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 第二百零九章 反抗
热门推荐:
玄幻:无限吞噬从转生虫族开始
破案:开局融合警犬嗅觉基因
灵卡杂货铺
穿成末世女配?不怕我有百亿物资
穿越小农女捡了个战神王爷
天幕盘点短视频:帝王裂开
美女别撩,哥不玩闪婚
宝可梦:怎么办?岳父总想手撕我
谁想成神?不都是你们逼我的吗
??
更重要的是,刘文静为李渊做了一个战略图——乘虚攻入关中,以关中为根据地,进而统一全中国。刘文静的这个战略是很有理论依据的,秦始皇以关中为根据地统一天下,刘邦以关中为大后方统一天下。刘文静为李渊父子提出这个大的战略方针是他的第一大功绩,出使突厥顺利完成任务是他的第二大功绩。这两个功绩都是其他人难以匹敌的。在以后的征战中刘文静还会建立他的第三大功绩,但是依旧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天时,地利,人和隋朝末年,杨广倒行逆施,不知体恤百姓。仗着国家富强,不停的折腾,先是营建东都洛阳,再是修凿大运河,巡行江都,宾服四夷(说白了就是装阔,让邻居上自己家白吃白喝,临走了还送人家纪念品,不要都不行,那时瞧不起我,再说一句欢迎再来)。
杨广还嫌这些不足以使国家走上灭亡的道路,最后使出了杀手锏,三征高句丽,老天很是配合,三次出征都是战败而回。人要是自己想灭亡自己,老天是不会拦着的,正所谓,人不自救,天亦不救。经过杨广的反复折
另一个人就是裴寂。裴寂,字玄真,蒲州桑丘(今山西临猗西)人。大业年间,历任隋朝的各种官职,都不大,后来做了晋阳宫副监,成为了李渊的副手。
这个人和李渊的关系非常好,他没有刘文静那么大的功绩,但是在李渊当了皇帝后他比功劳最大的刘文静还受宠。说他贡献没有刘文静大,并不是就没有贡献。他在起义中还是做出了贡献的,他积极劝李渊起兵,在这方面他是举足轻重的,他起到的作用,即使李建成。李世民也是无法替代的。
更为难得的是,在李渊决定起兵后,裴寂献宫女五百人,米九万斛(斛为旧量器,呈方形,口小。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彩色的布匹五万段(一段布约为现在的二尺长),甲四十万领,以供军用。
裴寂所献的人和物除了宫女外。其他都是重要的军需物资。由此可见,裴寂将他的全部家当都压在在李渊的身上。我们也不能不说的他的眼光很独到,后来的李渊没有让他失望。以前总认为刘文静和裴寂是李渊创业阶段的主要帮手,他们二人在李渊集团的作用应该与萧何、张良在刘邦集团的作用相媲美。后来书看得多了,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刘文静还是一个人才,裴寂则要逊色的多,只是靠着和李渊是老朋友的关系,并且在起义初期鼎力相助。混吃混喝,一路混到位极人臣。裴寂的拍马屁功夫应该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刘文静是望尘莫及。
把李渊拍的舒舒服服。他也一路顺顺利利,即使是损兵折将,打了败仗李渊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在私下里,李渊都不称呼他的名字,只称他为“裴寂”,怎么能不令刘文静这样的功臣嫉妒呢?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大业十三年(617)。七月,李渊令李元吉为太原郡守。负责留守太原(这哥们的表现实在是给他老爹和老哥丢人),自己亲率大军三万人。誓师动兵,向关中进发。同时,发布檄文,宣布了欲尊杨广为太上皇,立代王侑为皇帝的主张。看见檄文,最痛苦的应该是杨广,因为这个檄文秉持着一个原则——痛打落水狗原则,把杨广骂的狗血喷头(饰非好佞,拒谏信馋,巡幸无度,穷兵极武)。
接下来就是李渊同学表演的时间了,李渊虽然不是职业演员,也深知出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他秉着谦虚的心态,学习了前人实力派演员的演技。主要是陈胜、刘邦、项羽等人。估计也就是这些人,你一个造反的学孔子也不合适呀?你要是孔子的忠实信徒也不能走到造反这步田地呀。
(孔子老人家可是最倡导忠君思想的)李渊走向点将台,用他那满含精光的眼睛注视着他的将士,然后开始了一段激动人心的演讲,主要内容应该和陈胜等人的没有多大区别。
第一,说明自己代表是正义;第二,说明隋朝是是邪恶的;第三,说明正义一定能够战胜邪恶。第四,再说一说奖励制度,主要是物质奖励,这个东西最实在,大家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和你干,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吗。随后,撕心裂肺的声音响彻云空:“大军出征”。
李渊真正的开始他的创业之旅,他不知道前方的道路远比他想象的要艰难,充满荆棘,充满磨难,哪里都有可能是陷阱,哪里都有可能是他的末日,没有人能帮助他,能帮他的只有他自己。从古至今,能够造反成功的人寥寥无几,他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走上了这条路,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成功,一种是失败,失败就意味着死亡,因为无论谁当皇帝都不愿意一个火药桶活着。所以,要想活下去只有成功。要么成为天下之主,要么身死家亡,只有这两种结果,再没有别的了,虽然很残酷,但这是现实。
我们看电视看小说总以为造反很简单,其实那是不对的,是大错特错的,每一个造反者在行动之前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很长时间的准备,而且他们一旦开始行动,就意味着永远没有休息的时间,就意味着谁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敌人,就意味随时都有可能去见阎王。
综合各种元素看,造反真不是一件人干的事,要不是真的活不下去了,谁拿自己的命开玩笑,做危险性这么大的工作啊。陈胜、朱元璋、李自成就是这样。
当然了,有被迫的,也有主动的,无论哪个时代都不缺少野心家。造反是李渊的选择。从某种程度看,李渊就是一个野心家,他造反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天下的黎民苍生,虽然他这么说。
他的目的,简单的说是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生存;往大了说,是为了利益,为了权利,为了皇位。李渊没有预料到,他的那声撕心裂肺的喊声意味着在这古老而神秘的华夏大地上将有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在不久后建立,而他的声音预示着这一切的开始。偶然间他成为这个伟大的朝代的建立者和最初建设者。造反是李渊的本意。但是他不会想到自己所做的事情竟然这么的有意义。
即使后来开创贞观盛世的李世民,他的出发点也不是建立一个伟大的朝代,而是为了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说白了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历史告诉我们。有意为之的事不一定成功,无意而为的事,不一定就没有意义。当你在社会上打拼的累了,当你厌倦了这个社会,不妨检索一下自己,我是不是太在乎什么了?
我在乎的到底有没有意义?什么事情是我有意而为的?什么事情是我无意为之的?有意为之的事情会获得东西,无意而为的事情也会获得东西,而且不见得救一定比有意为之的事情获得的少。
有意而为的事情失败了。不要沮丧,因为无意而为的事情也许会带给你更大的惊喜。历史是公平的,历史上的人物所做的事历史不会忘记。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好事会升华,坏事会遭批判。虽然在那个时代,秦桧战胜了岳飞。
但是现在的岳飞的形象不知道要比秦桧高大多少倍,而秦桧只能和他的妻子、党羽跪在岳飞的面前忏悔他们的罪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青山是有幸的。白铁是悲哀的。
不论以后的道路有多么的坎坷,都不会影响李渊现在的心情。因为他正走在追逐理想的路上。在追逐理想路上的人,会抛弃很多东西。会不在乎很多东西,会把很多东西都看淡。
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的超脱,而是因为他们没有那个时间去考虑那些无足轻重的事情。在追逐理想路上的人,心胸往往更加豁达,他们有一种自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他们不会为了远方的,未知的坎坷耗费现在的精力。
在追逐理想路上的人,看见山会说,峻秀;看见水会说,活泼。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他们既自认为自己的是智者,又认为自己是仁者。
在追逐理想路上的人,往往有人不理解,往往有人对其冷言冷语,往往有人对其不屑一顾。要知道并不是这些人都么恶毒,而是他们不懂,不懂你的心,不懂你做的事情。不要怪他们,因为他们已经被现实腐蚀了,被现实一定一点抹平了他们本就不多的棱角。
他们的思维已经凝固,已经开始相信世界上有太多的不可能,他们不知道世界因为你而精彩这句话的内涵。如果要评选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你会给谁投票呢?
是总统,是国家主席,是政府高官;还是商界领袖,还是世界首富;是哲学家,是文学家;亦或是宅男宅女,亦或是啃老族……要我说,都不是,而是追逐理想的人,走在追逐理想路上的人,他们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有些人可能不同意,那时因为你没有理想,或是你没有把你的理想付诸于实践。李渊那时候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最起码他是这样认为的,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人的一生中还有什么比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拼搏更加有意义吗?有,那就是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拼搏。愚蠢的李密李密是瓦岗军的领袖,当时是天下第一诸侯(李渊起义时)。
那时的李渊还没有进入关中,王世充也没有控制洛阳,窦建德亦没有称雄河北,萧铣更加没有控甲四十万,所以李密就是当时天下最强的势力。
(道路降者不绝如流,众至数十万)对于李密这个人,我们以后会细说,这里就不多说了。这里我只说一件事。因为李密手里有本钱,既有人,又有粮食,还有家伙。自我感觉极其良好。别人再夸他两句,他就真的认为自己是老大了。
时不时还以盟主自居,听说李渊起义了,李密想,做为老大。我得提拔提拔后进的小辈(李渊起义晚于李密),让他知道知道谁是老大,别以后分不清楚里外。
出于这个目的,李密给李渊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估计你也能猜到,不外乎就是吹吹牛。先说自己都干了什么,再说自己有多少条枪(主要起恐吓作用),最后再说说美好的愿景,杀了杨广,取得天下。
信的末尾还提了一个条件。希望李渊率领几千人,到河内,和他当面结盟李渊接到这封信后,第一个反应,笑了,真是林子大了傻鸟都有,你当我李渊是吓大的呀?
还要和我当面结盟,你当时我是傻子呀。结盟当然是不去了。但是有着政治敏锐度的李渊,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李渊坏笑的对下属说:“李密就是一个二愣子,我正可以利用他牵制洛阳的敌人。鹬蚌相争,正好我渔翁得利。”
于是,李渊让温大雅给李密回信,李渊没有李密那样牛,也没吹自己怎么样,而是先把李密赞美了一番。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李渊明白这个道理;接着说自己年龄大了(52岁),儿子们也不争气(实际上很争气)。自己起兵的目的不是反隋,而是尊隋,等到天下平定了,你当你的盟主(注意不是皇帝),你只要还把我封到“唐”这个地方就行了。
李渊的最后一句话最重要,他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告诉李密,你不用担心,我没有和你争天下的资本,也没有那个想法。
李密最想听的就是这就句话,于是收到信的李密得意忘形的说:“唐公都支持我,平定天下只是早晚的事了。”(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也)李密想要恐吓李渊,没有吓唬住,反而被李渊给忽悠了,间接的成为了李渊的工具(既不攻打李渊,又帮李渊拖住了隋朝在洛阳的力量)。
李密和李渊的第一场智慧与政治手腕的较量,李密明显输了。后来的事实证明,不仅在政治上李密和李渊没有办法比,即使是在军事上,李密也只是个二流角色。
在人品上更是二流。二流的军事,二流的政治,二流的人品,决定了李密在历史上只能是个人二流角色。之后的李密反复的和王世充在洛阳大战,使得关中危急,洛阳竟然没有派一兵一卒援救关中。
不得不说李密确实为李渊帮了一个很大的忙,用现在的话说,李密就是被李渊买了还帮李渊数钱呢。李密的行为,为李渊顺利进兵关中取的了一个很好的条件。下面我们探讨一个问题,天下这么大,为什么李渊集团一定要进兵关中呢?
这个建议是刘文静提出来的,李渊表示同意,李世民也表示同意,更可以说他们自己就曾经想过这个问题,他们得到的答案和刘文静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当时天下间最优秀的三个人的想法会是一样的呢?
其实不只是他们三个想人到了,做为历史上的二流人物李密也意识到了这个超一流的想法。当时杨玄感造反,李密给杨玄感献计,其中的第二计就是攻取关中,不过由于杨玄感目光短浅外加刚愎自用,没有采纳李密的正确建议,导致了他造反的失败。
同时的李密的部将柴孝和也对李密提了一个建议——攻入关中,做为根据地。但是被李密拒绝了,这是导致李密失败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
当时的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得关中者得天下。关中真的有这么重要吗?有。有多重要?要多重要,有多重要。首先,长安是隋朝的都城所在,有很深远的政治影响。
其次,关中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秦国以关中为根据地,扫平六国,混一四海;刘邦夺得关中战胜项羽,建立大汉王朝;诸葛亮屡夺关中不成,最终蜀国被魏国所灭;隋以关中为根据地,再次统一全国。
第三,杨广营建东都(洛阳)、修凿运河、三征高句丽等劳民伤财,破坏生产的活动,对关中影响较小,因而社会相对较为安定,可以做为稳定的根据地。第四,面对社会矛盾激化,战火燃烧的山东来说,关中有黄河、函谷关、潼关等天然屏障,易受难攻。退可以称雄一方(例如西魏和北周),进可以统一全国(例如秦朝和隋朝),有利于军事行动。
基于以上四点原因,李渊集团要想取得天下,必先进入关中。事实再一次证明,刘文静的建议是对的,李源集团的军事行动的目标也是对的。一旦李渊集团顺利进入关中,他们便占据了地利。(未完待续)
...
...
...
更重要的是,刘文静为李渊做了一个战略图——乘虚攻入关中,以关中为根据地,进而统一全中国。刘文静的这个战略是很有理论依据的,秦始皇以关中为根据地统一天下,刘邦以关中为大后方统一天下。刘文静为李渊父子提出这个大的战略方针是他的第一大功绩,出使突厥顺利完成任务是他的第二大功绩。这两个功绩都是其他人难以匹敌的。在以后的征战中刘文静还会建立他的第三大功绩,但是依旧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天时,地利,人和隋朝末年,杨广倒行逆施,不知体恤百姓。仗着国家富强,不停的折腾,先是营建东都洛阳,再是修凿大运河,巡行江都,宾服四夷(说白了就是装阔,让邻居上自己家白吃白喝,临走了还送人家纪念品,不要都不行,那时瞧不起我,再说一句欢迎再来)。
杨广还嫌这些不足以使国家走上灭亡的道路,最后使出了杀手锏,三征高句丽,老天很是配合,三次出征都是战败而回。人要是自己想灭亡自己,老天是不会拦着的,正所谓,人不自救,天亦不救。经过杨广的反复折
另一个人就是裴寂。裴寂,字玄真,蒲州桑丘(今山西临猗西)人。大业年间,历任隋朝的各种官职,都不大,后来做了晋阳宫副监,成为了李渊的副手。
这个人和李渊的关系非常好,他没有刘文静那么大的功绩,但是在李渊当了皇帝后他比功劳最大的刘文静还受宠。说他贡献没有刘文静大,并不是就没有贡献。他在起义中还是做出了贡献的,他积极劝李渊起兵,在这方面他是举足轻重的,他起到的作用,即使李建成。李世民也是无法替代的。
更为难得的是,在李渊决定起兵后,裴寂献宫女五百人,米九万斛(斛为旧量器,呈方形,口小。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彩色的布匹五万段(一段布约为现在的二尺长),甲四十万领,以供军用。
裴寂所献的人和物除了宫女外。其他都是重要的军需物资。由此可见,裴寂将他的全部家当都压在在李渊的身上。我们也不能不说的他的眼光很独到,后来的李渊没有让他失望。以前总认为刘文静和裴寂是李渊创业阶段的主要帮手,他们二人在李渊集团的作用应该与萧何、张良在刘邦集团的作用相媲美。后来书看得多了,才知道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刘文静还是一个人才,裴寂则要逊色的多,只是靠着和李渊是老朋友的关系,并且在起义初期鼎力相助。混吃混喝,一路混到位极人臣。裴寂的拍马屁功夫应该是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刘文静是望尘莫及。
把李渊拍的舒舒服服。他也一路顺顺利利,即使是损兵折将,打了败仗李渊也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在私下里,李渊都不称呼他的名字,只称他为“裴寂”,怎么能不令刘文静这样的功臣嫉妒呢?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
大业十三年(617)。七月,李渊令李元吉为太原郡守。负责留守太原(这哥们的表现实在是给他老爹和老哥丢人),自己亲率大军三万人。誓师动兵,向关中进发。同时,发布檄文,宣布了欲尊杨广为太上皇,立代王侑为皇帝的主张。看见檄文,最痛苦的应该是杨广,因为这个檄文秉持着一个原则——痛打落水狗原则,把杨广骂的狗血喷头(饰非好佞,拒谏信馋,巡幸无度,穷兵极武)。
接下来就是李渊同学表演的时间了,李渊虽然不是职业演员,也深知出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他秉着谦虚的心态,学习了前人实力派演员的演技。主要是陈胜、刘邦、项羽等人。估计也就是这些人,你一个造反的学孔子也不合适呀?你要是孔子的忠实信徒也不能走到造反这步田地呀。
(孔子老人家可是最倡导忠君思想的)李渊走向点将台,用他那满含精光的眼睛注视着他的将士,然后开始了一段激动人心的演讲,主要内容应该和陈胜等人的没有多大区别。
第一,说明自己代表是正义;第二,说明隋朝是是邪恶的;第三,说明正义一定能够战胜邪恶。第四,再说一说奖励制度,主要是物质奖励,这个东西最实在,大家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和你干,不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吗。随后,撕心裂肺的声音响彻云空:“大军出征”。
李渊真正的开始他的创业之旅,他不知道前方的道路远比他想象的要艰难,充满荆棘,充满磨难,哪里都有可能是陷阱,哪里都有可能是他的末日,没有人能帮助他,能帮他的只有他自己。从古至今,能够造反成功的人寥寥无几,他走上了这条不归路。
走上了这条路,只有两种选择,一种是成功,一种是失败,失败就意味着死亡,因为无论谁当皇帝都不愿意一个火药桶活着。所以,要想活下去只有成功。要么成为天下之主,要么身死家亡,只有这两种结果,再没有别的了,虽然很残酷,但这是现实。
我们看电视看小说总以为造反很简单,其实那是不对的,是大错特错的,每一个造反者在行动之前都是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很长时间的准备,而且他们一旦开始行动,就意味着永远没有休息的时间,就意味着谁都有可能成为自己的敌人,就意味随时都有可能去见阎王。
综合各种元素看,造反真不是一件人干的事,要不是真的活不下去了,谁拿自己的命开玩笑,做危险性这么大的工作啊。陈胜、朱元璋、李自成就是这样。
当然了,有被迫的,也有主动的,无论哪个时代都不缺少野心家。造反是李渊的选择。从某种程度看,李渊就是一个野心家,他造反的目的绝对不是为了天下的黎民苍生,虽然他这么说。
他的目的,简单的说是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生存;往大了说,是为了利益,为了权利,为了皇位。李渊没有预料到,他的那声撕心裂肺的喊声意味着在这古老而神秘的华夏大地上将有一个世界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在不久后建立,而他的声音预示着这一切的开始。偶然间他成为这个伟大的朝代的建立者和最初建设者。造反是李渊的本意。但是他不会想到自己所做的事情竟然这么的有意义。
即使后来开创贞观盛世的李世民,他的出发点也不是建立一个伟大的朝代,而是为了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说白了就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
历史告诉我们。有意为之的事不一定成功,无意而为的事,不一定就没有意义。当你在社会上打拼的累了,当你厌倦了这个社会,不妨检索一下自己,我是不是太在乎什么了?
我在乎的到底有没有意义?什么事情是我有意而为的?什么事情是我无意为之的?有意为之的事情会获得东西,无意而为的事情也会获得东西,而且不见得救一定比有意为之的事情获得的少。
有意而为的事情失败了。不要沮丧,因为无意而为的事情也许会带给你更大的惊喜。历史是公平的,历史上的人物所做的事历史不会忘记。无论是好事还是坏事,好事会升华,坏事会遭批判。虽然在那个时代,秦桧战胜了岳飞。
但是现在的岳飞的形象不知道要比秦桧高大多少倍,而秦桧只能和他的妻子、党羽跪在岳飞的面前忏悔他们的罪行。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青山是有幸的。白铁是悲哀的。
不论以后的道路有多么的坎坷,都不会影响李渊现在的心情。因为他正走在追逐理想的路上。在追逐理想路上的人,会抛弃很多东西。会不在乎很多东西,会把很多东西都看淡。
并不是因为他们有多么的超脱,而是因为他们没有那个时间去考虑那些无足轻重的事情。在追逐理想路上的人,心胸往往更加豁达,他们有一种自信——车到山前必有路。他们不会为了远方的,未知的坎坷耗费现在的精力。
在追逐理想路上的人,看见山会说,峻秀;看见水会说,活泼。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他们既自认为自己的是智者,又认为自己是仁者。
在追逐理想路上的人,往往有人不理解,往往有人对其冷言冷语,往往有人对其不屑一顾。要知道并不是这些人都么恶毒,而是他们不懂,不懂你的心,不懂你做的事情。不要怪他们,因为他们已经被现实腐蚀了,被现实一定一点抹平了他们本就不多的棱角。
他们的思维已经凝固,已经开始相信世界上有太多的不可能,他们不知道世界因为你而精彩这句话的内涵。如果要评选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你会给谁投票呢?
是总统,是国家主席,是政府高官;还是商界领袖,还是世界首富;是哲学家,是文学家;亦或是宅男宅女,亦或是啃老族……要我说,都不是,而是追逐理想的人,走在追逐理想路上的人,他们才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有些人可能不同意,那时因为你没有理想,或是你没有把你的理想付诸于实践。李渊那时候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最起码他是这样认为的,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人的一生中还有什么比为了自己的理想而拼搏更加有意义吗?有,那就是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拼搏。愚蠢的李密李密是瓦岗军的领袖,当时是天下第一诸侯(李渊起义时)。
那时的李渊还没有进入关中,王世充也没有控制洛阳,窦建德亦没有称雄河北,萧铣更加没有控甲四十万,所以李密就是当时天下最强的势力。
(道路降者不绝如流,众至数十万)对于李密这个人,我们以后会细说,这里就不多说了。这里我只说一件事。因为李密手里有本钱,既有人,又有粮食,还有家伙。自我感觉极其良好。别人再夸他两句,他就真的认为自己是老大了。
时不时还以盟主自居,听说李渊起义了,李密想,做为老大。我得提拔提拔后进的小辈(李渊起义晚于李密),让他知道知道谁是老大,别以后分不清楚里外。
出于这个目的,李密给李渊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估计你也能猜到,不外乎就是吹吹牛。先说自己都干了什么,再说自己有多少条枪(主要起恐吓作用),最后再说说美好的愿景,杀了杨广,取得天下。
信的末尾还提了一个条件。希望李渊率领几千人,到河内,和他当面结盟李渊接到这封信后,第一个反应,笑了,真是林子大了傻鸟都有,你当我李渊是吓大的呀?
还要和我当面结盟,你当时我是傻子呀。结盟当然是不去了。但是有着政治敏锐度的李渊,知道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李渊坏笑的对下属说:“李密就是一个二愣子,我正可以利用他牵制洛阳的敌人。鹬蚌相争,正好我渔翁得利。”
于是,李渊让温大雅给李密回信,李渊没有李密那样牛,也没吹自己怎么样,而是先把李密赞美了一番。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李渊明白这个道理;接着说自己年龄大了(52岁),儿子们也不争气(实际上很争气)。自己起兵的目的不是反隋,而是尊隋,等到天下平定了,你当你的盟主(注意不是皇帝),你只要还把我封到“唐”这个地方就行了。
李渊的最后一句话最重要,他想表达的意思就是告诉李密,你不用担心,我没有和你争天下的资本,也没有那个想法。
李密最想听的就是这就句话,于是收到信的李密得意忘形的说:“唐公都支持我,平定天下只是早晚的事了。”(唐公见推,天下不足定也)李密想要恐吓李渊,没有吓唬住,反而被李渊给忽悠了,间接的成为了李渊的工具(既不攻打李渊,又帮李渊拖住了隋朝在洛阳的力量)。
李密和李渊的第一场智慧与政治手腕的较量,李密明显输了。后来的事实证明,不仅在政治上李密和李渊没有办法比,即使是在军事上,李密也只是个二流角色。
在人品上更是二流。二流的军事,二流的政治,二流的人品,决定了李密在历史上只能是个人二流角色。之后的李密反复的和王世充在洛阳大战,使得关中危急,洛阳竟然没有派一兵一卒援救关中。
不得不说李密确实为李渊帮了一个很大的忙,用现在的话说,李密就是被李渊买了还帮李渊数钱呢。李密的行为,为李渊顺利进兵关中取的了一个很好的条件。下面我们探讨一个问题,天下这么大,为什么李渊集团一定要进兵关中呢?
这个建议是刘文静提出来的,李渊表示同意,李世民也表示同意,更可以说他们自己就曾经想过这个问题,他们得到的答案和刘文静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当时天下间最优秀的三个人的想法会是一样的呢?
其实不只是他们三个想人到了,做为历史上的二流人物李密也意识到了这个超一流的想法。当时杨玄感造反,李密给杨玄感献计,其中的第二计就是攻取关中,不过由于杨玄感目光短浅外加刚愎自用,没有采纳李密的正确建议,导致了他造反的失败。
同时的李密的部将柴孝和也对李密提了一个建议——攻入关中,做为根据地。但是被李密拒绝了,这是导致李密失败的一个不可忽略的原因。
当时的有识之士都意识到了这一点——得关中者得天下。关中真的有这么重要吗?有。有多重要?要多重要,有多重要。首先,长安是隋朝的都城所在,有很深远的政治影响。
其次,关中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秦国以关中为根据地,扫平六国,混一四海;刘邦夺得关中战胜项羽,建立大汉王朝;诸葛亮屡夺关中不成,最终蜀国被魏国所灭;隋以关中为根据地,再次统一全国。
第三,杨广营建东都(洛阳)、修凿运河、三征高句丽等劳民伤财,破坏生产的活动,对关中影响较小,因而社会相对较为安定,可以做为稳定的根据地。第四,面对社会矛盾激化,战火燃烧的山东来说,关中有黄河、函谷关、潼关等天然屏障,易受难攻。退可以称雄一方(例如西魏和北周),进可以统一全国(例如秦朝和隋朝),有利于军事行动。
基于以上四点原因,李渊集团要想取得天下,必先进入关中。事实再一次证明,刘文静的建议是对的,李源集团的军事行动的目标也是对的。一旦李渊集团顺利进入关中,他们便占据了地利。(未完待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