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汉刘璋 第550章 愤愤不平
“曹孟德固可恨也。”
荆州,襄阳,州牧府内传出一声愤然之语,而出言之人乃是当今的荆州牧刘表,但闻其语愤然,其人神色也是愤愤不平,有怨埋之色。
“自王莽受封安汉公以来,国公之赏,就从来没有颁赐过,以此等嘉赏有犯忌讳之故,而曹孟德为献媚于袁本初,竟是假天子之命,以袁本初为魏公,实非合宜也。”
谈及近来从许都传来的一则消息,即天子以大将军袁绍为魏公一事,刘表的语气相当不善,他叱责起了总揽朝政的曹操。
“况且袁本初虽为盟主,然其人功业,不过平了公孙瓒,荡定黑山贼罢了,未建有垂于寰宇的大功,何得能封公乎。”
列席而坐的蒯越,神色淡然的听着刘表的激忿之语,心中宛如明镜一般,窥破了刘表激愤神色后所遮掩的真正心思。
以蒯越对刘表的了解,他自知刘表并不是对袁绍封魏公一事不满,而是对封公之人不是他自己有所不满。
尤其是在关中那位大司马刘璋刘季玉受封秦王的情况下,而他的明公刘表还只是领着镇南将军、荆州牧的官爵利禄,此时再加上外姓的袁绍加封魏公,霎时间彻底激发了刘表的不满。
不过上首刘表的不满只是向着把持朝政的曹操,倒是没有语出犯忌,向着天子刘协吐露什么忿然的话语和词句,分寸还是有的。
“明公所言甚是,曹操假天子之命,以谋求自己的私利,实非纯纯君子也。”虽是心里知道刘表的真实想法,但蒯越口中却是附和响应了刘表方才的话,将自己揣摩的情由藏于心中。
“诶。”刘表叹息了一声,他悲观道:“朝政把持在曹孟德这样的人手里,国家被曹孟德这样的人治理,宇内如何能得到安宁,我汉家又如何复兴呢?”
刘表讲述这段话时的语气尤为沉重,对曹操表示出了十成十的不满,今时刘璋封王、袁绍封公,而他却一无所获,怎能叫他不恼,积郁在心。
且知道,刘表自从肃清荆楚,群民悦服以来,往往以西伯自居,次则为齐桓、晋王一般无二的人物,而今却是落于人后,只能望着他人的背影。
‘老了。’批斗曹操一二句后,刘表忽的英雄气短了起来,他于心中默然喟叹了一声。作为和刘璋之父刘焉同辈的人物,至于今时今日,他无论是名望、还是权柄,都不如刘璋,到底是他年老体衰,心力不足的缘故。
若是再年轻二十,或是长子刘琦英武些。刘表将目光看向坐于他身侧的长子刘琦,但见刘琦长相俊秀,文质彬彬,称得上是一表人才,可终是文气过剩,武略不足,不得做出济世安民的举措来。
刘琦听着刘表的愤愤不平之语,他出言宽解起了老父亲:“父亲,曹孟德假公济私,擅用名器,行此不义之事,迟早会因之倾覆,却是不必为之气恼,若是伤了身子,甚为害也。”
多行不义必自毙是吗?刘表闻言,他心下默然叹了一声,刘琦所言过于理想化了,纵使曹操是一堵朽坏的墙,可没人去推,也就不会倒,作法自毙也是要讲条件的。
“望能如是。”刘表随口应付了一句刘琦。
撇开令自身不快的魏公一事,刘表同蒯越商谈起了江东近来传来的消息,一桩开头让刘表生出无限希望,结尾让刘表心下叹息的消息。
“江东虽是鄙陋之地,但也有不少义士,许贡有三门客,足以慰其在天之灵。”刘表赞扬起了刺杀孙策的三位许贡门客。
同时他不免惋惜道:“只三位义士舍身取义,却是未曾杀得孙策,不然孙策一去,其子嗣又年幼,江东无主,四下纷乱,吾可趁隙略地江东,荆扬可一,全控大江。”
有一点最为重要的念头,刘表却是没有道出,即是孙策一死,荆州东面的防务压力霎时间可以大减,不管他拿不拿得下江东,都不必以东方为念了,可以过上一段时间的安生日子了。
要知道,自从孙策全据江东之地,上为报父仇,下则图谋荆楚的孙策,已经屡次引兵来攻荆州了,而镇守江夏的黄祖老迈,非是孙策的敌手,多次被孙策打的仅以身免,妻妾子弟多有为孙策所擒者。
也就是这两年间,刘表每每念及江东,都不免自觉头疼不已,平静许久的荆楚近来往往兴起刀戈,为孙策这头小虎搅弄的不得安宁。
“明公且宽心。”蒯越宽慰道:“孙策所诛江东豪杰,非止许贡一人,义士当是辈出,孙策将不得安也。”
“嗯。”刘表点了点头,似是认可了蒯越的说法,但他的语气中多有敷衍的成分在,可见他并没有将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刺客身上。
“黄祖老迈,不及孙策骁勇,故屡次为孙策所破,吾意自江夏调回黄祖,以蔡瑁张允二人代之,不知卿意如何?”刘表问起蒯越的意见。
一道合情合理的人事改易命令,但蒯越却是摇了摇头,为黄祖说起了好话:“黄将军虽然年迈,但志气不减,故屡败又屡战,若是调黄将军回襄阳,恐黄将军心下不悦,郁气横生。”
“此外荆楚诸将,没有比得上黄将军更为了解孙策的,且江夏重镇,黄将军镇守多年,人情、地理于黄将军都是熟稔的紧。”
“再者使功不如使过,今黄将军小有错谬,不至于削去其人江夏太守之职,当令其戴罪立功,知耻而后勇。”
“不过念及黄将军终究是老迈了些,到底是不如孙策。故可令刘磐、黄忠前往襄助,刘磐骁勇,黄忠猛锐,有此二人在侧,江东之甲不足为害也。”
刘表听得频频点头,在蒯越言语停下后,他肯定道:“蒯卿思虑深远,吾所不及也,非是蒯卿,吾将铸成大错。”
议定之后,刘表着刘磐、黄忠前往江夏,意图把江夏打造成一座军事堡垒,用于抵御江东孙策的攻伐。
荆州,襄阳,州牧府内传出一声愤然之语,而出言之人乃是当今的荆州牧刘表,但闻其语愤然,其人神色也是愤愤不平,有怨埋之色。
“自王莽受封安汉公以来,国公之赏,就从来没有颁赐过,以此等嘉赏有犯忌讳之故,而曹孟德为献媚于袁本初,竟是假天子之命,以袁本初为魏公,实非合宜也。”
谈及近来从许都传来的一则消息,即天子以大将军袁绍为魏公一事,刘表的语气相当不善,他叱责起了总揽朝政的曹操。
“况且袁本初虽为盟主,然其人功业,不过平了公孙瓒,荡定黑山贼罢了,未建有垂于寰宇的大功,何得能封公乎。”
列席而坐的蒯越,神色淡然的听着刘表的激忿之语,心中宛如明镜一般,窥破了刘表激愤神色后所遮掩的真正心思。
以蒯越对刘表的了解,他自知刘表并不是对袁绍封魏公一事不满,而是对封公之人不是他自己有所不满。
尤其是在关中那位大司马刘璋刘季玉受封秦王的情况下,而他的明公刘表还只是领着镇南将军、荆州牧的官爵利禄,此时再加上外姓的袁绍加封魏公,霎时间彻底激发了刘表的不满。
不过上首刘表的不满只是向着把持朝政的曹操,倒是没有语出犯忌,向着天子刘协吐露什么忿然的话语和词句,分寸还是有的。
“明公所言甚是,曹操假天子之命,以谋求自己的私利,实非纯纯君子也。”虽是心里知道刘表的真实想法,但蒯越口中却是附和响应了刘表方才的话,将自己揣摩的情由藏于心中。
“诶。”刘表叹息了一声,他悲观道:“朝政把持在曹孟德这样的人手里,国家被曹孟德这样的人治理,宇内如何能得到安宁,我汉家又如何复兴呢?”
刘表讲述这段话时的语气尤为沉重,对曹操表示出了十成十的不满,今时刘璋封王、袁绍封公,而他却一无所获,怎能叫他不恼,积郁在心。
且知道,刘表自从肃清荆楚,群民悦服以来,往往以西伯自居,次则为齐桓、晋王一般无二的人物,而今却是落于人后,只能望着他人的背影。
‘老了。’批斗曹操一二句后,刘表忽的英雄气短了起来,他于心中默然喟叹了一声。作为和刘璋之父刘焉同辈的人物,至于今时今日,他无论是名望、还是权柄,都不如刘璋,到底是他年老体衰,心力不足的缘故。
若是再年轻二十,或是长子刘琦英武些。刘表将目光看向坐于他身侧的长子刘琦,但见刘琦长相俊秀,文质彬彬,称得上是一表人才,可终是文气过剩,武略不足,不得做出济世安民的举措来。
刘琦听着刘表的愤愤不平之语,他出言宽解起了老父亲:“父亲,曹孟德假公济私,擅用名器,行此不义之事,迟早会因之倾覆,却是不必为之气恼,若是伤了身子,甚为害也。”
多行不义必自毙是吗?刘表闻言,他心下默然叹了一声,刘琦所言过于理想化了,纵使曹操是一堵朽坏的墙,可没人去推,也就不会倒,作法自毙也是要讲条件的。
“望能如是。”刘表随口应付了一句刘琦。
撇开令自身不快的魏公一事,刘表同蒯越商谈起了江东近来传来的消息,一桩开头让刘表生出无限希望,结尾让刘表心下叹息的消息。
“江东虽是鄙陋之地,但也有不少义士,许贡有三门客,足以慰其在天之灵。”刘表赞扬起了刺杀孙策的三位许贡门客。
同时他不免惋惜道:“只三位义士舍身取义,却是未曾杀得孙策,不然孙策一去,其子嗣又年幼,江东无主,四下纷乱,吾可趁隙略地江东,荆扬可一,全控大江。”
有一点最为重要的念头,刘表却是没有道出,即是孙策一死,荆州东面的防务压力霎时间可以大减,不管他拿不拿得下江东,都不必以东方为念了,可以过上一段时间的安生日子了。
要知道,自从孙策全据江东之地,上为报父仇,下则图谋荆楚的孙策,已经屡次引兵来攻荆州了,而镇守江夏的黄祖老迈,非是孙策的敌手,多次被孙策打的仅以身免,妻妾子弟多有为孙策所擒者。
也就是这两年间,刘表每每念及江东,都不免自觉头疼不已,平静许久的荆楚近来往往兴起刀戈,为孙策这头小虎搅弄的不得安宁。
“明公且宽心。”蒯越宽慰道:“孙策所诛江东豪杰,非止许贡一人,义士当是辈出,孙策将不得安也。”
“嗯。”刘表点了点头,似是认可了蒯越的说法,但他的语气中多有敷衍的成分在,可见他并没有将希望寄托在虚无缥缈的刺客身上。
“黄祖老迈,不及孙策骁勇,故屡次为孙策所破,吾意自江夏调回黄祖,以蔡瑁张允二人代之,不知卿意如何?”刘表问起蒯越的意见。
一道合情合理的人事改易命令,但蒯越却是摇了摇头,为黄祖说起了好话:“黄将军虽然年迈,但志气不减,故屡败又屡战,若是调黄将军回襄阳,恐黄将军心下不悦,郁气横生。”
“此外荆楚诸将,没有比得上黄将军更为了解孙策的,且江夏重镇,黄将军镇守多年,人情、地理于黄将军都是熟稔的紧。”
“再者使功不如使过,今黄将军小有错谬,不至于削去其人江夏太守之职,当令其戴罪立功,知耻而后勇。”
“不过念及黄将军终究是老迈了些,到底是不如孙策。故可令刘磐、黄忠前往襄助,刘磐骁勇,黄忠猛锐,有此二人在侧,江东之甲不足为害也。”
刘表听得频频点头,在蒯越言语停下后,他肯定道:“蒯卿思虑深远,吾所不及也,非是蒯卿,吾将铸成大错。”
议定之后,刘表着刘磐、黄忠前往江夏,意图把江夏打造成一座军事堡垒,用于抵御江东孙策的攻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