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卿卿传 > 第207章 东方昊天丧礼及太子继位问题

卿卿传 第207章 东方昊天丧礼及太子继位问题

    若离的身份还在追查,而东方昊天的丧礼时间已到。

    皇陵,帝王丧礼丧钟长鸣,回荡着悠扬的钟声,久久不散。

    皇陵四周御林军排排把守,场内百官跪拜,整个场面弥漫着一种威严恢弘的氛围。

    所有皇族,王室宗亲都在场,以东方辰为首、东方瑞、包括刚赶回京的东方逸、东方澜。

    当然还有一个人不在场,那就是摄政王东方清辞。

    女眷以太后为首,接着是皇后宋如茵、长公主东方素娥、以及先皇后宫的各位嫔妃。

    然后才到太子妃穆卿卿、摄政王妃沈兰奚、瑞王妃王琴、逸王妃兰晴、澜王妃宋嫣然等……

    今日天气凉爽宜人,风带着丝丝凉意,每个人脸上都是一派肃穆。

    不久,钦天监站在高台上,他神情庄重,声音洪亮地诵读着祭文:”秉天地之气法,遵先祖之重任,大宁丰隆帝禅位二十二年,勤勉政事,励精图治,虽有过失,但功绩卓着。”

    “从甲子年变革内政,直至己亥年政权稳固,庚寅年开始大宁兵力日渐雄壮,水利兴发,垦田速增,积蓄充盈,大宁繁荣昌盛,百姓安居乐业。”

    “特此,百官呈奏,以天赐谥号为襄” ,为表襄帝之功德千秋万载,世代传唱。”

    “望先皇英灵庇佑子孙,后人立志效仿,继承其遗志,本官携百官在此祭奠先皇,愿先皇安息,魂归天国。”

    随着钦天监的诵读结束,全场陷入了一片寂静。

    祭文每一个字都充满了力量和威严,诉说着襄帝辉煌的一生,这些成就将永远铭刻在大宁史册上。

    接下来,就是宫廷乐队开始奏祀歌,这祭祀的歌大体意思就是歌颂东方昊天丰功伟绩的一生,以及表达人们对他薨后的哀悼,思念。

    待奏乐停,送君归兮。

    祭歌:“秋风起,白幡扬,落叶满天黄;人间岁月始如皇,欲送吾皇升大圜。”

    ”送先皇,起。”

    随着钦天监一声高喊,陵墓的石碑“嘭”的一声降下。

    东方昊天将永远沉睡在这里与世人隔绝。

    “恭送吾皇,吾皇千秋万载。”

    众人最后一声呼喊。

    随后,在场之人每人奉上一炷香。

    此刻,东方辰心里有一把火在烧。

    钦天监歌颂父皇的祭文虽然有美化,但不得不否认父皇在位期间基本都做到了以上。

    哪怕内政分化严重,可终究对百姓未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父皇早年大刀阔斧削藩,更改法治,手段不免残暴冷血,给人留下一个嗜杀无德的印象。

    中年至尾年掏空国库大兴水利,促百姓开垦,以至大宁百姓整体生活水平有所提高。

    尾年与摄政王斗法固权,缩手缩脚兢兢业业,至此结束政权在握的一生。

    “襄” 这个谥号符合父皇的一生。

    他继位后,势必要追随父皇的步伐,为大宁开创一个前无所有的盛世。

    上香完毕,丧礼至此结束。

    接下来便是大宁下一任君主继位的问题。

    翌日,早朝上因为太子继位的问题,朝臣们吵闹不止。

    因东方昊天是突然暴毙的,有人认为纵使先皇升天,太子继位也要有先皇的意旨才名正言顺。

    大致分为两派,顽固派认为一切遵从天家礼法,太子继位必须要有先皇意旨,或者有先皇授意下一任君主的信物。

    默认派则认为太子继位天经地义,有没有那道先皇的圣旨都无伤大雅。

    眼下要紧的是让太子尽快继位,大宁不可一日无主,以免让周边心怀不轨的国家钻了空子,趁机挑起战乱造成生灵涂炭。

    以下便是两派的一些纷争。

    顽固派:“太子继位可是大事,不能如此草率,必须要有意旨。”

    默认派:“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谈礼法,再谈下去只会民心不稳,给其他国家有机可趁。”

    顽固派东方瑞的人:“默认派大可不必上升到边疆安危,民心不稳这种高度,如今我大宁如今兵力雄壮,区区周边小国胆敢来放肆,就让他有来无回。”

    默认派常胜将军:“动不动就发起战争,老夫我生平最厌恶的就是你们这些个身处庙堂之上,整日里只会空谈阔论、自以为是的文官!”

    “大宁如今的兵力,那也是无数英勇无畏的武将们,用他们宝贵的生命换回来的。”

    “你们在朝堂上侃侃而谈,意气风发地指点江山,可最后真正付出实际行动、流血牺牲的却是那些英勇的士兵和老百姓。”

    顽固派和默认派争论不休,而东方辰却身姿仪然站在大殿上,不发表任何言论。

    越是这种时候,越要沉住气,才能让那些叛臣浮出水面。

    就让这些人先争论吧!

    随后,他抬脚径直走出太极殿。

    行至殿门口,东方辰忽然叫道,“李公公,跟本殿走一趟。”

    李德公公听到后,拿着拂尘跟着东方辰出去了。

    来到走廊,李公公连忙参拜,“老奴参见陛下。”

    “李公公请起,本殿现在还不是陛下,莫要行此大礼,万一被外人看到就不好了。”

    李德公公忠厚的脸上露出笑意,“这天下早晚都是太子殿下的,里面瑞王一派的人看不清局势,也不过是垂死挣扎罢了。”

    东方辰道,“你也知道里面那些顽固,他们揪着本殿没有意旨的事不放。”

    “本殿将你叫出来也是为了这事,本殿想知,父皇真的未在生前立下诏书吗?”

    “太子殿下,老奴自先皇驾崩后,便翻遍了先皇的寝宫和书房,都未曾找到诏书。”

    东方辰轻叹!

    这不合常理,任何一个帝王年迈之际都会提前立诏,安排好身后事;他不相信父皇没有立诏。

    片刻后,东方辰才道,“麻烦李公公这几日再找找。“

    ”是。”

    李公公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