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2006 第583章 航空梦(终)
第584章 航空梦(终)
海警-700设计方案很快就定型了,在这之后,周岩还得继续跟涡桨十较劲。
所幸我兔涡桨的设计、生产体系已经完善,图纸设计耗时半年,零件试生产半年,等周岩拿到硕士学位,涡桨十已经进入了漫长的测试阶段:地面测试、高空平台测试,然后装到飞行测试平台上,上天测试。
这些对于国家来说,固然是好消息,可对于周岩来说,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拿到硕士学位之后,导师刘一鸣以周岩已经能够独立设计航空发动机为由,将他“踢出师门”:建议他跟随新导师主攻舰载战斗机。
这下,终于回到周岩的基本盘了:在“大国航空”系列任务里,周岩附身的林默,可是切切实实地驾驶歼-15从甲板上飞起来过,而且还参加过战斗;在《空天猎》教程,周岩已经将苏系战机刷满级了……
我兔准备上舰的歼-15,参考的是歼-11和苏三三的原型t-10K3,两型飞机整体结构大同小异,也就是t-10K3,因为上舰,机体结构做过相应的加强。
而对于兔来说,想要复刻兔版的t-10K3,不仅需要对歼-11机体做相应的加强,还需要强化动力,改善气动性能以适应海面环境,而且整机都需要做防盐防雾,处理。
周岩因为刚刚担纲过涡桨发动机的设计,因此一加入团队,就被委以重任:改进“三姨父”。
虽然北面出口“三姨父”的时候,明确要求我兔不能“山寨”,而且还对发动机做过“加密”处理。
不过,这倒难不住周岩,一加入团队,周岩就交了“投名状”——AL-31F的全套汉化图纸。
然后,周岩的威信一下子就树立起来了,再加上上面的支持,改进工作自然十分顺利。
风扇叶片叶型微调,提高进气效率;改善压气机材料和冷却方式;修改环形燃烧室形状,提低压和高压涡轮材料,进一步提升发动机功率;最后是对机匣的材料和加工工艺进行改进,整体减重……
有经验支持,再加上脑袋里丰富的俄系发动机资料,改进三姨父自然十分轻松,闲暇之余,周岩还能往气动组跟前凑,重温一下大学生活。
负责气动外形的总师,对周岩这种赤果果的“跨界”行为,已经见怪不怪了,再加上周岩是沈飞的囊中之物,一群来自于沈飞设计院的工程师,自然是听之任之。
而且,有着丰富飞行经验的周岩,总是能给气动设计师们提供一些比较新颖的建议,这也使得搞气动的一群人,喜欢跟周岩一起玩。
当然,对于周岩来说,加入舰载机团队,最大的好处是闲暇时间,偶尔可以回家了……
尽管周岩很清楚,一旦选择了这条路,终究会错过很多东西,也会亏欠很多人,可如果平时能够补偿回来,他还是很愿意。
刚开始,周岩还十分乐意回家,享受额外的亲情,可时间长了,老爹老娘的言谈之中多了一些别的东西。
“小峰,你已经二十二岁了,能领结婚证了……”
还能不能一起好好玩耍了?
郁闷不已的周岩,重新回到岗位,不是忙着工作,就是忙着准备毕业论文,哪有心思关心其他的。
虽然离博士毕业还早,可既然周岩打算进入体制内,有些论文就需要早做准备了。
沈飞设计院内的各种仪器设备,要比首航齐全很多,趁着这个机会,周岩开始研究一些跟隐形相关的东西。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低探测性的气动外形;另外一类是低可探测性红外特征。
低可探测性外形,源于1964年,毛熊科学家彼得·乌菲莫切夫在《莫斯科学院无线电工程学报》上发表了一篇颇有创意的论文,文中他提出,物体对雷达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和物体的尺寸大小无关,而和边缘布局有比例关系。
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般都机翼倾角设计得小于三十度,已经退役的隐形战斗机鼻祖F-117和大多数四代机,都是这样设计的。
但这样一来,隐形战斗机的主翼,都会被设计成固定的角度,很难再跟以前的双三角翼飞机一般,可以兼顾各种航速下的机动性。于是,漂亮国为隐形战斗机配备了强大的心脏,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虽然隐形战斗机都配备了高推重比的发动机,可为了兼顾各种环境,主翼的角度还是被设计成了特定的角度。
于是,全球尾数不多的几款隐形战斗机。机翼角度都比较类似,甚至沈飞设计的歼-31,还被网友戏称为F-22和F-35的“山寨”产品。
而周岩的其中一篇论文,就是用理论来解释,为什么现有的隐形战斗机,机翼形状都类似。
第二篇论文,则是介绍如何利用发动机的收敛喷管,对发动机的尾气进行处理,使之表现出特定的红外波长,以避过红外导弹的追踪,而这一篇论文一出,基本上已经将还未面试的F-35小姐姐,全都给扒光了。
剩下的论文,回归隐形气动布局。
不过,不再是深扒歪国的隐形战斗机,而是介绍如何将现有的战斗机进行隐形化改造。
当然,周岩的论文里,也是含着小心思的:眼下沈飞的歼-31,因为外形尺寸很不讨喜,想要追上漂亮国的隐形舰载战斗机步伐,只能另辟蹊径。
周岩盯上的是歼-15 ,不过“升级”方案,跟北面的苏-57,有些不太一样。
虽然多年之后,毛熊搞出了隐形的苏-57系列,可在内行人看来,基本上就是压扁了的苏-27:同样的中央升力体布局,同样的骨架,类似的进气道;也就只有苏-27“不屈咆哮”的强项,被掰直了……
苏57的静态隐身性能倒是不错,可在机动时,因为前方的伪鸭翼转动,会导致被探测到的概率变大。
因此,周岩的设计虽然是以苏57后半截为基础,可前半截却是跟F-35有些类似:菱形机头,两侧dSI进气道。
因为是“拼接”过来的,因此进气道自然而然地变成了S形,而且这也为弹仓创造了空间:机体后方两台发动机中间是主弹仓,而进气道两侧,是副弹仓。
“三姨父”的改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前期的设计,到中期的工艺准备、试制,再到后期的试运行、试飞,周期自然很长。
以至于周岩已经拿到博士学位了,歼-15的配套才堪堪结束。而他一毕业,就被沈飞设计院给招了进去。
接下来的一系列工作,都在周岩的预料之中,歼-15之后,还有歼-16、歼-18;在沈飞熬了三年,才临危受命,成为歼-18的总师。
之后,沈飞方面为了挽回四代机研制方面的颓势,更是另起炉灶,将周岩提出来的歼-21方案,立为了正宫;与此同时,他还担任着歼-21发动机涡扇-20的总师。
四十岁的时候,歼-21地面首飞成功。
不就之后,周岩也接到了主线任务完成的提示……
拿到双院士头衔之后,周岩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南海舰队,参加歼-21上舰的各项测试工作。
四十二岁的时候,周岩,也就是李天峰,终于还是没能逃脱沈飞总师的宿命,在海试过程中积劳成疾,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去世……
再睁开眼,周岩还以为教程就此结束的时候,突然发现有点不太对劲:自己貌似出现在了中航某航发厂的宿舍里。
几秒钟之后,系统姗姗来迟:【‘航空梦’教程副本,查漏补缺……】
海警-700设计方案很快就定型了,在这之后,周岩还得继续跟涡桨十较劲。
所幸我兔涡桨的设计、生产体系已经完善,图纸设计耗时半年,零件试生产半年,等周岩拿到硕士学位,涡桨十已经进入了漫长的测试阶段:地面测试、高空平台测试,然后装到飞行测试平台上,上天测试。
这些对于国家来说,固然是好消息,可对于周岩来说,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拿到硕士学位之后,导师刘一鸣以周岩已经能够独立设计航空发动机为由,将他“踢出师门”:建议他跟随新导师主攻舰载战斗机。
这下,终于回到周岩的基本盘了:在“大国航空”系列任务里,周岩附身的林默,可是切切实实地驾驶歼-15从甲板上飞起来过,而且还参加过战斗;在《空天猎》教程,周岩已经将苏系战机刷满级了……
我兔准备上舰的歼-15,参考的是歼-11和苏三三的原型t-10K3,两型飞机整体结构大同小异,也就是t-10K3,因为上舰,机体结构做过相应的加强。
而对于兔来说,想要复刻兔版的t-10K3,不仅需要对歼-11机体做相应的加强,还需要强化动力,改善气动性能以适应海面环境,而且整机都需要做防盐防雾,处理。
周岩因为刚刚担纲过涡桨发动机的设计,因此一加入团队,就被委以重任:改进“三姨父”。
虽然北面出口“三姨父”的时候,明确要求我兔不能“山寨”,而且还对发动机做过“加密”处理。
不过,这倒难不住周岩,一加入团队,周岩就交了“投名状”——AL-31F的全套汉化图纸。
然后,周岩的威信一下子就树立起来了,再加上上面的支持,改进工作自然十分顺利。
风扇叶片叶型微调,提高进气效率;改善压气机材料和冷却方式;修改环形燃烧室形状,提低压和高压涡轮材料,进一步提升发动机功率;最后是对机匣的材料和加工工艺进行改进,整体减重……
有经验支持,再加上脑袋里丰富的俄系发动机资料,改进三姨父自然十分轻松,闲暇之余,周岩还能往气动组跟前凑,重温一下大学生活。
负责气动外形的总师,对周岩这种赤果果的“跨界”行为,已经见怪不怪了,再加上周岩是沈飞的囊中之物,一群来自于沈飞设计院的工程师,自然是听之任之。
而且,有着丰富飞行经验的周岩,总是能给气动设计师们提供一些比较新颖的建议,这也使得搞气动的一群人,喜欢跟周岩一起玩。
当然,对于周岩来说,加入舰载机团队,最大的好处是闲暇时间,偶尔可以回家了……
尽管周岩很清楚,一旦选择了这条路,终究会错过很多东西,也会亏欠很多人,可如果平时能够补偿回来,他还是很愿意。
刚开始,周岩还十分乐意回家,享受额外的亲情,可时间长了,老爹老娘的言谈之中多了一些别的东西。
“小峰,你已经二十二岁了,能领结婚证了……”
还能不能一起好好玩耍了?
郁闷不已的周岩,重新回到岗位,不是忙着工作,就是忙着准备毕业论文,哪有心思关心其他的。
虽然离博士毕业还早,可既然周岩打算进入体制内,有些论文就需要早做准备了。
沈飞设计院内的各种仪器设备,要比首航齐全很多,趁着这个机会,周岩开始研究一些跟隐形相关的东西。
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低探测性的气动外形;另外一类是低可探测性红外特征。
低可探测性外形,源于1964年,毛熊科学家彼得·乌菲莫切夫在《莫斯科学院无线电工程学报》上发表了一篇颇有创意的论文,文中他提出,物体对雷达电磁波的反射强度和物体的尺寸大小无关,而和边缘布局有比例关系。
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一般都机翼倾角设计得小于三十度,已经退役的隐形战斗机鼻祖F-117和大多数四代机,都是这样设计的。
但这样一来,隐形战斗机的主翼,都会被设计成固定的角度,很难再跟以前的双三角翼飞机一般,可以兼顾各种航速下的机动性。于是,漂亮国为隐形战斗机配备了强大的心脏,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虽然隐形战斗机都配备了高推重比的发动机,可为了兼顾各种环境,主翼的角度还是被设计成了特定的角度。
于是,全球尾数不多的几款隐形战斗机。机翼角度都比较类似,甚至沈飞设计的歼-31,还被网友戏称为F-22和F-35的“山寨”产品。
而周岩的其中一篇论文,就是用理论来解释,为什么现有的隐形战斗机,机翼形状都类似。
第二篇论文,则是介绍如何利用发动机的收敛喷管,对发动机的尾气进行处理,使之表现出特定的红外波长,以避过红外导弹的追踪,而这一篇论文一出,基本上已经将还未面试的F-35小姐姐,全都给扒光了。
剩下的论文,回归隐形气动布局。
不过,不再是深扒歪国的隐形战斗机,而是介绍如何将现有的战斗机进行隐形化改造。
当然,周岩的论文里,也是含着小心思的:眼下沈飞的歼-31,因为外形尺寸很不讨喜,想要追上漂亮国的隐形舰载战斗机步伐,只能另辟蹊径。
周岩盯上的是歼-15 ,不过“升级”方案,跟北面的苏-57,有些不太一样。
虽然多年之后,毛熊搞出了隐形的苏-57系列,可在内行人看来,基本上就是压扁了的苏-27:同样的中央升力体布局,同样的骨架,类似的进气道;也就只有苏-27“不屈咆哮”的强项,被掰直了……
苏57的静态隐身性能倒是不错,可在机动时,因为前方的伪鸭翼转动,会导致被探测到的概率变大。
因此,周岩的设计虽然是以苏57后半截为基础,可前半截却是跟F-35有些类似:菱形机头,两侧dSI进气道。
因为是“拼接”过来的,因此进气道自然而然地变成了S形,而且这也为弹仓创造了空间:机体后方两台发动机中间是主弹仓,而进气道两侧,是副弹仓。
“三姨父”的改进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从前期的设计,到中期的工艺准备、试制,再到后期的试运行、试飞,周期自然很长。
以至于周岩已经拿到博士学位了,歼-15的配套才堪堪结束。而他一毕业,就被沈飞设计院给招了进去。
接下来的一系列工作,都在周岩的预料之中,歼-15之后,还有歼-16、歼-18;在沈飞熬了三年,才临危受命,成为歼-18的总师。
之后,沈飞方面为了挽回四代机研制方面的颓势,更是另起炉灶,将周岩提出来的歼-21方案,立为了正宫;与此同时,他还担任着歼-21发动机涡扇-20的总师。
四十岁的时候,歼-21地面首飞成功。
不就之后,周岩也接到了主线任务完成的提示……
拿到双院士头衔之后,周岩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南海舰队,参加歼-21上舰的各项测试工作。
四十二岁的时候,周岩,也就是李天峰,终于还是没能逃脱沈飞总师的宿命,在海试过程中积劳成疾,在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去世……
再睁开眼,周岩还以为教程就此结束的时候,突然发现有点不太对劲:自己貌似出现在了中航某航发厂的宿舍里。
几秒钟之后,系统姗姗来迟:【‘航空梦’教程副本,查漏补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