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唐朝那些事儿 > 第304章 征战天下

唐朝那些事儿 第304章 征战天下

    ??    反复无常导致贪而无信,贪而无信只是反复无常的表现!

    可惜,孙万荣只看到了现象,没有看到本质。

    这是很致命的!孙万荣的五人使团是分成了两拨派出去的。

    本来第一拨派出了三个人,但是孙万荣觉得还不够保险,于是,为了保证百分百成功,他随后又派了两个人前往突厥,以作为后备忽悠力量。

    两拨使者出发之后,孙万荣才松了一口气,后顾之忧已解,现在他可以集中精力对付唐军了,他相信,在随后的交战中,他将彻底摧毁大唐的征讨军!

    是的,彻底摧毁!只是,主语和宾语对调了!

    果不出孙万荣所料,默啜是个见利忘义的家伙,很痛快地就答应了。

    并当场打赏了三个契丹使者,没人一件红袍,可见默啜是很开心的,很赞成孙万荣的建议的。

    如果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那就好了!

    可是,一定要记住,默啜是个“反复无常”的人,了解这一点,你就能理解接下里默啜的所作所为。

    默啜还沉浸在攻克幽州、大肆抢掠的美梦中时,突然被人惊醒了美梦。何人如此大胆?——姗姗来迟的契丹孙万荣的第二批使者!

    默啜大怒!

    因为,默啜认为这随后的两个使者来迟了。来迟了就是不尊重他,不尊重他就要付出代价——默啜下令杀了这两个使者。

    两个使者懵了。就因为来迟了就要掉脑袋啊?是的!就因为来迟了!

    活命重要!

    情急一下。俩使者大喊:“容我们说一句话再死!”

    死到临头还能说什么,默啜给了他们这个机会。

    “现在契丹情势并不像他们(先前的三个使者)所说的那样。而是很严峻。孙万荣只是击败了王孝杰的17万军队而已,现在大唐派出了三路大军前来征讨契丹,兵力在30万到40万。孙万荣来邀请你攻打幽州是假,怕你在背后捅他一刀并利用你来跟大唐作对是真,……”

    注意!默啜要变了啊!

    “默啜乃杀前三人而赐二人绯(红袍),使为乡导,发兵取契丹新城。”

    孙万荣的危机真正来了,他的计划竟然毁于两个小小的使者手上,其实。归根结底,是毁在默啜的“反复无常”这一真正性格上。

    被忽悠的默啜直接率兵攻击契丹,他选择的目标是孙万荣在柳城西北修建的那座新城——新城里堆满了孙万荣从大唐掠夺来的所有财物。

    孙万荣的这一举动,明确无误地显示出,他决定继续与大唐站到一边,共同对付契丹!

    注意!默啜又要变了啊!

    兵临新城,攻城前,默啜也要搞个祭天仪式,祭天嘛。得杀个人。杀谁?默啜把俘虏的大唐凉州都督许钦明给杀了!

    这……

    真不知道他脑袋里装的什么东西!

    祭天仪式后,突厥大军就把新城围了个水泄不通。三天后,城破,将所有驻扎此处的契丹人劫掠回突厥。

    获胜之后。默啜把俘虏的新城守将、孙万荣妹夫乙冤羽释放了,让他火速去向孙万荣报告自己做的好事——这是忽悠我的代价。

    此时,孙万荣正在大闹河北道瀛洲。自以为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孙万荣气势极为嚣张,史载:“万荣锐甚。鼓而南,恣肆无所惮”

    乙冤羽圆满地完成了默啜交给他的任务。不但孙万荣知道了新城失守的消息,契丹军中也全部知道了这一惊天消息。

    这次是回天乏力了。

    树倒猕猴散!

    动摇最先来自契丹军阵营内的奚族。

    奚族总算出场了,这次起兵反唐并不是契丹一族的事儿,而是把奚也拉进来了,只是因为主角契丹表现得太过抢眼,使得奚一直处于跑龙套的角色。

    奚和契丹一直号称“两蕃”。

    两蕃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

    起兵反唐,是在填不饱肚子的时候,现在经过一年的交锋,饥荒也解决了(抢了那么多人口财产),也让大唐见识到了厉害。是时候见好就收了,犯不着整天再过着刀口舔血的日子了,掉了脑袋就不划算了。

    “奚人叛万荣

    机不可失!

    讨平契丹,擒杀孙万荣,正在此时!

    墙倒众人推,人倒众人踩!

    公元697年六月

    现在的孙万荣真真正正陷入绝地了。

    身后被突厥拍了一转,还不是最坏的处境,奚族拍的第二砖才是要命的。

    这是可以理解的,造反进入了死胡同,那就只有投降了,奚族有这个觉悟,孙万荣没有。

    继奚族的第二砖之后,大唐紧跟着拍出了第三块砖头:派神兵道总管杨玄基(疑是阳玄基之误)率兵两千也去凑了一把热闹。

    前有大唐、后有突厥、内有奚族,这就是兵法上所谓的前后夹击、里应外合是也!

    完蛋了,孙万荣纵是百战枭雄也回天乏力了。

    契丹军心大乱,斗志全无,数万大军溃散而逃,悍将李楷固、骆务整见势不妙,立马率众缴械投降,另一悍将何阿小则被俘。

    到底是名将,孙万荣从乱军中竟然顺利脱身,一路向东狂奔。

    确实是名将,孙万荣在败退时竟又召集溃兵。试图挽救败局。

    可惜,这些都是无用功。

    落水狗是要痛打的。

    奚族紧跟其后。不断攻击败逃的孙万荣,真是欺人太甚!孙万荣决定不跑了。反击!

    但是,他小瞧了奚族了。

    家庭关系中,男人在外有情况了之后,通常回到家里会加倍的对女人好,是为了减轻心理上的不安。

    同样,为了消除反唐的不利影响、更为了以后不被武则天秋后算账,奚族肯定要在此时表现得更加卖力一些,这是可以理解的。

    史载“奚四面攻,(孙万荣)乃大溃!”——《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九

    孙万荣继续跑!

    虽然没了手下的三大金刚。但是孙万荣在逃跑路上将不再孤单了,因为在他逃亡路的前方,一个老朋友正在等着他,而且还备了份大礼。

    孙万荣的这个老朋友就是在他夜袭檀州时认识的——大唐清边道行军副总管张九节(还有印象吧?),张九节准备的礼物是——伏击圈。

    结果可想而知,孙万荣这个老朋友很不厚道,几乎把孙万荣打成了一个孤家寡人——“与其家奴逃……”——《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

    孙万荣继续跑!

    孙万荣饶是名将,也经不起这么折腾,一路上别说睡觉。就是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一直跑到潞河(今北京通州区的潮白河)时,跑不动了,累了。

    翻身下马。找了片树林,躲在树下休息,想到当下处境。孙万荣一声叹息:

    “今欲归唐,罪已大。归突厥亦死。归新罗亦死。将安之乎!”

    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懒得想了。睡一会热吧!

    这一睡,就再也没有醒来!

    孙万荣没有找到出路,跟随他的家奴帮他找了一条路,一条可以解脱的路——死路!

    “六月,甲午(三十日),……奴斩其首”——《新唐书》卷二百一十九

    自去年五月起兵反唐,至今一年一个月,契丹虽然胜多败少,但它的反叛终于彻底平息了!河北道的唐人不用再提心吊胆了。

    不过,故事并没有结束……

    契丹反唐时,大肆杀掠唐人,特别是孙万荣手下三大金刚之一的何阿小,此人极为嗜杀,《全唐文》卷二百二十五称其“顽凶是极,屠侩为资”,“士女遭其逼胁,军城被其屠陷。以杀戮为事,户积虔刘(虔刘,劫掠、杀戮之意)之悲;以劫夺为心,家盈剥割之痛。”

    这是个以抢劫为乐的强盗,这更是个以杀人为乐的屠夫。

    在契丹叛乱的近一年时间里,河北道的唐人是“闻何丧胆”。

    而今契丹叛乱已平,被劫掠的河北道唐人陆续返回家园,希望能够在唐军的庇佑下安稳过日子,真正的不用再提心吊胆了。

    可是,迎接他们回家的不是唐军热情的笑脸,而是屠刀!

    我们的神兵道行军大总管武宗懿把从契丹逃回来的平民全部当成叛党,一律斩杀,此人心理极为阴暗,杀人的方式是“生刳取其胆”。——《资治通鉴》卷第二百六

    刳:音kū,本意是从中间破开再挖空。那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活活剖腹取胆!

    这真是武则天的悲哀,更是大唐的悲哀,面对数千契丹骑兵,闻声而逃;面对归来的大唐百姓,却痛下杀手,且手段极其残忍。

    自此,河北道的百姓将武懿宗与当初的何阿小并称“唯此两何,杀人最多”。(武懿宗被封为河内王,故与何阿小并称“两何”)

    在对契丹作战中畏敌如鼠的武懿宗为了显示出自己大总管的威风并做出出一点成绩来,竟然在朝堂之上要求将逃回来的百姓全部灭族!——真是无耻之极!

    言官、陈子昂的同僚、左拾遗王求礼当着武则天的面训斥了武懿宗的无耻之举:“这些手无寸铁、毫无反抗之力的百姓怎么是契丹骑兵的对手,只是迫于形势为了活下去而一时误入歧途,怎么能是乱党呢?倒是你武懿宗,拥兵数十万,面对区区数千敌兵,却望风而逃,今天却要对手无寸铁的百姓下毒手,你说要杀的话,杀谁呢?”

    说得好!

    武则天看着哑口无言的武懿宗,同意了王求礼的意见!

    安顿好河北道的百姓,还有一件事,要处理,就是投降来得孙万荣手下的另两位金刚——李楷固与骆务整。

    这两人为孙万荣手下最为得力的助手,素以骁勇善战著称,在对唐军的作战中,数次击败唐军。

    李楷固在黄麞谷之战中用飞索生擒张玄遇、麻仁节等;

    骆务整,就是以数千骑兵吓退武懿宗数十万大军的那位仁兄。

    在孙万荣陷入重围、败落的时候,这两位很识时务,顺风就投降了。

    现在,有关部门(“有司责其后至”,这个有司具体是什么部门的什么人不得而知)就说了“早干嘛去了?现在才投降!这种人,应该灭族!”

    这个有关部门从古到今都存在着,遇到好事、可以炫耀政绩的时候,就会有诸如什么局、什么办等具体的部门名称;遇到坏事、或者要承担责任的时候,就用“有关部门”。

    这个“有关部门”实在是一些国家古今通用、挡风遮雨的不二法器。

    此时,他们的建议只能说是没事找抽型的。

    试想,当初契丹为何起兵反唐?还不是没吃的?饿的?既然你宗主国不给粮食,那只能抢了。什么忠与叛、什么信与义,都要听肚子的话。

    而今,朝廷管饭了,犯不着再玩命了。大唐的实力他们很清楚,只是现在被一个女人给折腾地有点虚而已,待他日威风重振,任你千军万马百战枭雄,照灭不误!

    再者,现在大唐缺少这样带兵的将才,难得来了两个猛将,你却要给杀了?脑子怎么想的!

    这不,抽他们的人来了——神探狄仁杰!

    当然了,在这个节骨眼,狄仁杰要救李楷固二人,绝非时机,虽然我们后人看来,此二人可以不杀,但是在当时,他们击败的是唐军,但羞辱的是大唐,而这种羞辱,恰恰是武则天所不能容忍的。

    当狄仁杰的家人得知他要上奏武则天,为李楷固二人求情时,家人们是众口一词,反对他这样做——因为这样做,轻则贬官,重则掉脑袋。

    狄仁杰是这样回复他的家人的:“苟利国家,岂以身谋!”(如果有利于国家,就不要为自己打算!)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林则徐

    “李楷固和骆务整都是骁勇绝伦的将才,既然他们能够为他们的主上效力,肯定也能为我效力,只要抚之以德,肯定能够尽我所用!”狄仁杰大声驳斥“有关部门”的荒唐的主意。(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