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奸细 第7章 万忠和三公主(2)
热门推荐:
徐千鲤蓝倩蓉
妹妹抢婚?我转身嫁给陆少混的风生水起
离婚后,姜小姐光芒万丈
拒不复婚,二嫁大佬嗜她如命
先抛夫,后弃子,离婚后她爽翻了
美女县长徐千鲤蓝倩蓉
战斗年代老娘就是土霸不服来战
我猩猩之王,在都市横着走,世逆
奥特科学家:我有火力不足恐惧症
说起来可笑,她只是一个卖艺的,长年游走于江湖,并结识了不少道上的朋友。
一次在和一个江湖大侠交谈时,谈到天下大势,这位大侠长吁短叹,说大清基业已经稳固,几乎不可撼动。大明已成为历史过往,虽然明室遗民不肯接受这个现实,但时代潮流浩浩荡荡,谁也无法阻挡。
感叹之佘,他还透露,说崇祯并不是没留下后人,而是有一个女儿流落民间。她志向远大,有收复故土的雄心,可惜天时地利全失,只能等待时机。
这个卖艺女听说后,忽发奇想,认为大明国在民间还是有民意基础的。不甘一生平庸的她,灵机一动:自己何不冒名顶替三公主,干一番事业呢?
于是就编造了一个故事,说自己是崇祯的三女儿,隐身民间多年。现在时机已成熟,要举兵起事,收回故国。民众不辨真伪,纷纷聚到她旗下,声势浩大,给当地官府造成了很大压力。
调查清楚后,这个假冒的三公主很快被斩首。
这之后,全国各地又出现了一些打着三公主旗号的造反队伍。有段时间,南北两地竟然同时出现了两个三公主,叫人啼笑皆非。
那么这个在正史中从不被记载的三公主,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好事者杜撰出来的呢?
为了弄清这段史实,朝廷派专人查访此事。
调查的结果,证实三公主确有其人,其生母即非周后,也非郑妃,而是崇祯的宠妃刘氐。
由于战乱的原因,明末宫中好多的文档都己丢失,现在来查刘妃的详细情况己不可能,好在民间野史还有关于她的传闻。
说她极可能是一个商人的女儿,来自江浙,典型的水乡美女。入宫时间并不长,加上生逢乱世,因此她几乎不为人们所注意,正史上找不到有关她片言只语的记载也就不奇怪了。
她的人生结局相当地悲惨,为了防止落到敌人手里受辱,崇祯亲手刺杀了自己的妻女,其中就包括这位刘妃。
但她那三个月大的女儿,却下落不明。
事后证明,被万忠带走的那个女婴,就是她。
当时,清廷对明皇室的外逃人员,态度很明确,就是要斩尽杀绝,永不留后患。
如果不是财宝案的爆发,人们也许永远不知道还有一个小公主成了漏网之鱼,并藏身民间。
这得感谢姚彬,人们从他口中除了知道北山有大笔藏宝外,世上还有一个最不幸福的公主活在世上。
不过,就像盗宝案一样,从宫里逃出一个小公主的事,也被清朝廷当做绝密情报给封锁,并一直没解密,主要是怕人们以三公主之名,给国家制造混乱。
但怕什么就出现什么。
国内同时冒出许多三公主,不由得使人怀疑,民间是怎么知道崇祯有一个女儿外逃的?并且还是其第三个女儿?
不知道内情的人,这消息绝对想象不出来。
那么,这就只有一个可能,这个消息是被三公主身边的人泄露出来的,只有他们才知道更多的内幕,知道三公主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而不仅仅是传说。
那么,真正的三公主在哪里?现在又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如果按照年龄推算,这个当年嘛事不懂的小女孩,已长大成人了。
可她为什么一直不现身呢?
这成为康熙心中最大的困惑。
同时,他安排在藏宝洞周边的暗探,一等就是多年,也没等来万忠及其同伙。
不过也不能说布置在藏宝洞的人是吃干饭的,他们还是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的。
比如在那个地方的某一个时间段,曾出现过一些神秘人群,他们到树林里去,似乎在找东西。
他们分析,这些神秘人,极可能是当年盗宝的当事人,或他们的后代,来寻找那笔没有运走,而就地掩藏的财宝的。
故此他们没有打扰这些人,想等他们找出宝后,一网打尽。
但这些人什么也没找到,秘密仍是个秘密。
这就使人想到,这些人知道这儿埋有宝,却不知道具体地点。
说白了,这些人在找宝这个问题上,和康熙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即都想找到宝,却不知道具体位置。
这不得不叫人盛赞万忠的高明。
根据姚彬的交代,当年二次藏宝的地方,是万忠亲自选定的,他对这儿很熟悉。而别的人,包括那些跟随他转移财宝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他们都是初次来这儿,又是夜间,密林中的环境极易叫人迷失方向。据姚彬回忆,当时大部分人甚至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即使参加二次藏宝的人,也是在万忠带领下进行的。这儿林子很密,为了达到迷惑的效果,万忠肯定在林中绕了许多圈子,做了许多假动作,才把财宝放入它应该待的地方。
所以,即使参与二次藏宝的人,要想找到这笔宝藏,也是不可能的。
除非万忠本人出现。
但不论何种原因,康熙都坚信,被万忠二次密藏的那笔财宝,仍在以广元寺为中心的那片树林里。
为了防止民间人士挖宝,破坏了地表生态,康熙做了许多安排,如宣布那片树林为皇家狩猎场,禁止民间人士靠近,并派人驻守,但皇家人员从没人真正在那儿打过猎。
只有康熙每年的这个时候,象征性地到这个地方走一遭,并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做出新的判断,调整。
由于案件重大,朝廷对此事釆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除了几个亲王和当年审判姚彬的几个大臣,知道此事的并不多。
吴侍卫之所以知道此事,和他长期从事康熙的保卫工作有关。
由于每年都到藏宝洞去,得需要人的保护,而这项工作又由于其保密性强,不宜带随从过多,因此,武艺高强而又忠诚可靠的老吴,成了每次伴驾的必去人选。
时间长了,藏宝洞的秘密,对于老吴来说,自然也就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了。
不过老吴是一个严守纪律的人,一向口风极紧,这个秘密从没向外人透露过。
今天之所以对于虎破例,主要是他太喜欢这个孩子了,并且想让这个孩子接替自己在皇上面前所从事的角色。
因为近段时间以来,他越来越感到相比较于以前,无论做什么事,反应都明显变迟钝了。他认为这是自己年纪大了,身体机能退化的表现。
这可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意味着,自己作为皇上的第一带刀侍卫,可能因为年龄的关系,要让贤了。
他开始在更具潜力的年轻群体中,寻找合适的人选。
通过一番观察,他认为这个人非于虎莫属。
于是他就索性向于虎透露了皇上心怀忧虑的原因,说皇上所以不高兴,就是因为这么多年了,此案仍未破,心里压力大。
并说如果这几天皇上要出行,所去的地方,肯定是曾经的藏宝洞及其周边树林。
如果于虎有兴趣到藏宝洞一游,他可以在皇上面前给他争取一个机会。
说那儿风景不错,很值得一游。
吴侍卫的话令于虎怦然心动。
眼前不自觉地晃动着金银珠宝的样子,这个来自穷人家的孩子,无法想象那满洞的财物,堆积在一起是个啥样子。
“一定很震憾,”他想。
因此很盼望今年皇上去藏宝洞的时候,能带上他,让他长长见识。
恳求老吴帮帮他。
老吴爽快地答应了。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机会来了。
一次在和一个江湖大侠交谈时,谈到天下大势,这位大侠长吁短叹,说大清基业已经稳固,几乎不可撼动。大明已成为历史过往,虽然明室遗民不肯接受这个现实,但时代潮流浩浩荡荡,谁也无法阻挡。
感叹之佘,他还透露,说崇祯并不是没留下后人,而是有一个女儿流落民间。她志向远大,有收复故土的雄心,可惜天时地利全失,只能等待时机。
这个卖艺女听说后,忽发奇想,认为大明国在民间还是有民意基础的。不甘一生平庸的她,灵机一动:自己何不冒名顶替三公主,干一番事业呢?
于是就编造了一个故事,说自己是崇祯的三女儿,隐身民间多年。现在时机已成熟,要举兵起事,收回故国。民众不辨真伪,纷纷聚到她旗下,声势浩大,给当地官府造成了很大压力。
调查清楚后,这个假冒的三公主很快被斩首。
这之后,全国各地又出现了一些打着三公主旗号的造反队伍。有段时间,南北两地竟然同时出现了两个三公主,叫人啼笑皆非。
那么这个在正史中从不被记载的三公主,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好事者杜撰出来的呢?
为了弄清这段史实,朝廷派专人查访此事。
调查的结果,证实三公主确有其人,其生母即非周后,也非郑妃,而是崇祯的宠妃刘氐。
由于战乱的原因,明末宫中好多的文档都己丢失,现在来查刘妃的详细情况己不可能,好在民间野史还有关于她的传闻。
说她极可能是一个商人的女儿,来自江浙,典型的水乡美女。入宫时间并不长,加上生逢乱世,因此她几乎不为人们所注意,正史上找不到有关她片言只语的记载也就不奇怪了。
她的人生结局相当地悲惨,为了防止落到敌人手里受辱,崇祯亲手刺杀了自己的妻女,其中就包括这位刘妃。
但她那三个月大的女儿,却下落不明。
事后证明,被万忠带走的那个女婴,就是她。
当时,清廷对明皇室的外逃人员,态度很明确,就是要斩尽杀绝,永不留后患。
如果不是财宝案的爆发,人们也许永远不知道还有一个小公主成了漏网之鱼,并藏身民间。
这得感谢姚彬,人们从他口中除了知道北山有大笔藏宝外,世上还有一个最不幸福的公主活在世上。
不过,就像盗宝案一样,从宫里逃出一个小公主的事,也被清朝廷当做绝密情报给封锁,并一直没解密,主要是怕人们以三公主之名,给国家制造混乱。
但怕什么就出现什么。
国内同时冒出许多三公主,不由得使人怀疑,民间是怎么知道崇祯有一个女儿外逃的?并且还是其第三个女儿?
不知道内情的人,这消息绝对想象不出来。
那么,这就只有一个可能,这个消息是被三公主身边的人泄露出来的,只有他们才知道更多的内幕,知道三公主是一个真实的存在而不仅仅是传说。
那么,真正的三公主在哪里?现在又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如果按照年龄推算,这个当年嘛事不懂的小女孩,已长大成人了。
可她为什么一直不现身呢?
这成为康熙心中最大的困惑。
同时,他安排在藏宝洞周边的暗探,一等就是多年,也没等来万忠及其同伙。
不过也不能说布置在藏宝洞的人是吃干饭的,他们还是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的。
比如在那个地方的某一个时间段,曾出现过一些神秘人群,他们到树林里去,似乎在找东西。
他们分析,这些神秘人,极可能是当年盗宝的当事人,或他们的后代,来寻找那笔没有运走,而就地掩藏的财宝的。
故此他们没有打扰这些人,想等他们找出宝后,一网打尽。
但这些人什么也没找到,秘密仍是个秘密。
这就使人想到,这些人知道这儿埋有宝,却不知道具体地点。
说白了,这些人在找宝这个问题上,和康熙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即都想找到宝,却不知道具体位置。
这不得不叫人盛赞万忠的高明。
根据姚彬的交代,当年二次藏宝的地方,是万忠亲自选定的,他对这儿很熟悉。而别的人,包括那些跟随他转移财宝的人,就没那么幸运了。
他们都是初次来这儿,又是夜间,密林中的环境极易叫人迷失方向。据姚彬回忆,当时大部分人甚至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即使参加二次藏宝的人,也是在万忠带领下进行的。这儿林子很密,为了达到迷惑的效果,万忠肯定在林中绕了许多圈子,做了许多假动作,才把财宝放入它应该待的地方。
所以,即使参与二次藏宝的人,要想找到这笔宝藏,也是不可能的。
除非万忠本人出现。
但不论何种原因,康熙都坚信,被万忠二次密藏的那笔财宝,仍在以广元寺为中心的那片树林里。
为了防止民间人士挖宝,破坏了地表生态,康熙做了许多安排,如宣布那片树林为皇家狩猎场,禁止民间人士靠近,并派人驻守,但皇家人员从没人真正在那儿打过猎。
只有康熙每年的这个时候,象征性地到这个地方走一遭,并根据新出现的情况,做出新的判断,调整。
由于案件重大,朝廷对此事釆取了极为严格的保密措施,除了几个亲王和当年审判姚彬的几个大臣,知道此事的并不多。
吴侍卫之所以知道此事,和他长期从事康熙的保卫工作有关。
由于每年都到藏宝洞去,得需要人的保护,而这项工作又由于其保密性强,不宜带随从过多,因此,武艺高强而又忠诚可靠的老吴,成了每次伴驾的必去人选。
时间长了,藏宝洞的秘密,对于老吴来说,自然也就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了。
不过老吴是一个严守纪律的人,一向口风极紧,这个秘密从没向外人透露过。
今天之所以对于虎破例,主要是他太喜欢这个孩子了,并且想让这个孩子接替自己在皇上面前所从事的角色。
因为近段时间以来,他越来越感到相比较于以前,无论做什么事,反应都明显变迟钝了。他认为这是自己年纪大了,身体机能退化的表现。
这可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这意味着,自己作为皇上的第一带刀侍卫,可能因为年龄的关系,要让贤了。
他开始在更具潜力的年轻群体中,寻找合适的人选。
通过一番观察,他认为这个人非于虎莫属。
于是他就索性向于虎透露了皇上心怀忧虑的原因,说皇上所以不高兴,就是因为这么多年了,此案仍未破,心里压力大。
并说如果这几天皇上要出行,所去的地方,肯定是曾经的藏宝洞及其周边树林。
如果于虎有兴趣到藏宝洞一游,他可以在皇上面前给他争取一个机会。
说那儿风景不错,很值得一游。
吴侍卫的话令于虎怦然心动。
眼前不自觉地晃动着金银珠宝的样子,这个来自穷人家的孩子,无法想象那满洞的财物,堆积在一起是个啥样子。
“一定很震憾,”他想。
因此很盼望今年皇上去藏宝洞的时候,能带上他,让他长长见识。
恳求老吴帮帮他。
老吴爽快地答应了。
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