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 第22章 安史之乱22
??
cpa300_4(); 叛军在河北地区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实质性的抵抗。^笔趣阁^^^黄河天险无疑成为阻挡叛军南下的屏障。李隆基希望叛军被迟滞在黄河之北,从而为他调集部队赢得足够的时间。
李隆基马不停蹄地构筑着帝国的防线,任命卫尉卿张介然为河南节度使。这是节度使首次由边疆地区延伸到内地,从此之后,帝国的大江南北广泛设置节度使。节度使犹如人体内抵御细菌的白细胞,可是最终却恶化为癌细胞。唐帝国这个曾经威震世界的巨人最终被遍布全身的癌细胞折磨得奄奄一息。
甘洒热血写春秋
正当李隆基因缺兵少将而一筹莫展的时候,安西节度使兼北庭节度使封常清进京面圣。
望着日渐憔悴的李隆基,封常清自告奋勇地说:“臣请求前往东京洛阳,打开府库,招募壮士,不出几日便会将安禄山的首级献给陛下。”
封常清慷慨激昂的话语使李隆基冰冷的心底涌起一阵暖流。
封常清因为这番不切实际的大话与空话而饱受史家的批判,可是我们分析当时紧迫的形势便会得出另外一种解读。
作为一位驰骋沙场几十年的老将,作为一位威震西域的名将,他对战场形势的判断不应该出现如此大的偏差。他之所以将原本已经十分严峻的形势说得如此乐观,实际上是想要增强帝国统治者的信心。
如果李隆基灰心了,那么这场战争就彻底失去希望了。
李隆基随即任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令其赶赴洛阳,打开府库,招募新兵,准备迎击叛军。
由于封常清麾下的精兵全都远在西域。封常清犹如一只被拔掉牙齿的猛虎,可是他仍旧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保卫东都洛阳的重任。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不禁使我们想起林则徐的那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李隆基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统率京城守军以及临时招募的五万余人进驻陕郡(治所今河南三门峡市西)。
李隆基仓促间在河南地区从东向西构建了张介然、封常清与高仙芝三道防线。
封常清真切地感受到时间地紧迫。沙漏的每一次滴答作响都如同帝国的脉搏跳动。
他日夜兼程赶到洛阳。在十日内便临时招募新兵六万余人。这些人中有田间耕作的农民、有走街串巷的商贩,有精通手艺的手工业者,也有无所事事的街头混混儿。
封常清下令拆毁位于洛阳以北架设在黄河之上的河阳桥(在今河南孟州西南),以阻止叛军从北面进攻洛阳。
封常清亲自率军进驻洛阳的门户虎牢(位于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西)。军旅生涯中最为严酷的一场战争正在等待着他。
此时,上天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因为叛军的进军速度实在太快了!
安禄山的部队很快便抵达黄河岸边,而黄河成为唯一可以稍稍迟滞叛军南下步伐的屏障,可是在唐帝国生死攸关的时刻。上帝手中的天平再次偏向了安禄山。
正当叛军广泛征集船只和草木准备横渡黄河时候,一夜之间,“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寒冷的天气竟然使得“天堑变通途”。
叛军挥舞着马鞭在冰面上疾驰,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这支锐不可当的部队前进的步伐。
十二月初二,叛军成功地渡过黄河,此时一望无垠的中原大地成为他们肆意纵横驰骋的舞台。灵昌郡在叛军的马蹄下很快便陷落了。
陈留郡(治所今河南开封)成为叛军下一个攻击目标。
到任不过数日的河南节度使张介然不得不匆忙间投入战斗。当然这场战斗的胜负没有任何悬念,唯一的悬念就是张介然到底能够坚持多久!
面对着叛军疯狂的进攻,张介然率部顽强抵抗,可是他却没有想到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在生与死的瞬间。一切的信仰与忠诚都变得脆弱不堪。陈留太守郭纳偷偷地打开城门,想要为自己打开一扇继续活下去的希望之门。
十二月初六,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安禄山乘坐的舆车抵达陈留城北郭。洋洋得意的安禄山坐在舆车中注视着自己这支战无不胜的精锐之师进城。骄傲和自豪充斥在他的心底。
正当他洋洋得意的时候,儿子安庆绪急匆匆跑过来,告诉他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陈留城中张贴的榜文上面赫然写着重金悬赏安禄山的首级而且已经先期斩杀了安庆宗
痛失爱子的安禄山顿时顿足捶胸,痛哭道:“我有什么罪,竟然杀害我的儿子!”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出奉皇命清君侧的戏还要继续演下去,尽管真正相信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虽然戏是假的,但痛苦却是真的,因为毕竟父子情深,正是他的野心一步步将儿子推上了断头台。
此时近万名投降的唐军将士整齐地排列在夹道。安禄山注视着这群贪生怕死的人。从喉咙深处迸发出一个冰冷的字:“杀!”
安禄山麾下的亲兵们挥舞着屠刀砍向这些已经丧失抵抗能力的俘虏们。伴随着一阵阵惨叫,殷红的鲜血在地上流淌。
余怒未消的安禄山在营门口见到被俘获的河南节度使张介然,所以张介然也成为他儿子的祭品。
安禄山让手下大将李庭望镇守陈留。然后马不停蹄地杀向荥阳郡(今河南荥阳)
负责镇守荥阳郡的是太守崔无诐。崔无诐的父亲是韦皇后的亲舅舅,所以崔无诐一家在中宗时期备受恩宠,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李隆基发动政变推翻了韦皇后,受到牵连的崔无诐不得不长期在边远地区任职。
当年,郁郁不得志的崔无诐遇到更不得志的杨国忠。崔无诐那时担任益州长史。而杨国忠那时在益州下属的新都县担任县尉。两个天涯沦落人彼此给予着心灵的慰藉。
杨国忠掌权后自然没有忘记这位昔日的老领导。重获政治新生的崔无诐终于可以调到中原地区任职。
这对于崔无诐是不幸的,因为无情的战火将崔无诐无情地裹挟进来,如果他还在偏远州县任职。那种平静的生活还会一直延续下去!
不过这对于崔无诐也是幸运的,崔无诐将获得一个可以将自己的名字载入史册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他需要付出血的代价!
这又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
听到震颤心灵的战鼓声,看到闪着寒光的兵器,守城的士卒们顿时被一种无边的恐惧包裹着。
“乘城自坠如雨”。数不胜数的守城将士竟然吓得从城上掉了下来,唯一不同的是难度系数。
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屈体,难度系数3.3
向外翻腾一周半转体两周半任意,难度系数3.4
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三周抱膝,难度系数3.7
向内翻腾四周半屈体,难度系数4.5
绝大多数人根本顾不上自己的姿势。重重地摔在地上,溅起大大的血花!
十二月初八,荥阳城(今河南荥阳)在燕军的疯狂进攻下毫无悬念地陷落了。太守崔无诐惨遭杀害,用热血昭示了自己的对李隆基这位昔日仇人的忠诚。
田承嗣、张忠志、张孝忠率领前锋部队向着东都洛阳疾驰而去。这是叛军中最为骁勇的一支高速机动部队。
田承嗣出生于传统的军官家庭,其祖上一直在卢龙军中服役。田承嗣在卢龙军中以豪侠仗义而闻名。
某一年的某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
安禄山突击检查各营寨。当走进田承嗣部军营时,安禄山惊奇地发现军营内竟然寂静无声,于是命人查点士卒,竟然一人不少,足见田承嗣治军之严整。安禄山因此愈加器重田承嗣。
张忠志与张孝忠有着太多的相同点。两人都是奚族人。而且都是百步穿杨的神射手。两人都因射术出众被选入禁军,可是他们却并没有因此成为帝国的守护者,反而沦为帝国的毁灭者。
“伟大是熬出来的”。当许多不可一世的叛军将领相继退出或者淡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并不引人注目的这三位前锋日后将在都在历史政治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驻守武牢的封常清正在静静地等待着叛军的到来,仿佛在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兵锋日盛的叛军气势汹汹地通过罂子谷,马蹄声在空旷的山谷中久久地回荡。
注视着叛军离自己越来越近,封常清率领精悍骑兵挥舞着兵器主动出战,刹那间战鼓声清晰可辨,马蹄声响声震天,喊杀声响彻云霄。
在兵器刺耳的碰撞声中,数百名叛军士兵顿时身首异处,可正在这时。田承嗣、安忠志、张孝忠率领的大部队赶到了,而唐军刚刚列好的阵势便被钢铁洪流般的叛军骑兵迅速冲垮了。
封常清收拾余部在洛阳城东的葵园再战。又败。
封常清在都亭驿再战,又败。
封常清退守宣阳门。又败。
屡败屡战的封常清知道洛阳肯定守不住了,于是命人推倒禁苑的西墙,砍伐大树横在路上,然后仓皇向西撤走,前往陕郡(治所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投奔自己的老领导高仙芝。
十二月十二日,洛阳失守了。那个识破安禄山“斩首行动”意图的河南尹达奚珣却投降了安禄山。
繁华的东京洛阳城顿时生灵涂炭。无数的叛军士兵如潮水般涌入洛阳城中。一场浩劫使得这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刹那间变为人间地狱!随着封常清的到来,陕郡的气氛骤然紧张。高仙芝没有想到洛阳会这么快沦陷。
“贼锋不可当”是封常清经过五次激战得出的血的教训,所以无险可守的陕郡必定难以抵挡叛军的攻势。
关中平原的门户潼关此时还毫无防备。如果叛军绕过陕郡,突袭潼关,长安危矣!
封常清精辟而又独到的分析说服了老领导高仙芝,因为这无疑是当前形势下最好的选择,可是无缘无故地后撤数百里,一旦激怒了李隆基,后果将不堪设想。
经过痛苦的抉择,高仙芝最终采纳了封常清的建议,因为帝国的存亡全都系于潼关一身,只有这座雄关才可以阻挡住叛军的疯狂进攻。
在撤退的关键时刻,身经百战的高仙芝竟然胆怯了!
也许是九年前怛罗斯之战的失利将这位名将的自信与英勇击得粉碎,也许是五年多长安安逸的生活彻底摧毁了他的战斗意志。
正是因为他的胆怯,这场本应是有组织的撤退竟然演变成无秩序的溃退。
其实安禄山的部队攻占洛阳后便停下了前进的脚步,只是派出小股部队继续追击溃逃的唐军,可这一小股叛军的突然出现却使得这支惊恐到极点的部队陷入一片混乱。数不胜数的人没有死在敌人的刀剑下,反而死于战友间的相互踩踏。
高仙芝无疑要为这次严重的非战斗减员负责。
此前,李隆基曾下制:除必须留守城堡的守备部队外,朔方、河西、陇右三镇所有能够调动的将士在二十日内赶到指定的集结地点。由于征调的援军还没有来得及赶到,高仙芝与封常清的到来无疑使得防守空虚的潼关的军事力量得到空前加强。
正如封常清所料,叛军大将崔乾祐很快便率军杀到潼关城下。这座“一夫当关,万夫难开”的雄关让所向披靡的叛军无奈地停下了前进的步伐。正是封常清正确而又及时的主张将命悬一线的大唐帝国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
李隆基没有想到精心布置的三道防线竟然在十天内便土崩瓦解。李隆基出离愤怒了。在最需要冷静的时候,他却被愤怒冲昏了头脑。
所以,他立即做出决定,召集太子李哼,宣布他为皇帝,太子在灵武即位,是为肃宗,
太子即位以后,开始了平叛之策。(未完待续。。。)
cpa300_4(); 叛军在河北地区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实质性的抵抗。^笔趣阁^^^黄河天险无疑成为阻挡叛军南下的屏障。李隆基希望叛军被迟滞在黄河之北,从而为他调集部队赢得足够的时间。
李隆基马不停蹄地构筑着帝国的防线,任命卫尉卿张介然为河南节度使。这是节度使首次由边疆地区延伸到内地,从此之后,帝国的大江南北广泛设置节度使。节度使犹如人体内抵御细菌的白细胞,可是最终却恶化为癌细胞。唐帝国这个曾经威震世界的巨人最终被遍布全身的癌细胞折磨得奄奄一息。
甘洒热血写春秋
正当李隆基因缺兵少将而一筹莫展的时候,安西节度使兼北庭节度使封常清进京面圣。
望着日渐憔悴的李隆基,封常清自告奋勇地说:“臣请求前往东京洛阳,打开府库,招募壮士,不出几日便会将安禄山的首级献给陛下。”
封常清慷慨激昂的话语使李隆基冰冷的心底涌起一阵暖流。
封常清因为这番不切实际的大话与空话而饱受史家的批判,可是我们分析当时紧迫的形势便会得出另外一种解读。
作为一位驰骋沙场几十年的老将,作为一位威震西域的名将,他对战场形势的判断不应该出现如此大的偏差。他之所以将原本已经十分严峻的形势说得如此乐观,实际上是想要增强帝国统治者的信心。
如果李隆基灰心了,那么这场战争就彻底失去希望了。
李隆基随即任命封常清为范阳、平卢节度使,令其赶赴洛阳,打开府库,招募新兵,准备迎击叛军。
由于封常清麾下的精兵全都远在西域。封常清犹如一只被拔掉牙齿的猛虎,可是他仍旧义无反顾地肩负起保卫东都洛阳的重任。他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这不禁使我们想起林则徐的那句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李隆基任命荣王李琬为元帅。右金吾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统率京城守军以及临时招募的五万余人进驻陕郡(治所今河南三门峡市西)。
李隆基仓促间在河南地区从东向西构建了张介然、封常清与高仙芝三道防线。
封常清真切地感受到时间地紧迫。沙漏的每一次滴答作响都如同帝国的脉搏跳动。
他日夜兼程赶到洛阳。在十日内便临时招募新兵六万余人。这些人中有田间耕作的农民、有走街串巷的商贩,有精通手艺的手工业者,也有无所事事的街头混混儿。
封常清下令拆毁位于洛阳以北架设在黄河之上的河阳桥(在今河南孟州西南),以阻止叛军从北面进攻洛阳。
封常清亲自率军进驻洛阳的门户虎牢(位于今河南荥阳县汜水镇西)。军旅生涯中最为严酷的一场战争正在等待着他。
此时,上天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因为叛军的进军速度实在太快了!
安禄山的部队很快便抵达黄河岸边,而黄河成为唯一可以稍稍迟滞叛军南下步伐的屏障,可是在唐帝国生死攸关的时刻。上帝手中的天平再次偏向了安禄山。
正当叛军广泛征集船只和草木准备横渡黄河时候,一夜之间,“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寒冷的天气竟然使得“天堑变通途”。
叛军挥舞着马鞭在冰面上疾驰,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这支锐不可当的部队前进的步伐。
十二月初二,叛军成功地渡过黄河,此时一望无垠的中原大地成为他们肆意纵横驰骋的舞台。灵昌郡在叛军的马蹄下很快便陷落了。
陈留郡(治所今河南开封)成为叛军下一个攻击目标。
到任不过数日的河南节度使张介然不得不匆忙间投入战斗。当然这场战斗的胜负没有任何悬念,唯一的悬念就是张介然到底能够坚持多久!
面对着叛军疯狂的进攻,张介然率部顽强抵抗,可是他却没有想到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
在生与死的瞬间。一切的信仰与忠诚都变得脆弱不堪。陈留太守郭纳偷偷地打开城门,想要为自己打开一扇继续活下去的希望之门。
十二月初六,战争的硝烟逐渐散去。安禄山乘坐的舆车抵达陈留城北郭。洋洋得意的安禄山坐在舆车中注视着自己这支战无不胜的精锐之师进城。骄傲和自豪充斥在他的心底。
正当他洋洋得意的时候,儿子安庆绪急匆匆跑过来,告诉他一个晴天霹雳般的消息。陈留城中张贴的榜文上面赫然写着重金悬赏安禄山的首级而且已经先期斩杀了安庆宗
痛失爱子的安禄山顿时顿足捶胸,痛哭道:“我有什么罪,竟然杀害我的儿子!”
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出奉皇命清君侧的戏还要继续演下去,尽管真正相信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虽然戏是假的,但痛苦却是真的,因为毕竟父子情深,正是他的野心一步步将儿子推上了断头台。
此时近万名投降的唐军将士整齐地排列在夹道。安禄山注视着这群贪生怕死的人。从喉咙深处迸发出一个冰冷的字:“杀!”
安禄山麾下的亲兵们挥舞着屠刀砍向这些已经丧失抵抗能力的俘虏们。伴随着一阵阵惨叫,殷红的鲜血在地上流淌。
余怒未消的安禄山在营门口见到被俘获的河南节度使张介然,所以张介然也成为他儿子的祭品。
安禄山让手下大将李庭望镇守陈留。然后马不停蹄地杀向荥阳郡(今河南荥阳)
负责镇守荥阳郡的是太守崔无诐。崔无诐的父亲是韦皇后的亲舅舅,所以崔无诐一家在中宗时期备受恩宠,可是好景不长,随着李隆基发动政变推翻了韦皇后,受到牵连的崔无诐不得不长期在边远地区任职。
当年,郁郁不得志的崔无诐遇到更不得志的杨国忠。崔无诐那时担任益州长史。而杨国忠那时在益州下属的新都县担任县尉。两个天涯沦落人彼此给予着心灵的慰藉。
杨国忠掌权后自然没有忘记这位昔日的老领导。重获政治新生的崔无诐终于可以调到中原地区任职。
这对于崔无诐是不幸的,因为无情的战火将崔无诐无情地裹挟进来,如果他还在偏远州县任职。那种平静的生活还会一直延续下去!
不过这对于崔无诐也是幸运的,崔无诐将获得一个可以将自己的名字载入史册的千载难逢的机会。但他需要付出血的代价!
这又是一场没有悬念的战斗。
听到震颤心灵的战鼓声,看到闪着寒光的兵器,守城的士卒们顿时被一种无边的恐惧包裹着。
“乘城自坠如雨”。数不胜数的守城将士竟然吓得从城上掉了下来,唯一不同的是难度系数。
向后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半屈体,难度系数3.3
向外翻腾一周半转体两周半任意,难度系数3.4
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三周抱膝,难度系数3.7
向内翻腾四周半屈体,难度系数4.5
绝大多数人根本顾不上自己的姿势。重重地摔在地上,溅起大大的血花!
十二月初八,荥阳城(今河南荥阳)在燕军的疯狂进攻下毫无悬念地陷落了。太守崔无诐惨遭杀害,用热血昭示了自己的对李隆基这位昔日仇人的忠诚。
田承嗣、张忠志、张孝忠率领前锋部队向着东都洛阳疾驰而去。这是叛军中最为骁勇的一支高速机动部队。
田承嗣出生于传统的军官家庭,其祖上一直在卢龙军中服役。田承嗣在卢龙军中以豪侠仗义而闻名。
某一年的某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
安禄山突击检查各营寨。当走进田承嗣部军营时,安禄山惊奇地发现军营内竟然寂静无声,于是命人查点士卒,竟然一人不少,足见田承嗣治军之严整。安禄山因此愈加器重田承嗣。
张忠志与张孝忠有着太多的相同点。两人都是奚族人。而且都是百步穿杨的神射手。两人都因射术出众被选入禁军,可是他们却并没有因此成为帝国的守护者,反而沦为帝国的毁灭者。
“伟大是熬出来的”。当许多不可一世的叛军将领相继退出或者淡出历史舞台的时候。并不引人注目的这三位前锋日后将在都在历史政治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驻守武牢的封常清正在静静地等待着叛军的到来,仿佛在等待着命运的审判。
兵锋日盛的叛军气势汹汹地通过罂子谷,马蹄声在空旷的山谷中久久地回荡。
注视着叛军离自己越来越近,封常清率领精悍骑兵挥舞着兵器主动出战,刹那间战鼓声清晰可辨,马蹄声响声震天,喊杀声响彻云霄。
在兵器刺耳的碰撞声中,数百名叛军士兵顿时身首异处,可正在这时。田承嗣、安忠志、张孝忠率领的大部队赶到了,而唐军刚刚列好的阵势便被钢铁洪流般的叛军骑兵迅速冲垮了。
封常清收拾余部在洛阳城东的葵园再战。又败。
封常清在都亭驿再战,又败。
封常清退守宣阳门。又败。
屡败屡战的封常清知道洛阳肯定守不住了,于是命人推倒禁苑的西墙,砍伐大树横在路上,然后仓皇向西撤走,前往陕郡(治所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投奔自己的老领导高仙芝。
十二月十二日,洛阳失守了。那个识破安禄山“斩首行动”意图的河南尹达奚珣却投降了安禄山。
繁华的东京洛阳城顿时生灵涂炭。无数的叛军士兵如潮水般涌入洛阳城中。一场浩劫使得这座繁华的国际大都市刹那间变为人间地狱!随着封常清的到来,陕郡的气氛骤然紧张。高仙芝没有想到洛阳会这么快沦陷。
“贼锋不可当”是封常清经过五次激战得出的血的教训,所以无险可守的陕郡必定难以抵挡叛军的攻势。
关中平原的门户潼关此时还毫无防备。如果叛军绕过陕郡,突袭潼关,长安危矣!
封常清精辟而又独到的分析说服了老领导高仙芝,因为这无疑是当前形势下最好的选择,可是无缘无故地后撤数百里,一旦激怒了李隆基,后果将不堪设想。
经过痛苦的抉择,高仙芝最终采纳了封常清的建议,因为帝国的存亡全都系于潼关一身,只有这座雄关才可以阻挡住叛军的疯狂进攻。
在撤退的关键时刻,身经百战的高仙芝竟然胆怯了!
也许是九年前怛罗斯之战的失利将这位名将的自信与英勇击得粉碎,也许是五年多长安安逸的生活彻底摧毁了他的战斗意志。
正是因为他的胆怯,这场本应是有组织的撤退竟然演变成无秩序的溃退。
其实安禄山的部队攻占洛阳后便停下了前进的脚步,只是派出小股部队继续追击溃逃的唐军,可这一小股叛军的突然出现却使得这支惊恐到极点的部队陷入一片混乱。数不胜数的人没有死在敌人的刀剑下,反而死于战友间的相互踩踏。
高仙芝无疑要为这次严重的非战斗减员负责。
此前,李隆基曾下制:除必须留守城堡的守备部队外,朔方、河西、陇右三镇所有能够调动的将士在二十日内赶到指定的集结地点。由于征调的援军还没有来得及赶到,高仙芝与封常清的到来无疑使得防守空虚的潼关的军事力量得到空前加强。
正如封常清所料,叛军大将崔乾祐很快便率军杀到潼关城下。这座“一夫当关,万夫难开”的雄关让所向披靡的叛军无奈地停下了前进的步伐。正是封常清正确而又及时的主张将命悬一线的大唐帝国从崩溃的边缘拉了回来。
李隆基没有想到精心布置的三道防线竟然在十天内便土崩瓦解。李隆基出离愤怒了。在最需要冷静的时候,他却被愤怒冲昏了头脑。
所以,他立即做出决定,召集太子李哼,宣布他为皇帝,太子在灵武即位,是为肃宗,
太子即位以后,开始了平叛之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