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 第二百三十九章 开启贞观
热门推荐:
模板魔术师女明星都是我的充电宝
玄幻,从码头开启超凡之路
七零,嫁给京城来的大佬被宠爆了
星痕
杀怪百分百爆率,你跟我比幸运?
十一年佳期如梦
离婚律师兼职当媒婆,全网麻了
千金归来强势复仇一个也不能少
悟性逆天,我在盗墓世界镇诡修仙
?? 听见儿子嘲笑人,母亲生气的说,“我看人家杜如晦就比你强,什么都知道,不像你,就知道吃”,儿子不服气的说,“我看杜如晦就会吹牛,有什么了不起的,昨天还说自己有宰相的才能呢,要是他能当宰相,我就能当皇帝。∈↗是不是,我要当上皇帝,您就是太后。”
母亲说:“我可不想当什么太后,我只希望你平平安安的,娶个媳妇,给我生个大胖孙子,杜如晦那孩子,读书多,懂得多,就是有一点不好……儿子抢着说:“好吹牛,妈你也这么说”儿子大笑。“我看他会是你们中间最有出息的……儿子很不屑的“切”。
隋大业年间参加吏部考试,吏部侍郎高孝基和杜如晦侃了几段,感觉这个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知人间治国之道,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很激动的握着杜如晦的手,满含热泪的(这个有点夸张)说:“你一定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要好自为之。”
从高孝基的话中,我看出他对杜如晦张扬的性格有一种担忧,害怕他与官场格格不入,害怕他与君主合不来,幸好杜如晦的搭档是谦逊谨慎的房玄龄,侍奉的君主是励精图治的李世民。
虽然看出了杜如晦的才能,却丝毫没有给予照顾,高孝基只给了杜如晦一个县尉,杜如晦嫌官,像自己多么官迷似的,干脆撂挑子。不干了。史载:弃官去。这哥们不仅傲,而且傲到骨子里了。
混来混去。混了十几年,杜如晦一直郁郁不得志。估计再向下发展,按他的性格,会写出很多怀才不遇的诗篇(也可以为唐朝的诗歌事业做贡献),那样大唐兴许会少一位良相,多一位大诗人。
男人怀才和女人怀孕是不一样的,女人怀孕用眼睛能看出来,男人怀才用一般的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因为如此,有很多励精图治的君主和恃才傲物的人才就这样失之交臂。君主只看到“傲物”的缺点,却没有发现“傲物”是因为有“才”。
怀才不遇的人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当然了,也分两种,一种是真的有才华,一种没有才华装作有才华,注意要是始终怀才不遇的话,这两种人是很难分辨出来的。
命运对杜如晦是公平的,似乎还有偏爱。让他进入了秦王府,成了李世民的属下,但是似乎李世民对他并不重视,这让杜如晦很神伤。认为自己所投非人。
就像一个打扮好的新娘等着新郎来入洞房,等了好久,门终于打开了。新郎却是被搀着回来的,原来不胜酒力。被朋友灌醉了,无需多言。新娘一定很失望。
然而杜如晦比新娘还失望。当时秦王府的很多人纷纷被外放到各地当地方官,杜如晦的名字也赫然在名单之列,对于那些混饭吃的人,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是对于杜如晦这种想干事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发配,远离政治中心,这一走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也许既是永别,自己当宰相的梦将永远破灭,这里就是终点。
关键时刻,杜如晦还要感谢他后来的搭档房玄龄同志,房玄龄把杜如晦推荐给了李世民,“殿下,你要是只想当个藩王,杜如晦没有用,你要是想经略天下,没有此人不行。”什么样的人,能得到房玄龄这么高的赞扬,李世民对杜如晦顿时来了兴趣,我要见他一见。
杜如晦知道这次的谈话将决定他以后的命运,是走是留,是受器重还是被外放,就看自己这张嘴了,杜如晦使出浑身解数,把能说的,该说的,想说的,一股脑的都对李世民说了。出来的时候,房玄龄问李世民怎么样,李世民回答说“真能侃,口才很好,”顿了顿“留下他吧”。
看来小时候吹吹牛也不是什么坏事,即可以增加自己的信心,又可以锻炼一下口才。李世民本人对杜如晦这种看了几本书,就仗着口才来卖弄的人并没有多少好感,主要是给房玄龄面子,要是推荐一个,自己否一个,以后老房的工作也没法干了。
之后,杜如晦跟着李世民行军打仗,李世民慢慢发现这个人原来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差,虽然好吹牛,侃大山无人能及,还是有着可取之处的。
例如;看事情总能看到本质,发表言论总能说到点子上,比那些沙场老将靠谱多了,渐渐被世民重用起来,掌管机密,运筹帷幄成了杜如晦的工作。行政才能突出,军中事务繁多,剖断如流,处理的有条不紊,为当时的人所称赞,李世民偷着乐,幸亏没将他放走,自己算是捡了一个宝。发动玄武门之变,我猜测杜如晦也参与了拍板,毕竟拍板是这老兄的看门绝技,靠着吃饭的本领,天下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又不外传,有这么一个高手,李世民再不用,实在有暴敛天物的嫌疑。
等到李世民当了皇帝,也没忘记那个,善于侃大山,行政能力突出的杜如晦,让他和房玄龄同掌朝政,当了宰相。
当时,有了事,房玄龄给李世民出主意,这事这么办行,那么办也行,到底怎么办最好,还得等杜如晦来拍板,等到杜如晦来了,常常按照房玄龄的计策实行。此所谓“房谋杜断”。
拍板可是个技术活,不是想拍就能拍的,更加不是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的,智谋如房玄龄都不该自己拍板。别以为拍板就是把板子往桌子上一拍,这事就这么办了,没这么简单,要知道,要是自己买头猪,还得承担经济风险呢,更可况一个国家,一个主意可能影响千千万万的人,可能让他们因此而得利。奔向小康,也可能让他们因此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要拍板,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信心越大越好(但也要在理性的范围之内,精神病的信心也很爆棚,但不能信),正所谓,可以不对,但不能犹犹豫豫,而且正常情况下,拍板的人,无论对与错。都要十分有自信的说一定是对的,相信我没有错。其次,要有智慧,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出什么重点,什么次要,什么没关系,把各种各样的关系都搞透彻了,才能做出相对而言最正确的决定,拍板也会少些失误。
我常想。老谋深算的房玄龄也需要找一个背黑锅的人,一旦出了事情,可以这样为自己开脱,主意是我出的不假。事是杜如晦拍板定的,要罚也不能罚我自己,两个人一起罚。满肚子墨水。一眨眼睛一个道,竟然自己不会拍板。实在让人想不起疑心都难。
帮着他数钱。当然了,这只是我的一个猜测。贞观三年。杜如晦生病,请假养病,李世民准假,李世民很担心杜如晦的病,派御医给杜如晦治病,药都用上等的好药,每天都派人探望。贞观四年三月,杜如晦病重,李世民派当时的太子李承乾前往问安,自己也前去探望,当着杜如晦的面,给他的儿子加官进爵。
十九日,杜如晦死,年四十六岁,一代人杰结束传奇一生。李世民哭的伤心欲绝,废朝三日,再封杜如晦为莱国公,谥号“成”,陪葬昭陵。(李世民的陵寝)一天,李世民吃瓜,非常香,很有食欲,突然放下瓜,不吃了,想起了杜如晦,我在这里吃瓜,如晦已经走了,不能再吃瓜,心中那个难过,忙命人拿着瓜到杜如晦灵前祭奠。
李世民曾经赏赐给房玄龄一根黄银带,对房玄龄说:“你和杜如晦一起忠心的辅佐朕,现在只看见你,如晦已经到了另一世界(如果有),”说着说着又哭了,房玄龄也很惆怅,没有人跟自己一起背黑锅了。李世民接着说:“听说鬼怪都害怕黄银,你拿着这跟黄银带,放到如晦的灵位前,别让他被别的鬼怪欺负”。
杜如晦,一个书生,从侃大山起家,意气风发,慷慨激昂,自认为,天下英雄出我辈,有定国安邦之才能,幸好遇见了李世民的这样的明君,得以一展平生之抱负,不负一生之志向。我对杜如晦的评价——一代人杰也!
虽不如房玄龄谦逊恭谨,然能力可与之匹配!张扬傲物,亦有其可爱之处!河东狮吼和牛气冲天的杜如晦相比,贞观时期另一名相房玄龄则要低调的多,不仅为人低调,做事低调,娶老婆也低调。
但是他这个老婆却不低调,用现在的话说是一个出了名的醋坛子,不许房玄龄娶小妾,估计两个人一起上街,那个美女多看了房玄龄几眼,这为夫人都得闹着不吃饭,一定要房玄龄交代和那女的是怎么回事,典型的心眼小,敏感,思虑过重,更年期提前,大女子主义。而房玄龄更是对他的夫人百依百顺,说什么是什么,不让娶小妾,就不娶,不让看美女,干脆不上街。
所以房夫人的名气在当时一点不必房先生了房玄龄有一个醋坛子老婆。有着大男子主义的李世民,看见房玄龄这么给男人丢面子,很生气,悄悄的对魏征说,老房什么都好,就是太怕老婆。
李世民想打击一下房夫人的嚣张气焰,为老房,也为男人们挽回点面子,要是天下的女人都像方夫人那样,还让不让男人活了。一天,李世民以皇帝的名义赏赐给老房几个美女,就住在房家吧,别回来了,意思是给房玄龄当小老婆。
房夫人一看就急了,老房是我的,谁也别想和我分享,硬是堵在大门口不让美女们进门,还一哭二闹三上吊,大骂老房没良心,和皇上合起火来欺负她,闹得街坊四邻都来看热闹,不得不佩服房夫人的炒作本领。
第二天,各大报刊(那时如果有)头版头条清一色的宰相夫人骂街,房夫人的人气暴涨,粉丝如云,各大媒体纷纷发表文章说,房夫人打了一场漂亮的妇女权利保卫战。闹得房夫人自己看报纸的时候,都一头雾水。什么叫妇女权利保卫战,我就是不想让别的女的碰我家老房。
眼看着房夫人连自己的面子都不给。李世民想了想,该出杀手锏了。实不相瞒,目前房夫人的所作所为,以及骂街的台词都在李世民的意料之中,他想,只要杀手锏一出,房夫人一定乖乖缴枪——投降,那个时候自己再好好教育一下她三从四德。李世民的自信来自于对人性的掌握,因为按照常理,人都是怕死的。然而这次他错了。
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无数的拍浪滔天,走到现在,李世民对自己非常的有信心,他认为这件小事,手到擒来,老房太懦弱,连个女人都摆不平,还得我帮着他。
就在李世民和魏征吹牛的时候。他的使者到了房家,看见了房夫人,二话不说,倒了一杯酒给房夫人。房夫人一头雾水。难道皇帝屈服了,要请我喝酒,但是她从使者的眼神中看出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这是杯毒酒。皇上给了你两个选择,要么让小老婆进门。要么喝了这杯毒酒。”
使者不缓不慢的说着。“老房,你的心好狠”。房夫人呆如木鸡的看着毒酒,所有的人都在注视着她,等待着她的屈服,因为没有人不怕死。所有媒体的闪光灯都对着她,等待着她的选择,然后考虑明天的新闻怎么写。
记者们倒是希望房夫人把酒喝下去,这不仅是因为看热闹的不怕事大,重要的是,更加有料。房夫人的泪水在眼中打转,她想不到想拥有一个人竟然这么的难,凭什么男子就可以三妻四妾,而女人只能作为男子的附庸,想着想着,眼泪止不住的流淌,哗啦啦,流的满地皆是,飞流眼泪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房夫人深吸一口气,摄像机向前挪了挪,多年的拍戏经验告诉摄影师,最扣人心弦的时刻就要来了。
然后,只见房夫人的端起酒杯,慢慢的抬起,放到嘴边,一仰脖,动作一气呵成,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房夫人大喊,“老房,我走了,你可以娶小妾了,难道你不知道我这么做,是因为我爱你吗?”房夫人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摄影师很紧张,他要抓拍镜头,等着房夫人倒地的那一刻,将是最**的情节,然而他左等右等,也不见房夫人倒地,倒是房夫人的哭声越来越大,大有鬼哭狼嚎之势。足足等了一个多钟头,摄影师很茫然的看着房夫人,“夫人,
你怎么还不倒下?我们都等着你。”估计摄影师的脑袋来之前被门挤过。“等你妹呀”房夫人大声骂街,摄影师被骂的极其狼狈,很不得找个地缝专进去。此时镜头一转,一个记者小心翼翼的拿着酒杯,像电视剧的哮天犬一样嗅,然后大声宣布:“这是醋。”
吃醋、醋坛子,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听见房夫人喝下了“毒酒”,房玄龄大声嚎哭,长孙无忌拍拍房玄龄的肩膀,很同情的说“老房,人死不能复生,节哀顺变,不过,你可以纳妾了。”
看见长孙无忌的拿房玄龄开涮,魏征控制不住的说:“老房,别紧张,长孙逗你呢,嫂夫人喝的是醋。”李世民彻底服了,河东狮吼,我终于知道什么叫河东狮吼了,老房,回家吧,告诉房夫人,不纳妾了,她太“彪悍”了。
房玄龄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出生于书香世家。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博通经史,学会的东西都藏在肚子里,不像杜如晦那样吹牛,文章写的好,下笔成言,无需雕饰,字写的也很漂亮,会两种书法——隶书和草书。
开皇(隋文帝杨坚年号)年间,天下刚刚统一,曾经和他的父亲房彦谦到京城,当时的人,都认为天下太平,隋朝会更加强盛。小小年纪的房玄龄却看出隋朝不会长远,不久将会天下大乱,理由是,隋文帝立不学无术的杨广当太子(次子),不分长幼,朝纲不正,表面上看起来生机盎然,实际上危机重重,矛盾不断。
不得不佩服房玄龄的眼光和见识,他的言语在十几年后被事实证明是对的,人中龙凤,年少便显出与众不同。
十八岁,被州中举为进士,隋唐时,进士就是到中央参加考试的学子,考中的叫进士及第,不叫进士(这个和后世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估计是中了,被授予了一个京城的小官。
房玄龄和杜如晦一样,也遇到了吏部侍郎高孝基,高孝基对房玄龄赞不绝口,说:“我看见过很多人(吏部主管人事),没有像房玄龄这样的,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代伟器,可惜,估计我是看不到那天了。”
高孝基一点杜如晦,二点房玄龄,后皆为名相,国之栋梁,识人之名不虚传,肃然起敬。既然已经看到隋朝的末路,房玄龄虽然不能像杜如晦那么牛,直接弃官不做,也应该好好的为自己的未来打算一下,要不然一身能耐,一片抱负,到哪里施展。在得知李世民进入关中后,房玄龄就自己来到李世民的军营,毛遂自荐,李世民见到房玄龄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你可算是来了。(未完待续。。)u
母亲说:“我可不想当什么太后,我只希望你平平安安的,娶个媳妇,给我生个大胖孙子,杜如晦那孩子,读书多,懂得多,就是有一点不好……儿子抢着说:“好吹牛,妈你也这么说”儿子大笑。“我看他会是你们中间最有出息的……儿子很不屑的“切”。
隋大业年间参加吏部考试,吏部侍郎高孝基和杜如晦侃了几段,感觉这个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间知人间治国之道,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很激动的握着杜如晦的手,满含热泪的(这个有点夸张)说:“你一定可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要好自为之。”
从高孝基的话中,我看出他对杜如晦张扬的性格有一种担忧,害怕他与官场格格不入,害怕他与君主合不来,幸好杜如晦的搭档是谦逊谨慎的房玄龄,侍奉的君主是励精图治的李世民。
虽然看出了杜如晦的才能,却丝毫没有给予照顾,高孝基只给了杜如晦一个县尉,杜如晦嫌官,像自己多么官迷似的,干脆撂挑子。不干了。史载:弃官去。这哥们不仅傲,而且傲到骨子里了。
混来混去。混了十几年,杜如晦一直郁郁不得志。估计再向下发展,按他的性格,会写出很多怀才不遇的诗篇(也可以为唐朝的诗歌事业做贡献),那样大唐兴许会少一位良相,多一位大诗人。
男人怀才和女人怀孕是不一样的,女人怀孕用眼睛能看出来,男人怀才用一般的肉眼是看不出来的,因为如此,有很多励精图治的君主和恃才傲物的人才就这样失之交臂。君主只看到“傲物”的缺点,却没有发现“傲物”是因为有“才”。
怀才不遇的人在中国历史上并不少见,当然了,也分两种,一种是真的有才华,一种没有才华装作有才华,注意要是始终怀才不遇的话,这两种人是很难分辨出来的。
命运对杜如晦是公平的,似乎还有偏爱。让他进入了秦王府,成了李世民的属下,但是似乎李世民对他并不重视,这让杜如晦很神伤。认为自己所投非人。
就像一个打扮好的新娘等着新郎来入洞房,等了好久,门终于打开了。新郎却是被搀着回来的,原来不胜酒力。被朋友灌醉了,无需多言。新娘一定很失望。
然而杜如晦比新娘还失望。当时秦王府的很多人纷纷被外放到各地当地方官,杜如晦的名字也赫然在名单之列,对于那些混饭吃的人,这是求之不得的好事,但是对于杜如晦这种想干事的人来说,简直是一种发配,远离政治中心,这一走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回来,也许既是永别,自己当宰相的梦将永远破灭,这里就是终点。
关键时刻,杜如晦还要感谢他后来的搭档房玄龄同志,房玄龄把杜如晦推荐给了李世民,“殿下,你要是只想当个藩王,杜如晦没有用,你要是想经略天下,没有此人不行。”什么样的人,能得到房玄龄这么高的赞扬,李世民对杜如晦顿时来了兴趣,我要见他一见。
杜如晦知道这次的谈话将决定他以后的命运,是走是留,是受器重还是被外放,就看自己这张嘴了,杜如晦使出浑身解数,把能说的,该说的,想说的,一股脑的都对李世民说了。出来的时候,房玄龄问李世民怎么样,李世民回答说“真能侃,口才很好,”顿了顿“留下他吧”。
看来小时候吹吹牛也不是什么坏事,即可以增加自己的信心,又可以锻炼一下口才。李世民本人对杜如晦这种看了几本书,就仗着口才来卖弄的人并没有多少好感,主要是给房玄龄面子,要是推荐一个,自己否一个,以后老房的工作也没法干了。
之后,杜如晦跟着李世民行军打仗,李世民慢慢发现这个人原来并不像自己想的那么差,虽然好吹牛,侃大山无人能及,还是有着可取之处的。
例如;看事情总能看到本质,发表言论总能说到点子上,比那些沙场老将靠谱多了,渐渐被世民重用起来,掌管机密,运筹帷幄成了杜如晦的工作。行政才能突出,军中事务繁多,剖断如流,处理的有条不紊,为当时的人所称赞,李世民偷着乐,幸亏没将他放走,自己算是捡了一个宝。发动玄武门之变,我猜测杜如晦也参与了拍板,毕竟拍板是这老兄的看门绝技,靠着吃饭的本领,天下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又不外传,有这么一个高手,李世民再不用,实在有暴敛天物的嫌疑。
等到李世民当了皇帝,也没忘记那个,善于侃大山,行政能力突出的杜如晦,让他和房玄龄同掌朝政,当了宰相。
当时,有了事,房玄龄给李世民出主意,这事这么办行,那么办也行,到底怎么办最好,还得等杜如晦来拍板,等到杜如晦来了,常常按照房玄龄的计策实行。此所谓“房谋杜断”。
拍板可是个技术活,不是想拍就能拍的,更加不是想怎么拍就怎么拍的,智谋如房玄龄都不该自己拍板。别以为拍板就是把板子往桌子上一拍,这事就这么办了,没这么简单,要知道,要是自己买头猪,还得承担经济风险呢,更可况一个国家,一个主意可能影响千千万万的人,可能让他们因此而得利。奔向小康,也可能让他们因此而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要拍板,首先要对自己有信心。信心越大越好(但也要在理性的范围之内,精神病的信心也很爆棚,但不能信),正所谓,可以不对,但不能犹犹豫豫,而且正常情况下,拍板的人,无论对与错。都要十分有自信的说一定是对的,相信我没有错。其次,要有智慧,能够根据具体情况分析出什么重点,什么次要,什么没关系,把各种各样的关系都搞透彻了,才能做出相对而言最正确的决定,拍板也会少些失误。
我常想。老谋深算的房玄龄也需要找一个背黑锅的人,一旦出了事情,可以这样为自己开脱,主意是我出的不假。事是杜如晦拍板定的,要罚也不能罚我自己,两个人一起罚。满肚子墨水。一眨眼睛一个道,竟然自己不会拍板。实在让人想不起疑心都难。
帮着他数钱。当然了,这只是我的一个猜测。贞观三年。杜如晦生病,请假养病,李世民准假,李世民很担心杜如晦的病,派御医给杜如晦治病,药都用上等的好药,每天都派人探望。贞观四年三月,杜如晦病重,李世民派当时的太子李承乾前往问安,自己也前去探望,当着杜如晦的面,给他的儿子加官进爵。
十九日,杜如晦死,年四十六岁,一代人杰结束传奇一生。李世民哭的伤心欲绝,废朝三日,再封杜如晦为莱国公,谥号“成”,陪葬昭陵。(李世民的陵寝)一天,李世民吃瓜,非常香,很有食欲,突然放下瓜,不吃了,想起了杜如晦,我在这里吃瓜,如晦已经走了,不能再吃瓜,心中那个难过,忙命人拿着瓜到杜如晦灵前祭奠。
李世民曾经赏赐给房玄龄一根黄银带,对房玄龄说:“你和杜如晦一起忠心的辅佐朕,现在只看见你,如晦已经到了另一世界(如果有),”说着说着又哭了,房玄龄也很惆怅,没有人跟自己一起背黑锅了。李世民接着说:“听说鬼怪都害怕黄银,你拿着这跟黄银带,放到如晦的灵位前,别让他被别的鬼怪欺负”。
杜如晦,一个书生,从侃大山起家,意气风发,慷慨激昂,自认为,天下英雄出我辈,有定国安邦之才能,幸好遇见了李世民的这样的明君,得以一展平生之抱负,不负一生之志向。我对杜如晦的评价——一代人杰也!
虽不如房玄龄谦逊恭谨,然能力可与之匹配!张扬傲物,亦有其可爱之处!河东狮吼和牛气冲天的杜如晦相比,贞观时期另一名相房玄龄则要低调的多,不仅为人低调,做事低调,娶老婆也低调。
但是他这个老婆却不低调,用现在的话说是一个出了名的醋坛子,不许房玄龄娶小妾,估计两个人一起上街,那个美女多看了房玄龄几眼,这为夫人都得闹着不吃饭,一定要房玄龄交代和那女的是怎么回事,典型的心眼小,敏感,思虑过重,更年期提前,大女子主义。而房玄龄更是对他的夫人百依百顺,说什么是什么,不让娶小妾,就不娶,不让看美女,干脆不上街。
所以房夫人的名气在当时一点不必房先生了房玄龄有一个醋坛子老婆。有着大男子主义的李世民,看见房玄龄这么给男人丢面子,很生气,悄悄的对魏征说,老房什么都好,就是太怕老婆。
李世民想打击一下房夫人的嚣张气焰,为老房,也为男人们挽回点面子,要是天下的女人都像方夫人那样,还让不让男人活了。一天,李世民以皇帝的名义赏赐给老房几个美女,就住在房家吧,别回来了,意思是给房玄龄当小老婆。
房夫人一看就急了,老房是我的,谁也别想和我分享,硬是堵在大门口不让美女们进门,还一哭二闹三上吊,大骂老房没良心,和皇上合起火来欺负她,闹得街坊四邻都来看热闹,不得不佩服房夫人的炒作本领。
第二天,各大报刊(那时如果有)头版头条清一色的宰相夫人骂街,房夫人的人气暴涨,粉丝如云,各大媒体纷纷发表文章说,房夫人打了一场漂亮的妇女权利保卫战。闹得房夫人自己看报纸的时候,都一头雾水。什么叫妇女权利保卫战,我就是不想让别的女的碰我家老房。
眼看着房夫人连自己的面子都不给。李世民想了想,该出杀手锏了。实不相瞒,目前房夫人的所作所为,以及骂街的台词都在李世民的意料之中,他想,只要杀手锏一出,房夫人一定乖乖缴枪——投降,那个时候自己再好好教育一下她三从四德。李世民的自信来自于对人性的掌握,因为按照常理,人都是怕死的。然而这次他错了。
经历过无数大风大浪,无数的拍浪滔天,走到现在,李世民对自己非常的有信心,他认为这件小事,手到擒来,老房太懦弱,连个女人都摆不平,还得我帮着他。
就在李世民和魏征吹牛的时候。他的使者到了房家,看见了房夫人,二话不说,倒了一杯酒给房夫人。房夫人一头雾水。难道皇帝屈服了,要请我喝酒,但是她从使者的眼神中看出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这是杯毒酒。皇上给了你两个选择,要么让小老婆进门。要么喝了这杯毒酒。”
使者不缓不慢的说着。“老房,你的心好狠”。房夫人呆如木鸡的看着毒酒,所有的人都在注视着她,等待着她的屈服,因为没有人不怕死。所有媒体的闪光灯都对着她,等待着她的选择,然后考虑明天的新闻怎么写。
记者们倒是希望房夫人把酒喝下去,这不仅是因为看热闹的不怕事大,重要的是,更加有料。房夫人的泪水在眼中打转,她想不到想拥有一个人竟然这么的难,凭什么男子就可以三妻四妾,而女人只能作为男子的附庸,想着想着,眼泪止不住的流淌,哗啦啦,流的满地皆是,飞流眼泪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房夫人深吸一口气,摄像机向前挪了挪,多年的拍戏经验告诉摄影师,最扣人心弦的时刻就要来了。
然后,只见房夫人的端起酒杯,慢慢的抬起,放到嘴边,一仰脖,动作一气呵成,干净利落,绝不拖泥带水。房夫人大喊,“老房,我走了,你可以娶小妾了,难道你不知道我这么做,是因为我爱你吗?”房夫人用实际行动向我们证明,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摄影师很紧张,他要抓拍镜头,等着房夫人倒地的那一刻,将是最**的情节,然而他左等右等,也不见房夫人倒地,倒是房夫人的哭声越来越大,大有鬼哭狼嚎之势。足足等了一个多钟头,摄影师很茫然的看着房夫人,“夫人,
你怎么还不倒下?我们都等着你。”估计摄影师的脑袋来之前被门挤过。“等你妹呀”房夫人大声骂街,摄影师被骂的极其狼狈,很不得找个地缝专进去。此时镜头一转,一个记者小心翼翼的拿着酒杯,像电视剧的哮天犬一样嗅,然后大声宣布:“这是醋。”
吃醋、醋坛子,这个词就是这么来的。听见房夫人喝下了“毒酒”,房玄龄大声嚎哭,长孙无忌拍拍房玄龄的肩膀,很同情的说“老房,人死不能复生,节哀顺变,不过,你可以纳妾了。”
看见长孙无忌的拿房玄龄开涮,魏征控制不住的说:“老房,别紧张,长孙逗你呢,嫂夫人喝的是醋。”李世民彻底服了,河东狮吼,我终于知道什么叫河东狮吼了,老房,回家吧,告诉房夫人,不纳妾了,她太“彪悍”了。
房玄龄房玄龄字乔,齐州临淄人,出生于书香世家。小的时候就很聪明,博通经史,学会的东西都藏在肚子里,不像杜如晦那样吹牛,文章写的好,下笔成言,无需雕饰,字写的也很漂亮,会两种书法——隶书和草书。
开皇(隋文帝杨坚年号)年间,天下刚刚统一,曾经和他的父亲房彦谦到京城,当时的人,都认为天下太平,隋朝会更加强盛。小小年纪的房玄龄却看出隋朝不会长远,不久将会天下大乱,理由是,隋文帝立不学无术的杨广当太子(次子),不分长幼,朝纲不正,表面上看起来生机盎然,实际上危机重重,矛盾不断。
不得不佩服房玄龄的眼光和见识,他的言语在十几年后被事实证明是对的,人中龙凤,年少便显出与众不同。
十八岁,被州中举为进士,隋唐时,进士就是到中央参加考试的学子,考中的叫进士及第,不叫进士(这个和后世不同,不可一概而论),估计是中了,被授予了一个京城的小官。
房玄龄和杜如晦一样,也遇到了吏部侍郎高孝基,高孝基对房玄龄赞不绝口,说:“我看见过很多人(吏部主管人事),没有像房玄龄这样的,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代伟器,可惜,估计我是看不到那天了。”
高孝基一点杜如晦,二点房玄龄,后皆为名相,国之栋梁,识人之名不虚传,肃然起敬。既然已经看到隋朝的末路,房玄龄虽然不能像杜如晦那么牛,直接弃官不做,也应该好好的为自己的未来打算一下,要不然一身能耐,一片抱负,到哪里施展。在得知李世民进入关中后,房玄龄就自己来到李世民的军营,毛遂自荐,李世民见到房玄龄就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你可算是来了。(未完待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