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那些事儿 第47章 暴风骤雨25
热门推荐:
本草纲目之药食同源
太过自律,垃圾技能全成概念级!
从天下第一开始投胎
快穿:短命女配不想做万人迷
包公探案
让我假装男友回家?我假戏真做!
女配快穿后,她风情万种
降妻为妾,慢走一步算我输
快穿生子系统,白莲花又美又撩
?
到了明宗时期,明宗要安排他做个节度使。安重诲是枢密使,中央组织部长,十分不高兴,冷冷地说,不缺人。过了几天,明宗又找老安。老安皮笑肉不笑地道,只有枢密使这个位置可以安排。明宗知道这是老安给他钉子吃,有点恼火,但不便发火,不轻不重地说,你说呢。安重诲不能回答。这事情可以知道,安重诲权力之大。安重诲自己为后来被杀埋下了祸根。
现在再来说说跟孔循身世差不多,经历差不多的蒋殷。蒋盈是王重盈的养子,朱温很喜欢他。唐都迁到洛阳,他被任命为宣徽北院使。这个职位权力非常大。此时昭宗已经被杀,何太后还在。他和孔循跟枢密使蒋玄晖有矛盾,寻机铲除政敌。为了搬倒政敌,在朱温面前诬陷说蒋玄晖私下里侍奉何太后,还跟张廷范叫天子哀帝卜郊祈天,并且等待其他诸侯相助,以谋复兴。
朱温的皇帝梦已经呼之欲出,急不可耐,岂能如此等下去?朱温一听孔循这一挑拨,大为光火。当时正好朱温的部队在安徽寿春被李存勖打得大败,朱温正在火头上。哀帝不识时务,派一个叫裴迪的人去慰劳,朱温觉得哀帝嘲笑他,更是生气。哀帝就像一个没用的爹娘,在逆子面前,想尽办法唬孩子。这个逆子可能是毒瘾君子或是网虫,不只要你的心肝,还要你的老命。哀帝赶紧给朱温封了魏王,准备九锡。朱温不接受。加上柳璨跟蒋玄晖都去见过朱温,跟他解释,自古王者兴,必定先封国。唐没逊位,是因为你还没有封国。还没有备九锡。朱温是个土匪出身,是个杀人越货的专家,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哪里会商量的?他根本不需要这一套?只有哪几个书呆子,什么自古什么的。他大声道。不要封国,不要九锡,做天子谁能把他怎样?
九锡是古代皇帝赐给有特殊功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这些礼器通常天子才能使用。赏赐形式上的意义大于使用价值。如王莽、曹操、司马昭和桓玄等都被***天子赐过九锡。
朱温那股土匪气吓得柳璨尿都拉在裤裆里,一脸哭丧,赶紧退回。孔循和王殷知道柳璨吃瘪,暗自窃笑。脚不踮地,赶紧跑到朱温面前挑拨。朱温大怒,又拿出砀山街上小混混的做派。吓得哀帝手脚冰凉。两眼发直,赶紧放弃了卜郊的准备工作。何太后曾经向蒋玄晖哭诉过,梁王禅位后,请顾全唐家子母。朱温让孔循、王殷杀了何太后,接着杀了柳璨和蒋玄晖。
上面说到的寿春,在安徽的六安市。那里历史上东晋谢安打败苻坚的淝水之战,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地。还有荀彧被曹操害死后的故事(疑案)。寿春的花鼓戏也有名的。
朱温派孔循和王殷杀了柳璨和蒋玄晖以及张廷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演绎了一遍。顺便交代一下,蒋盈在梁末帝时,被讨伐,举族烧死。也算应了不得好死这句话。
907年四月,朱温表面上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之后,在汴州正式称帝。改名朱晃,国号大梁。史家为与南北朝的萧梁相区别,称之为后梁。汴京为东都,洛阳为西京。哀帝降为济阴王,迁往山东曹州囚禁,次年正月将其杀害,安葬在山东。长安降为州,升开封为府。这一升一降,长安这一盏西北的指示灯黯然灭。再也没有她应有的历史地位了。朱温在历史上有朱温,小名朱三。朱全忠,以及朱晃这些名字。
张文蔚是昭宗时期的进士。写得一手好文章。当时天下大乱,天子无能,国家微弱,制度已隳,他身居翰林,制诏四方,独守大礼。昭宗到洛阳,他随行前往,担任任宰相。柳璨配合朱温迫害贤良,杀左仆射(读仆耶))裴枢等三十大臣人,制造震惊全国的“白马驿之祸”。仆射就是宰相,有左右仆射,地位仅次于尚书。裴枢是山西闻喜人,本来跟朱温关系挺好,朱温“兄事之”。昭宗从华州回到京城,他因得罪朝廷,被贬到岭南。经过朱温营救,留下来了,继续任宰相。
同时,朱温对朝士随意迫害,动辄杀害。张文蔚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保护了不少朝士。朱温篡权,他还是当宰相,裁定文章制度。朱温北巡,他留守西京洛阳,突然生病去世。
“白马之祸”发生在906年,此时朱温还没有坐上龙座。为何发生这样的事件呢?原来是这样的:朱温想让自己的宠吏张廷范当太常卿,派人做宰相裴枢的工作。裴枢毕竟是宰相,为朝廷想的多点,他认为太常卿这样的职位,朝廷历来都是给清流的。清流就是有名望的品德高尚的读书人。张廷范只不过是一个客卿,既没有名望也没有好名声,没有资格。于是对来人说,张将军军功大,在外当节度使,恐怕不是老大的意思吧。他不签名。
朱温想插一个自己的人,遭到宰相的抵触,十分生气。这个砀山流氓又来小混混脾气大,怒道,平时都以为裴枢老实厚道,不轻浮,如今也这样啊!柳璨这个落弟无行读书人,看出朱温的意思,让有关部门抓了左仆射裴枢、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兵部侍郎王赞,工部尚书王溥(读普),吏部尚书陆扆(读衣),还有已经退休的太保赵崇,同日赐死在白马驿。然后,凡是平时跟朱温那班人来往不密切的人,被罗织罪名,贬谪的贬谪,杀害的杀害。几百人被杀害,唐朝的大臣几乎没杀没了。
独孤损是河南南阳人,东汉光武帝刘秀同乡。南阳是西汉六大古都之一,有“帝乡”之称。春秋时期的范蠡,东汉末年“官渡之战”曹操的谋士许攸,魏将邓艾、文聘,蜀将黄忠、魏延、邓芝,还有国家级中医大专家张仲景。以及那个做“浑天仪”的天文学家张衡。习近平的祖籍也在南阳。就连大忠臣大智慧诸葛亮也从山东到南阳当农民。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痛骂张文蔚之流:唐之亡也,贤人君子既与之共尽,其余在者。皆庸懦不肖、倾险狯(读快)猾、趋利卖国之徒也。不然,安能蒙耻忍辱于梁庭如此哉!
欧阳修很不客气地把张文蔚、杨涉、张策、赵光逢、薛贻炬、苏循六人作为一个章节。向后人交代他们怎样“倾险狯猾、趋利卖国”。
杨涉是唐懿宗时期的宰相杨收的孙子。杨收被奸相路岩迫害致死于驿站,被割喉结验证。这在懿宗一章已经说过。杨涉是昭宗时期的进士,吏部尚书,哀帝时拜相。因为杨家的家风在唐朝有名气的,其父亲是兵部侍郎,“世守礼法”。杨涉拜相那天,回家哭了一场,对大家说。祸将到了,连累家人了。后来朱温朝廷上,他也是宰相,在位三年。因为感到不干不净,没什么光彩,没做什么事,过了几年去世了。欧阳修在叙述这六人时,对他是最客气的。
张策是河西敦煌人,年少时就十分聪明。十三岁那年,他父亲圈井。挖到一只鼎。上面写着“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他说,汉朝建安二十五年。曹公去世了,改元延康。这年十月,文帝受禅,又改黄初。黄初元年没有二月的,铭文错了。小小年纪,对这一段历史记得清清楚楚,也算是神童了。他父亲十分吃惊。他本来在庙里当和尚的,长期在长安慈恩寺修行。黄巢起义,他跟父母回到乡里。种田十多年。在逃离长安时,跟丫鬟一起。在大雪中背着老母逃难。后来也做了朱温的臣子,上了贼船。
赵光逢很有才华。昭宗时为翰林,写写诏书,可惜也是上了朱温的贼船,做了宰相,封齐国公。
薛贻炬是河东闻喜人,也就是山西南部,那地方出过数不尽的宰相和将军,据说有五十九位宰相,五十九位将军,闻喜人还以此为自豪。薛贻炬会画画,曾经为中尉宦官韩全诲画像,借机巴结宦官,从中渔利。昭宗从呆了三年的凤翔回到长安,朱温大杀宦官。他被贬,不甘心做一个小民,沉默在无闻的生活之中。后来自己伺机巴结上了朱温,抱住这一双大腿,大肆行贿,极力吹捧,被朱温力荐为吏部尚书。他在朱温篡权上做足文章,出卖唐朝,出卖良心,出卖灵魂。朱温从长芦大战回来,哀帝让他去慰劳朱温,他就把朱温当天子行臣礼。他就像只哈巴狗,向朱温献媚,要朱温早点称帝。欧阳修对此人恶心的面目是这样记载的:太祖作了揖,走向台阶,他说“陛下功德及人,三灵改卜,皇帝方行舜尧之事,臣安敢违?”说完“称臣拜舞”。回来后,就催促哀帝赶紧让位。人模狗样!后来拜相,五年后死了。闻喜人要是有这样的祖先,也许高兴不起来。
苏循是一个“为人巧佞,阿谀无廉耻心,惟利是趋”的东西。在昭宗时,他当过礼部尚书。昭宗被杀,唐朝的旧臣都非常“恨惋切齿,或免首畏祸”。有的不做贰臣离开朝廷,他却附会朱温,非常希望得到提拔。此时,梁兵攻打杨行密大败,朱温回兵,心浮气躁,急于哀帝禅位。他想请到九锡,“群臣莫敢议”,就是柳璨、蒋玄晖、张廷范这样的人都不说。只有他说,“梁王功德,天命所归,宜即受禅”。次年,朱温称帝,他担任册礼副使,正使是张文蔚。
他有个儿子,叫楷,为人做事,简直就是复印机里复印出来的。考进士,靠父亲的关系,录取了。昭宗十分看不起这个人,指示宰相陆扆把苏楷的名字撤下。苏楷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昭宗被杀,唐朝的大权都落在朱温手上。朱温用他为起居郎,起居郎就是史官。顺便说一句,这样的人当史官,那历史还能信吗?他跟柳璨、张廷范勾结,在朝廷十分抓狂。他跟张廷范说昭宗的谥号应该改,“昭”,名不副实。你是太长卿,他是史官,不能不说啊!
于是他上书。张廷范本来当太长卿的过程中跟唐朝旧臣裴枢有过节,因此十分怨恨朝廷。张楷写道:执事坚固之为恭,乱而不损之为灵,武而不遂之为庄,在国逢难之为闵,因事有功之为襄。就把昭宗的庙号改为襄,叫恭灵庄闵皇帝。
朱温夺位,在玄德殿举行隆重的庆功大会,请大家喝酒。朱温在大会上作报告,说了一些“谦虚”的话,说自己做得很不够,够不上大家这么推重。今天能这样,都是大家推戴之功啊,云云。杨涉、张文蔚满脸通函,惭愧得把头低下一言不发,不敢看同僚一眼。只有苏循跟张祎和薛贻炬盛多次举手,抢着发言,称朱温功德多么伟大,是一位顺天应人的领袖,等等,等等。
张祎是南阳人,昭宗时期是礼部尚书,太常卿,后来又担任过兵部侍郎。这个职务是朝廷的重臣,拿过李唐高工资,享受朝廷正部长的待遇,却是踩李唐的脚后跟!
苏循父子每天削尖脑袋附会朱温,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希望得到提拔。老臣敬翔自己虽然双脚陷入狗屎堆,但他还是十分讨厌这一对狗父子。对朱温说,梁室新造,应该选品行端正的人士做臣子,以此来宣扬厚德风俗。这一对父子,都是无行之人,不能让他们在朝廷上丢人现眼。
于是,朱温就把他们父子赶出京城,到乡下去了。
后来,他们找到在河中的朱友谦,便依附他。后来,朱有谦叛梁,站到李存勖的阵营里去了。李存勖即位,寻找唐朝旧臣。朱有谦让苏循到魏州见李存勖。朱有谦一定受到他的贿赂,否则不至于不知道这对父子吧!这时候,梁还没有灭,晋将都不想李存勖当天子,特别是张承业。(未完待续)
到了明宗时期,明宗要安排他做个节度使。安重诲是枢密使,中央组织部长,十分不高兴,冷冷地说,不缺人。过了几天,明宗又找老安。老安皮笑肉不笑地道,只有枢密使这个位置可以安排。明宗知道这是老安给他钉子吃,有点恼火,但不便发火,不轻不重地说,你说呢。安重诲不能回答。这事情可以知道,安重诲权力之大。安重诲自己为后来被杀埋下了祸根。
现在再来说说跟孔循身世差不多,经历差不多的蒋殷。蒋盈是王重盈的养子,朱温很喜欢他。唐都迁到洛阳,他被任命为宣徽北院使。这个职位权力非常大。此时昭宗已经被杀,何太后还在。他和孔循跟枢密使蒋玄晖有矛盾,寻机铲除政敌。为了搬倒政敌,在朱温面前诬陷说蒋玄晖私下里侍奉何太后,还跟张廷范叫天子哀帝卜郊祈天,并且等待其他诸侯相助,以谋复兴。
朱温的皇帝梦已经呼之欲出,急不可耐,岂能如此等下去?朱温一听孔循这一挑拨,大为光火。当时正好朱温的部队在安徽寿春被李存勖打得大败,朱温正在火头上。哀帝不识时务,派一个叫裴迪的人去慰劳,朱温觉得哀帝嘲笑他,更是生气。哀帝就像一个没用的爹娘,在逆子面前,想尽办法唬孩子。这个逆子可能是毒瘾君子或是网虫,不只要你的心肝,还要你的老命。哀帝赶紧给朱温封了魏王,准备九锡。朱温不接受。加上柳璨跟蒋玄晖都去见过朱温,跟他解释,自古王者兴,必定先封国。唐没逊位,是因为你还没有封国。还没有备九锡。朱温是个土匪出身,是个杀人越货的专家,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哪里会商量的?他根本不需要这一套?只有哪几个书呆子,什么自古什么的。他大声道。不要封国,不要九锡,做天子谁能把他怎样?
九锡是古代皇帝赐给有特殊功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这些礼器通常天子才能使用。赏赐形式上的意义大于使用价值。如王莽、曹操、司马昭和桓玄等都被***天子赐过九锡。
朱温那股土匪气吓得柳璨尿都拉在裤裆里,一脸哭丧,赶紧退回。孔循和王殷知道柳璨吃瘪,暗自窃笑。脚不踮地,赶紧跑到朱温面前挑拨。朱温大怒,又拿出砀山街上小混混的做派。吓得哀帝手脚冰凉。两眼发直,赶紧放弃了卜郊的准备工作。何太后曾经向蒋玄晖哭诉过,梁王禅位后,请顾全唐家子母。朱温让孔循、王殷杀了何太后,接着杀了柳璨和蒋玄晖。
上面说到的寿春,在安徽的六安市。那里历史上东晋谢安打败苻坚的淝水之战,八公山上“草木皆兵”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地。还有荀彧被曹操害死后的故事(疑案)。寿春的花鼓戏也有名的。
朱温派孔循和王殷杀了柳璨和蒋玄晖以及张廷范。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演绎了一遍。顺便交代一下,蒋盈在梁末帝时,被讨伐,举族烧死。也算应了不得好死这句话。
907年四月,朱温表面上由唐宰相张文蔚率百官劝进之后,在汴州正式称帝。改名朱晃,国号大梁。史家为与南北朝的萧梁相区别,称之为后梁。汴京为东都,洛阳为西京。哀帝降为济阴王,迁往山东曹州囚禁,次年正月将其杀害,安葬在山东。长安降为州,升开封为府。这一升一降,长安这一盏西北的指示灯黯然灭。再也没有她应有的历史地位了。朱温在历史上有朱温,小名朱三。朱全忠,以及朱晃这些名字。
张文蔚是昭宗时期的进士。写得一手好文章。当时天下大乱,天子无能,国家微弱,制度已隳,他身居翰林,制诏四方,独守大礼。昭宗到洛阳,他随行前往,担任任宰相。柳璨配合朱温迫害贤良,杀左仆射(读仆耶))裴枢等三十大臣人,制造震惊全国的“白马驿之祸”。仆射就是宰相,有左右仆射,地位仅次于尚书。裴枢是山西闻喜人,本来跟朱温关系挺好,朱温“兄事之”。昭宗从华州回到京城,他因得罪朝廷,被贬到岭南。经过朱温营救,留下来了,继续任宰相。
同时,朱温对朝士随意迫害,动辄杀害。张文蔚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保护了不少朝士。朱温篡权,他还是当宰相,裁定文章制度。朱温北巡,他留守西京洛阳,突然生病去世。
“白马之祸”发生在906年,此时朱温还没有坐上龙座。为何发生这样的事件呢?原来是这样的:朱温想让自己的宠吏张廷范当太常卿,派人做宰相裴枢的工作。裴枢毕竟是宰相,为朝廷想的多点,他认为太常卿这样的职位,朝廷历来都是给清流的。清流就是有名望的品德高尚的读书人。张廷范只不过是一个客卿,既没有名望也没有好名声,没有资格。于是对来人说,张将军军功大,在外当节度使,恐怕不是老大的意思吧。他不签名。
朱温想插一个自己的人,遭到宰相的抵触,十分生气。这个砀山流氓又来小混混脾气大,怒道,平时都以为裴枢老实厚道,不轻浮,如今也这样啊!柳璨这个落弟无行读书人,看出朱温的意思,让有关部门抓了左仆射裴枢、独孤损,右仆射崔远,兵部侍郎王赞,工部尚书王溥(读普),吏部尚书陆扆(读衣),还有已经退休的太保赵崇,同日赐死在白马驿。然后,凡是平时跟朱温那班人来往不密切的人,被罗织罪名,贬谪的贬谪,杀害的杀害。几百人被杀害,唐朝的大臣几乎没杀没了。
独孤损是河南南阳人,东汉光武帝刘秀同乡。南阳是西汉六大古都之一,有“帝乡”之称。春秋时期的范蠡,东汉末年“官渡之战”曹操的谋士许攸,魏将邓艾、文聘,蜀将黄忠、魏延、邓芝,还有国家级中医大专家张仲景。以及那个做“浑天仪”的天文学家张衡。习近平的祖籍也在南阳。就连大忠臣大智慧诸葛亮也从山东到南阳当农民。
欧阳修在《新五代史》中痛骂张文蔚之流:唐之亡也,贤人君子既与之共尽,其余在者。皆庸懦不肖、倾险狯(读快)猾、趋利卖国之徒也。不然,安能蒙耻忍辱于梁庭如此哉!
欧阳修很不客气地把张文蔚、杨涉、张策、赵光逢、薛贻炬、苏循六人作为一个章节。向后人交代他们怎样“倾险狯猾、趋利卖国”。
杨涉是唐懿宗时期的宰相杨收的孙子。杨收被奸相路岩迫害致死于驿站,被割喉结验证。这在懿宗一章已经说过。杨涉是昭宗时期的进士,吏部尚书,哀帝时拜相。因为杨家的家风在唐朝有名气的,其父亲是兵部侍郎,“世守礼法”。杨涉拜相那天,回家哭了一场,对大家说。祸将到了,连累家人了。后来朱温朝廷上,他也是宰相,在位三年。因为感到不干不净,没什么光彩,没做什么事,过了几年去世了。欧阳修在叙述这六人时,对他是最客气的。
张策是河西敦煌人,年少时就十分聪明。十三岁那年,他父亲圈井。挖到一只鼎。上面写着“魏黄初元年春二月,匠吉千”。他说,汉朝建安二十五年。曹公去世了,改元延康。这年十月,文帝受禅,又改黄初。黄初元年没有二月的,铭文错了。小小年纪,对这一段历史记得清清楚楚,也算是神童了。他父亲十分吃惊。他本来在庙里当和尚的,长期在长安慈恩寺修行。黄巢起义,他跟父母回到乡里。种田十多年。在逃离长安时,跟丫鬟一起。在大雪中背着老母逃难。后来也做了朱温的臣子,上了贼船。
赵光逢很有才华。昭宗时为翰林,写写诏书,可惜也是上了朱温的贼船,做了宰相,封齐国公。
薛贻炬是河东闻喜人,也就是山西南部,那地方出过数不尽的宰相和将军,据说有五十九位宰相,五十九位将军,闻喜人还以此为自豪。薛贻炬会画画,曾经为中尉宦官韩全诲画像,借机巴结宦官,从中渔利。昭宗从呆了三年的凤翔回到长安,朱温大杀宦官。他被贬,不甘心做一个小民,沉默在无闻的生活之中。后来自己伺机巴结上了朱温,抱住这一双大腿,大肆行贿,极力吹捧,被朱温力荐为吏部尚书。他在朱温篡权上做足文章,出卖唐朝,出卖良心,出卖灵魂。朱温从长芦大战回来,哀帝让他去慰劳朱温,他就把朱温当天子行臣礼。他就像只哈巴狗,向朱温献媚,要朱温早点称帝。欧阳修对此人恶心的面目是这样记载的:太祖作了揖,走向台阶,他说“陛下功德及人,三灵改卜,皇帝方行舜尧之事,臣安敢违?”说完“称臣拜舞”。回来后,就催促哀帝赶紧让位。人模狗样!后来拜相,五年后死了。闻喜人要是有这样的祖先,也许高兴不起来。
苏循是一个“为人巧佞,阿谀无廉耻心,惟利是趋”的东西。在昭宗时,他当过礼部尚书。昭宗被杀,唐朝的旧臣都非常“恨惋切齿,或免首畏祸”。有的不做贰臣离开朝廷,他却附会朱温,非常希望得到提拔。此时,梁兵攻打杨行密大败,朱温回兵,心浮气躁,急于哀帝禅位。他想请到九锡,“群臣莫敢议”,就是柳璨、蒋玄晖、张廷范这样的人都不说。只有他说,“梁王功德,天命所归,宜即受禅”。次年,朱温称帝,他担任册礼副使,正使是张文蔚。
他有个儿子,叫楷,为人做事,简直就是复印机里复印出来的。考进士,靠父亲的关系,录取了。昭宗十分看不起这个人,指示宰相陆扆把苏楷的名字撤下。苏楷怀恨在心,伺机报复。昭宗被杀,唐朝的大权都落在朱温手上。朱温用他为起居郎,起居郎就是史官。顺便说一句,这样的人当史官,那历史还能信吗?他跟柳璨、张廷范勾结,在朝廷十分抓狂。他跟张廷范说昭宗的谥号应该改,“昭”,名不副实。你是太长卿,他是史官,不能不说啊!
于是他上书。张廷范本来当太长卿的过程中跟唐朝旧臣裴枢有过节,因此十分怨恨朝廷。张楷写道:执事坚固之为恭,乱而不损之为灵,武而不遂之为庄,在国逢难之为闵,因事有功之为襄。就把昭宗的庙号改为襄,叫恭灵庄闵皇帝。
朱温夺位,在玄德殿举行隆重的庆功大会,请大家喝酒。朱温在大会上作报告,说了一些“谦虚”的话,说自己做得很不够,够不上大家这么推重。今天能这样,都是大家推戴之功啊,云云。杨涉、张文蔚满脸通函,惭愧得把头低下一言不发,不敢看同僚一眼。只有苏循跟张祎和薛贻炬盛多次举手,抢着发言,称朱温功德多么伟大,是一位顺天应人的领袖,等等,等等。
张祎是南阳人,昭宗时期是礼部尚书,太常卿,后来又担任过兵部侍郎。这个职务是朝廷的重臣,拿过李唐高工资,享受朝廷正部长的待遇,却是踩李唐的脚后跟!
苏循父子每天削尖脑袋附会朱温,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希望得到提拔。老臣敬翔自己虽然双脚陷入狗屎堆,但他还是十分讨厌这一对狗父子。对朱温说,梁室新造,应该选品行端正的人士做臣子,以此来宣扬厚德风俗。这一对父子,都是无行之人,不能让他们在朝廷上丢人现眼。
于是,朱温就把他们父子赶出京城,到乡下去了。
后来,他们找到在河中的朱友谦,便依附他。后来,朱有谦叛梁,站到李存勖的阵营里去了。李存勖即位,寻找唐朝旧臣。朱有谦让苏循到魏州见李存勖。朱有谦一定受到他的贿赂,否则不至于不知道这对父子吧!这时候,梁还没有灭,晋将都不想李存勖当天子,特别是张承业。(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