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唐朝那些事儿 > 第18章 大梁帝国

唐朝那些事儿 第18章 大梁帝国

    ?????    李克用登上城墙,身边只有几个亲信相随,于是缒城而出。这一战,李克用损失了三百多人马。而那个布置围攻现场的杨彦洪因为贪功心切,看到李克用将要突出重围,于是飞马去追,结果这时候朱温刚好赶到现场,把他当成了李克用,拉弓射箭,正中红心,杨彦洪当场毙命。回到大营后,李克用点起兵马就要报仇,

    刘夫人拦住他说:“汴人无道,你应该向朝廷申诉,如果现在擅自举兵相见,天下人就无法分辨是非曲直了。”李克用于是给朱温去信一封,质问朱温,

    朱温一脸迷茫状地说:“呀,你说前晚的事情啊,我也是蒙在鼓里,那是朝廷跟杨彦洪搞得阴谋,杨彦洪已经自取灭亡了,希望您能明察秋毫。”这件事情,朝廷当然也是无从处理,只得不了了之,但是,自那以后,河东李克用跟宣武朱温成了水火不容的冤家,从此两家兵锋相对,夹河争雄。

    乾宁三年(896年),朱温攻打兖、郓两地,李克用派李存信借道魏州去救援朱瑄。李存信屯兵莘县,军队在魏州扰民掠物,魏博节度使罗弘信十分生气,埋伏部队攻打李存信,李存信败退洺州。

    李克用亲率大军攻打魏州,派儿子李落落率军三千直逼洹水,葛从周与其交战,落落大败,葛从周活捉落落进献,李克用悲痛惊惧,请求恢复原来的友好关系从而赎回儿子,朱温不许,并将落落交给罗弘信,罗弘信于是将他杀死。

    光化元年(898年),朱温派葛从周攻下邢、洺、磁三州。李克用派周德威出兵青山口,周德威,字镇远,小名阳五,朔州马邑(今山西朔县)人。周

    德威在张公桥与葛从周遭遇,周德威大败。同年冬天。潞州守将薛志勤去世,李罕之接管潞州,并叛变投靠朱温。

    光化二年,朱温派氏叔琮攻破承天军。后又攻破辽州,到达榆次,直逼太原。属将中有个叫陈章的人,外号“夜叉”,光听外号也知道此人作战比较生猛。在和南方军阀作战中屡立战功。

    当时朱温为了鼓励士气,传令三军:“凡能生擒周阳五者赏刺史之职。”陈章便对氏叔琮说:“晋军所仗恃的也不过是周阳五一个人,我愿去捉他过来,弄个刺史当当。”于是陈章便在阵前找机会和周德威交战。

    他故意骑着白马,身披红甲,显得特别扎眼,丝毫没有把大名鼎鼎的周德威放在眼里,

    好像周德威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李克用得知陈章到处找周德威后,便提醒他说:“陈夜叉要拿你去换刺史了,你自己小心点。”周德威笑笑说:“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第二天。两军再次交战时,周德威告诫部下:“如果阵上见到陈夜叉,你们只管假装逃走,

    我来对付他。”周德威换上士兵的装束,让部下上前挑战,等陈章领兵追来时,部下依计佯装败退,将陈章引诱过来。还未等陈章回过味儿来,周德威已从背后杀出,

    一锤便将陈夜叉打下马来。生擒回去,威震三军。所以说,做人一定要低调,太拽的人可能会死的很惨。同年秋天。李嗣昭再次攻取泽、潞二州。

    光化三年,李嗣昭在沙河击败汴军,再次夺取洺州。朱温亲自带兵围住李嗣昭,李嗣昭败走,逃至青山口,遇汴军伏兵。李嗣昭大败。

    同年秋季,李嗣昭夺取怀州。同年,汴军攻打镇、定二州,镇、定二州都脱离河东依附于朱温。

    天复元年(901年),朱温被封为梁王。朱温攻下晋州、绛州、河中,把王珂擒了回去。李克用先后失去三个同盟,于是写信送钱向朱温求和

    。朱温认为河东已经没不堪一击,可以很快攻下,于是说河东文书的措辞傲慢无礼,然后率军大举进攻。四月,氏叔琮进入天井,

    张文敬进入新口,葛从周进入土门,王处直进入飞狐,侯言进入阴地。氏叔琮夺取泽、潞两地,其副将白奉国攻破承天军,辽州守将张鄂、汾州守将李瑭都迎接梁军前去投降,一时间晋地人心惶惶。

    这时粮草不济,又逢天降大雨,军中很多士兵得了疟疾,于是朱温退兵回去。五月,河东军再次夺回汾州,并诛杀了李瑭。六月,周德威、李嗣昭夺取慈、隰两州。

    天复二年,河东军进攻晋、绛二州,在蒲县大败。朱温军乘胜攻下汾、慈、隰三州,并围攻太原。李克用大为恐慌,打算逃到云州,又想逃往匈奴,一时间犹豫不决。这时,梁军再次发生大规模疫情,退兵而去,周德威于是再次夺回汾、慈、隰三州。

    路漫漫其修远兮,虽然在争霸赛中,李克用一再处于下风,胜利貌似遥遥无期,但还好,这一次,他又挺住了。

    昭宗争夺战

    前文提到,僖宗刚刚登上帝位,就把拥立自己的两个宦官刘行深和韩文约封为公爵。刘行深很忠心,但他却有个不忠心的养子---刘季述。文德元年,刘季述与杨复恭合谋,拥唐昭宗李晔为帝。

    唐昭宗虽然由宦官所立,但内心却十分排斥宦官,于是依靠朝臣和藩镇的力量,一再削弱宦官的势力。但是有一只关键力量却一直牢牢掌握在宦官手中,这支力量就是神策军,当时分别由刘季述、王仲先坦任左右中尉。

    神策军原为西北的一支戍边军队。唐玄宗时哥舒翰击败吐蕃,在天宝十三年(754年)置神策军于洮州(治今甘肃临潭)磨环川,以成如璆为军使,统兵戍边,遏制吐蕃。此时神策军还只是个地名,为大唐边境的一个军事据点。

    安史之乱时,成如璆派卫伯玉率千余人赴中原参战。参加了攻围安庆绪(安禄山之子)的相州之战。九节度兵败邺城后,卫伯玉与宦官军容使鱼朝恩退守陕州。

    这时候,神策军故地已被吐蕃所占,但卫伯玉所统之军仍沿用神策军的名号,并以卫伯玉为兵马使。后来卫伯玉入朝,

    此军归陕州节度使郭英乂统帅。再后来郭英乂入朝,神策军遂属鱼朝恩统帅。此后,鱼朝恩把陕州节度使所辖军队一起并入神策军,使其扩大为数万人的军队。

    广德元年(763年)。吐蕃进犯长安,禁军溃败,代宗奔陕州,鱼朝恩率此军护卫代宗,京师平定后。鱼朝恩便率神策军归于大内。

    永泰元年(765年),吐蕃军再次进攻关中,神策军于是屯于苑中,分为左右两厢,正式成为天子禁军。大历五年(770年),鱼朝恩因罪获死,以后十几年均以本军将领为兵马使。

    建中四年(783年),唐德宗以司衣卿白志贞为使,却突遇“泾卒之变”,德宗出逃。事后。德宗认为文武臣僚不可信赖,于是,于兴元元年(784年),命宦官分领神策军,为左右厢都知兵马使。

    贞元二年(786年),改神策左右厢为左右神策军。贞元十二年(796),又置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神策军中,护军中尉为最高统帅,神策将吏都受其节制。

    到了唐朝后期,其他晋军都名存实亡。神策军就成了中央禁军的主力部队,故所谓禁军,实际上指的就是神策军。贞元十二年以后,以宦官掌管禁军便成了国家的基本国策。

    直至唐朝末年。禁军统帅权始终牢牢控制在宦官集团手中,神策军将吏也多由忠于宦官者充任。

    昭宗亮剑了,先后除掉了杨复恭、景务修、宋道弼等宦官。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眼看昭宗的下一刀很可能朝自己砍来,刘季述与右军中尉王仲先、枢密使王彦范、薛齐偓等宦官决定豪赌一把。

    光化三年(900年)十一月。刘季述趁昭宗沉睡之际,率领禁卫发动宫廷政变,尊奉小太子为帝,同时假借皇后名义,连夜传出命令说:皇帝听信馋言,肆意胡闹,随便杀人,大逆不道。

    两位神策军中尉对这些事情都一清二楚。现在替天行道,请皇太子主持朝政。随后,刘季述陈兵殿廷,

    控诉皇帝沉湎酒色,不配主持朝政,并把伪造好的请太子监国的文状出示百官,令他们签字画押。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事已至此,以宰相崔胤为首的文官集团只能委曲求全,

    在文状上签下了自己的大名。接着新皇帝在逼迫下登基称帝,旧皇帝在逼迫下交出玉玺,然后新皇帝在逼迫下入主寝宫,旧皇帝在逼迫下被囚少阳院。

    宦官们不仅在伺候主子上能做到无微不至,在防范主子上一样能做到滴水不漏。为了防止唐昭宗跟外边通风报信,刘季述下令,一支笔、一张纸也不准送进去。

    为了防止意外发生,刘季述又下令,一根针、一枚钉也不准送入。每天,皇帝的吃喝全部由墙上的小窟窿递进去,

    拉撒,对不起,这不在考虑范围之内,因为这不是生存的必需品。身为监下之囚,昭宗夫妇也只能委曲求全,生不如死的活着,他们只有等待,等待着奇迹的发生。

    政权的变更,就意味着清洗的开始。宦官上台了,大洗牌正式开始,平时受昭宗宠幸的宫人、方士一律被活活打死,就连昭宗的弟弟睦王李倚也未能幸免。

    正常人杀了人总喜欢遮遮掩掩、毁尸灭迹,杀了十个,往往只会承认其中的一个命案,但人妖死变态刘季述则不一样,他常常是月黑风高夜杀人,光天化日下运尸,

    运尸也就算了,他还要壮大声势,弄得满城皆知,比如一车就能装下的尸体,他非要装十个大车出来,所以有的车辆只能装一两具尸体,形成了严重的浪费,就这样,车辆络绎不绝的从皇宫里进进出出,刘季述看了,会意的笑了。

    此时,朱温正在定州行营,听说宫廷发生政变,立即返回大梁。刘季述为了稳定政局,也急需取得地方实力派的大力支持,于是派干儿子刘希度到大梁拜见朱温,说明废立皇帝的原因,

    并许诺把政权交给朱温,以求得朱温的支持。宰相崔胤为了挽救残局,也给朱温修书一封,请他带兵攻打刘季述。

    朱温把崔胤的来信交给刘季述,说崔胤反复无常,应该及早除掉。刘季述立即把崔胤找来问话。当过宰相的人就是不一样,崔胤急中生智,一口咬定信件是奸人伪造,

    目的旨在破换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这时候,崔宰相几乎都要声泪俱下了:“刘公公啊,您可千万不能上当受骗啊,您要是杀了我就中了敌人的诡计了。”

    刘季述心想,是的,千万不能中敌人的诡计。然后宰相大人与刘季述歃血为盟,约定一起对付朱温。

    这边刚跟刘季述发了誓,那边崔胤又写信给朱温,请他诛灭刘氏,靖君难,清君侧。

    朱温在双方的争取下,一时犹豫不决。于是,召集僚佐,商议策略,大部分人都说:“朝廷大事,不是藩镇所应该管的。”

    只有天平节度副使李振表示了反对,他对朱温说:“竖刁、伊戾的叛乱,都是可以用来成就霸主的事业的,如今宦官幽禁羞辱皇帝,您若不去讨伐,就不能指挥其他的节度使。”

    李振的这番话涉及了两个典故:竖刁(又作竖刀),春秋时齐国宦官,这是一个跟岳不群、东方不败相比毫不逊色的人,他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自行阉割,成为宦官。

    而齐桓公也果然大受感动,并因此将管仲的教导当成了耳边风,从此亲信易牙、竖刁。

    但是,竖刁并没有把对他的忠心坚持到最后,当桓公病危时,竖刁作乱,不给桓公吃饭。桓公得知后用衣袖蒙脸,活活饿死。

    桓公有六子,其子无诡继位,公子昭逃走,竖刁带人守住正殿,与诸公子对峙,宫中成了剑拔弩张的战场,也成了尸气逼人的停尸场,桓公死后六七十天,无人殓葬,寝室蛆虫遍地,尸臭熏天。

    公子昭逃到宋国,在宋襄公的支持下,大兵压境,老臣高傒乘易牙统兵出城,请竖刁进宫议事,竖刁进宫,被埋伏的兵甲杀死,于是迎公子昭回宫,无诡被杀,

    易牙逃亡鲁国。而伊戾,指的是惠墙伊戾,这不是日本人,而是宋国宦官,太子痤的内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