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 第325章 大唐将帅17
?? 调露元年(公元679年),吐蕃赞普去世,即位的赞普年仅八岁,唐高宗有意让裴行俭进攻吐蕃,裴行俭目光如矩,向唐高宗诚恳进言,“吐蕃现在是论钦陵执掌军国大事,君臣和睦,
并不是唐军进攻的最佳时机”,唐高宗权衡利弊,听从了裴行俭的意见。看小说首发推荐去眼快看书
此时西北又有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和别帅李遮匐勾结吐蕃,侵逼安西(今俄罗斯托克马克),
危及唐朝在西域的霸权,边境局势让唐高宗头痛不已,裴行俭献计献策,“波斯王新丧,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回国就位,必然路过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的部落,到时见机行事,
必可立功”,唐高宗连连点头,同意了裴行俭的智取之策,他任命裴行俭为安抚大食(今阿拉伯)使,即刻上路。裴行俭奏请王方翼为副使,担任检校安西都护。
西州是裴行俭曾经任职之地,当地人听闻裴行俭到来,百姓官吏都出城相迎,裴行俭乘机召集了上千豪杰子弟跟着自己向西而行。
又派人扬言说,“现在天气炎热,不适合远行,秋凉之后,再行上路”,阿史那都支听到探子的汇报,就不再防备。
裴行俭召集龟兹、毗沙、焉耆、疏勒(都在今新疆境内)四镇的胡人酋长,“从前在西州的时候,
与大家一起打猎游玩,乐此不疲,进京后念念不忘,今天想要重温这种乐趣,谁愿意随我一起打猎”,胡人子弟争相随行,竟至万人。
裴行俭假装游猎,整编队伍,倍道而行,几天后,就到达离阿史那都支部落十余里的地方。好戏就要上演了
裴行俭先派人去问候阿史那都支,表示纯属路过,接着又派人去召见阿史那都支,让对方心里惊疑不定。阿史那都支曾与李遮匐约好。到了秋天一起起兵抗拒大唐使者,突然之间,裴行俭就到了眼前,
阿史那都支一时间想不出好的对策,只有率领子弟五百人上前迎接。结果自然是尽数被擒。
接着,裴行俭用阿史那都支的令箭召集他属下的诸部酋长,统统押送到碎叶城。
随即派遣精锐骑兵,日夜兼程,去抓李遮匐。在路途之上,俘获了阿史那都支的使者,他正赶回来复命,同行的还有李遮匐的使者,都落入了唐军手中。
裴行俭释放了李遮匐的使者,让他前去通知李遮匐。阿史那都支已被唐军擒获,大军正向李遮匐的部落开拔。李遮匐无计可施,只得向裴行俭投降。
于是,此行的波斯王子被裴行俭卖了猪仔,打发他自行回国,裴行俭押送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等人返回长安复命,副使王方翼留了下来,修筑碎叶城,勒石纪功。
唐高宗欣喜若狂,他没想到事情会如此轻而易举地解决。这正是裴行俭的厚积薄发,皇帝亲自宴请劳苦功高的臣子,再三表达了自己的赞扬,
“你孤军深入万里之遥。兵不血刃而敌人束手就擒,可谓文武兼资,故此同时授予文武二职,担任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同年十月,东*突厥酋长阿史德温傅起兵造反,管内二十四州皆响应。叛军有数十万之众,大唐北疆频频告急。朝廷派遣单于都护府长史萧嗣业率军讨乏,先胜后败,情势危急。
裴行俭立马被任命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领军十八万,与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暕合兵三十余万,进剿阿史德温傅。唐军连亘数千里,都受裴行俭的节制,史官赞曰,“唐世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裴行俭率军到达朔州(今山西朔县),得知萧嗣业因为运粮车被劫以至大败,决定将计就计。
伪装运粮车300辆,每辆车中潜伏壮士五人,手持陌刀(长柄两刃刀)、劲弩,由老弱士兵押送粮车,精锐士兵尾随其后。
突厥人果然中计,冲过来攻打运粮车队,老弱士兵弃车而逃。突厥人赶着粮车前往有水草的地方,解鞍牧马,准备取粮。
唐军壮士当即跃出,伏兵也同时杀到,痛快淋漓地解决了敌人,抢粮的突厥人几乎无一幸免,从此,突厥人再也不敢靠近唐军的运粮车队。
大军进至单于府以北,已然接近傍晚,唐军安营扎寨,挖好了周围的壕沟。
裴行俭下令将士们向高岗上移营,将军们都说,士兵已经安顿好,大家都很疲倦,不想再搬迁了。
裴行俭语气坚决,催促大家按军令行事。大家虽然心有怨气,却不敢违背裴行俭的军令,起身搬迁了营地。当天晚上,风雨大作,唐军原先的营地很快被大水淹没,
水深竟达丈余,唐军将士个个庆幸,由衷佩服裴行俭的先见之明,从此都对裴行俭的言听计从。
永隆元年(公元680年),裴行俭率军与突厥战于黑山(今内蒙古包头西北),节节胜利,“前后杀虏不可胜数”,
俘获敌酋阿史那奉职,阿史那泥熟匐被部下杀死,持其首级向唐军投降。
突厥余部向狼山(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境内)撤退,唐军大胜而归,高奏凯歌。
裴行俭的主力回军后,阿史那伏念自立为可汗,与阿史德温傅纠集残部,再犯唐境。
唐高宗再度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要他“宜将剩勇追穷寇”。
裴行俭率唐军北上,屯兵于代州陉口(今山西代县西北),并不急于进攻,他使出反间计使得阿史那伏念和阿史德温傅相互猜疑,内部不和,阿史那伏念留下妻子、辎重于金牙山,率领主力袭击唐军,后方空虚,裴行俭有了可趁之机。
裴行俭派出程务挺、何迦密袭击金牙山,
阿史那伏念的妻子和辎重尽被唐军俘获。阿史那伏念乱了方寸,手下士兵又多染疾病,只得向细沙退避。他惶惑恐惧,派密使去见裴行俭,希望抓住阿史德温傅赎罪,裴行俭答应投降后保其性命。
但是。裴行俭也看出了阿史那伏念的犹豫不决,他派遣刘敬同、程务挺穷追不舍,回纥军队也同时进逼,阿史那伏念走投无路。只得抓住阿史德温傅,从小路去向裴行俭投降。
唐军阵营外尘土蔽日,侦察的士兵慌忙禀报,裴行俭镇定自若,告诉大家。“这并不是敌人进攻,而是阿史那伏念前来投降,受降如受敌,必须严加戒备”,
他派一名使者迎接阿史那伏念,阿史那伏念果然带着阿史德温傅前来投降,至此,突厥余部尽数平定。
唐高宗大为兴奋,派遣户部尚书崔知悌赴军中犒劳。侍中裴炎嫉妒裴行俭的功劳,与裴行俭唱起了对台戏。
他认为敌人是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投降的。一旦形势对其有利,必然复叛,硬是教唆唐高宗将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等六十四人斩首于市,使裴行俭以前许下的降后不杀的诺言无法兑现。
裴行俭十分伤感,他与裴炎都出自闻喜裴氏,“王浑、王浚争功的前事,古今耻之。但恐杀降之后,无复来者”。
虽然裴行俭被朝廷册封为闻喜县公,但他因为杀降之事耿耿于怀,称病不出。
永淳元年(公元682年)。阿史那车薄率领西突厥十个部落起兵反唐,围攻弓月城(今新疆霍城西北),西北边疆告急。裴行俭被唐高宗任命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带兵去迎击西突厥军队。
大军尚未出发。裴行俭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赠幽州都督,谥号为献。
当时,裴行俭的儿子裴光庭只有八岁,唐高宗让皇太子派遣六品京官一人到裴家看护,待裴家子孙长大成人后才停止。唐中宗即位以后。再赠裴行俭为扬州大都督。
裴行俭曾说,“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是位不折不扣的伯乐,善于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他引荐过的程务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齿常之、刘敬同、郭待封等人都是一时名将,
官至刺史、将军者数十人。他又撰写《选谱》十卷,内有安置军营、行阵部统、克料胜负、甄别器能等四十六诀,后来武则天派武承嗣取走此书,藏于宫中,未能流传下来,这是很可惜的事情。裴行俭对人宽厚,大方得体,
深得军心。有一次,唐高宗赏赐马和鞍给裴行俭,礼部令史策马跑得太快,马倒鞍破,令史畏罪逃跑。裴行俭派人将他们找回来,说道,
“你们怎能如此小看我呢”,待之如故。抓住阿史那都支、李遮匐的时候,缴获了不少奇珍异宝,其中有一个宽约二尺多的玛瑙盘,“文彩殊绝”,在宴会之中,军吏王休烈捧着盘子上台阶给众人观赏的时候,
不慎跌到,将玛瑙盘摔得粉碎,在座的众人都大惊失色。王休烈叩头流血,向裴行俭请罪。裴行俭笑着说,“你又不是故意的,何至于此”,
脸上没有丝毫惋惜的表情。唐高宗将阿史那都支的金器三千多件都赐给了裴行俭,还有不少牲畜驼马,裴行俭尽数分给亲朋好友和部下将士,
几天之内就分完了。有唐一代,裴姓宰相络绎不绝,从裴行俭的所作所为中,就能瞧出端倪。虽然裴行俭只指挥过三次战役,军事生涯仅仅十一年时间,
取得的成就却是很多沙场老将难以望其项背,更难得的是,他文武全才,为唐朝的官吏选拔制定了量化的典章制度。
他提倡“慎战”,主张智取,处处表现了一个军事家高瞻远瞩的心胸和见识,可以这么说,大唐的富足与强大培养了心胸开阔的名臣与良将,
名臣与良将又创造和维护了大唐的强大与富足,大唐名将裴行俭就如同历史天空中闪耀的星星,熠熠生辉,永远温暖着华夏后人的心田。
李嗣业
“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
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这是唐代诗圣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中的句子,
高度赞扬了万里赴国难的安西士兵,他们军容严整、秋毫无犯,堪称大唐军人的典范,五千安西士兵的领头人就是大唐名将李嗣业,这位陌刀将一生屡建奇功,
尤其在安史之乱的生死存亡中,为军前驱,率领陌刀队“如墙前进”,所向披靡,一手扶起了摇摇欲坠的大唐江山。
李嗣业是京兆高陵(今天陕西省三原县境内)人,身长七尺,也就是2.1米,膂力绝众,天生就是练武的好胚子,在盛唐崇尚军功的氛围下,从军入伍、建功边塞,成为他顺理成章的选择。年轻的李嗣业每次战役都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很快升为昭武校尉,
天宝初年,应募安西,在西域为大唐效力。当时,军中推广陌刀(一种长柄两刃刀),这简直是为李嗣业准备的兵器,他很快脱颖而出,成为赫赫有名的陌刀将。
天宝六年,李嗣业跟随当时的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出征小勃律国,在唐军的必经之地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吐蕃军队依山旁水,修筑工事,严阵以待。
高仙芝任命李嗣业和田珍为左右陌刀将,下了一道命令,“中午以前必须攻占连云堡,不然都得死”。战斗开始了,李嗣业身先士卒,从最险峻的地方爬上山头,
陌刀挥舞,敌人鬼哭狼嚎,死尸遍地,掉下悬崖、淹死水中的有十之七八,唐军一举拿下了连云堡。然后乘胜前进,直捣小勃律国,
俘虏了小勃律王和他的妻子吐蕃公主,唐军夺回了克什米尔以西和以北的军事霸权,“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回军之后,李嗣业因功升为疏勒(今喀什地区,疏勒镇是安西四镇中最靠西边的一个军镇)镇守使,捍卫着大唐帝国的边疆地区。
大唐的将领真是如群星一般璀璨夺目,每个人都有自己一段非凡的战史.
不过在这些人当中,李卫公南平萧銑、辅公佑,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绝对是大唐武功第一人。(未完待续。)
并不是唐军进攻的最佳时机”,唐高宗权衡利弊,听从了裴行俭的意见。看小说首发推荐去眼快看书
此时西北又有十姓可汗阿史那都支和别帅李遮匐勾结吐蕃,侵逼安西(今俄罗斯托克马克),
危及唐朝在西域的霸权,边境局势让唐高宗头痛不已,裴行俭献计献策,“波斯王新丧,送波斯王子泥涅师回国就位,必然路过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的部落,到时见机行事,
必可立功”,唐高宗连连点头,同意了裴行俭的智取之策,他任命裴行俭为安抚大食(今阿拉伯)使,即刻上路。裴行俭奏请王方翼为副使,担任检校安西都护。
西州是裴行俭曾经任职之地,当地人听闻裴行俭到来,百姓官吏都出城相迎,裴行俭乘机召集了上千豪杰子弟跟着自己向西而行。
又派人扬言说,“现在天气炎热,不适合远行,秋凉之后,再行上路”,阿史那都支听到探子的汇报,就不再防备。
裴行俭召集龟兹、毗沙、焉耆、疏勒(都在今新疆境内)四镇的胡人酋长,“从前在西州的时候,
与大家一起打猎游玩,乐此不疲,进京后念念不忘,今天想要重温这种乐趣,谁愿意随我一起打猎”,胡人子弟争相随行,竟至万人。
裴行俭假装游猎,整编队伍,倍道而行,几天后,就到达离阿史那都支部落十余里的地方。好戏就要上演了
裴行俭先派人去问候阿史那都支,表示纯属路过,接着又派人去召见阿史那都支,让对方心里惊疑不定。阿史那都支曾与李遮匐约好。到了秋天一起起兵抗拒大唐使者,突然之间,裴行俭就到了眼前,
阿史那都支一时间想不出好的对策,只有率领子弟五百人上前迎接。结果自然是尽数被擒。
接着,裴行俭用阿史那都支的令箭召集他属下的诸部酋长,统统押送到碎叶城。
随即派遣精锐骑兵,日夜兼程,去抓李遮匐。在路途之上,俘获了阿史那都支的使者,他正赶回来复命,同行的还有李遮匐的使者,都落入了唐军手中。
裴行俭释放了李遮匐的使者,让他前去通知李遮匐。阿史那都支已被唐军擒获,大军正向李遮匐的部落开拔。李遮匐无计可施,只得向裴行俭投降。
于是,此行的波斯王子被裴行俭卖了猪仔,打发他自行回国,裴行俭押送阿史那都支和李遮匐等人返回长安复命,副使王方翼留了下来,修筑碎叶城,勒石纪功。
唐高宗欣喜若狂,他没想到事情会如此轻而易举地解决。这正是裴行俭的厚积薄发,皇帝亲自宴请劳苦功高的臣子,再三表达了自己的赞扬,
“你孤军深入万里之遥。兵不血刃而敌人束手就擒,可谓文武兼资,故此同时授予文武二职,担任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同年十月,东*突厥酋长阿史德温傅起兵造反,管内二十四州皆响应。叛军有数十万之众,大唐北疆频频告急。朝廷派遣单于都护府长史萧嗣业率军讨乏,先胜后败,情势危急。
裴行俭立马被任命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领军十八万,与西军程务挺、东军李文暕合兵三十余万,进剿阿史德温傅。唐军连亘数千里,都受裴行俭的节制,史官赞曰,“唐世出师之盛,未之有也”。
裴行俭率军到达朔州(今山西朔县),得知萧嗣业因为运粮车被劫以至大败,决定将计就计。
伪装运粮车300辆,每辆车中潜伏壮士五人,手持陌刀(长柄两刃刀)、劲弩,由老弱士兵押送粮车,精锐士兵尾随其后。
突厥人果然中计,冲过来攻打运粮车队,老弱士兵弃车而逃。突厥人赶着粮车前往有水草的地方,解鞍牧马,准备取粮。
唐军壮士当即跃出,伏兵也同时杀到,痛快淋漓地解决了敌人,抢粮的突厥人几乎无一幸免,从此,突厥人再也不敢靠近唐军的运粮车队。
大军进至单于府以北,已然接近傍晚,唐军安营扎寨,挖好了周围的壕沟。
裴行俭下令将士们向高岗上移营,将军们都说,士兵已经安顿好,大家都很疲倦,不想再搬迁了。
裴行俭语气坚决,催促大家按军令行事。大家虽然心有怨气,却不敢违背裴行俭的军令,起身搬迁了营地。当天晚上,风雨大作,唐军原先的营地很快被大水淹没,
水深竟达丈余,唐军将士个个庆幸,由衷佩服裴行俭的先见之明,从此都对裴行俭的言听计从。
永隆元年(公元680年),裴行俭率军与突厥战于黑山(今内蒙古包头西北),节节胜利,“前后杀虏不可胜数”,
俘获敌酋阿史那奉职,阿史那泥熟匐被部下杀死,持其首级向唐军投降。
突厥余部向狼山(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联合旗境内)撤退,唐军大胜而归,高奏凯歌。
裴行俭的主力回军后,阿史那伏念自立为可汗,与阿史德温傅纠集残部,再犯唐境。
唐高宗再度任命裴行俭为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要他“宜将剩勇追穷寇”。
裴行俭率唐军北上,屯兵于代州陉口(今山西代县西北),并不急于进攻,他使出反间计使得阿史那伏念和阿史德温傅相互猜疑,内部不和,阿史那伏念留下妻子、辎重于金牙山,率领主力袭击唐军,后方空虚,裴行俭有了可趁之机。
裴行俭派出程务挺、何迦密袭击金牙山,
阿史那伏念的妻子和辎重尽被唐军俘获。阿史那伏念乱了方寸,手下士兵又多染疾病,只得向细沙退避。他惶惑恐惧,派密使去见裴行俭,希望抓住阿史德温傅赎罪,裴行俭答应投降后保其性命。
但是。裴行俭也看出了阿史那伏念的犹豫不决,他派遣刘敬同、程务挺穷追不舍,回纥军队也同时进逼,阿史那伏念走投无路。只得抓住阿史德温傅,从小路去向裴行俭投降。
唐军阵营外尘土蔽日,侦察的士兵慌忙禀报,裴行俭镇定自若,告诉大家。“这并不是敌人进攻,而是阿史那伏念前来投降,受降如受敌,必须严加戒备”,
他派一名使者迎接阿史那伏念,阿史那伏念果然带着阿史德温傅前来投降,至此,突厥余部尽数平定。
唐高宗大为兴奋,派遣户部尚书崔知悌赴军中犒劳。侍中裴炎嫉妒裴行俭的功劳,与裴行俭唱起了对台戏。
他认为敌人是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投降的。一旦形势对其有利,必然复叛,硬是教唆唐高宗将阿史那伏念、阿史德温傅等六十四人斩首于市,使裴行俭以前许下的降后不杀的诺言无法兑现。
裴行俭十分伤感,他与裴炎都出自闻喜裴氏,“王浑、王浚争功的前事,古今耻之。但恐杀降之后,无复来者”。
虽然裴行俭被朝廷册封为闻喜县公,但他因为杀降之事耿耿于怀,称病不出。
永淳元年(公元682年)。阿史那车薄率领西突厥十个部落起兵反唐,围攻弓月城(今新疆霍城西北),西北边疆告急。裴行俭被唐高宗任命为金牙道行军大总管,带兵去迎击西突厥军队。
大军尚未出发。裴行俭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四岁。朝廷赠幽州都督,谥号为献。
当时,裴行俭的儿子裴光庭只有八岁,唐高宗让皇太子派遣六品京官一人到裴家看护,待裴家子孙长大成人后才停止。唐中宗即位以后。再赠裴行俭为扬州大都督。
裴行俭曾说,“士之致远,先器识,后文艺”,是位不折不扣的伯乐,善于发现人才和培养人才,他引荐过的程务挺、王方翼、李多祚、黑齿常之、刘敬同、郭待封等人都是一时名将,
官至刺史、将军者数十人。他又撰写《选谱》十卷,内有安置军营、行阵部统、克料胜负、甄别器能等四十六诀,后来武则天派武承嗣取走此书,藏于宫中,未能流传下来,这是很可惜的事情。裴行俭对人宽厚,大方得体,
深得军心。有一次,唐高宗赏赐马和鞍给裴行俭,礼部令史策马跑得太快,马倒鞍破,令史畏罪逃跑。裴行俭派人将他们找回来,说道,
“你们怎能如此小看我呢”,待之如故。抓住阿史那都支、李遮匐的时候,缴获了不少奇珍异宝,其中有一个宽约二尺多的玛瑙盘,“文彩殊绝”,在宴会之中,军吏王休烈捧着盘子上台阶给众人观赏的时候,
不慎跌到,将玛瑙盘摔得粉碎,在座的众人都大惊失色。王休烈叩头流血,向裴行俭请罪。裴行俭笑着说,“你又不是故意的,何至于此”,
脸上没有丝毫惋惜的表情。唐高宗将阿史那都支的金器三千多件都赐给了裴行俭,还有不少牲畜驼马,裴行俭尽数分给亲朋好友和部下将士,
几天之内就分完了。有唐一代,裴姓宰相络绎不绝,从裴行俭的所作所为中,就能瞧出端倪。虽然裴行俭只指挥过三次战役,军事生涯仅仅十一年时间,
取得的成就却是很多沙场老将难以望其项背,更难得的是,他文武全才,为唐朝的官吏选拔制定了量化的典章制度。
他提倡“慎战”,主张智取,处处表现了一个军事家高瞻远瞩的心胸和见识,可以这么说,大唐的富足与强大培养了心胸开阔的名臣与良将,
名臣与良将又创造和维护了大唐的强大与富足,大唐名将裴行俭就如同历史天空中闪耀的星星,熠熠生辉,永远温暖着华夏后人的心田。
李嗣业
“奇兵不在众,万马救中原。谈笑无河北,心肝奉至尊。孤云随杀气,飞鸟避辕门。
竟日留欢乐,城池未觉喧”,这是唐代诗圣杜甫《观安西兵过赴关中待命二首》中的句子,
高度赞扬了万里赴国难的安西士兵,他们军容严整、秋毫无犯,堪称大唐军人的典范,五千安西士兵的领头人就是大唐名将李嗣业,这位陌刀将一生屡建奇功,
尤其在安史之乱的生死存亡中,为军前驱,率领陌刀队“如墙前进”,所向披靡,一手扶起了摇摇欲坠的大唐江山。
李嗣业是京兆高陵(今天陕西省三原县境内)人,身长七尺,也就是2.1米,膂力绝众,天生就是练武的好胚子,在盛唐崇尚军功的氛围下,从军入伍、建功边塞,成为他顺理成章的选择。年轻的李嗣业每次战役都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很快升为昭武校尉,
天宝初年,应募安西,在西域为大唐效力。当时,军中推广陌刀(一种长柄两刃刀),这简直是为李嗣业准备的兵器,他很快脱颖而出,成为赫赫有名的陌刀将。
天宝六年,李嗣业跟随当时的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出征小勃律国,在唐军的必经之地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吐蕃军队依山旁水,修筑工事,严阵以待。
高仙芝任命李嗣业和田珍为左右陌刀将,下了一道命令,“中午以前必须攻占连云堡,不然都得死”。战斗开始了,李嗣业身先士卒,从最险峻的地方爬上山头,
陌刀挥舞,敌人鬼哭狼嚎,死尸遍地,掉下悬崖、淹死水中的有十之七八,唐军一举拿下了连云堡。然后乘胜前进,直捣小勃律国,
俘虏了小勃律王和他的妻子吐蕃公主,唐军夺回了克什米尔以西和以北的军事霸权,“拂菻、大食诸胡七十二国皆震慑降附”,
回军之后,李嗣业因功升为疏勒(今喀什地区,疏勒镇是安西四镇中最靠西边的一个军镇)镇守使,捍卫着大唐帝国的边疆地区。
大唐的将领真是如群星一般璀璨夺目,每个人都有自己一段非凡的战史.
不过在这些人当中,李卫公南平萧銑、辅公佑,北破突厥、西定吐谷浑,绝对是大唐武功第一人。(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