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人间 第13章 出 殡
刚子把头绳递给她,老太太牵强的笑了笑,双手接过道谢。
许是发现有些不对,他往老太太身后瞅了一眼,就看到床上已经收拾好的包裹。
老太太在他的追问下,才扭捏的将自己想法和盘托出。
刚子听完后,松了一口气,说还以为出了啥要紧的大事。
这活计虽是祖传的,但他自己也知道是个损阴德的买卖,始终不是长久的活计。
还说自己也会去劝劝老头,这活风餐露宿的,也没啥好的。好好回家过日子,才是正道。
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劝的,睡觉前老头回了屋。一脸不情愿的跟她说回家过日子,俩人就背对背的睡了一夜。
吃过午饭,刚子说那边恰巧有一趟买卖,正好能把人给一道捎回去。
一路上,老头背其他人跟老太太嘟嘟囔囔的,说她啥都不懂。
靠上这么个买卖,就是有了长期饭票,想要什么没有,还非要回去过那些苦日子。
老太太只当他跟空气说话,连瞅都不瞅他一眼。
嘟囔久了,老头自己都觉得没意思。拳拳打在棉花上,还不如自己生闷气来的舒服。
于是便消停下来,闷头耷脑的坐在驴车上不吭声了。
到了城门口,刚子说相处几年也是缘分,自己存了些东西让他们带回去。
遇到难处可以卖了过日子,遇不到就留着当个念想。而这碗,就是刚子当时留下的。
老太太听村里上年纪的人说过,土里有些东西是不能放家里的。轻了小病一场,重了也是能家破人亡的。
后来外面有人来收老物件,就陆陆续续的给卖了出去,就只剩这个碗。
这碗比其他普通的稍大了些,碗底有几个字,也看不懂到底写了些啥。
就这么看着,也没有什么问题,就寻思收起来当个念想。
后面不小心,给碗口磕掉了一小块。于是就顺手放在柜子顶上。时间久了,竟直接给忘的一干二净。
老太太越想,心里越是发紧。当年刚生下小儿子的时候,有人来家里看她。
那小媳妇识字,拿了张报纸说一群盗墓贼,在南方沿海地区销赃,被警察一下端了窝。
老太太拿过报纸,看到上面有他们的照片。刚子的最大,就在最显眼的位置。
说是被判了死刑,即刻执行。其余的人算是从犯,好几个判了无期。
老太太这才知道刚子的全名,叫王全刚。
她问人要了报纸,仔仔细细的把几张照片剪了下来。又找到个玻璃缺了一角的相框放了进去,压在褥子下面藏着。
直到现在逢年过节时,老太太还会多准备一份纸钱。
人就是这样,东西在的时候,随手放一放,扭头就忘。可东西要是不在了,就会一直惦记着。
老太太一天都恍恍惚惚的,其他人只当她是中年丧夫,受了打击,一时还没缓过劲来。
按习俗,人死后要停灵三天,之后就出殡。但人死的有些突然,连坟地都没去划。
幸好第二天一大早黎母过来,说道士给选了一块地方。已经划好了,叫几个年轻力壮的跟着一块去修整修整。
黎青青也跟在后面,看起来气色不错,只是变得不大爱说话。
给相识的人打个招呼,就不吱声了,一双大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停在那的棺材。
老太太瞅着,她心里有些发毛,正想说点什么。
黎青青却忽然抬起头,黑白分明的眼睛眨都不眨的盯向她,脆生生的说道:“姨,你哥说让你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别瞎想。”
老太太听完腿一软,往后退了一步才堪堪稳住身形。
黎母表情变得尴尬,使劲拽了下黎青青,出声呵斥道:“胡说啥!你婶子是家里的老大,哪有哥!”
“有!”黎青青目不转睛答道:“他让我叫他刚子叔。”
这一句话顶的老太太气血一阵翻涌,直冲脑门而去。
幸好后面隔壁家的大小子手脚麻利,一下把人给扶住了。
黎母气的伸出手,一巴掌打在黎青青后背上:“胡说八道什么!净添乱!赶紧回家看看你爹修好屋顶没!”
黎青青也不争辩,慢吞吞的转身往回走。
黎母赶紧过去道歉:“她姨,这孩子今天刚下床。前些日子无聊,扒拉着看了几本小人书。兴许是看到啥乱七八糟的东西,你千万别往心里去。”
老太太摆摆手:“没事没事,我是这几天休息不好给累的。回去别难为孩子,在吓着。”
俩人客套了几句,黎母就推说家里有事,就火急火燎的走了。
第二天,道士如约早早的就来了,还带着黎青青一起。
在院子里随手挑了两个壮实的,指挥着去房间里搬东西。
老太太在屋里忙活了一阵,出来的时候偏屋里的四方桌已经被放在院中间,对着大门的位置。
黎青青正踮着脚,在放烛台香炉之类的东西。
老太太想寻个由头,过去问问道士,能不能把那碗给还回来,毕竟也是个念想。
可院里人太多了,退一步还要扭头瞅瞅,就始终没有找到机会。
老头一家子早死光了,旁的亲戚不是搬的老远,就是关系不好。
老太太娘家只剩个弟弟,加上弟媳和女儿女婿儿子,一共才六个人。
那时候发丧吃的是流水席,就摆在大街上。
来的人要先去灵堂磕个头,上完奠礼再去吃饭。吃饱了就走,再有新的人继续补上来,菜也是随来随补,一天都不能断。
本来发丧这事就有诸多的繁文缛节,一通忙活下来,人已是身心俱疲。
还好老太太平时人缘不错,相熟的人家给出了几个过来帮忙的。
那还忙的天昏地暗,脚打后脑勺,到了最后腰疼的都直不起来了。
晚上老太太一挨枕头就睡了过去,天亮醒了又想起这事,寻思着怎么都要在去问问。
可自己刚死了丈夫,不方便出门,去黎家更是不妥当。
正在老太太自己在那琢磨的时候,听到有人在外面敲门。打开门一看,正是那游方道士。
老太太赶紧把人请进来,喊自己小子去泡茶。
道士连忙阻止,说就是有几句话要跟她说,说完就走,不必麻烦。
老太太说,那就在院里坐坐,自己也有事相求。
道士听完也不再推辞,拿了个马扎就坐下了。
许是发现有些不对,他往老太太身后瞅了一眼,就看到床上已经收拾好的包裹。
老太太在他的追问下,才扭捏的将自己想法和盘托出。
刚子听完后,松了一口气,说还以为出了啥要紧的大事。
这活计虽是祖传的,但他自己也知道是个损阴德的买卖,始终不是长久的活计。
还说自己也会去劝劝老头,这活风餐露宿的,也没啥好的。好好回家过日子,才是正道。
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劝的,睡觉前老头回了屋。一脸不情愿的跟她说回家过日子,俩人就背对背的睡了一夜。
吃过午饭,刚子说那边恰巧有一趟买卖,正好能把人给一道捎回去。
一路上,老头背其他人跟老太太嘟嘟囔囔的,说她啥都不懂。
靠上这么个买卖,就是有了长期饭票,想要什么没有,还非要回去过那些苦日子。
老太太只当他跟空气说话,连瞅都不瞅他一眼。
嘟囔久了,老头自己都觉得没意思。拳拳打在棉花上,还不如自己生闷气来的舒服。
于是便消停下来,闷头耷脑的坐在驴车上不吭声了。
到了城门口,刚子说相处几年也是缘分,自己存了些东西让他们带回去。
遇到难处可以卖了过日子,遇不到就留着当个念想。而这碗,就是刚子当时留下的。
老太太听村里上年纪的人说过,土里有些东西是不能放家里的。轻了小病一场,重了也是能家破人亡的。
后来外面有人来收老物件,就陆陆续续的给卖了出去,就只剩这个碗。
这碗比其他普通的稍大了些,碗底有几个字,也看不懂到底写了些啥。
就这么看着,也没有什么问题,就寻思收起来当个念想。
后面不小心,给碗口磕掉了一小块。于是就顺手放在柜子顶上。时间久了,竟直接给忘的一干二净。
老太太越想,心里越是发紧。当年刚生下小儿子的时候,有人来家里看她。
那小媳妇识字,拿了张报纸说一群盗墓贼,在南方沿海地区销赃,被警察一下端了窝。
老太太拿过报纸,看到上面有他们的照片。刚子的最大,就在最显眼的位置。
说是被判了死刑,即刻执行。其余的人算是从犯,好几个判了无期。
老太太这才知道刚子的全名,叫王全刚。
她问人要了报纸,仔仔细细的把几张照片剪了下来。又找到个玻璃缺了一角的相框放了进去,压在褥子下面藏着。
直到现在逢年过节时,老太太还会多准备一份纸钱。
人就是这样,东西在的时候,随手放一放,扭头就忘。可东西要是不在了,就会一直惦记着。
老太太一天都恍恍惚惚的,其他人只当她是中年丧夫,受了打击,一时还没缓过劲来。
按习俗,人死后要停灵三天,之后就出殡。但人死的有些突然,连坟地都没去划。
幸好第二天一大早黎母过来,说道士给选了一块地方。已经划好了,叫几个年轻力壮的跟着一块去修整修整。
黎青青也跟在后面,看起来气色不错,只是变得不大爱说话。
给相识的人打个招呼,就不吱声了,一双大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停在那的棺材。
老太太瞅着,她心里有些发毛,正想说点什么。
黎青青却忽然抬起头,黑白分明的眼睛眨都不眨的盯向她,脆生生的说道:“姨,你哥说让你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别瞎想。”
老太太听完腿一软,往后退了一步才堪堪稳住身形。
黎母表情变得尴尬,使劲拽了下黎青青,出声呵斥道:“胡说啥!你婶子是家里的老大,哪有哥!”
“有!”黎青青目不转睛答道:“他让我叫他刚子叔。”
这一句话顶的老太太气血一阵翻涌,直冲脑门而去。
幸好后面隔壁家的大小子手脚麻利,一下把人给扶住了。
黎母气的伸出手,一巴掌打在黎青青后背上:“胡说八道什么!净添乱!赶紧回家看看你爹修好屋顶没!”
黎青青也不争辩,慢吞吞的转身往回走。
黎母赶紧过去道歉:“她姨,这孩子今天刚下床。前些日子无聊,扒拉着看了几本小人书。兴许是看到啥乱七八糟的东西,你千万别往心里去。”
老太太摆摆手:“没事没事,我是这几天休息不好给累的。回去别难为孩子,在吓着。”
俩人客套了几句,黎母就推说家里有事,就火急火燎的走了。
第二天,道士如约早早的就来了,还带着黎青青一起。
在院子里随手挑了两个壮实的,指挥着去房间里搬东西。
老太太在屋里忙活了一阵,出来的时候偏屋里的四方桌已经被放在院中间,对着大门的位置。
黎青青正踮着脚,在放烛台香炉之类的东西。
老太太想寻个由头,过去问问道士,能不能把那碗给还回来,毕竟也是个念想。
可院里人太多了,退一步还要扭头瞅瞅,就始终没有找到机会。
老头一家子早死光了,旁的亲戚不是搬的老远,就是关系不好。
老太太娘家只剩个弟弟,加上弟媳和女儿女婿儿子,一共才六个人。
那时候发丧吃的是流水席,就摆在大街上。
来的人要先去灵堂磕个头,上完奠礼再去吃饭。吃饱了就走,再有新的人继续补上来,菜也是随来随补,一天都不能断。
本来发丧这事就有诸多的繁文缛节,一通忙活下来,人已是身心俱疲。
还好老太太平时人缘不错,相熟的人家给出了几个过来帮忙的。
那还忙的天昏地暗,脚打后脑勺,到了最后腰疼的都直不起来了。
晚上老太太一挨枕头就睡了过去,天亮醒了又想起这事,寻思着怎么都要在去问问。
可自己刚死了丈夫,不方便出门,去黎家更是不妥当。
正在老太太自己在那琢磨的时候,听到有人在外面敲门。打开门一看,正是那游方道士。
老太太赶紧把人请进来,喊自己小子去泡茶。
道士连忙阻止,说就是有几句话要跟她说,说完就走,不必麻烦。
老太太说,那就在院里坐坐,自己也有事相求。
道士听完也不再推辞,拿了个马扎就坐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