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之极品皇帝 第168章 相赠亲卫
“殿下都已经说过了,让我们等他回来,难道你们都听不明白吗?”
秦怀玉今年就要举行冠礼了,所以说话的也很稳重,不再称呼李恪为三弟。
“那又能怎么样呢?
我们不是说好了要跟三哥一起去的吗?”
尉迟俊的脾气跟尉迟恭一样倔的很。
“殿下的话难道你们没有听明白吗?
他以后还需要我们,不想让我们因为这次出使突厥而影响了他的计划。
他心里可能对我们已经做好了安排,如果你贸然跟他前去突厥,会打乱他的部署的。
六弟,不要任性了,听大哥的话啊,殿下不会出什么事情的。”
李宗不像尉迟俊,他在听到秦怀玉的解释后似乎明白了什么,眼里射出了刺人的光芒,出奇的沉默起来。
......李恪和狄知逊为了赶时间,让大家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往定襄赶,终于在五日后到了代州。
自从云州战败,被突厥洗劫之后,张公谨在云州重新安排了重兵布防。
然后他独自回到了代州,在代州都督府等待着朝廷对他的处罚。
李恪和狄知逊的到来让张公谨心里一紧,难道朝廷对他的处罚这么快就下来了?
还是由亲王亲自判决?
他自己和长孙无忌关系好,因此在册立太子的时候就支持过李承乾。
这次看到来人是李恪,他的心里一沉,更加对自己的前途觉得渺茫了。
“末将代州都督张公谨见过汉王殿下。”
张公谨在代州城门口上前迎接李恪。
“张都督不用多礼,请起!”
李恪扶起张公谨,然后将身后的狄知逊介绍给了张公谨,“这位是和我一起出使突厥的副使朝议郎狄议郎。”
狄知逊对张公谨也有所耳闻,玄武门政变的功臣,李世民的爱将,狄知逊岂能不知。
所以,虽然张公谨连续吃了败仗,他对张公谨还是礼貌施礼。
张公谨没有说太多的话,他将李恪请到都督府之后方才问道,“不知道殿下在代州要停留多久?
刚才说出使突厥是怎么一回事?”
李恪对狄知逊看了一眼,狄知逊会意的点点头,将自己和李恪出使突厥和谈的事情跟张公谨简单的介绍了一下。
随后,就听到李恪说道,“因为宿州百姓在突厥手里,正在饱受欺凌。
所以,还请张都督给本王的士卒换上好马,装上足够的干粮,我们在代州歇息半日,晚上还要连夜赶路。”
张公谨听完狄知逊的话,知道李恪不是冲着他来的,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然后又听到李恪要出使突厥,跟突厥和谈用钱财赎回百姓的事宜,心里对他的胆识和魄力佩服不已。
此时再听到李恪为了能够尽快跟突厥达成协议而不愿休息,连夜赶路,心里已经对他产生了敬畏之情。
作为武将,佩服和尊敬的永远是强者,李恪没有用武力征服张公谨,但用他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胸怀和高大的形象。
“殿下,突厥凶残,你沿途又要遭受天寒地冻的天气,身边五百卫士略显单薄,末将愿意将自己的亲卫三百铁甲送于殿下。”
张公谨突然做了一个决定,目光坚定的对李恪说道。
“张都督不可,本王岂能夺人之爱?”
李恪表情严肃,站起身来,语露霸气的说道,“本王奉命出使突厥,代表的是父皇,代表的是大唐千千万万的百姓。
本王身后的是父皇,是大唐的百姓,颉利小儿他敢对本王怎么样?”
张公谨听到李恪的话,不由的怔了片刻,他暗自道,“汉王殿下太像皇上了,他的语气,他的神态处处透露着皇上的自信和对待敌人无所畏惧的凌然之气。”
想到这里,张公谨起身施礼道,“还望殿下不要推辞,末将无能,使得两州百姓惨遭突厥欺凌和屠杀,还让宿州百姓落到突厥颉利手里。
如今殿下出使突厥,为的是宿州百姓,末将想给宿州百姓做点什么,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只能为殿下安全着想,增加你的护卫,还望殿下不要推辞。”
“殿下,既然张都督一片心意,你就不要推辞了吧。”
狄知逊此时劝道。
李恪心里那个高兴啊,张公谨是一员猛将,深得李世民信任。
所以,他的亲卫肯定不差,再者这些人都是在边疆跟突厥经历过大仗,战斗经验丰富。
李恪岂能不乐。
他拒绝张公谨是不想一见面就跟人家要人,此时见狄知逊适时的劝解自己,他岂能不知道狄知逊是在帮自己。
想到这里,他脸带为难的道,“既然张都督如此诚意,本王就收下了。
等本王出使突厥回来之后,定将奉还。”
李恪嘴上这么说,但是到那个时候,李恪给张公谨,张公谨也不会跟他要。
李恪收下了张公谨赠他的三百亲卫,张公谨心里明显的轻松了不少。
他赠亲卫给李恪是出于公心,自己的失误造成这样的悲剧,现在李恪能够挺身而出,出使突厥,这本来就是对他的救赎。
还有就是对李恪的敬佩,作为一个皇子,能够担任这样的任务,足以说明他心里想的是百姓,想的是大唐。
这样的皇子即使是自己的支持者太子的对手,他也不会不对他另眼相待。
再者,李世民身为一国之君,看到自己的儿子以身犯险,岂能不为他担忧。
但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他不能因为李恪是自己的儿子格外的对待他。
所以,派出五百的千牛卫已经是他的极限。
所以,此时的张公谨最能明白李世民的心情,他觉得自己能帮的上忙的时候又岂能袖手旁观。
出于这两点的考虑,他心甘情愿的将自己训练多年的精锐亲卫赠给了李恪。
接受了张公谨亲卫的李恪心里对张公谨的为人又有了新的了解。
随后,他跟张公谨详细的了解了下关于宿州和云州两战中的具体情况。
又跟张公谨询问了一些关于突厥骑兵方面的自己不了解的东西。
张公谨一面给李恪做解答,心里又对李恪的好学态度所倾倒。
突然间,他觉得自己选择李承乾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在跟李恪接触了不到半天的时间,他觉得眼前的这个皇子更适合自己追随他。
两人聊的很投机,而一旁的狄知逊则是一脸满意的看着李恪。
不知什么时候,他的心里已经将李恪奉为了自己可以跟随的人。
此时,就见一个士兵禀报说饭菜已经准备妥当。
张公谨知道李恪长途跋涉,腹中已经饥饿,便邀请他入席。
席间两人又谈论如何克制突厥骑兵,如何限制他们的战斗力等的问题,让两人都获益良多。
李恪因为急于赶路,吃晚饭之后就跟狄知逊去休息了。
等到傍晚时间,李恪在张公谨的护送下出了代州城,向云州而去。
张公谨静静的注视着李恪消失的身影,这才调转马头,缓缓的入了城。
此时,他心里有了一个决定,如果自己还有机会领兵打仗,如果自己还有机会选择太子,他一定会支持汉王李恪。
秦怀玉今年就要举行冠礼了,所以说话的也很稳重,不再称呼李恪为三弟。
“那又能怎么样呢?
我们不是说好了要跟三哥一起去的吗?”
尉迟俊的脾气跟尉迟恭一样倔的很。
“殿下的话难道你们没有听明白吗?
他以后还需要我们,不想让我们因为这次出使突厥而影响了他的计划。
他心里可能对我们已经做好了安排,如果你贸然跟他前去突厥,会打乱他的部署的。
六弟,不要任性了,听大哥的话啊,殿下不会出什么事情的。”
李宗不像尉迟俊,他在听到秦怀玉的解释后似乎明白了什么,眼里射出了刺人的光芒,出奇的沉默起来。
......李恪和狄知逊为了赶时间,让大家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往定襄赶,终于在五日后到了代州。
自从云州战败,被突厥洗劫之后,张公谨在云州重新安排了重兵布防。
然后他独自回到了代州,在代州都督府等待着朝廷对他的处罚。
李恪和狄知逊的到来让张公谨心里一紧,难道朝廷对他的处罚这么快就下来了?
还是由亲王亲自判决?
他自己和长孙无忌关系好,因此在册立太子的时候就支持过李承乾。
这次看到来人是李恪,他的心里一沉,更加对自己的前途觉得渺茫了。
“末将代州都督张公谨见过汉王殿下。”
张公谨在代州城门口上前迎接李恪。
“张都督不用多礼,请起!”
李恪扶起张公谨,然后将身后的狄知逊介绍给了张公谨,“这位是和我一起出使突厥的副使朝议郎狄议郎。”
狄知逊对张公谨也有所耳闻,玄武门政变的功臣,李世民的爱将,狄知逊岂能不知。
所以,虽然张公谨连续吃了败仗,他对张公谨还是礼貌施礼。
张公谨没有说太多的话,他将李恪请到都督府之后方才问道,“不知道殿下在代州要停留多久?
刚才说出使突厥是怎么一回事?”
李恪对狄知逊看了一眼,狄知逊会意的点点头,将自己和李恪出使突厥和谈的事情跟张公谨简单的介绍了一下。
随后,就听到李恪说道,“因为宿州百姓在突厥手里,正在饱受欺凌。
所以,还请张都督给本王的士卒换上好马,装上足够的干粮,我们在代州歇息半日,晚上还要连夜赶路。”
张公谨听完狄知逊的话,知道李恪不是冲着他来的,一颗悬着的心放了下来。
然后又听到李恪要出使突厥,跟突厥和谈用钱财赎回百姓的事宜,心里对他的胆识和魄力佩服不已。
此时再听到李恪为了能够尽快跟突厥达成协议而不愿休息,连夜赶路,心里已经对他产生了敬畏之情。
作为武将,佩服和尊敬的永远是强者,李恪没有用武力征服张公谨,但用他自己的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胸怀和高大的形象。
“殿下,突厥凶残,你沿途又要遭受天寒地冻的天气,身边五百卫士略显单薄,末将愿意将自己的亲卫三百铁甲送于殿下。”
张公谨突然做了一个决定,目光坚定的对李恪说道。
“张都督不可,本王岂能夺人之爱?”
李恪表情严肃,站起身来,语露霸气的说道,“本王奉命出使突厥,代表的是父皇,代表的是大唐千千万万的百姓。
本王身后的是父皇,是大唐的百姓,颉利小儿他敢对本王怎么样?”
张公谨听到李恪的话,不由的怔了片刻,他暗自道,“汉王殿下太像皇上了,他的语气,他的神态处处透露着皇上的自信和对待敌人无所畏惧的凌然之气。”
想到这里,张公谨起身施礼道,“还望殿下不要推辞,末将无能,使得两州百姓惨遭突厥欺凌和屠杀,还让宿州百姓落到突厥颉利手里。
如今殿下出使突厥,为的是宿州百姓,末将想给宿州百姓做点什么,但心有余而力不足。
所以,只能为殿下安全着想,增加你的护卫,还望殿下不要推辞。”
“殿下,既然张都督一片心意,你就不要推辞了吧。”
狄知逊此时劝道。
李恪心里那个高兴啊,张公谨是一员猛将,深得李世民信任。
所以,他的亲卫肯定不差,再者这些人都是在边疆跟突厥经历过大仗,战斗经验丰富。
李恪岂能不乐。
他拒绝张公谨是不想一见面就跟人家要人,此时见狄知逊适时的劝解自己,他岂能不知道狄知逊是在帮自己。
想到这里,他脸带为难的道,“既然张都督如此诚意,本王就收下了。
等本王出使突厥回来之后,定将奉还。”
李恪嘴上这么说,但是到那个时候,李恪给张公谨,张公谨也不会跟他要。
李恪收下了张公谨赠他的三百亲卫,张公谨心里明显的轻松了不少。
他赠亲卫给李恪是出于公心,自己的失误造成这样的悲剧,现在李恪能够挺身而出,出使突厥,这本来就是对他的救赎。
还有就是对李恪的敬佩,作为一个皇子,能够担任这样的任务,足以说明他心里想的是百姓,想的是大唐。
这样的皇子即使是自己的支持者太子的对手,他也不会不对他另眼相待。
再者,李世民身为一国之君,看到自己的儿子以身犯险,岂能不为他担忧。
但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他不能因为李恪是自己的儿子格外的对待他。
所以,派出五百的千牛卫已经是他的极限。
所以,此时的张公谨最能明白李世民的心情,他觉得自己能帮的上忙的时候又岂能袖手旁观。
出于这两点的考虑,他心甘情愿的将自己训练多年的精锐亲卫赠给了李恪。
接受了张公谨亲卫的李恪心里对张公谨的为人又有了新的了解。
随后,他跟张公谨详细的了解了下关于宿州和云州两战中的具体情况。
又跟张公谨询问了一些关于突厥骑兵方面的自己不了解的东西。
张公谨一面给李恪做解答,心里又对李恪的好学态度所倾倒。
突然间,他觉得自己选择李承乾是一个错误的决定,在跟李恪接触了不到半天的时间,他觉得眼前的这个皇子更适合自己追随他。
两人聊的很投机,而一旁的狄知逊则是一脸满意的看着李恪。
不知什么时候,他的心里已经将李恪奉为了自己可以跟随的人。
此时,就见一个士兵禀报说饭菜已经准备妥当。
张公谨知道李恪长途跋涉,腹中已经饥饿,便邀请他入席。
席间两人又谈论如何克制突厥骑兵,如何限制他们的战斗力等的问题,让两人都获益良多。
李恪因为急于赶路,吃晚饭之后就跟狄知逊去休息了。
等到傍晚时间,李恪在张公谨的护送下出了代州城,向云州而去。
张公谨静静的注视着李恪消失的身影,这才调转马头,缓缓的入了城。
此时,他心里有了一个决定,如果自己还有机会领兵打仗,如果自己还有机会选择太子,他一定会支持汉王李恪。