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人随风而行 第209章 开学之前
已经很久没早上早起了,吃上饭,肚子里满满的,坐在公交车上,车摇摇晃晃,宋向文的困意越来越重。
扶着前面座子的把手,枕着自己的胳膊,模模糊糊就睡了。
醒过来是刘立坤把他晃起来的,跟刘立洋住对门的小阳上车了,就坐在宋向文和刘立坤前面。
小阳也去报到了,他考上了三中,三中的体育和艺术比较出名,宋婷就是在三中上的高中。
宋向文才知道,刘立洋去了二中,没到姥姥过生日的时候,宋向文这个暑假还没去过姥姥家,自然也就不知道。每次去姥姥家,姥姥都会给他们讲一些刘庄发生的事儿,谁家的儿子去了哪里挣了钱,谁家的老人身体不好住了院,哪家的孩子最近怎么样。
宋向文经常能在姥姥嘴里听到刘立洋和小阳的一些近况,都是刘立洋的母亲跟姥姥在街上闲聊天的时候说起来的,自然,刘立洋也知道宋向文的事儿,都是姥姥告诉他母亲的。
宋向文知道刘立洋报名了二中,报名那天,宋向文去厕所跑肚拉稀,碰上刘立洋跟三班几个男生也在上厕所。刘立洋站在厕所坑位之间的矮墙上,瞅着宋向文拉屎,“诶,你报了哪个学校?一中?”
宋向文看着刘立洋居高临下在自己旁边站着,拉不出来本来就烦,这下更烦了,“啊,对啊,你呢?”
“我报的二中,我觉得一中实验我考不上,还是求稳吧,一中实验发挥好才能考上,我就不赌了。”
“那挺好的,都说要是一中实验分数不够的话,二中不愿意要第一志愿不是他们学校的学生,你这样求稳就挺好。”宋向文认同刘立洋的这种想法。
“对啊,所以我就报了二中。祝你成功昂!”刘立洋在矮墙上来回走,一个不注意就能摔下来踩在坑里。
“啊行,你也是。”刘立洋还从来没跟宋向文拽过这样有些肉麻的话,他们俩,平常都是打打闹闹的,从来没有过如此,岁月静好的词句出现在对话里。
剩下的一个月,宋向文又跟程鸿和孙奥玩到了一块。自从家里都有了电脑,他们不经常出来玩。也是因为长大了不少,小时候的那些游戏,现在看来倒是显得有些无趣了。三个字、贴墙皮、躲猫猫,都没什么好玩的。
原来还能在暑假的时候,跟着住在养鸡场的童童下河抓鱼,但是现在不行了,东河的小桥拆了,要盖一个新的。
早就该拆了,总共宽不到两米的石板桥,两边连个护栏都没有,而且因为有闸门的关系,桥的一边是水泥地,掉下去就是从四五米的地方掉下去了,估摸着他们这样的小孩,肯定摔死了。
小桥拆了,要建一座大桥,而且河底也要进行一些修缮,把坑坑洼洼的河底弄平整,靠近闸门的地方还得铺上石头。整个小河就暂时封锁上了,每天都是建筑队的人在那里叮叮当当的,他们去过那里远远看过,也只能在围网外面,看不真切。
宋向文家今年还安了空调,安在了原来爷爷奶奶住的小屋子里。刘二姐和宋召华已经把两间小屋子重新翻修了,原来的生活痕迹都没了。
看着别人家里都能在夏天吹个空调,而且现在宋婷也挣钱了,压力不大,刘二姐就从街上的专卖店花了一千九百块钱,给家里置办了一台空调。
便宜,自然能耗就高,三级能耗,那时候全家都不懂这个,看着便宜就买了,也没在乎这些能耗。
有了空调在夏天送出阵阵凉风,风扇就彻底失宠了。宋向文就在这间小屋子里玩,宋婷赚钱换了手机,把换下来的手机给了刘二姐。
刘二姐用不惯智能机,她自己说:“看着人家用手指头,在屏幕上划拉划拉就什么都能干,我试着我学不会。我学那个也没有用,都这个年纪了,学那么多东西干什么,耍?”
于是,刘二姐就把手机放在家里,宋向文拿着玩。所以,虽然不能电脑空调兼得,宋向文也不会太无聊。
孙奥觉得在家里无聊,就出来找宋向文和程鸿玩,三个人那几天,几乎天天都在孙奥家,在孙奥的房间里,三个人趴在或者坐在床上,一人一个手机。
孙奥家的空调安了很多年了,外面再热,屋子里面也很舒服。有时候李晓龙也过来,他没有手机,就自己玩电脑。四个人有时候打扑克,有时候看鬼片,有时候鬼哭狼嚎在屋子里面唱歌,有时候跟着手机软件健身,有时候一块打游戏,什么有意思玩什么。
宋婷用剩下的手机,打游戏还是有些吃力的,随随便便几个操作,手机就烫的不行,宋向文用卫生纸沾着水贴在手机上,自制的水冷散热,帮助他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操作。
暑假最后几天,空间里突然有人发自己被分在了哪个班。也是考上实验中学的同学,宋向文很诧异,他们没有开学,是怎么知道自己分在哪个班的。
他们说,手机上会收到一条短信,上面就写着自己被分在了几班。宋向文就更懵了,谁的手机收的,他怎么不知道,宋召华也从来没说过。但是这却都是小问题,反正开学了也就都知道了。
开学之前,刘二姐提议:“你也快开学了,开学之前,去你姥姥家去玩玩吧,看看你姥姥姥爷什么的。”
宋向文当然答应,平时暑假开学之前,刘二姐都会带着他和宋婷去姥姥家里吃顿饭玩一会儿,毕竟开学之后就没有太多时间了。
他们是晚上去的,白天刘二姐厂子里面忙,抽不开身,宋向文也不想自己去,他实在是在家里人面前放不开面子,家里人都说他老实,但是他自己知道,他不老实,就是单纯的放不开。
刘二姐下了班,带着宋向文去街上的熟食车买了猪蹄和猪大肠,去超市买了点水果,骑着电动车就去了刘庄。
姥姥和姥爷已经吃完饭了,两口子一人一个马扎坐在街上乘凉。
宋向文很喜欢刘庄的夏天,进村的主干道很宽,就跟马路一样,从村子门口一直到村子后面。
大舅家的小卖部正面对着大街,姥姥家就从大街上拐进去就是,住着都离着大街很近。
大街两边都有路灯,晚上七点半开,正好是天黑下来的时候。
大舅家又是小卖部,每天晚上门前都坐着一堆人,打扑克、聊天、抽烟一直到九十点钟才散去。
大舅家里有一个凉席,到了夏天,就铺在门口的水泥地上,穿着拖鞋的男女老少,把拖鞋脱在地上,坐在凉席上扇着蒲扇说着话,很惬意。
他们拐进村子,刘二姐隔着老远就看到了姥姥和姥爷,“恁姥姥姥爷又在街上风凉,在那里站着。”
宋向文从后面伸头出去看,三三两两的人已经走上了街,刘庄一天最热闹的时候就要到了。
姥姥永远都是笑着的,笑着跟他们说一声:“来了。”笑着让他们进屋,笑着从橱子顶上拿来水果和零食,笑着递到孩子们手里让他们吃。
刘二姐说:“文文快要开学了,要来他姥姥家里看看他姥姥姥爷,俺们就来了。”
这是刘二姐的说辞,宋向文没有主动提出过,大多都是刘二姐提出来,宋向文就跟着去。
姥姥相信了刘二姐的话,摸了摸宋向文的头发,“俺大外甥还想着他姥姥,真好孩子来。”
大舅小舅都来姥姥屋子里面,他们经常过来,住着很近,两兄弟路过小屋的时候就进来看看。大舅从家里面拿来一个暖水壶,说是他刚刚进的货,让宋向文带回去,上学的时候拿着接个热水什么的。
壶是粉色的,宋向文觉得跟他的男子气概太不相符了,带回家之后从来没有用过。
姥姥在大舅小舅没在的时候,从她橱子里的衣服底下抽出来一个红包,“文文,上高中了,升学是个大事儿,姥姥多了没有,给你两个钱,拿着上学,交个学费,买点好东西吃。”
刘二姐拦在宋向文前面,“哎呀也不是上大学,不用,娘,你自己留着,你跟俺爹恁们还得买点什么吃呢,不用给他,俺就给他钱了。”
刘二姐永远拗不过姥姥,姥姥推搡着把刘二姐推开,把红包塞进宋向文的口袋里,用力拍打拍打别让它掉出来,最后再加上一句,“拿着昂,不准给我放下,我给你了已经。”
刘二姐埋怨一句,“哎呀,给他钱干什么,不用。”
这个话题就过去了。
宋向文从小就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不仅仅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每次有长辈要给小辈红包的时候,一般发生在过年或者升学。
这个时候,孩子的爸妈就会有个人上来拦着,说着那些意思大差不差的话,“哎呀,不用,你们挣钱也不容易,你们自己留着,不用给他,我们就给了。”
双方几个回合下来,红包百分之九十会成功的送到孩子手上,父母再埋怨送礼的长辈一句,“你看看,又让你破费,真是的。”
每次宋向文以一种看客的身份看着两个大人之间的你来我往,他能够预料到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但每次都是看得津津有味。
这种人情味,有时候还真是挺有意思。
老师说,外国人大都是有一说一,送礼基本不推辞,推辞也不会再尝试送出去。
老师说这是他们和外国人的不同之处。
宋向文还真的觉得,这种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东西,还真的挺有意思。他相信,能够经过这么长时间历史而保存下来的,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维系人际关系和家族关系的方面,这种人情式看似有些套用模板的你来我往,倒是给人情往来添加了几分乐趣,也让人和人之间的纽带牢靠了几分。
这趟过来,刘二姐也是有其他事情想找刘亮商量的。
那时候,他们兄弟姐妹四个,只有刘亮有一辆家用汽车,其他人家,都是农用的三轮四轮车。
所以,孩子开学或者家里有什么事情的时候,刘亮的车有时候就起了很大作用。宋婷在高中上学的三年,基本上每次放假,都是刘亮开着车去接回来的,开学的时候,也是他开着车去送她的。
刘二姐今天来,也是想跟刘亮商量商量,能不能开学的时候,早上吃个累把宋向文送过去。
刘亮吃完饭,穿着拖鞋光着膀子来了姥姥家,三两句话之后,刘二姐就问他:“你最近忙吗?”
刘亮歪歪脑袋,“忙,市里面有个小区,在那里安装门窗框,一整个小区,让我们几个人包下来了,工期还很紧,也就是今天回来的早,前几天,都是九点多回来,早上天不亮就走。”
“那么忙呢,还行这不,活挺好的也。”刘二姐附和了一句。
“那样,文文过两天开学,你能早上吃个累把俺送过去,他拿着行李,离家远了也不好坐公交车这不是,要不不能来麻烦你。”
刘亮有点不高兴,“俺家还得用车呢,大早上我天不亮就得出去,谁有功夫?”
“早上去市里干活的时候,给俺捎过去,放在学校门口就行,不用帮着他搬,这样也不方便?”
“昂,实验离着我干活的地方不近,也不顺路。”
宋向文听得出,刘亮是不情愿的,也是拒绝了刘二姐的请求。
刘二姐也没多说,“行吧,那到时候再说,你要是不忙了,就送送俺们,忙起来了,就不用了。”
天彻底黑下来,刘二姐和宋向文又骑着电动车回家了。姥姥站在路口送他们,看着他们走出去很远,直到在南岭的村口拐向西边去,才收回了视线。
“俺家的车也不是她家里的车,油钱不是钱?凭什么还去送,我没事儿干吗?”刘亮不乐意的嘀咕一句,拍着肚子去了刘明小卖部前面的人堆里,拿了个马扎坐下,看着几个男人打扑克。
扶着前面座子的把手,枕着自己的胳膊,模模糊糊就睡了。
醒过来是刘立坤把他晃起来的,跟刘立洋住对门的小阳上车了,就坐在宋向文和刘立坤前面。
小阳也去报到了,他考上了三中,三中的体育和艺术比较出名,宋婷就是在三中上的高中。
宋向文才知道,刘立洋去了二中,没到姥姥过生日的时候,宋向文这个暑假还没去过姥姥家,自然也就不知道。每次去姥姥家,姥姥都会给他们讲一些刘庄发生的事儿,谁家的儿子去了哪里挣了钱,谁家的老人身体不好住了院,哪家的孩子最近怎么样。
宋向文经常能在姥姥嘴里听到刘立洋和小阳的一些近况,都是刘立洋的母亲跟姥姥在街上闲聊天的时候说起来的,自然,刘立洋也知道宋向文的事儿,都是姥姥告诉他母亲的。
宋向文知道刘立洋报名了二中,报名那天,宋向文去厕所跑肚拉稀,碰上刘立洋跟三班几个男生也在上厕所。刘立洋站在厕所坑位之间的矮墙上,瞅着宋向文拉屎,“诶,你报了哪个学校?一中?”
宋向文看着刘立洋居高临下在自己旁边站着,拉不出来本来就烦,这下更烦了,“啊,对啊,你呢?”
“我报的二中,我觉得一中实验我考不上,还是求稳吧,一中实验发挥好才能考上,我就不赌了。”
“那挺好的,都说要是一中实验分数不够的话,二中不愿意要第一志愿不是他们学校的学生,你这样求稳就挺好。”宋向文认同刘立洋的这种想法。
“对啊,所以我就报了二中。祝你成功昂!”刘立洋在矮墙上来回走,一个不注意就能摔下来踩在坑里。
“啊行,你也是。”刘立洋还从来没跟宋向文拽过这样有些肉麻的话,他们俩,平常都是打打闹闹的,从来没有过如此,岁月静好的词句出现在对话里。
剩下的一个月,宋向文又跟程鸿和孙奥玩到了一块。自从家里都有了电脑,他们不经常出来玩。也是因为长大了不少,小时候的那些游戏,现在看来倒是显得有些无趣了。三个字、贴墙皮、躲猫猫,都没什么好玩的。
原来还能在暑假的时候,跟着住在养鸡场的童童下河抓鱼,但是现在不行了,东河的小桥拆了,要盖一个新的。
早就该拆了,总共宽不到两米的石板桥,两边连个护栏都没有,而且因为有闸门的关系,桥的一边是水泥地,掉下去就是从四五米的地方掉下去了,估摸着他们这样的小孩,肯定摔死了。
小桥拆了,要建一座大桥,而且河底也要进行一些修缮,把坑坑洼洼的河底弄平整,靠近闸门的地方还得铺上石头。整个小河就暂时封锁上了,每天都是建筑队的人在那里叮叮当当的,他们去过那里远远看过,也只能在围网外面,看不真切。
宋向文家今年还安了空调,安在了原来爷爷奶奶住的小屋子里。刘二姐和宋召华已经把两间小屋子重新翻修了,原来的生活痕迹都没了。
看着别人家里都能在夏天吹个空调,而且现在宋婷也挣钱了,压力不大,刘二姐就从街上的专卖店花了一千九百块钱,给家里置办了一台空调。
便宜,自然能耗就高,三级能耗,那时候全家都不懂这个,看着便宜就买了,也没在乎这些能耗。
有了空调在夏天送出阵阵凉风,风扇就彻底失宠了。宋向文就在这间小屋子里玩,宋婷赚钱换了手机,把换下来的手机给了刘二姐。
刘二姐用不惯智能机,她自己说:“看着人家用手指头,在屏幕上划拉划拉就什么都能干,我试着我学不会。我学那个也没有用,都这个年纪了,学那么多东西干什么,耍?”
于是,刘二姐就把手机放在家里,宋向文拿着玩。所以,虽然不能电脑空调兼得,宋向文也不会太无聊。
孙奥觉得在家里无聊,就出来找宋向文和程鸿玩,三个人那几天,几乎天天都在孙奥家,在孙奥的房间里,三个人趴在或者坐在床上,一人一个手机。
孙奥家的空调安了很多年了,外面再热,屋子里面也很舒服。有时候李晓龙也过来,他没有手机,就自己玩电脑。四个人有时候打扑克,有时候看鬼片,有时候鬼哭狼嚎在屋子里面唱歌,有时候跟着手机软件健身,有时候一块打游戏,什么有意思玩什么。
宋婷用剩下的手机,打游戏还是有些吃力的,随随便便几个操作,手机就烫的不行,宋向文用卫生纸沾着水贴在手机上,自制的水冷散热,帮助他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操作。
暑假最后几天,空间里突然有人发自己被分在了哪个班。也是考上实验中学的同学,宋向文很诧异,他们没有开学,是怎么知道自己分在哪个班的。
他们说,手机上会收到一条短信,上面就写着自己被分在了几班。宋向文就更懵了,谁的手机收的,他怎么不知道,宋召华也从来没说过。但是这却都是小问题,反正开学了也就都知道了。
开学之前,刘二姐提议:“你也快开学了,开学之前,去你姥姥家去玩玩吧,看看你姥姥姥爷什么的。”
宋向文当然答应,平时暑假开学之前,刘二姐都会带着他和宋婷去姥姥家里吃顿饭玩一会儿,毕竟开学之后就没有太多时间了。
他们是晚上去的,白天刘二姐厂子里面忙,抽不开身,宋向文也不想自己去,他实在是在家里人面前放不开面子,家里人都说他老实,但是他自己知道,他不老实,就是单纯的放不开。
刘二姐下了班,带着宋向文去街上的熟食车买了猪蹄和猪大肠,去超市买了点水果,骑着电动车就去了刘庄。
姥姥和姥爷已经吃完饭了,两口子一人一个马扎坐在街上乘凉。
宋向文很喜欢刘庄的夏天,进村的主干道很宽,就跟马路一样,从村子门口一直到村子后面。
大舅家的小卖部正面对着大街,姥姥家就从大街上拐进去就是,住着都离着大街很近。
大街两边都有路灯,晚上七点半开,正好是天黑下来的时候。
大舅家又是小卖部,每天晚上门前都坐着一堆人,打扑克、聊天、抽烟一直到九十点钟才散去。
大舅家里有一个凉席,到了夏天,就铺在门口的水泥地上,穿着拖鞋的男女老少,把拖鞋脱在地上,坐在凉席上扇着蒲扇说着话,很惬意。
他们拐进村子,刘二姐隔着老远就看到了姥姥和姥爷,“恁姥姥姥爷又在街上风凉,在那里站着。”
宋向文从后面伸头出去看,三三两两的人已经走上了街,刘庄一天最热闹的时候就要到了。
姥姥永远都是笑着的,笑着跟他们说一声:“来了。”笑着让他们进屋,笑着从橱子顶上拿来水果和零食,笑着递到孩子们手里让他们吃。
刘二姐说:“文文快要开学了,要来他姥姥家里看看他姥姥姥爷,俺们就来了。”
这是刘二姐的说辞,宋向文没有主动提出过,大多都是刘二姐提出来,宋向文就跟着去。
姥姥相信了刘二姐的话,摸了摸宋向文的头发,“俺大外甥还想着他姥姥,真好孩子来。”
大舅小舅都来姥姥屋子里面,他们经常过来,住着很近,两兄弟路过小屋的时候就进来看看。大舅从家里面拿来一个暖水壶,说是他刚刚进的货,让宋向文带回去,上学的时候拿着接个热水什么的。
壶是粉色的,宋向文觉得跟他的男子气概太不相符了,带回家之后从来没有用过。
姥姥在大舅小舅没在的时候,从她橱子里的衣服底下抽出来一个红包,“文文,上高中了,升学是个大事儿,姥姥多了没有,给你两个钱,拿着上学,交个学费,买点好东西吃。”
刘二姐拦在宋向文前面,“哎呀也不是上大学,不用,娘,你自己留着,你跟俺爹恁们还得买点什么吃呢,不用给他,俺就给他钱了。”
刘二姐永远拗不过姥姥,姥姥推搡着把刘二姐推开,把红包塞进宋向文的口袋里,用力拍打拍打别让它掉出来,最后再加上一句,“拿着昂,不准给我放下,我给你了已经。”
刘二姐埋怨一句,“哎呀,给他钱干什么,不用。”
这个话题就过去了。
宋向文从小就经常看到这样的场景,不仅仅是发生在自己身上,每次有长辈要给小辈红包的时候,一般发生在过年或者升学。
这个时候,孩子的爸妈就会有个人上来拦着,说着那些意思大差不差的话,“哎呀,不用,你们挣钱也不容易,你们自己留着,不用给他,我们就给了。”
双方几个回合下来,红包百分之九十会成功的送到孩子手上,父母再埋怨送礼的长辈一句,“你看看,又让你破费,真是的。”
每次宋向文以一种看客的身份看着两个大人之间的你来我往,他能够预料到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但每次都是看得津津有味。
这种人情味,有时候还真是挺有意思。
老师说,外国人大都是有一说一,送礼基本不推辞,推辞也不会再尝试送出去。
老师说这是他们和外国人的不同之处。
宋向文还真的觉得,这种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东西,还真的挺有意思。他相信,能够经过这么长时间历史而保存下来的,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和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维系人际关系和家族关系的方面,这种人情式看似有些套用模板的你来我往,倒是给人情往来添加了几分乐趣,也让人和人之间的纽带牢靠了几分。
这趟过来,刘二姐也是有其他事情想找刘亮商量的。
那时候,他们兄弟姐妹四个,只有刘亮有一辆家用汽车,其他人家,都是农用的三轮四轮车。
所以,孩子开学或者家里有什么事情的时候,刘亮的车有时候就起了很大作用。宋婷在高中上学的三年,基本上每次放假,都是刘亮开着车去接回来的,开学的时候,也是他开着车去送她的。
刘二姐今天来,也是想跟刘亮商量商量,能不能开学的时候,早上吃个累把宋向文送过去。
刘亮吃完饭,穿着拖鞋光着膀子来了姥姥家,三两句话之后,刘二姐就问他:“你最近忙吗?”
刘亮歪歪脑袋,“忙,市里面有个小区,在那里安装门窗框,一整个小区,让我们几个人包下来了,工期还很紧,也就是今天回来的早,前几天,都是九点多回来,早上天不亮就走。”
“那么忙呢,还行这不,活挺好的也。”刘二姐附和了一句。
“那样,文文过两天开学,你能早上吃个累把俺送过去,他拿着行李,离家远了也不好坐公交车这不是,要不不能来麻烦你。”
刘亮有点不高兴,“俺家还得用车呢,大早上我天不亮就得出去,谁有功夫?”
“早上去市里干活的时候,给俺捎过去,放在学校门口就行,不用帮着他搬,这样也不方便?”
“昂,实验离着我干活的地方不近,也不顺路。”
宋向文听得出,刘亮是不情愿的,也是拒绝了刘二姐的请求。
刘二姐也没多说,“行吧,那到时候再说,你要是不忙了,就送送俺们,忙起来了,就不用了。”
天彻底黑下来,刘二姐和宋向文又骑着电动车回家了。姥姥站在路口送他们,看着他们走出去很远,直到在南岭的村口拐向西边去,才收回了视线。
“俺家的车也不是她家里的车,油钱不是钱?凭什么还去送,我没事儿干吗?”刘亮不乐意的嘀咕一句,拍着肚子去了刘明小卖部前面的人堆里,拿了个马扎坐下,看着几个男人打扑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