些棘手,他沉思片刻,慢慢说道:“主公,如果想让沮授对我们的影响,做到最低,就要降低他在袁绍心中的地位。”
曹操一听,觉得有理,假如沮授能远离袁绍,就算他能看破自己的谋划,也发挥不了作用。
“志才,有何妙计,且细细说来。”
戏志才不紧不慢说道:“主公,这件事想要成功,八成就应在您那位奔走之友身上。”
“志才说的是许攸,许子远?”
“正是此人,袁绍麾下派系林立,互相看不顺眼,沮授长期占据高位,早已经被颍川一派所不容,前些时日,田丰下狱,就是颍川一派反击的结果。
田丰性格刚直,缺点太多明显,他被颍川一派,最先击倒,也在情理之中。
沮授此人老辣果敢,见识不凡,想要让他失势,显然比田丰困难无数倍。
不过许攸、郭图等人既然吹响了进攻的号角,就永远不会停下脚步,这一点并不会 因为我们的到来而改变。
如今我们要做的,就是暗中推波助澜,加快他们争斗的进程。
有我们加入,就算沮授在厉害,恐怕也会败下阵来。”
袁绍麾下几股势力相争,几乎就是公开的秘密。
袁绍似乎非常喜欢这种所谓的平衡之道,他对待这种问题的态度,是纵容。
在袁绍看来,这种平衡之道,是所有君主所必备的技能。只有让他们互相争斗,自己才能牢牢掌控权柄。
这种平衡之道,就是一把双刃剑,它是先伤己,再伤人。
谋士相疑,必然会大大削弱凝聚力。
这种凝聚力平时还显示不出来,如今大战在即,如果在团队内部,不能形成合力,很多事情,都会大打折扣。
谋戏志才把自己的计划,详细说给曹操听,曹操听到身子前倾,一个劲的点头。
等戏志才说完,曹操脸上再也抑制不住,露出灿烂的笑容。
“我有志才在侧,何愁大事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