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极品皇帝 第138章 大家都很能耐
热门推荐:
人道大圣
行商坐医
徒儿你已无敌了,下山祸害师姐吧
我断情你哭啥?假千金带飞新宗门
从穷小子到江湖巅峰
重伤车祸,老婆在演唱会表白白月光
重生82:从上山挖宝开始致富
纳尔兰星
开局被女土匪看中,我占山为王
侯君集一离开房间,香儿就走了进来,看到若依的神色不正常,小心的问道“小姐,老爷没说你什么吧?”
“没事,你把画收了吧,我困了,要休息会。”
若依说道,她确实喜欢李恪,可是当自己的爹爹说到要让皇帝赐婚的时候,她的心里很乱,她不知道李恪是否也会喜欢自己呢?
毕竟自己只跟她有过一面之缘,还因为香儿的缘故让他对自己的印象不是很好。
还有,他身边那个女子到底是谁呢?
看他们的样子不像是主仆关系啊。
如此一想,她的心里又升起了一丝淡淡的愁绪。
侯君集在走出若依的房间后没有去正妻郑氏的房间,而是径直来到了自己的书房。
他虽然是一个武将,但身为世族大家的子弟,他也时常翻阅一些书籍。
他深深的知道,在大唐已经逐渐趋于稳定之后,最需要的不再是勇猛的悍将,而是懂得智谋的能臣。
所以,他对一个人是否有学识看的尤为重要。
他认为,一个人的勇猛是天生的,是天性使然,而学识是后生所学;只有懂得学习,懂得运用智谋的人才能在仕途上一片坦荡。
今天,通过自己女儿口中的叙述,他又重新的认识了李恪。
通过若依的叙述,再通过李恪这段时间的种种举动,他似乎察觉到李恪的不简单。
举办蹴鞠比赛,聚集自己的在民间的威望和人气;习练王羲之书法,博得李世民的青睐;举贤不避亲的上书举荐苏定方,显示出了他的识人之能。
种种举动,要不是因为若依,自己差点就被他的外表迷惑。
如此的费尽心机,如此深城府,作为一个皇子,如果不是为了皇位,还能为了什么呢?
“太子懦弱,东宫皆由长孙无忌说了算。”
侯君集暗自道,“皇上年轻气盛,还有数十年的精力。
如果,长孙无忌真有什么不测被免职或者流放,那李承乾在东宫的位置就岌岌可危,东宫十有八九要易主。
如此一来,如果长孙皇后不再生下皇子的话,最有资格入主东宫的当然是卫王李泰。
可是如今有了李恪,以他的计谋和表现出的势力分析,李泰入主东宫必败无疑。
李泰一败,那除了李恪谁还有资格坐上太子的位置呢?”
侯君集如此一想,心里有了定计,“既然如此,若依又喜欢他,我又怎么能不搏一搏呢?
太子今年十五,明年十六岁就要大婚。
太子大婚之后,李恪也该到了娶亲的年龄。
如此算来还有两年的时间,两年的时间足够让自己和他搞好关系。
等到若依真要是嫁给他,等他做了太子,当了皇帝,自己难道还不比长孙无忌强百倍?”
侯君集如此想着,脸上慢慢的浮现出了笑意,往昔压在他心头的烦恼早已一扫而光。
可是身在汉王府的李恪却不知道,他在元宵灯会上的表现,已经让人在他的身上打上了主意。
此时的他正在想如何提高大唐的印刷质量和数量,让自己接下来今后所要的做的事情能够更加顺利。
......李恪在看书的同时想着如何提高印刷的质量和数量。
因为在唐朝还没有活字印刷术,所以书籍的价格很高,不是大户人家的子弟是看不起书的。
所以如何提高书籍的印刷数量就成了他这段时间最重要的工作。
他觉得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很大,推动大唐文化发展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如此一来会让他得到天下读书人的心。
因为,书籍有了质量和数量的提高,价格就会便宜,这样会让更多的贫家子弟买得起书,能让他们读得起书,学得到知识。
如此,他们以后也有机会考取功名,再也不会觉得读书只是世家大族的子弟才能享有的专利。
除此,他心中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大唐办理一所类似于后世的综合性大学。
这是他期待已久的事情,而印刷术的提高会对他开办学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此一来,他的日子倒是过的清闲,除了看《论语》,就是和府中聘请来的工匠研究活字印刷术。
但是,他过的好就会影响别人的心情,这个人自然就是太子李承乾。
苏定方入主千牛卫,明眼人就能看出是李世民在刻意的提拔他,目的就不言而喻,是为了组建新军培养将才。
而他自己推荐的赵节却被李世民直接无视,奏章也毫无音讯,这如何能让身为太子的他顺心呢?
他可是太子啊,大唐未来的皇帝,自己推荐的人怎么就比不上李恪一个王爷推荐的人呢?
所以,东宫众官员成了他发泄的对象,他不是对身边少师李刚的授课不满,就是对少傅张玄素平时生活上的规劝冷言冷语的耻笑。
即使这样他还发泄不了自己心中不满,要不是长孙无忌及时的制止他,他又该做出殴打宫女和内侍这样的事情来。
所以,他的元宵过的极为郁闷,特别是李恪在场的时候让他心里极为不舒服,看他很不顺眼。
要不是元宵赏灯的时候李世民在身边,他肯定不会给李恪什么好脸色。
而相对李承乾,李泰对这件事情表现的很淡定。
他本身就不喜欢武略之事,对军队的事情就更加不感兴趣。
只是他妒忌李恪在李世民面前受宠,看到他在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才会跟在李恪身后上书举荐程名振。
其实,在他的心里认真做学问,得到李世民的夸奖才是最根本的,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他认为太子之位的争夺不能靠武力,而是靠才学,谁能得到李世民的青睐,谁就有可能夺得太子之位。
但是,有一点他没有注意到,那就是他和李恪得不同之处。
他是嫡子,是皇后所生,而李恪不是嫡出,还有就是他是隋炀帝外孙的身份,注定不可能和李泰一样靠才学夺得太子之位。
所以,李泰对自己的老师王珪这个人比较上心。
元宵节的前几天王珪、杜淹还有韦挺三人已经入京见过父皇,正式担任了他的谏议大夫的职位。
对于李世民任命他为卫王老师的身份他也没有反对,所以李泰在想如何处理好自己和王珪的事情。
是否能把他收为己用呢?
虽然王珪职位不高,但他身后所代表的世家的势力不小,而且才华学识也是当时翘楚。
“没事,你把画收了吧,我困了,要休息会。”
若依说道,她确实喜欢李恪,可是当自己的爹爹说到要让皇帝赐婚的时候,她的心里很乱,她不知道李恪是否也会喜欢自己呢?
毕竟自己只跟她有过一面之缘,还因为香儿的缘故让他对自己的印象不是很好。
还有,他身边那个女子到底是谁呢?
看他们的样子不像是主仆关系啊。
如此一想,她的心里又升起了一丝淡淡的愁绪。
侯君集在走出若依的房间后没有去正妻郑氏的房间,而是径直来到了自己的书房。
他虽然是一个武将,但身为世族大家的子弟,他也时常翻阅一些书籍。
他深深的知道,在大唐已经逐渐趋于稳定之后,最需要的不再是勇猛的悍将,而是懂得智谋的能臣。
所以,他对一个人是否有学识看的尤为重要。
他认为,一个人的勇猛是天生的,是天性使然,而学识是后生所学;只有懂得学习,懂得运用智谋的人才能在仕途上一片坦荡。
今天,通过自己女儿口中的叙述,他又重新的认识了李恪。
通过若依的叙述,再通过李恪这段时间的种种举动,他似乎察觉到李恪的不简单。
举办蹴鞠比赛,聚集自己的在民间的威望和人气;习练王羲之书法,博得李世民的青睐;举贤不避亲的上书举荐苏定方,显示出了他的识人之能。
种种举动,要不是因为若依,自己差点就被他的外表迷惑。
如此的费尽心机,如此深城府,作为一个皇子,如果不是为了皇位,还能为了什么呢?
“太子懦弱,东宫皆由长孙无忌说了算。”
侯君集暗自道,“皇上年轻气盛,还有数十年的精力。
如果,长孙无忌真有什么不测被免职或者流放,那李承乾在东宫的位置就岌岌可危,东宫十有八九要易主。
如此一来,如果长孙皇后不再生下皇子的话,最有资格入主东宫的当然是卫王李泰。
可是如今有了李恪,以他的计谋和表现出的势力分析,李泰入主东宫必败无疑。
李泰一败,那除了李恪谁还有资格坐上太子的位置呢?”
侯君集如此一想,心里有了定计,“既然如此,若依又喜欢他,我又怎么能不搏一搏呢?
太子今年十五,明年十六岁就要大婚。
太子大婚之后,李恪也该到了娶亲的年龄。
如此算来还有两年的时间,两年的时间足够让自己和他搞好关系。
等到若依真要是嫁给他,等他做了太子,当了皇帝,自己难道还不比长孙无忌强百倍?”
侯君集如此想着,脸上慢慢的浮现出了笑意,往昔压在他心头的烦恼早已一扫而光。
可是身在汉王府的李恪却不知道,他在元宵灯会上的表现,已经让人在他的身上打上了主意。
此时的他正在想如何提高大唐的印刷质量和数量,让自己接下来今后所要的做的事情能够更加顺利。
......李恪在看书的同时想着如何提高印刷的质量和数量。
因为在唐朝还没有活字印刷术,所以书籍的价格很高,不是大户人家的子弟是看不起书的。
所以如何提高书籍的印刷数量就成了他这段时间最重要的工作。
他觉得自己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很大,推动大唐文化发展自不必说,更重要的是,如此一来会让他得到天下读书人的心。
因为,书籍有了质量和数量的提高,价格就会便宜,这样会让更多的贫家子弟买得起书,能让他们读得起书,学得到知识。
如此,他们以后也有机会考取功名,再也不会觉得读书只是世家大族的子弟才能享有的专利。
除此,他心中还有一个想法,就是在大唐办理一所类似于后世的综合性大学。
这是他期待已久的事情,而印刷术的提高会对他开办学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此一来,他的日子倒是过的清闲,除了看《论语》,就是和府中聘请来的工匠研究活字印刷术。
但是,他过的好就会影响别人的心情,这个人自然就是太子李承乾。
苏定方入主千牛卫,明眼人就能看出是李世民在刻意的提拔他,目的就不言而喻,是为了组建新军培养将才。
而他自己推荐的赵节却被李世民直接无视,奏章也毫无音讯,这如何能让身为太子的他顺心呢?
他可是太子啊,大唐未来的皇帝,自己推荐的人怎么就比不上李恪一个王爷推荐的人呢?
所以,东宫众官员成了他发泄的对象,他不是对身边少师李刚的授课不满,就是对少傅张玄素平时生活上的规劝冷言冷语的耻笑。
即使这样他还发泄不了自己心中不满,要不是长孙无忌及时的制止他,他又该做出殴打宫女和内侍这样的事情来。
所以,他的元宵过的极为郁闷,特别是李恪在场的时候让他心里极为不舒服,看他很不顺眼。
要不是元宵赏灯的时候李世民在身边,他肯定不会给李恪什么好脸色。
而相对李承乾,李泰对这件事情表现的很淡定。
他本身就不喜欢武略之事,对军队的事情就更加不感兴趣。
只是他妒忌李恪在李世民面前受宠,看到他在不断发展自己的势力,才会跟在李恪身后上书举荐程名振。
其实,在他的心里认真做学问,得到李世民的夸奖才是最根本的,才是他应该做的事情。
他认为太子之位的争夺不能靠武力,而是靠才学,谁能得到李世民的青睐,谁就有可能夺得太子之位。
但是,有一点他没有注意到,那就是他和李恪得不同之处。
他是嫡子,是皇后所生,而李恪不是嫡出,还有就是他是隋炀帝外孙的身份,注定不可能和李泰一样靠才学夺得太子之位。
所以,李泰对自己的老师王珪这个人比较上心。
元宵节的前几天王珪、杜淹还有韦挺三人已经入京见过父皇,正式担任了他的谏议大夫的职位。
对于李世民任命他为卫王老师的身份他也没有反对,所以李泰在想如何处理好自己和王珪的事情。
是否能把他收为己用呢?
虽然王珪职位不高,但他身后所代表的世家的势力不小,而且才华学识也是当时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